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世凡人》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混世凡人- 第15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陈所长今年64岁,再有三个月的时间,他就要告别工作岗位,正式退休回家。单位里的其他同事都劝他,再有三个月就彻底回家了,不要像往常那样,每天没日没夜的泡在所里面办公。可陈所长自打上班就在这鼓楼派出所,这么多年下来他早已经习惯了这样的生活。这不,刚到早晨七点半,他就第一个来到了派出所里。

    他并没有继续和姚述平斗嘴,而是看了看坐在一旁的李爱国和韩少功,冲着他们两人问道:“您二位一大早就来我们派出所,有什么着急的事情?”

    李爱国赶紧站了起来,说:“您是陈所长是吧?是这样,这位老先生是从台湾回来的。他这次回来,是要寻找十三多年的亲人。其实昨天晚上我们就到咱们派出所来询问了。值班的这位同志说了,让我们今天再来问问您。”

    “哦?台湾同胞啊!走,去我的办公室说……”说着,陈所长带着二人,想他的办公室走去。

    ******

    陈所长的办公室显得很陈旧。房间里面的办公桌一看就是用了几十年的老古董。陈所长给他们二人到了两杯水,笑着说:“咱们这个派出所据说也要拆迁,所以办公条件有些简陋。行了,咱们先来说说具体情况。老先生,您原来就是住在这一片吗?”

    韩少功点了点头,说:“是的。我离家之前,住在鼓楼北侧的电线杆子胡同甲三号。我们这条胡同门口,有一棵木头的电线杆子。胡同里面一共住了五户人家,我们家住在第三个院子,从胡同里面出来,能够看见鼓楼上面‘镇北’的牌匾。”

    “电线杆子胡同?我好想听说过这个地名!你们等一下啊……”说着,陈所长站起身来,从身后的文件柜里翻出一个封面很破旧的硬皮本,翻开之后从里面仔细地看了起来。“哦,找到了!电线杆子胡同,住户有五户,人口23人。甲三号的户主姓韩…………嗯……1958年拆迁……”

    说到这,陈所长把笔记本放到了桌子上,皱着眉头,说:“您刚才说的电线杆子胡同确实是在鼓楼地区,可是这条胡同在1958年就已经拆迁了。”

    “拆迁之后,我的家人去了什么地方?派出所里面没有记录吗?”韩少功有些激动的问道。

    陈所长摇了摇头,说:“58年的时候我刚上班。当时的工作环境比较混乱,至于拆迁之后你们家里面的人搬到了什么地方,我这里确实是没有记录了。不过当时住在这一片的居民我应该都有印象,可是跟你提供的线索能对上号的,却是没有。不过你也别着急,咱们国家所有人都有户口。你们到分局的户籍科查一下,就能知道家里人在什么地方了。这样吧,我给分局户籍科打个电话,你们去那里问一下。”说着,陈所长拿起了桌上的电话,拨通了分局户籍科的电话号码。

    辞别了陈所长,李爱国开车带着韩少功来到了公安分局。陈所长已经提前给他们打好了招呼,户籍科的民警并没有为难他们。可是当韩少功报上了自己父母的名字之后,户籍科的警察查了半天却没有找到任何的信息。这样的结果让韩少功根本无法接受!本以为寻找亲人已经到了触手可及的地步,可是命运却跟他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

    看着这位老人失魂落魄的模样,户籍科的民警也有些于心不忍。他再次的仔细地寻找了一下手头上的档案,却依然是一无所获。“老先生,你也不要着急。咱们海河市有八百多万的人口,您只是说了几个名字,要想从这么多的档案里一下子找到家人的信息确实很费劲。再说了,您的家人也有可能把户口迁到了其他的分局,或者是其他的城市。这样一来,您单单从我们这个分局查找,是查找不到的。这样吧,我把您留下来的信息记录在案,然后通知其他的分局帮忙一起查找。您留下一个联系方式,如果有了结果,我们会第一时间通知您的。”

    韩少功暂住在饭店里,哪里有什么联系方式。无奈之下,他只好留下了李爱国的bb机号码,希望能从其他分局查到家人的踪迹。

    ******

    从分局出来,韩少功的脸色显得十分的阴沉。想想也是,一个古稀老人万里迢迢的从台湾回到海河市寻找五十多年前的家人,居然得到了一个查无此人的结果,无论是谁都是无法接受的。也幸亏这位韩老先生是行伍出身,绝对是经历过大风大浪的人。否则的话,像他这样岁数的人,很可能都无法接受这样的一个结果。

    李爱国叹了口气,说道:“韩先生,您也别着急。刚才户籍科的警察不是说了吗,他让其他的分局帮忙一块儿给查查。再说了,咱们不是还有另外一条道儿吗?昨天晚上那个电视台的编导,您还记得吧?咱们现在就去找他,派一个寻亲的广告。到时候往电视上面一播,您家里面的亲戚看见,肯定会来找您的。”

    事已至此,也没有其他的好办法了。韩少功点了点头,说:“那好,咱们现在就去电视台找那位编导谈谈吧。”

    海河市广播电视台。李爱国和韩少功两人经过了层层的检查,才进入到电视台的大楼里面。一进大楼,于编导已经站在了大厅恭候他们两人的到来。看见韩少功的身影,于编导快步的走上前来,笑着说:“欢迎二位!走,咱们上楼去谈……”

    于编导今年三十多岁,从传媒大学毕业之后就来到海河电视台工作。不过这么多年来,她一直没有做出什么像样的成绩来,看着自己原来的大学同学有的已经是全国知名的编导,于编导痛定思痛,决定用心做一档好节目出来。昨天晚上,他和朋友在饭店里吃饭,听到韩少功所讲的经历,他灵机一动,这不正是自己苦苦寻找的好素材吗?

    “于编导,你们这里派一个寻亲的广告,大致需要多少钱的费用?还有,寻亲广告制作完成之后,会在哪些电视台进行播出?而且会在什么时间播出?”韩少功没有客套,单刀直入的说出了自己的问题。

    于编导笑了笑,说:“韩先生,您先不要着急。我打算制作的,可不是一个寻亲广告这么简单,我打算把您寻亲的这件事拍成一部纪录片!当然了,我会动用所有的资源,帮您寻找家人的消息。您放心,只要您点头答应,只要您的亲属还在中国,我就保证能找到他们!”

 第四十八章 多管齐下

    于夫不愧为电视台的编导,说起话来绝对是一套一套的。刚说了这几句话,就把韩少功和李爱国彻底的忽悠住了。看到两人都不再做声,于夫心中暗喜。他知道,自己的这个提议,他们应该已经算是答应下来了。

    于夫赶紧趁热打铁的说道:“韩先生,我的初步设想是这样,咱们还是要拍一个寻亲的广告,放在咱们电视台播出。对了。不但要在电视台播出,平面媒体咱们也要打广告。您放心,海河市的各大报社我都有熟人,头版上登不了,二版上登上一则广告还是没有问题的。”

    看到二人听的仔细,于夫继续说:“广告的投放期咱们先暂定为一个星期。我估计如此大规模的广告轰炸,您的亲属肯定会注意到的。到时候,咱们找一个规模比较大的酒店,来一个现场认亲!您觉得我这策划怎么样?”

    说实话,于夫的设想的确是不错。但最后弄个什么现场认亲,却有些哗众取宠的味道。韩少功本想开口拒绝,但想到户籍科之中那浩如烟海的档案,要想从其中找到父母弟妹的信息确实不是一日之功。于夫的设想虽然有些冒失,但也是见效最快的一种方式。

    想到这,韩少功缓缓的点了点头,说:“于编导,如何策划这样的事情,你要比我们都专业。无论你的节目之中有什么噱头,还是有怎样的卖点,我都能够接受。我唯一的要求,就是想找到我的家人!”

    看到韩少功点头答应下来,于夫赶紧说道:“韩先生,您放心!找人的问题您不用担心,我已经派人去公安局帮您查看档案了。当然了,公安局的办事效率咱们也都清楚。咱们绝对不能从一棵树上吊死,我觉得咱们要多管齐下!公安局那边一定要盯紧,绝对不要放松,电视台和各大报纸上面的广告也要抓紧制作,尽早的播出!等广告制作完成,咱们再去各大银行拜访一番,看看能不能从银行的档案之中找到您父亲的行踪?您看这样行吗?”

    看起来于夫对于这件事确实是动了一番脑筋的。关于寻亲的具体操作,也算是有了比较详细的计划。听完了他的计划,韩少功虽然很高兴,但在没有找到亲人之前,再好的计划也只是空谈。他面无表情的点了点头,没有说什么。

    于夫淡淡一笑,说:“既然您没有别的意见,那咱们事不宜迟,这就去摄影棚录制寻亲广告吧!”

    ******

    电视台有专门的撰稿人,韩少功把自己原来的家庭住址和父亲弟妹的名字,详细的跟撰稿人讲了一遍。韩少功还在说着,这位撰稿人就拿着笔开始在本子上写写画画起来。遇到有什么疑问,他还不时的询问一些具体的问题。最多也就是半个小时的时间,一篇听起来令人动情的文章,已经出现在了韩少功的手中。

    这半个小时的时间,于夫也没有闲着。他迅速的组织人手布置好录影棚的背景,两台摄影机摆放在机位上,现场的照明、录影等设备也全被就位。现在只等着韩少功熟悉稿子之后,正式开始录影。

    此时,韩少功正在隔壁的房间之中,忐忑不安的看着手中这篇华丽的文章。说实话,这篇文章写得真是不错,不但把自己少小离家的经历写了出来,也把多年来在海峡那边的那种浓浓的思乡之情便显得淋漓尽致。但是,韩少功念着这篇文章,却总是觉得这不是自己想要说的话。

    李爱国坐在一旁,透过房间之中巨大的玻璃窗,好奇的看着于夫忙里忙外的最后的布置着摄影棚。韩少功一直在身边低声念着手中的稿子,可是忽然间,耳边却不再传来低声念诵的声音。李爱国侧过身,发现韩少功坐在沙发上,一只手扶着额头,看上去情绪不是很好。他走了过去,低声问道:“韩先生,您这是怎么了?是不是身体不舒服?”

    韩少功摇了摇头,说:“我没事,我就是觉得这篇稿子……哎,算了,不说了,事已至此,我就照着念吧!”李爱国还想再问稿子有什么不合适的地方,可电视台的化妆师已经走进了房间。这位年纪看上去不是很大的小姑娘,给韩老先生又是梳头,又是打粉的一番捯饬,你还别说,韩少功跟刚才就好像是换了一个人似的。看上去不但年龄小了不少,气色也好了很多。

    隔着录影棚巨大的玻璃,李爱国和于夫站在外面,看着坐在录影棚之中的韩少功略显紧张的念着稿子。他的头发已经花白,但说起话来还是带着浓浓的海河市口音。李爱国站在外面,深深地叹了口气,说:“哎,这才真正叫做少小离家老大还,乡音无改鬓毛衰吧!”

    和他站在一起的于夫一脸惊讶的说道:“行啊,大哥!没看出来你还是个文化人啊!”

    李爱国鄙夷的看了他一眼,说:“呵呵,我也是西北大学中文系正经八百的毕业生。行了,别说这没用的,我问你,这条广告什么时候能够剪辑好?在哪个电视台播出?”

    “剪辑快,最多一下午就能剪辑好。我已经跟台领导请示完了,这条广告可以说是展现我们祖国人文关怀的一个特别好的卖点。咱们海河电视台的新闻联播播完之后,直接插播这条寻亲的广告。那个时间段,是咱们海河电视台收视率最高的地方。你们放心,只要是韩先生的亲属还在海河市,我保证它能够看到这条广告!”于夫信誓旦旦的说道。

    李爱国点了点头,继续问:“那你说的报纸上的广告呢?用不用找点记者采访一下?”

    于夫摇了摇头,说:“我打算等这条广告播出之后,造成一定的社会反响,再找报社的记者来采访。你放心,我们是常年做这种工作的,肯定不会出现纰漏。”

    “那咱们下一步干嘛?就这么等着韩先生的亲戚找上门来?”下一步应该如何进行,李爱国的心里面真的没了底。

    于夫神秘的笑了笑,说:“当然不能就这么干等着。我已经联系好了,一会儿咱们就直奔赤峰道的工商银行。解放前,这里正是盐业银行的所在地,咱们去那里找一找,看看能不能搜寻到韩先生父亲的消息。”

    ******

    其实事情到了现在,已经没有李爱国的什么事儿了。可韩少功却认准了他,说什么也不让他离开。想想也是,一个老人家回到家乡,放眼望去举目无亲。好不容易有一个热心肠的李爱国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