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魂》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虎魂- 第9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报恩出荷”是伪满洲国农民之“义务”所在,《粮谷管理办法》的规定,平民每天食用粮食配给定额为九两,但是这只是一纸空文。当然出荷粮也有奖励措施,凭据到当地村公所核实后,每吨大豆付“奖售票”一枚,支付棉布二十五尺、白糖两市斤,肥皂两块,毛巾一条,就是这点儿奖励最终也仅为大户所得。闫县长丧心病狂,一口咬定安城县大有潜力可挖,即便石头也能敲出油来。县长焦虑于尽快升官,县公署就顾不了百姓的死活了,按照休闲地、平地、山地的不同等级,追加荷粮指标,限令:一等平地每垧出大豆一吨,漫坡地每垧出荷半吨,“挂画”山地两垧地一吨。消息传来,村村屯屯一派愕然,家家户户都蔫得像霜打的茄子一样。高粱是最主要的农作物,在上好的河边平地上,最高产量每垧也不过十石,十斗一石,每斗约五十三、四斤,每垧地产粮在五千斤左右。要是用高粱兑换大豆,出完荷粮,农民手中也所剩无己了,租地种的人家更惨,还得交地租,这样连喝粥也接续不上,吃糠咽菜在所难免。年成不好时,忙了一年所得还不够“出荷粮”的,饲料甚至种子都得“出荷”,真是哭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如果没亲友帮衬,只有去做叫花子这一条路了。霞碧部落好歹完成了“粮谷出荷”任务,大家的心平稳了下来,都松了口气,准备要猫冬了,准备打牌赌博了。不想,村长李阳卜来说霞碧部落的收成好,必须要追加“报国出荷”。也就是打多少粮送多少粮,直到交光为止,男女老少傻眼了,男人们齐聚赵成运家。赵成运是部落长,他磕打磕打烟袋锅儿,说:“想个法子吧。”
第三十九章(4)
  大家齐声响应:“想个法子吧。”
  “咋办好?”灯影里的赵部落长一筹莫展。
  大伙众口一词道:“听你的!”

()好看的txt电子书
  “能保密不介?”
  众人拍胸脯:“打死也不说!”
  霞碧部落坐落于山脚下,于高处俯瞰像棋盘似的,泥瓦房、马架子还有柴禾垛排列有序,部落被很规整的长方形围子和壕沟圈起来,围墙围壕就是棋盘的边缘。初冬的晌午死寂死寂的,半空扭动的炊烟显得格外扎眼。部落里冷冷清清的,鲜有人走动,只有几头耕牛和毛驴低头吃草。阳光还算明亮,坡地上衍射着银银的亮色,穿越树林的风在砭人肌骨。甘暄接连三次来霞碧部落了,上头催逼得紧,他只好亲自率领督励班来催粮,这一次连指导官土部正义也来了。据分析霞碧部落尚有余粮,但却寻不见蛛丝马迹,甘暄和土部正义均觉得蹊跷。
  赵成运等人暗地研究好抗粮的办法,他们决定在后山集中藏粮。白天大家上山打大柴,砍榛子棵、苕条还有柞树枝什么的,借此掩护往外运送粮食。各家的粮食装进口袋里,分别做上记号,拉到山坡上藏起来,上边堆放上大柴禾棵子,派专人轮流看管。这个办法很有效,各家的粮仓苞米楼子空空如也,督励班的搜查连连扑空,人们耐心地等待着“粮谷出荷”的结束。可督励班的韧劲出乎意料,三天两头就来翻翻,大有不获全胜誓不收兵之势。重压之下藏粮同盟瓦解了,有人提出目标太大,一旦被发现岂不是连窝端?众人说还是分散藏匿为好,于是各自拉粮回家。赵成运看出端倪来了,人心隔肚皮,乡亲们都在犯嘀咕,都担心别人跑了口风。赵成运并不阻拦,集体藏粮遂告结束,部落长认为这样也好,省得为大家提心吊胆了,他对自己女人说:“爹死妈嫁人,各人顾各人吧。”
  督励班越来越有成效,先翻粮再打人,越弄越熟练,当然成绩的取得离不开日本指导官的示范。那天,土部正义随督励班检查郭家,女人吕氏正奶着孩子。婴儿咂不出多少奶水来,吮吸几口就哭上几声。见一大群人进来,吕氏的神色慌张,衣襟裂开,袒露出干瘪下垂的Ru房,||乳头扁长而黑紫,Ru房上的青筋赫然可辩。手下向土部正义介绍说这个女人丈夫失踪了,指导官点头沉吟,饶有兴致地打量郭占元的女人。屋子里弥漫着婴儿的尿臊,还混合着其他难以描述的气味,让人很不舒服。多数人唯一的想法是尽快离开。土部指导官纹丝不动,他发觉女人的眼色老望炕上看,他觉得反常,伸手将枕头拽过来,摸了摸:“打开的干活!”刺刀挑开了汗渍油黑的枕头,金灿灿的黄豆流泻而出,顷刻就淌了一炕。金黄璀璨的黄豆,让霉暗的小屋为之一亮,几乎所有人都怔住了。“八嘎!”土部随手打了身边随员一记耳光,怒不可遏地踢向督励班的成员。日本指导官认为甘暄等人在敷衍了事,督励班并没有尽到全力。
  严词痛责下的督励班发狠了,挨家挨户地搜查粮谷,反复检查旷日持久,掀房盖掏炕洞,手段无所不用其极。腊月天寒地冻,督励班乘着马爬犁四处搜寻,仿佛茫茫雪野里外出觅食的狼群。上边催促的急,动不动就要严办云云,甘暄他们只得像疯狗样的乱咬乱窜,起早贪晚爬冰卧雪,甚是不易。一路看杨树光秃秃的枝桠伸向天空,马儿口中冒着哈气拉着爬犁行走,在洁白无暇的雪地上碾出曲曲弯弯的辙痕。周天寒彻,人坐在爬犁上会冻得手脚麻木,浑身上下就连眼睫毛也结满了霜花,棉袄外面也罩上了一层白霜。年关日益临近,恐怖如影随形,村屯部落缰卧在巨大的惊慌之中。督励班一伙人夜晚敲开老葛家的大门,用刺刀捅院子里的大雪堆,扎出来了冻豆腐和粘豆包,一顿拳脚打得男主人头破血流。真是越搜查越鬼精,督励班在老李家的炕洞里翻出了高粱,痛打之后,强迫其卖“报国荷粮”。腊月里,村屯上空飘荡的是督励班打人的吼声,木棍和鞭子殴击肉体的声响如沉闷的鼓声,又似乎来自水底,鞭策声哀求声时强时弱,简直要成为乡村的一种装饰了。人们噤若寒蝉,只能在心里怀念早年杀猪宰羊的腊月,回忆像酒香一样遥远模糊,让人陶醉又让人悲伤。“满洲国”的腊月一派肃杀,丝毫没有节日的喜气,男女老幼连大声说话都不敢了。转过年的正月十四,督励班又来翻粮了。这一次是突袭,他们事先站在部落的后山坡上,查看哪个烟筒冒烟,谁家的烟筒冒烟就上谁家翻粮,见粮就送“出荷”。刚平静半个月的山村再次鸡飞狗跳墙,哭声顿时汹涌而起,许多家的娘们儿追着哭喊:“这日子可咋过呀?”部落长赵成运家还有两水桶黄豆,头年冬天一直藏在井里,没被发现。本来想大正月的拿出来吃,不料想督励班又摸上来了。老赵女人刘氏连忙将黄豆藏到房西头,慌里慌张地盖上了秫秸。督励班连打带骂地挨家砸门,警察本意是来部落长家喝水歇脚。不想这个时候,赵家的老母猪发现了美味,一头钻进秫秸中。这边老母猪拱倒了水桶,埋头大吃特吃,哼哼唧唧的愉悦非常。那边赵家人的心提到嗓子眼儿了,脸都吓绿了,却不敢去哄老母猪,只能任由畜生大快朵颐。磨磨蹭蹭的督励班终于走了,两桶黄豆也被糟蹋光了,馋嘴的老母猪豆子吃多了,胀肚掉了崽子,拉了满院子猩红的血水。
  赵成运泪如雨下,说:“祸不单行啊!”
第四十章(1)
  西大桥多年前由赵家修建,现已破烂不堪。人们管这木桥叫赵家桥,它毕竟记录了一段历史。木桥年久失修,车马已不能通行,人走在上面,脚下发出吱吱呀呀的声响,提心吊胆的。老虎窝通往县城原本只有一条是老道,坑坑洼洼,春季翻浆,夏天泥泞,汽车跑起来甚为吃力。日本人组织民工修筑了“电道”①,老虎窝的体面人见过电道,一马平川的气派极了,汽车在上面跑得飞快。电道好是好,就是不许铁轱辘木轱辘的马车通行,以免轧坏了路面。这些年,赶花轱辘马车去县城,一走就是大半天,往来车辆均要涉水过河,夏季柳津河水猛涨,车辆无法通行,很是不便。雨水大的时候,滞留在老虎窝的马车牛车驴车常要排成一大溜儿。
  日本人从安城县来了,动用了二百来个劳工,于西大庙扎下了营地,轰轰烈烈地建桥。从春忙到秋,起早贪晚,浇筑混凝土时昼夜不歇,发水的那几天还冲跑了桥墩模板。日本监工看管严厉,用做混凝土的沙料至少要清洗四遍,就像淘米择菜那样仔细,不得有半点泥土,其工艺之精可想而知。老虎窝小街的人们常去卖呆儿,以欣喜的目光注视新桥一天天长大。双孔的水泥桥被命名为“平安桥”,“平安”两个大红字写在了桥头石碑上,上面覆盖了喜庆的红布,仿佛花轿里羞涩的新嫁娘,故意摆出羞答答的样子给人看。赵前也经常去西河套看桥,有时还抱着孙儿去,他称赞“平安”的桥名起得好,居家过日子的谁不图个太平?平安是福哩,赵前以安详的神色和老者的口吻向人们灌输他的思想,但决没想到此桥会与自己有关。老虎窝人哪知道,崭新的水泥桥会要了赵财主的老命。
  平安桥落成在即,指导官土部正义亲临赵家大院,请赵前去看新桥,还说日本副县长来视察了。赵前心里咯噔一下,不祥之感如不请自来的乌鸦落满了心头。他不敢琢磨鬼子的意图,又不好拒绝,临出门韩氏特意给他换了顶新帽子。他拄着拐杖,一步一顿地蹭到河边。袭袭秋风扬起紫缎子长袍的下摆,呼呼啦啦,像在抖落满腹的心事。西大庙附近早就围满了观众,都伸长了脖子往桥这边看。甘暄也在,领着几个警察维持秩序。站在簇新的水泥桥上看去,清亮的柳津河平缓如带,河岸上绵延着齐人高的灰褐色蒿草。桥下的河水水面,一侧正顶着阳光,杂乱无章地闪烁着,细碎而刺眼,而在桥的另一侧去看,能照得见自己的倒影,照见花白的头发和心神不定的眉眼。赵前稳住架,暗中叫自己放松些,起码不能让日本人小视。新桥给人以新奇感,赵前在桥上走来走去,这摸摸,那瞧瞧,显得很开心。还特地用拐杖碓了碓,赞叹:“嘿!还是洋灰这玩意儿结实,好哇。”
  县长闫连壁的头发梳得一丝不苟,活像牛犊舔过似的。中村副县长认得赵前,前年赵前进城告状,就是他出面接待的。中村挺和蔼的,鞠躬施礼,老熟人似的冲他微笑。闫连壁介绍说,修筑平安桥工程耗费巨大,这是日本姐姐做下的又一桩好事,可谓造福庶民,利在当今功在千秋。中村显得更加亲热友善,拉了拉他的手,问大桥好不好?赵财主不明就里,说当然好哇,简直太好了,结实得很哪,好啊好。中村听了忍不住大笑,拍拍赵前的肩膀,竖起了大拇指,通过闫连壁翻译说:“既然你说好,这大桥就卖给你吧。”
  日本副县长道破了主题,眼睛直直地盯住赵前看。赵前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了,脸上堆砌的笑意僵硬住了,他不知道如何应对才好,端烟袋的手止不住哆嗦起来,脸极快地白成了一张纸。赵东家到底醒过神来,暗自骂小鬼子,你这不是逼我么,明明白白的勒索人么?中村等人有备而来,早摸透了他的心思。闫连壁说:“谁不知道你是老虎窝的大户,这桥只能归你所有。”
  赵前说:“俺没多少钱财,咋的也买不起桥啊。”
  中村副县长很有耐心,说原来的木桥不是你建的嘛,这里本来就是赵家桥啊。
  赵前急了,说:“这几年,家产败得差不多了,没钱。”
  闫连壁插嘴说:“你买不起,谁买的起?你是这里的第一大户。”
  赵前说:“俺是不是大户,又没写在脑门上!”
  闫连壁听了愣了下,没将这话翻译过去,而是脸色阴沉地警告:“怎么说话呢你?报效国家乃士绅名流之责任!”
  中村看出了大概,挥了挥手,转过脸来和土部正义低声嘀咕,叽里咕噜地听不大清楚。中村指着赵前的鼻子,通过闫连壁翻译说:“支持大东亚圣战,必须得买!”闫连壁又自作主张地加了一句:“你是肥羊,不宰你宰谁!?”
  赵前的火气直往脑门子上涌,说:“敢情硬勒我大脖子啊?”说着一手做掐脖状。中村见如此动作,误认为赵前在说自杀,连连摇头:“不不,活的有活的有!”
  赵前说:“俺是看明白了,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
  闫连壁大怒,威胁道:“你要对你的言行负责!对你的家人负责!”
  赵前脑袋都大了,而中村却在桥上来回踱步,时而扶栏做极目远眺状,时而向岸边的老百姓挥手致意。闫连壁又说,大日本皇军在前线奋战,后方要有钱出钱,有力出力,请名门大户带头,踊跃捐资献纳,支援大东亚圣战。前辈请不要再推辞了,大大方方地拿出一笔款子。他像上门的债主,步步紧逼,说:“平安桥才一万五千元国币,不算太贵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