《血沙》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血沙- 第16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嫌犯驾驶抢来的悍马军车逃逸,事发快三个小时了,只要嫌犯脑袋没出错,肯定逃到上百公里之外了。
  随后,大木容谷还让手下加强了对机场、港口的排查力度。
  不管怎么说,将一台两吨重的发动机送出日本肯定不太容易,不走空路,就得走海路。
  大木容谷猜得没错,可是他忽略了一个问题,即有能力偷走发动机的人,还没能力把发动机送出日本吗?
  既然是他国情报机构策划的秘密行动,自然早有准备,绝对不会犯低级错误。
  此时,周誉龙驾驶的快艇已经在本州南面的大海上航行了将近五十海里,靠上了一艘从东京出发,正在驶往马尼拉的货轮。
  当然,这艘货轮的最终目的地不是马尼拉。
  接上周誉龙后,货轮将继续向南,过了巴士海峡之后,与前来迎接的战舰会合,再驶往广州。李廷轩还在香港,一天之后才会前往广州,迎接这艘货轮。
  为了保险期间,李廷轩还让王学明安排了一艘攻击核潜艇为货轮护航。
  如果遇到麻烦,比如美国与日本出动战舰拦截检查,货轮将把发动机上的关键部件转移到潜艇上,丢掉次要部件。
  美国与日本再厉害,也不可能公然拦截一艘攻击核潜艇吧
  等到情报本部与CIA意识到发动机已被送出日本,已经是一天之后的事情了,货轮进入了巴士海峡,即将与前来迎接的战舰会合。
  这一天,大木容谷的唯一收获就是拿到了CIA的调查结果。
  那个秘密账户确实收到了十四亿六千万美元的巨额汇款,只是钱立即被转走,随后账户被注销。CIA无法继续追查资金流向,但是查到注册该账户的是一名早就上了CIA黑名单的军事情报局谍报人员。
  据此,CIA相信,要么川崎冈晟是军事情报局的特工,要么被军事情报局利用了。
  结果都一样,偷走F…135…800发动机的肯定是军事情报局
  目标明确,问题是,连CIA都拿不出证据。
  收到汇款后,那名谍报人员不但注销了账户,还离开了东帝汶,去向不明。
  虽然CIA已经启动了东南亚的整个情报网络,寻找此人,但是按照以往经验,那名谍报人员完成任务之后,肯定乘坐航班回国了。等到CIA最查过来的时候,说不定他乘坐的航班已经到了广州白云机场。
  以军事情报局的能力,藏匿一名谍报人员,简直是小儿科。
  即便不用藏匿,也会让此人整容,在某个偏远城市生活一年半载,再重出江湖,继续执行谍报任务。
  不管怎么说,这条线索算是断了。
  即便可以肯定是军事情报局的谍报人员偷走了发动机,可是苦于没有证据,CIA与情报本部都没有办法指责军事情报局。
  消息反馈回兰利总部,特纳的愤怒程度可想而知。
  虽然洛马公司的对外展示活动与CIA无关,属于商业性质,由白宫与国会批准,但是如此重要的军事技术落入潜在对手手上,绝对与CIA有关。
  别说特纳坐不住,连美国总统都坐不住了。
  要知道,大陆的J…20已经首飞
  虽然大陆一直宣称,能在五到八年内让J…20形成战斗力,抢在俄罗斯之前,成为世界上第二个具备研制与生产第四代重型制空战斗机的国家,但是CIA早就获得情报,J…20的开发工作并不乐观,不可能在大陆宣称的2020年正式服役,最快也要到2024年,才有可能形成战斗力。
  制约J…20服役的众多因素中,动力系统是最大瓶颈。
  可以说,在军事航空体系中,动力设备最为关键、开发难度最大,也是制约军用飞机的头号因素。
  因为拥有最优秀的军用大推力发动机,所以洛马公司在设计F…22A与F…35的时候,能够随心所欲,尽量追求均衡性能,不用在设计上有所取舍,突出某种性能,而削弱其他作战能力。
  除了美国,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具备这种能力。
  俄罗斯如此,大陆更是如此
  让J…20飞上天并不难,可是要让这种战斗机具备对抗F…22A的性能水平,那就绝对不容易。
  关键就是,必须拥有一种性能与F…第四代大推力军用发动机。
  F…135是F…119的衍生型号,主要是提高了函道比,通过增大空气流量,提高发动机推力,增强发动机的性能,以适应单发配制的F…35。
  让大陆得到一台F…135,别说五到八年,最多三年,就能仿制出性能相当的发动机。
  即便“山寨货”比不上“原装货”,但是比起被大陆吃透的AL…31发动机,F…135先进了不是一点半点,仿制的也不会差到哪里去,推重比肯定能超过第四代大推力军用发动机的基本性能。
  以此作为心脏,J…20就将成为唯一能够对抗F…22A的先进战斗机。
  对美国来说,无疑是一场灾难。
  这此时间,也给美日关系蒙上了一层阴影。
  硬币有正反两面,什么事都有好坏之分。
  收到CIA东京分站的报告,以及情报本部的情势说明书,别说特纳疑虑重重,就连总统都觉得此事非常蹊跷。
  一个掌握着日本第七大财团、身价巨亿的社会名流,怎么可能是他国谍报人员?
  果真如此,CIA是不是得怀疑盖茨、巴菲特、扎克博格这样的大富豪?
  俗话说,无利不起早。
  虽然弄到F…135,能使大陆空中力量迅速提升到一个新的层面上,但是军事情报局没有必要做得这么露骨。比起一台完整的F…135…800型发动机,十多亿美元算个鸟啊,因此露出马脚,那也太不划算了。
  再说了,川崎冈晟掌管下的川崎财团资产上万亿,这明显是一起早有预谋的行动,他要有所准备,带走的哪止十多亿美元。
  归根结底,日本不是受害者,而是受益者。
  找不回那台发动机,美国凭借F…22A建立的空中优势将在数年内荡然无存,F…22A的先进性也将受到考验,随着众多盟国的切身利益受到威胁,美国国会必然解除禁令,将F…22A列入出售清单。
  第一个购买F…22A的,肯定是日本。
  别忘了,当初第一个购买F…15、以及生产许可证的也是日本。
  为了得到称心如意的战斗机,日本会不会暗中摆美国一道呢?


第七十八章 大将出马
  特纳头痛,里克尔遭殃。
  事发第二天上午,CIA行动副局长里克尔乘坐最大航程超过一万二千公里、全球唯一具备跨太平洋飞行能力的商务飞机——“湾流”ⅤG550——从华盛顿启程,直飞东京,亲自督办调查工作。
  与特纳一样,里克尔并不认为日本当局是无辜的。
  即便日本当局没有参与此事,在安保方面也有所疏忽,为他国间谍提供了便利。说不定情报本部早就收到消息,知道有人想窃取F…35B的发动机,却没有加强防范,最终酿成恶劣后果。
  别的不说,川崎重工航空事务部的总工程师天野一郎没被灭口,就很不正常。
  虽然间谍不是拿着执照的杀人狂,但是行踪暴露,还有可能存在破绽,那就没理由留下目击证人。
  换成里克尔来做,他就会杀人灭口。
  最大的破绽,还是出现在厂区安保工作上。即便川崎冈晟是财团董事长,按照安全保卫守则,也应该及时通知洛马公司,安排厂区安保人员,而不是派一个工程师,陪同川崎冈晟在厂区内闲逛。
  可以说,几乎每个环节上都有漏洞。
  虽然每个漏洞都不是大问题,但是凑到一起就是大问题。
  军事情报局的间谍再厉害,也不可能知道全部漏洞。只能说明,要么是军事情报局的间谍大胆包天,没有十足把握就混进厂区,偷走了发动机;要么是川崎重工出了内鬼,有人走漏消息。前者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任何间谍都不会冒此风险。由此可以证明,川崎冈晟很有可能就是军事情报局的谍报人员。
  策反川崎冈晟的可能性非常渺茫,那就只能偷梁换柱。
  因为川崎冈晟有不少亲朋好友,经常抛头露面,所以长期假冒的可能性不大,只有可能是最近被人顶替。
  还没到达东京,里克尔就让东京分站负责人全面调查川崎冈晟,特别是近期行踪。
  问题是,这也不能排除日本当局暗中作祟的嫌疑。
  最近几年,日本三次向美国提出购买F…22A战斗机、及其生产许可证的求情,美国以国会立法禁止该战斗机出口为由,拒绝了日本的请求。美国这么做,名义是在保护尖端军事技术,实际是要迫使日本这类有需求的盟国转而采购F…35,确保F…35项目顺利完成,以此攻占全球战斗机市场。
  效果很显著,日本在没有选择的情况下,只能购买F…35,而且支付了大笔开发经费。
  没有日本提供的开发经费,即便F…35A与F…35C能顺利投产,为陆战队与英国皇家海军开发的F…35B也回流产。
  问题是,最初的时候,日本并没打算购买F…35B,而是看中了F…35A。
  如此一来,日本投入的研制经费就不会用到F…35B上。
  当日本提出用F…35B替换F…35A,答应承担F…35B的部分研制费用的时候,CIA做过深入调查。当时得出的结论是,随着大陆的第一艘航母服役,还将建造至少三艘航母,日本海上自卫队不得不修改造舰计划,将计划中的DD21直通甲板反潜驱逐舰变成轻型航母,能够部署到这种航母上的只有F…35B。
  因为之前没有接触过F…35B,所以日本当局提出让F…35B到日本进行飞行表演。
  这个要求,看上去合情合理。几百亿美元的巨额订单,即便是财大气粗的美国,也得再三衡量,更别说这几年日子过得紧巴巴的日本了。
  问题就出在这个环节上
  事实上,到这个时候,日本当局出了象征性的提供了两千万美元给洛马公司,并没有为F…35B买单。
  经此一闹,恐怕日本国会根本不会批准F…35B的采购计划。
  F…135发动机失落之后,大陆的J…20很快就能形成战斗力,日本首当其冲,必然再次把采购F…22A列入采购清单。因为已经没有机密可言,所以美国国会只能退让,把简化版的F…22A卖给日本。
  日本的电子技术并不差,能够自行研制与AGP…77类似的火控雷达。
  对日本来说,保留了发动机、保留了完整启动布局、保留了隐身能力的F…22A,也比小了一大圈的F…35好得多。
  日本想要得到的,肯定是F…22A,而不是F…35B。
  这就是日本故意泄露机密的动机
  猜测归猜测,里克尔并不相信日本当局有这个胆量。
  别说是普通官员,就算是日本首相菅野直人,只要敢这么做,惹恼了美国,肯定得滚出首相府。
  对于日本政客,政治生命肯定高于国家利益。
  再说了,得罪美国,日本的国家利益必然遭受更大损失。
  日本当局不会是主使者,最多在收到可靠消息之后没有及时提高警戒级别,而是睁一眼闭一眼,任由事态恶化。
  即便如此,日本当局也不可原谅
  上飞机前,特纳就一再叮嘱,如果查到日本当局与此事有关,就得立即汇报,总统肯定会采取果断措施,教训这个不听话的小弟。
  特纳这番话,等于告诉里克尔,追回发动机已经不大可能了。
  直接找大陆军事情报局的麻烦?
  没凭没据的,真要闹起来,不但美国颜面尽失、CIA下不了台,军事情报局还会趁机反咬一口,让CIA吃不了兜着走。
  大家都是搞情报工作的,抬头不见低头见,真要撕破脸皮,谁也走不到干路。
  说到这个份上,军事情报局肯定是赤脚的不怕穿鞋的,把事情闹大了,CIA遭受的损失肯定远远超过军事情报局。
  对此,里克尔深有体会。
  “华盛顿”号在香港出的事,差点让CIA走不到干路,军事情报局不但没有损失,反而大捞了一笔。
  以里克尔对军事情报局的了解,等他到东京,那台发动机恐怕已经到了大陆。
  派人抢回来?
  大陆国土面积接近一千万平方公里,还有上百万平方公里的无人区,军事情报局的秘密基地数不胜数,别说CIA,就算把NSA等其他情报机构全都加上,动用全部军事卫星,也不可能找到那台发动机。
  夺回发动机是不大可能了,可是特纳必须给总统一个交代。
  特纳特别叮嘱里克尔,就是要他明白这个道理。这个时候,妥善善后,比继续追查下去更加重要。
  即便要报复军事情报局,也不是现在,而是等事件平息下去之后。
  君子报仇十年不晚,急什么?
  今后打交道的机会还多着呢,谁栽在谁手上,现在还说不准
  如何善后,特纳也暗示了里克尔。
  把责任推到日本当局身上,让总统去对付日本首相。说得直接一点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