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哪一首歌啊。”
“优/酷网上那个定海大学校庆的那个剪辑视频,《我相信》,你还把他设了手机铃声。”
“原来《我相信》就是由陈东作词、作曲的,太有才华了。”
……
“我相信。”
“这首歌是我相信。”
在场的观众纷纷喊道。
在场的观众很多都猜到了正确答案,因为这段时间,定海大学版的《我相信》太火了,当叶春华一提到定海大学,就联想到了《我相信》,再加上充满激/情、表达青春、追求理想的元素就百分之百确定是《我相信》了。
很多人也跟雷朋一样,掏出手机,找到那个视频,将视频中的男生一一跟台上的陈东相比较,答案就出来了。
可以说,这个夏天,一首激/情澎湃、青春励志的《我相信》,近段时间火遍了整个中国,走进啃得鸡,烤得鸭会听到在播放我相信,走进超市,会听到我相信,走在街头上,也许会听到我相信,也许你打个电话,对方的手机铃声就是我相信这首歌,在学校,在企事业单位,在……会听到我相信。
打开电脑,在娱乐头条有报导我相信,打开视频网站,重点推荐视频就是我相信,打开微/薄,也许你的偶像正在微/薄里推荐我相信。
这段时间,在网络、现实中刮起了一阵我相信的旋风,而在场的听众也大多听过我相信这首歌,对于这首激/情澎湃,青春励志的歌很多人很喜欢,歌里所要表达的那些青春、激情、追求梦想的元素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
叶春华笑着说道,“对,大家都猜到了,对,是我相信,要说这个夏天谁最红,我想大家都会说是爱抢新闻头条的夏星城,而说到这个夏天传唱最广的歌非《我相信》莫属了,一首《我相信》传唱大江南北,我想在这里的所有人,没人没听过。
《我相信》的作词、作曲,歌唱者就是36号选手陈东,一个非常有才华的音乐才子。不过我想问一下,陈东,我们大家都知道你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的,跟音乐根本搭不上边,为什么能写出这么感人的歌曲。”
陈东想了想,笑着回答道,“虽然我学的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但是我从小对音乐非常感兴趣,平常学过一点音乐的知识,至于为什么能感动大家,我想有两个原因。
其一,我曾经学音乐的时候,听过这样一句话,一首歌能不能感动别人,关键在于是否将自己的感情投入了这首歌里面,通过有感情的歌声去感染你的听众,我相信也好,光阴的故事也好,我都是用心在唱,在歌声里投入了感情。
其二,不管我相信,还是光阴的故事,歌里表达的元素引起了听众的共鸣,比如,《我相信》歌声里表达出那些充满激/情、青春、追求梦想那些元素能跟年轻人产生共鸣,特别是大学生,《我相信》歌声里的元素是很符合大学校里的主流元素。”
听到陈东的回答,台下的评委,观众不由地鼓起了掌声。
叶春华不停地点头赞同,等陈东回答完后,他又问了陈东一个问题,“不出意料的话,你已经通过海选,你有没有信心代表我们定海赛区晋级全国总决赛。”
闻言,陈东笑道,“这个吗?这要看接下来的原创歌曲能不能获得评委的认可了,还有大家能不能支持了,评委也说了,我没有经过专业的声乐培训,发音有些瑕疵,海选、复选还好说,进入晋级赛,总决赛面对的是对手越来越强,压力也会越来越大。”
叶春华点了点头,笑着说道,“如果接下来的歌曲都有《我相信》,《光阴的故事》那么能感动人心,我想你会获得评委的认可的,大家也会支持你的。”说到这里,顿了顿,接着说道,“听你话里的意思,你会一直唱原创歌曲,对吗。”
陈东点了点头,说道,“对。”
“能不能小小的透露一下,复选赛40进20会唱一首什么样的原创歌曲。”
“一首关于纪念青春的歌。”
“我很期待你复选赛40进20的歌唱的歌曲,好了,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就聊到这里,我们下次在复选赛上再见。”
“好的,再见。”
等陈东走下台后,被热心的观众围着,纷纷要求与陈东合影、签名。
陈东一一满足了热心的观众的要求。
几天后。
因为摘选的陈东在舞台上表演的一首非常感人的《光阴的故事》,以及三位国内顶尖的音乐制作人也给出了极高的赞誉,这些片段成为了宣传我是歌手,想唱就唱很好的卖点,被剪辑成一段几十秒钟的广告短片在各大电视台、网络视频网站播出,陈东在**间被全国上亿的观众所熟知。
---
第四十七节《明朝》引发的争议
一首《光阴的故事》感动了很多人,一首《我相信》火遍中国,陈东的音乐才华,已经不需用什么来证明了,帅气的外表,像邻家大男孩那样的气质以及有些低沉沙哑的声音给人一种独特的感受,很好听。
于是,第一个陈东粉丝团建立,第一个陈东吧创建,第一个陈东粉丝群创建…。。。,陈东粉如雨后春笋一般冒了出来。
很多人迷上了陈东,喜欢陈东惊人的才华!
喜欢陈东身上像邻家男孩一样纯净的气质!
喜欢《光阴的故事》,每当听到光阴的故事,优美的旋律将大家带入到小时候放牛、下水洗澡,捉知了,那些埋藏在记忆深处的令人怀念的片段!
喜欢《我相信》,充满激/情,青春,追求梦想,这些元素深深地吸引了很多年轻人。
……
各种喜欢,让陈东迅速积累了一大批粉丝。
在粉丝们的热情邀请下,陈东加了陈东粉丝群,有了陈东的入驻,这个粉丝群算是‘官方’粉丝群。
“大爱陈东,我支持你。”群里一名叫新月的粉丝说道。
“谢谢。”
“我们来给陈东建一个明星档案吧,陈东,你可要如实回答粉丝们的问题哦。”陈东群里一个粉丝提出了一个有趣的提议。
“问吧,别问太隐私,我可招架不住。”
“第一个问题,你的生日是什么时候。”
“90年,10月21日。”
“天秤座,我在百/度查到了这个星座男性性格,对女人富有魅力,喜欢猜测她们的心理,倾听她们的心声和理解她们的感情,这既是一个难得的知已,又是一个理想的伴侣,说明你很有女人缘,我想问的第二个问题是,有女朋友没有。”
“没有。”
“哈哈,所有的喜欢陈东的女粉丝们都有机会,好了,第三个问题来了,你希望你人生中的另一半要有什么性格。”
“温柔,善良,有爱心,能孝敬父母,至于漂不漂亮还是次要的吧。”
“喜欢陈东,符合陈东给出的所希望的另一半条件的女粉丝们,请扣1。”
这条信息一发到群聊天框,刷的一声瞬息顶没了。
一连串的1被刷到群聊天框上。
很多的女粉丝实在大爱陈东了,有才华,俊朗的外貌,像邻家男孩样的纯净气质,这些对于少女少妇有致命的吸引力。
瞬间,陈东被弄得哭笑不得。
“第四个问题,问一个简单点的,你的兴趣爱好是什么?”
“音乐,旅游,电影。”
……
热心的粉丝们问了陈东很多问题,不过问得很有分寸,没有涉及太大的稳私,陈东都一一作了回答了。
“最后一个问题,你想跟粉丝们说些什么。”
“嗯,第一,我很感谢粉丝们的支持,谢谢。第二,我想说的是,我并不是什么大明星,我只是一个普通的大学生,不要把看得太高了,我很希望跟大家交一个朋友,希望我与大家相处像一个朋友的关系,平常可以聊些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生活锁事。”
看完陈东发的一条信息,陈东群里的众多粉丝纷纷发信息表示支持。
接下来,陈东在群里与粉丝们聊着天,大多数是粉丝在问,陈东在答,大多聊些关于《我相信》,《光阴的故事》有关的话题,陈东都做了回答,有些网友与陈东聊了些生活锁事,陈东对此发表了一些见解。
这样的陈东在粉丝们的眼中不是高高在上的明星,更像是能与大家聊天吹牛亲近的朋友。
陈东也乐于做与粉丝们聊天吹牛的朋友。
---
接下来的几天,陈东清闲了下来,除了上传小说章节外,就在《长生记》书友群,陈东粉丝群两个群里聊天吹牛,过得很充实。
-
正聊得很愉快的时候,忽然,一个电话打了过来,是长江出版社的总编杜文海打过来的。
“杜总编,有事吗?《明朝的那些儿》卖了多少册了。”
“《明朝的那些儿》卖得很火,一个月卖40多万册,预计可以排入2014年度销售榜首,太火爆了。”
“怎么卖得了这么多。”
之前与杜文海估计了一下,前一个月能卖20几万册就不错了,大卖30W册就到顶了,而现在杜文海给出的销售数据是40多万册,远远超过20几万册。”
“你最近没看新闻报纸吗?”
“没有。”最近实在忙得要死,没时间去看什么新闻、报纸。
“那你去看看。”
“好,等会我再打你电话。”陈东挂了电话,打开电脑,直接在百/度上输入明朝的那些事儿,点击确定。
刷的一排关于《明朝的那些事儿》的新闻弹了出来。
排在最上面的关于《明朝的那些事儿》一个月销售42万册的新闻。
据本报记者知悉,最近一本以幽默风趣的网络词语写的关于明朝的那些事儿,成为年度最热销的书籍,一个月大卖42W册,同时也引发了一阵跟风潮流,唐朝的那些事儿,清朝的那些事儿,宋朝的那些事儿,XX朝的那些事儿如雨后春笋一般冒出来,不过,其中优秀的没有,被读者骂的更多,提醒各位跟风的作者,跟风有危险,下笔请谨慎。
为什么一本以幽默风趣的网络语言写的《明朝的那些事儿》如此受读者欢迎,笔者总结了两个原因,第一,有趣,能引人发笑。第二,新颖,将书中的人物写活了,让历史变成了一部活生生的生活故事。
……
再翻到第二条热搜词!一点开,这是一个国内很有名的论坛,这里充满火药味。
起先是有一个叫郭良宇的专家在报纸上发表了对《明朝的那些事儿》的批评,瞬息,这条评论像点燃火药桶那根火苗一样,炸出所有看过《明朝的那些事儿》的读者。
他们分为两派,一派对《明朝的那些事儿》持肯定的态度,这一派大多数是年青人居多,还有些比较开明的学者。
还有一派持否定的态度,对《明朝的那些事儿》不是严谨的史实,带有作者的个人观点和偏好,有些细节处理很主观,历史形象不等历史真相持批判态度。
对《明朝的那些事儿》持肯定的一派认为读史可以省身,读史可以明志,《明朝的那些事儿》这本书,它是一部纯粹草根的作品,能激发广大读者对中华民族五千报上历史文化的兴趣,规读史的过程中瞻仰先贤们的风采,领悟先贤们的道理,对青少年的成长有积极的意义。
-----
看的可以请收藏一个,有推荐票的请投给我!非常感谢!
第四十八节签名售书(求收推)
感谢凌霄晨打赏588起/点币,感谢天崖辰星打赏100起/点币,万分感谢。
----
对《明朝的那些事儿》持两种不同态度的读者以报纸,网络为平台展开论战。
在报纸上,一些专家学者批判《明朝的那些事儿》不是严谨的史实,带有作者的个人观点和偏好,有些细节处理很主观,书上一些不太严谨的观点会让读者对历史产生模糊的判断,因为传统的报纸比较保守,对《明朝的那些事儿》持否定态度的占在很大比例,所以,在报纸上,对《明朝的那些事儿》批判的专家学者占了一些优势。
但是在网络上,对《明朝的那些事儿》持批判观点的专家被打得溃不成军,因为网络是年轻人的阵地,再加上因为一些事情,年轻人对所谓的专家下意识地产生很反感。当然大部分专家是真才实料,但是有小部分专家,为了某某目地,昧着良心,成为某些利益的代言人,发表一些歪论,而这些歪论又经媒体炒作扩大,败坏了社会风气,造成很多年轻人对专家没什么好感。
在网上,大部分年轻人对《明朝的那些事儿》持肯定态度的。
陈东打开天涯论坛,看到的一些网友的评论。
“一些专家就爱较真,《明朝的那些事儿》不是一本史书,作者只是以一种幽默风趣的网络语言向读者娓娓道出明朝三百多年的历史故事、人物,在作者笔下的明朝的那些事儿只是一部活生生的生活故事,很赞,如果这样都要批判,那么在网络上写穿越历史文的作者,你是不是要抓住人家的脖子,再喷人家一脸口水,然后,大骂你他/妈的写的些什么玩意啊,这样做有意思吗?”一个叫蚂蚁啃骨头的网友发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