谓是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即便1号机有可能会面对四架F系的围攻,这样的安排也能够坚持相对一段时间。
而一旦3号机和5号机成功突入UAC人的机动战战团,打乱了他们的远程射击阵列,1号机就会从远程火力的威胁下被解放出来,哪怕对手是四位王牌机师也没有那么可怕。机体性能的优势提高了人性人格的容错率,不怕188W合金军刀的1号机偶尔出现个失误也不会致命。
同样的,理性人格之所以敢做出强突的决定,也是因为52Ti超级合金装甲。52Ti超级合金装甲与R粒子盾配合使用,不管是能量武器还是动能武器,只要在其承受范围之内都可以抵挡几发。
前面说过,UAC人此时的火力密度是每秒5000发左右,均分到三架“风暴”身上。他们不是没想过集火攻击其中一架“风暴”,看看能不能一举将其击坠。但是经过太美WH“水蓝色之争”后,谁也不知道风宇的本体究竟在哪架“风暴”里头,或者他根本就不在。
这种情况下,如果贸然集火任何一架“风暴”,而导致其他两架突入机动阵列,那绝对是得不偿失的行为。就算能够击坠一架,只要风宇本体不在,从战略层面上就是失败的。所以UAC人不得不一视同仁地对待三架“风暴”,平摊火力。
机动战士全速飞行时候的最小横截面积不到10平方米,炮火矩阵如果想要确保威慑力,就要控制在平均每5平方米的面积内有一道火力。近5000发动能或者能量炮火均分在单架“风暴”身上,每架所分摊的火力差不多是1600发,覆盖面积大约是8000平方米。
虽然机动战士横向位移的能力远远达不到几百公里每秒的理论飞行速度,就只有一两公里的样子。但是8000平方米就相当于一片边长不到一百米的方形区域,对于机动战士来说就像人迈一步一样,只需要零点一秒的基本反应时间就能脱出。
当然,每一次的横向位移规避,都会导致纵向位移失速,只要UAC的机动阵列控制好节奏及自身的整体移动,就能有效地保持双方之间的距离。
如果机动战士愿意做大范围的机动变向的话,虽然侧向对着炮火会导致横截面更大,但是移动速度却成百倍提高,炮火矩阵几乎无法捕捉到目标。
只有亚瑟这样的觉醒者火控手,又或者是远程型王牌机师才能通过预判射击来封堵对方行动路线精确打击,而一般的机师显然是做不到这一点的,只能老实地服从指挥,成为炮火矩阵中的基本构成。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风宇想要强突机动阵列的话,还是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前提就是减少横向位移规避,全力保持纵向速度。这就意味着“风暴”必须有选择地硬抗一部分炮火。
超级机型之所以称为超级,绝不仅仅是因为速度更快而已,同时也拥有强大的抗击打性。让超级王牌能够在地方密集的火力“照顾”下,不用过于担心被无处不在的流弹误伤。
R粒子盾只要不被击穿,粒子束武器就不会伤到机体。而52Ti超级合金装甲虽然不能完全避免动能武器带来的伤害,但只要不是同一部位被重复命中,也不至于伤到机体性能。
风宇之所以如此强大,就是他在战斗的过程中还能保持清醒的大脑,懂得为了大目标而在小地方上做出正确而合理的取舍。
不同于那些技术流超级王牌,一味地追求规避对手攻击,确保自身无损,风宇作为意识流,他的特点就是懂得如何挨打。这就使得他的战斗会变得更有效率,能够在大军混战中快速地突破对方防线,直捣黄龙。
而风宇在“挨打”方面的巅峰之作毫无疑问就是月初在太美WH的“水蓝色之争”,他以放弃强大的“风暴”4号机来换取对“海洋”的一击必杀机会。
这种果决和狠辣根本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出的选择,同时也是“风暴”又一个惊世骇俗的经典战术。相信未来一段时间里,“水蓝色之争”将会成为各国军事学院及军事专家们重点研究的课题。
但是现在的DT2显然还没有人意识到这一点,所以他们依然以普通人的心态在考虑问题,根本没意识到眼前的其中两架“风暴”马上就要顶着炮火进行强突。
下一秒,只见3号机和5号机兵分两路,从不同的方向以两条不同的弧线飞向了UAC人的机动阵列。UAC的战舰侧舷炮塔及MS的粒子束步枪不为所动地按照既定的步调进行有节奏的炮火矩阵封锁。
结果只见两架“风暴”先后中弹,体表荡漾起一圈圈透明的水蓝色能量涟漪。但是3号机和5号机并没有受伤,甚至连速度都没有减慢,继续向UAC机动阵列冲去。
哈格曾经向风宇讨教过强突炮火矩阵的问题,他是这么回答的,“炮火矩阵无非就是那么几种,纯动能、纯能量和混合型。考虑到覆盖面问题,单位面积内的炮火密度不可能有多大,能够同时命中机体的也就是一到两发。如果你有意识地控制机体角度,基本上可以确保单位时间内只挨一次攻击。”
哈格瞬间便明白了风宇的意思,于是顺着他的思路往下分析,“借助R粒子盾的防护,如只要控制好单位时间内被命中的次数,完全可以顶着炮火全速前进。”
就以当下的局面来说,40mm粒子束步枪单发只能打掉“风暴”20%的能量强度,必须集合五发以上才能一次性击穿,否则R粒子发生器还会持续恢复R粒子盾的能量强度。
3号机和5号机发起强突的位置距离UAC的机动阵列还有2000公里,全速飞行差不多需要4秒钟左右。UAC人的射击频率是以秒为单位的,4秒钟意味着4轮炮击。4轮炮击平均每轮被命中1。5发,总共也就是6发,分摊在4秒钟时间里,绝对不可能击穿R粒子盾。
如果这其中被动能武器命中的话,高爆弹的爆炸将产生一定的反作用力,减慢“风暴”的飞行速度,所以风宇必须确保只挨粒子束武器攻击,而不能被高斯炮命中。
而在具体操作中,要在密集的炮火矩阵当中选择被攻击的炮火类型是有讲究的。
从主监控屏视角看去,UAC人的每一轮炮火矩阵就像一幅密集的散点图,其中的散点有大有小、有红有白。大的点自然代表大口径武器,不管怎么说都是必须躲避的。红点是动能武器的弹丸发热,白的则是粒子束白色光卵。
风宇所要做的就是通过矢量喷口微调机体飞行姿态,避开红色散点和大直径散点,并且选择密度较低的白色散点区域,避免同时被过多的能量武器同时命中。
就这样,在令人眼花缭乱的炮火矩阵当中,两架“风暴”有如鬼魅般地飞速靠近UAC机动阵列,而大部分UAC人一时间还想不太明白究竟是发生了什么。因为从他们的距离根本看不清粒子束武器命中R粒子盾时的能量涟漪,甚至看不出两架“风暴”是否有被命中。
他们的眼中只看到两架“风暴”毫发无损地穿透了密集的弹幕,在短短的4秒钟之后就来到了他们跟前。
“这就是机神“风暴”的真正实力吗?”这是个令人绝望的问题。
第一百三十五章 超级风暴
最先突破火力封锁闯入UAC人机动阵列的是“风暴”5号机,也就是M博士称之为“超风暴”的技术流超级王牌定制版。
所谓“超风暴”其实就是超级风暴,相比于4号机四臂“风暴”,这架机体走的是极限提高机动能力的极端路线,是3号机的升级版,不但引擎功率更大,而且取消了感性人格不擅长的远程武器,成为一架纯近战格斗型机体。
在目前风宇使用的三架“风暴”中,在没有脉冲激励或者“加速”等外力影响的情况下,秒速刚好形成一个阶梯,分别是1号机秒速400公里,3号机500公里和5号机的550公里。与之对应的是三台定制引擎——AE550F。
AWE这三个字母分别代表着Awaker、Windstine,意思就是Awaker设计的“风暴”专用引擎。后面的数字代表该引擎提供的动力所能达到的极限秒速。
但是千万别被这个数字所迷惑,以为数字越大的引擎就一定越先进。其实除了AWE400H的规格略小,另外两具引擎的基本框架是一样的。H代表的是重载高出力引擎,N代表的常规引擎,F代表的是高频引擎。
如果把1号机所使用的AWE400H按照高频引擎模式进行调试,其最高秒速能够达到500公里。但是考虑到风宇本体需要驾驶1号机作战,而他的身体条件承受不了大于30个G的过载,所以M博士将1号机的专用引擎降速,同时提高了扭力,让这架机体能够有更强的出力,可以支持更多的武器。
已经在太美WH被击坠的4号机也是同样情况,通过引擎降速提高出力,使其能够承受肩部挂架的额外动力需求。
然后3号机所使用的是没有特殊调整的常规引擎,额定速度就是500公里/秒,扭力适中,在速度和出力之间处于一个平衡状态。
而使用同一个引擎框架的5号机则对引擎进行了提速调整,但是相应的就要牺牲一些扭力,导致这架机体在力量方面不如同级别的其他机型。
正因为如此,虽然“风暴”一系列的五架机体都采用了一样的代号组,实际上性能和操控都有显著区别。如果对机体的掌控能力不足,很容易会出现不适应的问题。
尤其是5号机,拥有比3号机更高的灵敏度,对驾驶者的操控能力要求更高。
比如一个同样的操作,加大机体右侧矢量喷口推力到100%,3号机会得到一个每秒1。5公里的横向位移加速度,而5号机则是2公里。同时因为加大了侧方推力,脚底主喷口的出力就会相应减少一定比例,导致纵向失速,而两架机体的失速比例是不同的。
两项变化叠加,经过同样的操作之后,3号机和5号机的飞行线路出现了明显的偏离。这就导致习惯于3号机移动速度的感性人格很容易出现误判,从而引发不必要的失误。
之前在新美洲星系作战的时候,感性人格一直没什么信心驾驭这架拥有超级机动能力的5号机,平常只敢在模拟器上面练习。直到先后击败了“宙斯”、“星云”和“海洋”三位超级王牌之后,他终于累积了足够的自信,开始驾驶“超风暴”投入实战。
刚进入新亚洲星系,为李星妍报仇的那场战斗本质上并不能算是一场战斗,而只是感性人格的单方面屠杀。所以这场DT2大会战才算是“超风暴”的正式首秀,之前在太亚WH充其量只能算是5号机“发布会”。
作为首秀之战,感性人格让UAC的机师们深刻体会到了“超风暴”的恐怖之处。从5号机突入机动阵列开始,就是一场毫无还手之力的大屠杀。
相比于四代MS量产型200公里的秒速,5号机的极限速度已经几近于对方的三倍,而在机动性能中更加重要的两个指标——变向能力和提速能力更是不止三倍。
当5号机在MS的阵列当中穿梭的时候,呈现在UAC机师们的主监控屏上的画面就是一闪而逝的影子。眼神稍微差一点的机师甚至无法从面积有限的监控屏上找到“超风暴”的身影,这样还怎么能够与之战斗?
5号机究竟有多快?这样说吧,旧时代古装片中总喜欢玩的一个桥段就是两名剑客擦肩而过,然后一方装逼收剑一方不甘心地缓缓倒下。而“超风暴”此刻所展现出来的正是这样的画面,其一闪即逝的所过之处,再延时个一秒两秒,一架架MS要么突然被一刀两断,要么就是发生动力炉核爆。
感性人格击坠一支MS小队所需要花费的时间还用不到5秒钟。
5号机之所以会那么高效,关键在于武器。感性人格使用的并非右手的189W超级合金军刀,而是左手的粒子光刀。
合金军刀虽然有不受R粒子盾阻挡的好处,但是在这种高速机动的混战中对付数量众多的量产型却不怎么好用。刀刃刺入对方机体之后,还必须花时间拔出,时间甚至比刺入用时更多。因为拔刀的角度如果不对,很容易被对方机体残骸卡住,甚至有可能拗断合金军刀。
而粒子光刀就不存在这种问题,只要对方没有R粒子盾,能量刃通过能量灌注强行熔化并切开对方机体,不需要拔刀过程。最多也就是耗尽能量,导致剑刃消失不见而已。但是消失的剑刃基本上在离开对方机体的零点几秒之内就能重新出现,并不影响下一次攻击。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所有的近战型高端机型都保留了左手的粒子光刀能量接口,就是为了在面对量产型时能够采用这种更高效的能量武器。
而且“超风暴”作为超级机型,配备的粒子光刀肯定不是量产型的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