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间的关系处理得很好。而对自己的父母,李杰却冷若冰霜。别人问他父母的近况,他就一句:“还没死呢!”在同学面前提及父亲时,称他为“我们同村的”。在记者面前,李杰父亲也道出了自己的悔恨,认为平时和儿子沟通太少,忽略了儿子的感受,对儿子的关心更加不够。一个年幼的生命就这样消失了,《西部商报》“新闻互动话题”栏目曾以“如果这个世界缺少亲情”为话题,就此展开讨论,引来网友唏嘘不断。
花样孩子的草样年华(8)
每个人都渴望拥有和谐温暖的家庭,但家人之间难免也会有冲突,如果冲突没有适当处理,一旦累积或扩大,常常会造成彼此的伤害。离异父母除了两地分居导致情感疏远等等原因外,经济的冲突、分工的冲突,彼此的个性、生活习惯等等差异,同样也可能导致父母的离异或长久分居。
留守孩子遭遇父母离异,虽是雪上加霜,转念一想,父母的离异留给孩子的沮丧与忧伤,其实有如孩子本不愿接受的其他命运一样,它来了就是来了,不管孩子是否为迎战它做好充分准备,不管孩子是手无寸铁还是刀枪在握,他只能拼着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来面对。所以,当孩子父母正在选择或最终选择了离异,作为家庭代管家长和学校,在督导父母妥善处理好相互关系,共同承担起抚育儿女的责任外,我们是否还应该这样告诉孩子:父子母子亲情是不能因为父母的离异而割断的。父母离异也好,分居也好,他们有权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我们是否可以这样告诉孩子:当父母冲突发生时,作为子女必须在尊重父母的原则下,尝试着减轻并化解父母的矛盾。如果父母婚姻是怎么努力也挽回不了,婚姻关系不得不结束了,我们得劝父母双方好聚好散。不管是为人子女或者父母,每个人都应保持良好的心态,减少家庭的冲突,维持家庭长久的和谐。我们是否可以这样告诉孩子:就像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会常常犯错一样,父母并不是长大结婚生子之后,就自然能扮演好丈夫、妻子或父母的角色的,很多问题都需要父母在实践中去学会解决。所以对于在婚姻中不成功的父母,对于离异的父母,我们更应学会宽容与善待。爱父母是孩子的权利,更是孩子的义务,假如孩子不能像爱父亲那样爱母亲,那么,就让孩子学会像爱母亲那样去爱父亲吧。
总之,我们可以这样告诉孩子:舍弃一切怨与恨,心底就会有一朵永开不败的亲情花,温暖他生命的四季。
“妈妈把爸爸毒死了,政府把妈妈枪毙了,
我和弟弟成孤儿了,不偷不抢怎么活?”
这个小男孩,叫春春。相对上面几个孩子来讲,家里出事前春春的生活是相当幸福的。春春的父亲在外面打工,能干的母亲留在家里照料春春兄弟俩和庄稼,日子过得还算平静。可不幸的事还是降临在他的头上。先是莫名回乡的父亲突然死亡,随后母亲也被警车带走了。后来春春才知道,原来母亲一直根本不同意父亲外出打工,父亲执意外出后,不仅长期不归,而且少有钱回。不堪劳作之苦的母亲在家乡有了相好的男子,提出要与父亲离婚,父亲却死活也不答应。万般无奈之下,母亲买来老鼠药,将父亲骗回家,毒死了父亲。母亲被执行死刑时,春春十一岁,弟弟只有九岁。父母双亡后,刚开始,在好心的乡亲帮衬下,春春兄弟还算是过了两个月有吃有住的日子。后来,政府给的吃完了,亲戚乡邻也不可能长期照顾他们,春春有了上顿没有下顿,无奈带着弟弟开始上街讨饭吃,后来讨不着便偷,偷不到就抢。由于春春没有到负法律责任的年龄,派出所也只好抓了又放,放了又抓。
“妈妈把爸爸毒死了,政府把妈妈枪毙了,我和弟弟成孤儿了,没人管了。我不偷不抢我怎么活?”笔者在当地调查时,几个月没有出现过的春春嘴上叼着支烟,腋下拄着一根拐杖,一脸伤痕地又出现在乡亲们面前。妇女主任说,这副模样,怕是偷东西又被人捉到,被人打了。“作孽呀!”妇女主任摇头叹息。
意外伤害:无处逃避的厄运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十六条明确规定:“父母因外出务工或者其他原因不能履行对未成年人监护职责的,应当委托有监护能力的其他成年人代为监护。”
可在现实生活中,年轻父母纷纷外出,留下照管孩子的却大部分是没有监护能力的隔代老人。留守儿童一般与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有的干脆把孩子托给邻居朋友照顾。无论是哪一种情形,他们的生活境遇都远远不如在父母的监护之下。留守孩子因得不到应有的监护和正确的引导,出现安全、健康、教育等方面的问题,甚至导致人身伤亡等悲剧的事情也时有发生。
花样孩子的草样年华(9)
在笔者此次的调查过程中,记忆里惨烈的生命悲剧有两个,一个是在一个家庭出现的三个小孩子同时溺死,后经接管手术生下一子又被车撞死的事件;另一个是一初二女生因先天性心脏病在校外出租屋猝死的事。
一家四子遭水淹车辗
首先,让我们记住他们像鸟儿划过天空般短暂使用过的美丽名字:程程、翔翔、燕子、虎儿。
城市永远是年轻的!除旧迎新,当然是城市建筑领域里永远不败的主题。
无论是欠发达地区的小县城、省城,还是发达地区沿海,一片片旧楼的推倒重建,一栋栋新楼的拔地而起,都吸引了数不清的民工拥入,也造就了利用乡村土地资源大做发财梦的乡里能人。于是,一个个机砖厂应运而生。
做砖要取土,所以机砖厂附近就常可见用推土机开挖出的一个个大坑。在一个小县城郊,离本地一初级中学不到两里,就有这么一个大坑,久雨之后,这个人工“水塘”自然也就成了孩子们酷暑时流连忘返的地方。只是孩子们万万想不到,这个人间“仙湖”会成为一个食人性命、吞人魂魄的陷阱。
2003年5月的一天,因为父母皆出门打工,同时由奶奶代管着的翔翔、程程两亲姐弟与表妹燕子一起,来到这边山上摘杏子。路上碰上了一女同学,便邀上她一同前往。四人路过水坑,弟弟程程拉着姐姐翔翔就跳进塘里要“凉快凉快”,邀女同学下去时,女同学说,父母出门交代过不准玩水,玩了会骂人的,不肯下,并要他们快点上来,说“有落水鬼”。两姐弟无拘无束惯了,又正玩在兴头上,哪里肯听,同学只好呆在岸上边等边不停地催他们。姐弟俩在水中尽情嬉戏打闹,渐渐靠上了水塘另一边的岸头,谁知水塘中有一个更深的陡坑,两个孩子一下就没了顶。眼见表哥表姐一边挣扎一边呼救,情急中的燕子哭着喊着跑到坑边,一手扯住一把杂草,一手去拉离岸更近的翔翔。然而随着燕子一声惊恐的“妈妈——”,燕子也滑入了水中,陷入了与表哥表姐同样的绝境。岸上的同学惊恐万状地呼喊:“救命啊!来人救命啊!有人落水了!快来人哪!”然而山谷空寂,没有人听到她的喊声。
失去了两个孩子,已经绝育了的程程母亲,在熬过了无数个撕心裂肺的日日夜夜后,花上数千元钱做了输卵管重接手术。第三年,历经生命的又一次大痛,母亲含泪再产下一子。
两口子考虑到在打工处已好不容易成为企业骨干,打算再挣够两年,用攒下的钱在城区买下一套房子,就带儿子进城里生活。为了防止孩子在乡村又出危险,两口子在镇上买了一栋房,上面让奶奶带孩子住,下面出租。安排好一切,两口子又出门了。
在奶奶的照顾下,孩子听着楼下汽车的鸣叫,看着眼前穿梭的人流,一天天长大了。两年后,就在外出打工的母亲回家来看儿子的那一天,母亲进门放下行李就找孩子,儿子不在屋里,母亲又走出家门,四下观望。隔着花坛,母亲看到了儿子,看到了近在咫尺的儿子在转过花坛时,被急速行驶的汽车碾在车轮之下……
“一家四子遭水淹车辗”这个家庭悲剧,是2006年7月底从一县妇联的材料中获知的,笔者随即前去调查。那时,离这家最后一个孩子出车祸丧生还不到两个月。因为不能去加深其父母亲的悲痛,所有的情节我都是通过间接走访孩子的同学、班主任老师、亲戚邻居和所在村组干部获知的。
为了这个调查最后一次踏上这块土地,是2006年农历的最后一天。大年三十,本是农家习俗赶在新年前摆酒敬诸神、辞旧迎新的日子。来到这个寻常得在中国乡村版图上随处可以看到的乡村,呈现在眼前的是一派祥和气象,喜庆的鞭炮声一直在不停歇地爆响。阴了好几天的太阳,也从早天的细雨薄雾中露出脸庞,给田野镀上了一层暖暖的亮色。上午九时三十分,我来到这家门前,想看一眼一直没有见过面的孩子父母,但大门紧闭,里面寂静无声。庭院杂草丛生,后面的菜园里,几畦过冬的菜类挤在蓬勃的杂草间,自生自灭。只有歇在枯枝上不时被鞭炮惊飞的几只鸟儿,在“叽咕叽咕”鸣叫,像是在说:“凄苦、凄苦。”
花样孩子的草样年华(10)
紧挨着这户人家,还有两家门户半开半合,听不到半点人声,显然是仍在外奔波,未能赶回来过年。再往前走,则是一户场面格外热闹的人家:高大的楼房被粉刷一新,铺上了水泥板的场院里,搁两张牌桌,大人小孩散坐其间,喧哗声不断。门楣上一副烫金对联格外醒目:“种棵摇钱树摇钱,买个聚宝盆聚宝”,横批:“日进斗金”。显然,这是一户打工攒了些钱回来吃团圆宴的人家。就在他们家不断燃放的鞭炮声中,一个老太太走进我的视野。她带着个约两岁的男孩出来捡拾这家人未燃尽的鞭炮,男孩子将捡拾到的一颗颗炮仗放得砰砰地响,嘴里还在不停地喊着:“外婆看;外婆看。”外婆没有去看。外婆的视线停留在遥远的村口。我知道,在农村,还有许多这样的老人,只要儿女们没有回来,他们颤巍巍的双手既要撑着自己说不定哪天就会停顿下来的年迈日子,也还得承载住孙子对未来的岁月无限炽热的希望与梦想。
似乎是受到了孩子笑闹声的感染;一对肩挎背包从我身边走过的中年夫妇慢下脚步来。女的不时调转头,痴痴地朝孩子观望,男的也不时回过头,但他只是扫一眼孩子,便拉着女的往前赶。
转眼就到了三个小孩的坟地。见坟地野草上仿佛刚被人添上的新土,回想起刚刚过去的夫妇,我猛然惊觉:那擦身而过的背着行李的中年男女,不就是三个孩子的父母吗?可我始终不敢追随上前,我怕自己稍有不慎就会触碰到他们永远结不了痂的伤口而让它们再次淌血。低头望着孩子们的小小坟茔,耳边轰响起在不远的学校曾经听到过的叽叽喳喳的笑闹声,这种无邪的笑,此时以从来没有过的锐利刺疼着我的心,想必也将永远地疼痛在这对父母的心间,伴随着他们伤痕累累一辈子。
“家乡近,梦乡长。心中有尺为谁量?秋风又扫中原月,片片相思片片凉。”(《桂殿秋?中原秋月》)这些父母本是为了儿女有一个好的生活环境和教育环境而长年奔波在外,吃尽苦头受尽劳累,却万万没有想到,兴家的梦圆了,有了不菲的收入,盖起了气派的楼房,而楼在人空,伤心父母又有几个愿意回到伤心之地?
罪恶“伊甸园”
在留守儿童面对的诸多的伤害中,性伤害所占比例之大,类型之多,让我不得不专列一节来叙述,尤其是女孩子,性伤害几乎是她们面对的最大危险。
毋庸讳言,大量留守孩子的生活基本上处于松散无序的状态,由于缺乏父母贴心的关爱,不少孩子到家庭以外寻求精神慰藉和情感补偿。有的孩子或早恋、同居、流产,或懵懂生子杀子,或遭人诱骗,成为犯罪分子长期实施犯罪的目标,有些年幼孩子遭受的性伤害,其残忍程度更是令人发指。
通过走访我了解到,绝大部分留守孩子都不同程度地通过各种途径,结交有笔友、网友。初中留守孩子涉足早恋的人比正常家庭孩子的比例要高得多。在校园里旁若无人地勾肩搭背、搂搂抱抱,在校外小吃店抽烟喝酒,在出租屋租房同居,已是学校见怪不怪的事。可孩子出了这样的问题,甚至到医院堕了胎流了产,许多看管孩子的爷爷奶奶还全然被蒙在鼓里。一初二教师告诉我,女生小蓉父母在外打工,平时跟奶奶一起生活。一次因小蓉考试成绩太差,老师上门家访才意外地发现,女孩已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回家住宿了。而问起孩子去向,奶奶说起话来糊糊涂涂,一会儿说在这个亲戚家,一会儿说在那个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