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颗未命名的矮行星直接大约2800公里,介于太阳系的月球和冥王星之间。由于K星域除了Ubh…310之外,并没有其他珍惜资源,几座矿业太空城也都位于K星的相关拉格朗日点上,因此对于该恒星域的探索并未深入展开。除了最具价值的K星获得命名,其他几大行星均以号数来称呼,更不用说那些不起眼的矮行星和小行星了。
被盗采者舰队用来作为基地的这颗矮行星,甚至不在新亚洲官方记录当中。这年头不同于旧时代,宇宙中最多的就是各种星,恒星、矮星、巨星、行星、矮行星等等等等,不具备开采价值的各种小型天体被人们习惯性地忽略了,成为被人遗忘的黑暗地带,各国的的盗采者、反抗军和星际海盗随便占据一颗矮行星,便能建立一座秘密基地。虽然条件各种简陋,没有大气、温度过低、重力不足,但好歹算是个窝,是个根基。
如果不是好望角级的导航系统中有这么一个坐标记录,MGAS…01舰甚至没地方找去。由此可见朱南的决定并没有错,如果不第一时间去往对方基地,一旦盗采者舰队知道一支小队被全歼,势必会放弃这个临时基地,随便往茫茫太空中随便那颗矮行星上一猫,机动军就算全军出动也未必能找到对方。
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经过简单的清理,将战舰废墟推离航道,以免过早暴露这次行动。MGAS…01舰随后便循着好望角级的坐标,再次加大R粒子浓度进行光学干扰,向着无名矮行星飞去。
这颗矮行星位于K星域的离散盘(注:离散盘位于恒星外围柯伊伯带外侧,具体请自行百度)中,即K星公转轨道外侧约两个天文单位的轨道上。这颗矮行星的公转轨道并不在K星域的黄道面上,而是有着大约23度的倾角。因此更加隐蔽,更加不为人知,只有通过大型天文望远镜长期观测才能找到它的身影。
有了明确的目标,MGAS…01舰首先采用曲率飞行接近K星域柯伊伯带。到了天体高度密集的柯伊伯带再进行曲率飞行,那和自杀就没什么两样了,从这里开始只能以常规巡航速度飞往位于离散盘内侧的那颗矮行星。从这里到矮行星还有五光秒距离,依靠第四宇宙速度的巡航飞行需要约五小时时间。
这种不远不近的距离卡得相当精妙,让地方守备舰队总是与之失之交臂。我们都知道,新亚洲的舰队指挥采取的是三班倒作业,每班负责八小时航程。而地方舰队虽然很少进行远航,却也遵从这个习惯,他们的巡逻战舰向着柯伊伯带或者离散盘飞行四小时之后必定要返航回港,因此总是与盗采者舰队的秘密基地擦肩而过。
这也不是说地方舰队懒散或者渎职,柯伊伯带的宽度达到四五百个天文单位,而离散盘更是偏离了星域黄道面,最远能够达到四五十度的倾角。要依靠地方舰队那点儿编制对如此大范围的空域进行巡逻,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情。他们只要能守好K星范围的空域就算完成本职工作。
但问题恰恰就出在这里,守备舰队没有守护好自己的地盘,竟然让盗采者在自己的眼皮底下盗取Ubh…310原矿。找不到盗采者基地不是他们的责任,但没做好本职工作就是大问题。
对于太空军下辖的机动军来说,能够摸到盗采者舰队的老巢,将其一锅端,还有什么比这个更适合拿来打军中保守势力的脸。
这里头复杂的矛盾和学问,年轻的机师们不懂,也接触不到这种层次。他们所做的就是抓紧时间好好休息,准备于五小时后投入下一场战斗之中。对于刚刚取得一场大捷士气高涨的他们而言,乘胜追击是理所当然的最优选择。
带着满足入睡,满怀期待起床,当距离矮行星仅有一万公里时,机师们已经做好了所有准备。
“2分钟后抵达盗采者基地空域,请所有战斗人员做好一级战备!”
相比于之前在航道上搜索时,这一回MGAS…01舰释放出来的R粒子浓度更高,近乎于光阻断的程度。也只有进入一万公里的范围内,光学传感器才能发挥作用。这就是掌握了对方基地坐标之后的优势所在。
“盗采者基地空域未发现敌舰,机动小队准备进行地表作战。突击队做好空投准备!”
作为矮行星,盗采者基地的地表引力仅有0。1个G,大气层也极为稀薄,机动战士无需CJ涂层便可直接投放地表。而舰载估计对也只要携带一个便携式喷气式背包就能轻松地摆脱引力作用。其大气构成经系统分析为甲烷、氮气和一氧化碳,而地表主要由岩石和以上三种气体的固态构成。
经系统分析光学传感器的扫描画面,发现矮行星地表有不少人造物体存在,应该就是基地所在。确认这一切之后,五架机动战士被弹射出去。
与搭载数量庞大的运兵舰不同,仅搭载一支机动小队的夜星级驱逐舰更加追求效率,其舰腹一块装甲板翻转打开,露出五个发射口,五架人形机动战士一次性全部弹射出来,瞬间完成投放工作。
“冲啊!杀啊!”库巴诺伊兴奋得在短程光通讯频道中怪叫个不停,又是一马当先朝矮行星地表俯冲下去。
对于他的这种行为,就连阿卜杜勒都无语了。不过通过目测可以判断,矮行星地表上那简陋的基地不太可能有完善的防空体系,问题应该不大。
“我们也下去吧。”风宇有些尴尬地下达了指令。
机动小队被投放的位置位于矮行星地表上空两千公里,面对其稀薄到可以忽略不计的大气层,几乎不会有什么空气阻力。一边减速一边下降,半分钟之后便可降落在其地表。
战斗在机动小队抵达地表之前便已经开始,最先发难的是MGAS…01舰主炮,750mm粒子束一眨眼工夫便抵达地表,将体型最大的一座人工建筑摧毁。大口径粒子束主炮的攻击巨大的能量释放不亚于一枚核弹,瞬间将该建筑及周边一公里范围内的一切融化。占矮行星地表成分30%的固态气体瞬间升华,升起一颗巨大的白色云团,慢慢向高空升腾。待到高温冷却之后,这一区域的地表将会变成结晶化,变得像一面凹面镜一样。
朱南上校望着主监视屏上显示的画面,却皱起了眉头,“不对劲!敌人没有任何反应,地表也没有任何生命迹象。”
这时候瞭望员那边却有了新发现,“13659,304,…631处发现能量反应!”
在这个时代,战舰所使用的太空坐标体系是以自身为原点,第一个坐标值为舰首正前方距离,后两个即平面空间投影平面的X轴和Y轴,均以公里为单位。这个坐标的意义就是指MGAS…01舰右前下方一万多公里的距离。
“什么情况!”舰长第一时间意识到问题有些不对劲。
“是双矮行星系统!在基地背后,还有一颗矮行星!之前由于位置过于重叠,光学传感器未能及时判断出来。”瞭望员一边紧张地读取数据,一边又有了新的发现,“盗采者基地背后出现行星级、火星级驱逐舰各一,机动战士20,距离3000公里。”
第九章 双矮行星
双星系统是宇宙中常见的一种天体组合,由两颗质量较为接近的天体组成,可能是双恒星,也可以是双行星。双星公转轨道保持一致,互相牵引、互相干扰。
位于K星域离散盘中的这对双矮行星,就像是太阳系的冥王星和卡戎星一样。CE1930年人类发现冥王星时,并不知道卡戎星的存在,直到CE1978年天文学家詹姆斯。克里斯蒂才在冥王星侧面发现一个肿块,由此认为那是一颗卫星,并定名为卡戎,又称冥卫一。就这样又到了CE2006年,经过人类对宇宙的深入认知和对冥王星的进一步观察,才终于意识到卡戎星并非什么卫星,而是和冥王星拥有相同公转轨道的另一颗矮行星。这就是所谓的双矮行星系统。
同样的道理,盗采者基地背后的这颗矮行星隐藏得很好,加之夜星级驱逐舰的观测能力有限,直到开战之后才通过非正常的能量反应感知到躲在其背后的这一颗伴星。
不得不说,盗采者也不是省油的灯,很狡猾地选择了这样一个双矮行星系统作为其基地。不仅如此,他们还将自动化冶炼基地放在了距离K星较近一侧的这颗矮行星上,而将军事基地放在了后面那颗,然后舰队更是干脆躲在双矮星之间的空域里,利用L1拉格朗日点的引力平衡进行停泊。
当初选定这一基地的人一定是个军事天才,早早地就为今天可能要遭遇的突袭准备了应对措施。如果此人还在盗采者舰队中,那么眼下这一仗可不好打。
意识到这一情况,朱南眉头深锁,但同时不忘发布新指令,“让机动小队回来,突击队暂停空投。”
稍早之前,已经顺利降落于矮行星地表的风宇也感觉到了情况不对。就算盗采者基地没有什么防空力量,机动小队的投放也太过于轻松了,从MGAS…01舰进入这片空域到他们抵达地表,时间已经过去一分多钟,对方的防御力量到目前都未曾出现。
“全员警戒!暂时不要轻举妄动!库巴你回来!”他赶紧下了一连串指令。
MW机师虽然跳脱,但是听到风宇如此慎重地下令,他也不敢拿自己的小命开玩笑。况且这会儿还未发现盗采者舰队的机动战士,要他跟一堆冷冰冰的建筑物去较劲,他也不乐意。
这时候,来自战舰上的指令下来了,知道了具体情况的机动小队立刻返航。
只不过矮行星再小那也是不容小觑的,十分之一的正常重力固然不算大,却也会影响机动战士升空时的飞行速度。在没有任何动力辅助装置的情况下,从完全静止状态要飞回两千公里高空MGAS…01舰所在位置,这个加速过程还是颇为耗时的。
通常来说,如果机动战士投入地表作战之后,都会有专门的补给舱投放,给他们输送背挂式助推器,以便返航之用。但补给舱肯定不能在一开战便丢下去,那只能是成为挨打的靶子,通常都是等战斗接近尾声时候才会投放。而目前的情况显然比较特别,他们已经来不及等待助推器了。
太空中的三千公里,那不过是分分钟的距离,此时缺乏MGAS…01舰很快就要遭受对方机动战士的围攻,情况不妙。所幸盗采者舰队第一时间出动的二十架机动战士都是铁球,不具备对舰能力。而机师们一般不可能随时处于待命状况,对战舰有威胁的人形机动战士估计还得磨蹭一会儿才能出战。
风宇的机动小队就是要赶在对方人形机动战士抵达战场之前回到战舰身边护驾。
这颗矮行星的第一宇宙速度为1。4km/s,对于能够在太空中以第四宇宙速度巡航的机动战士而言没有任何压力,所需要的只是加速时间。以机动战士脚底大功率矢量喷口的功率,在0。1G的重力下,从静止加速到1。4km/s需要的时间约5秒。随后还能进一步加速,所以预计抵达2000公里高度所需要的时间不超过两分钟。
这个时间在通常状态下可以说是非常不错的,但是现在却是处于交战状态。
一分钟之后,盗采者舰队先发的二十架铁球已经居高临下拦截过来,挡住了机动小队的归途。
此时距离MGAS…01舰还有一千多公里。
盗采者舰队的行星级和火星级驱逐舰已经开始围攻机动军战舰。
“除了MR,全部冲上去!近身作战!”风宇毫不犹豫地做出决断。
库巴诺伊自然最爱这种命令,顿时加大引擎出力,利用MW的速度优势抢先冲向铁球,也引来了对方的集火。不过对他来说,这都不算个事儿,机体一侧矢量喷口启动,瞬间横向移动出好几米,轻松避过了第一波集火。
而这个时候,拖后的雪莉也开火了,三种武器品字形集火,毫无意外地击坠了一架铁球。
其他三位机师虽然一边向上冲,却也没有完全闲着,肩部的40mm高斯机枪此起彼伏,对上方的铁球进行压制。
敌方铁球固然拥有数量上的绝对优势,却也明显感觉到了压力,开始边打边退。
这时候,铁球这种廉价炮灰机体的缺陷就显得尤为明显。其主引擎喷口位于机体底部,而40mm粒子束步枪则架设在顶部,机体下方有很大一片射击死角。所以他们不能以正常姿态向上飞升,只能打横了身体,利用机体侧面喷口来提供上升动力。
而人形机动战士缺不存在这种问题,虽然主引擎喷口同样在脚底下,但其双臂却是可以自由活动的,根本没有射击死角一说。
这样一来,机动小队要追上铁球实在是太容易。几秒钟之后,速度最快的MW已经帅气地拿到了一个击坠数,而雪莉凭借强大的远程火力也拿下了第二个目标。
随后另外三架MA和MT也如狼入羊群,对铁球展开了屠杀。
风宇再一次找到当初在机师考核中混战模式的那种快感,一刀一个铁球,和切西瓜没有什么两样。此时他有些羡慕拥有双近战武器的MW,只见库巴诺伊居然耍帅地来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