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娱乐帝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之娱乐帝国- 第11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地方取景的地步,也就只好将剧本改动或者凑合一下,然后后期处理的时候再想办法!”
    “另外,我们现在不也是要找特效工作室吗?倒他们看有没有办法!”最后,宗无上想到了这个,也把它提了出来说道。
    李力持说取景困难,肯定是找了之后到了没有多少办法的时候才会对他说,不然就不会说了。 



第六十五章 女主引起的轰动!


 
                  第六十六章 世界级的《功夫》



 第六十六章 世界级的《功夫》     取景问题没有搞定,确实是个大乌龙!
    不过这个倒不是很重要,毕竟剧本还是掌握在他的手上,宗无上也只需要对剧本中故事发生的背景时代做个调整即可,也就是说将《功夫》背景民国时期的上海转换到五十年代的香港。而五十年代的香港,这个取景问题就比较好解决了,不说有邵氏影城的存在,就是现在的香港,那也是保留了很多过去时期的建筑。
    当然,另一手准备的特效工作组还是要准备的!
    这个不是为了补充背景的空白,另外也要为《功夫》中一些比较夸张的功夫效果做渲染。像戏中那两个卖唱的弹琴杀人时弄出来的骷髅、刀剑,满屏幕都是,将中国武侠中的琴音杀人功夫具体化了,这个就需要很强的特效渲染。也有元秋饰演的“极品小龙女”弄出来的那个无敌狮吼功,以及狮吼功中的“大喇叭”,将整个斧头帮的驻地都给冲垮了,这个如果不用特效,那根本就是拍不出来。
    这里的特效,后世宗无上看起来的时候就觉得有点假,人物被冲走的时候都成了一个个的3D动画人物,不像真人。后来宗无上来了兴趣特意去查了一下看《功夫》的特效是谁做的时候,发现一时之间还查不到,只在一个新闻里知道是个叫钟智行的人领导的特效小组。而且其中还爆料道,《功夫》里面的很多镜头都是用的特效,譬如一些高难度的武打动作。
    至于钟智行这个人,却是个牛人,不仅《功夫》的特效,就是《少林足球》,甚至于烂片之王的《无极》也是他制作的特效。当然,《无极》的烂不关钟智行特效的事,是因为它本身的剧情烂。其实《无极》最出彩的地方反而是它的特效了,梦幻迷离,而除掉特效这一层外衣,《无极》根本就是渣都算不上!
    另外,好莱坞大片《杀死比尔》也有钟智行的特效助威。
    当然,关于特效的问题,很多人都会想到世界上著名的几大特效工作室。宗无上在决定拍摄《功夫》的时候,也是如此想的,那就是邀请这些世界级的特效工作室加盟影片。而要论到影响力最大,知广的特效工作室,首推“工业光魔”!
    这是一个大名鼎鼎的特效工作室,基本上只要会看电影的人都知道有这么一个特效牛叉的工作室,宗无上他自己也是闻名已久。自乔治卢卡斯1975年创立工业光魔以来,先后为《星球大战》《侏罗纪公园》等等多部闻名遐迩的影片制作过特效,有人统计过,在全球历史上票房最高的十部影片中,有八部都是工业光魔参与的特效制作。
    至于记得的其它一些顶级特效工作室,譬如制作了史诗级《魔戒》三部曲的“维塔数字”;制作了《泰坦尼克号》的“数字领域”;制作了《蜘蛛侠》、《黑客帝国》的“索尼图形图像运作公司”以及制作动画电影的“Pixar”。
    这些特效工作室,无不是世界级的,但遗憾的是,基本上都是美国的。只有两个不是美国的,但一个是日本的索尼,一个是新西兰的维塔数字,至于中国的,那是一个也没有,边都沾不上。而且就算是到了二十一世纪2011年,香港、台湾、内地的特效工作那也是举步维艰,以至的棒子国都后来居上,这令人情何以堪啊?
    维塔数字要到1993年才会成立,因此这个不需要提,宗无上自然是第一个排除了。索尼图形图像运作公司是索尼的,日本鬼子的,就是便宜美国人那也不能便宜日本鬼子啊,于是第二个排除了。Pixar
    是制作动画电影的,也不提。于是几个特效工作室中,就只有詹姆斯卡梅隆于去年创办的“数字领域”以及乔治卢卡斯的“工业光魔”了。
    不过想到钟智行这个人,又想到特效的问题,宗无上一边在勾勾画画的,却是想到,新西兰人都能在未来成立一个世界级的“维塔数字”,没理由他这边就成立不了啊?而且他这边不是还有一个特效牛人钟智行嘛?
    就算这个钟智行最后查出来不是中国人,那也没关系,只要特效工作室成立之后,其它成员都是中国人那就行了,而且不是还有他这个老板是中国人吗?
    成立特效工作室,既是为了《功夫》的制作,更是为了以后电影的拍摄。想想看后世的多部国内大片,最后的特效工作都是由韩国得特效团队来完成的,像冯小刚的《唐山大地震》、甄子丹主演的《锦衣卫》以及之后黄圣依的《白蛇传说》,那都是花费了巨资引进的,浪费啊,瘦了自己肥了别人,而且还是狂妄到宇宙第一的棒子国。
    可以说,成立了特效工作室,并且最后成功了,那完全可以将未来的中国大片电影一网打尽!
    而且未来的电影,如果没有特效,那根本就打入不了世界市场,因为又是那令人蛋疼的文化冲突,鬼佬们根本就不会鸟你这些文化,他们自己的历史都没有多少,向往的自然是未来了。而且也是,一个国家如果天天只是沉迷于历史,那也是没有搞头的,只有面向未来,那才是正道!
    当然,特效工作室现在只是个想法而已,但是《功夫》的拍摄问题却又马上就要提上日程了,肯定是不能等到特效工作室成立了之后才开始拍摄的,因此邀请一家特效工作室加盟拍片那是必不可少的。
    数字领域和工业光魔中,宗无上最后毫无例外的选择了工业光魔,要做就要做到最好!
    想到就做,宗无立即安排了李力持飞往美国前去和工业光魔洽谈合作问题,另外也安排了刘涛前去打探看看香港有哪些在搞特效的人,顺便也查查钟智行这个人。钟智行的查探是首要任务,但是在香港,其实还是有一些人懂得特效的制作的。
    “什么,要去请工业光魔制作特效?”李力持惊到了。
    不怪李力持惊讶,实在是这个时期的香港,普遍流行的还是传统功夫片、武侠片、喜剧片,对于需要制作特效的片子,比如科幻或者神仙类型的片子,那基个禁忌题材了。不是政策不允许,而是拍出来之后不伦不类,扑街一扑到底。在香港而言,真正意义上引入特效制作的就只有一个人,那就是“徐老怪”徐克,不过在拍摄了《蜀山》之后,也是萎靡了下去,很多年都不敢碰触纯特效的电影了。
    如此情况,李力持这个比之徐克差了好几条街的导演哪里敢去当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而且《功夫》的剧本他也看过了,并没觉得要做特效的啊,顶多就是武打动作设计得复杂一些罢了。两者情况之下,李力持对于宗无上邀请工业光魔这样一个特效巨无霸前来参与制作,又如何不惊?
    工业光魔是谁?李力持身为导演自然是知道的,好莱坞大片横行的一个重要要素就是由工业光魔完成的。想必宗无上的这一下邀请,至少得去掉几千万港币才能将对方请动,而且还要看对方的心情好不好!
    光特效就要去掉几千万港币,另外还要演员的片酬,当然了,因为大部分都是新人演员,片酬可能会低一些,但是还有电影的后期处理以及后期宣传等等这些工序呢,还是要很大的投资,就算再抠门,再节约,七八千万港币的投资总是要的。
    七八千万,还不是大卡士,想想就能让人头皮发凉,实在是太冒险了!
    对此,宗无上倒是显得信心十足,面对李力持的惊讶,他笃定的道:“不错,就是工业光魔。《功夫》里面的武打动作,我想把它弄成世界级的,用特效来完成。因为在我心里,《功夫》的定位可不仅仅是亚洲这个传统的港片势力范围,它的定位应该是世界级的!”
    “世界级的?”李力持倒吸口凉气。
    “好了,放心吧,其实这一次你完全可以把它当做是一次探路,放轻松点我的大导演!”宗无上最后哈哈大笑了几声,拍了拍李力持的肩膀。
    宗无上有如此信心,也是基于后世《功夫》一片在世界上的影响力,不仅打入了世界电影最高成就的好莱坞,入围了美国金球奖的奖项提名,而且也取得了票房的巨大收获,突破了一亿美金这个数字!
    在中国而言,没有一部电影有一亿美金这个数字,而且还是2004年的一亿美金!
    听宗无上这样说,李力持也是松了口气,不过最后还是苦笑道:“那好吧,这一次我就陪老板你豁出去了,赶鸭子上架就上架,两只大蹼脚照样撒得欢!”
    有挑战自然也有机遇,李力持这一点倒是看得透。如宗无上所说,这一次《功夫》的定位是放在了世界市场,那他身为《功夫》的总导演,其实也是把他放到了世界市场之上。失败了也就一次而已,而成功了的话,那他也就立即会跟着上涨一个台阶,由香港著名导演上升为世界著名导演。
    这个台阶的跨度,不可谓不大! 




''






第六十六章 世界级的《功夫》


 
                  第六十七章 与工业光魔的合作



 第六十七章 与工业光魔的合作     全球范围内的特效领域来说,工业光魔是独一无二的,没有一家特效公司能够与它相媲美,就是接近也没有。以至于都有了一句话:“工业光魔为无数大片制作了视觉特效,也是视觉特效本身”!
    可以将公司名称与与公司经营的内容等同,想想看也知道成就之高!
    不过虽然威名赫赫,其实工业光魔刚开始组成的时候,却是非常的荒诞不羁,因为组成工业光魔的人员,有搞建筑的、有做模型的、有拍摄广告的、也有玩机械设计的,但是就是没有一个是从事过电影的。专业为电影做特效的人员,居然都没有从事过电影行业,可以说要多怪异就有多怪异。
    然而,就是这么一群荒诞不羁的人员,最后却让“工业光魔”成为了世界电影特效第一,成为了电影魔术的代名词,被小布什授予了美国国家技术奖,这个由美国国会旨在奖励那些在物理、生物、数学等等领域中的科技先锋而设立的一个国家级奖项!
    丹尼斯姆仁,正是工业光魔中的首席特效制作师!
    和往常一样,丹尼斯姆仁早早的就上班了,他要指导他手下的兄弟们工作,他自己也是要工作的,技术上的,非技术上的,他都要操心。技术上的,他需要指导弟兄们,有时自己也要操刀;非技术上的,他需要合理安排工业光魔的经营任务以及推广工业光魔在世界上的影响力,让更多的电影公司找上门来,找他们合作。
    技术上的问题不提,公司推广上面的事情却让丹尼斯姆仁有些烦心。
    按理说,凭借着这个时候工业光魔在世界电影特效制作这一块领域的影响力,推广问题根本就不是问题,因为名气大,别人想到的自然而然就是你了,别无其他选择。数字领域虽然有个詹姆斯卡梅隆,索尼图形图像运作公司虽然背后有索尼巨无霸支撑,但是比起工业光魔来,无疑是差了不止一筹。
    但是,名气大也是固定了的,该找上门来合作的已经都找上门来了,市场已经接近饱和了。而市场饱和了,业绩自然就上不去了,自然也就需要进行公司的推广了!
    欧美国家的电影市场一向都是美国电影的后花园,工业光魔的市场也在了这一块。如此,想要进行业务推广的话,那就要排除这些地方。而在世界上除了这个地方之外,就只有一个地方的电影市场值得开发,那就是亚洲市场。
    对于好莱坞大片来说,亚洲是一块没有开发的处女地。同样,这个说法也可以适用在工业光魔身上!
    这个时候的亚洲电影市场,正是港片大行其道的时候,港片并没有没落。好莱坞大片别看在欧美国家猛地很,横冲直撞的,但是一放到亚洲来,还是拼不过港片。这是文化上的优势,就像港片在亚洲很猛,但一到欧美立即就焉了的原因一样。
    不过好莱坞大片再在亚洲栽得很惨,但是依旧要上,一会儿工夫不行那就软磨硬泡,用滴水穿石的功夫。因为亚洲的电影市场实在是太大了,特别是中国,十三亿人口,这是一个何其庞大的数字?
    不说全部人都去电影院看电影,就算是十分之一,一千万人去买票看电影,那一轮下来也是数亿美金的票房。想想看,一部电影有上亿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