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动战士WS》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机动战士WS- 第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突入之后,他惊喜地发觉,来自敌方的集火压力反而变小了。这也是合理的,为了避免误伤友军,对方不敢贸然射击,火力包线必须避开友军机体。

有了这样的有利条件,风宇更加肆无忌惮起来,发挥机动辅助的优越性,在对方铁球当中高速穿梭,时不时挥动合金军刀斩向旁边的敌人。那种如鱼得水的感觉让他异常亢奋,仿佛化身为战场的主宰者,尽情地挥刀斩击,也不去关心对方的伤亡情况,一击即走,扑向下一个目标。

就在他扑向不知道第几个目标的时候,MA突然停止了。


第六章 考核(中)


瞬间的错愕之后,风宇才发现停止的不止是自己,整个战场都定格了。主控屏上显示出一串数据。

“机师混战结束。”

“受试人员:风宇。镧下士。”

“测试结果:通过。”

“评价要素:1、机体无损;2、完成击坠;3、击坠数过十。”

“评价等级:完美。”

就算剔除了击伤的那部分,风宇还是获得了超过两位数的击坠,获得了完美评价。这个结果让意犹未尽的他非常满意,不由得对今后的实战充满了期待,同时也对另一款人形机动战士——更加突出近战能力的MW产生了浓厚兴趣。那种在敌阵之中纵横睥睨的感觉让他很享受。

只是现在由不得他去陶醉于那种感觉,第三项实战考核紧接着就来了。

对舰模式开启!

这对于风宇而言是一种全新的体验,之前仅仅是通过教官的讲述了解过这种战斗模式,准机师们压根儿没想到考核里头居然有这一项。

战场和之前的混战模式差异并不大,只是敌方的铁球数量变少了,不再像之前那么密集,一艘UAC联邦的行星级驱逐舰作为假想目标就在不远的前方。一层看不见的R粒子护罩时不时因为阻挡粒子束武器攻击而显现出波纹状的涟漪,让人意识到它的存在。

“任务内容:突入R粒子护罩,并展开牵制攻击。”

“任务时间:十分钟。”

“目标距离:3745公里。”

MA的合金军刀对拥有厚厚装甲的战舰几乎构不成什么威胁,只能攻击那些处于舰体外部的炮塔。40mm粒子束步枪更是毫无用武之地,在R粒子护罩的范围内连正常激发都做不到。肩部的40mm高斯机枪倒是能用,但是口径太小,一样是只能打/炮塔。事实上在常规型号的人形机动战士之中,只有MR和MT配备的120mm高斯炮才能对战舰造成实质性伤害。

除此之外,风宇知道,某些高端机型能够搭载的特殊武器——斩舰刀,那才是真正能令战舰闻风丧胆的凶器。但这会儿是想都不用想了,对舰考核的实质只是看看机师是否具备突入R粒子护罩对舰攻击的能力。

依然处于前一项考核亢奋状态之中的风宇没有任何犹豫,启动机动辅助之后直接突入敌阵。忍不住诱惑地又顺手挥刀斩了几架铁球之后,他已经穿透了敌方的铁球防线。

这一刻,这项考核的真正难点才显现出来。

正面那艘UAC联邦行星级驱逐舰的炮塔集火是肯定会来的,没有一艘战舰能够容忍人形机动战士突入自己的R粒子护罩。

更加可怕的是来自身后敌军铁球的集火。

40mm粒子束步枪的攻击对于R粒子护罩是无效的,敌军铁球完全不用担心误伤己方战舰,集火的火力之猛尤胜于之前,几乎是铺天盖地而来。思想准备有些不足的风宇立刻意识到仅凭自己的力量不可能躲过这一波,只得忍痛启动了脉冲激励。

MA瞬间提速,在太空中画出一道弧线,避开了疯狂的第一波集火。

接下来的处境更加艰难,辅助模块能量耗尽,机动辅助功能无法使用,他只能完全依靠自己的操作。

全神贯注地拿出十二分的精力,他不再追求突进的速度,而是不停地变线,在太空中飞出毫无规则的曲线。

场外关注他考核的邹忌上尉摸着下巴饶有趣味地看着他的飞行线路,只有身为教官的他最清楚,四项实战考核在最终评价中的权重是有区别的,前面两项加一起占到了八成之多,后两项主要是看机师在特殊模式下的能力,各占一成。事实上对于本次考核,除了驾驶MW的库巴诺伊之外,邹忌不认为其他人有突入R粒子护罩的能力。MA的机动能力还是比MW差些,新手机师成长起来以后会有突入R粒子护罩的能力,但肯定不是现在。

模拟器中,风宇还在和最后的一千公里距离作斗争。这个距离放在地表上算是有点儿远,但是在以光秒光年记的太空当中,实在是小意思。机动战士的引擎虽然无法进行曲率飞行,但达到110km/s的第四宇宙速度却是绰绰有余。如果不是要不断变线躲避炮火,全速前进十秒钟就可以突入R粒子护罩。

他现在不但没法直线前进,有时候甚至还得被迫后退一段距离,只有无规律的移动方式,才能避免被敌军进行提前量射击。闪避了一会儿,风宇渐渐有了新的体悟,那就是来自战舰的炮击远比背后铁球大军的可怕。

铁球的粒子束步枪虽然更加密集,但每个人都是各打各的,很难形成配合。掌握提前量射击,懂得封堵路线的更是凤毛麟爪,那样的人才早就晋升机师了,不可能还留在被称为铁棺材的铁球部队当中当炮灰。

而战舰的炮击则完全不同,由战舰火控系统统一控制的那些炮塔,能够轻易地形成矩阵式的火力封堵。如果被锁定在火力矩阵的中央,那基本上是没得跑了。还好风宇最近在机师难度中练就了非常好的反射神经,并且一直坚持无规律的移动,总是能堪堪避过UAC行星级战舰的炮塔矩阵攻击。

只是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战舰的R粒子护罩还是那么的遥不可及,令风宇有些焦躁。显而易见,进不去护罩里头,这个项目的评价肯定是不合格。

他无法接受这样的成绩,那种可能要面对失败的挫折感让他想起了DT2和太亚WH。对于军人而言,失败就是屈辱,哪怕是模拟考核。既然只是机师的入门考核,风宇相信取得合格的评价是最基本的指标。他并不清楚对舰模式其实并不一定要合格,通过与否的影响并不是很大,仅仅是作为今后机师培养方向的一个参考。

既然进不去也是失败,风宇打算拼了,反正是模拟,大不了被击坠。想通之后,他的前进路线变得更加坚决,不再为了稳妥而加大闪避范围,只向前,不后退。如此一来,显得更加惊险刺激,来自身后的粒子束集火不用说了,前方的炮火矩阵几乎是擦着他的MA而过。

不一会儿,主控屏上已经跳出多条机体的损伤警报,MA的表面被擦伤了多处,幸好还没出现功能性损伤,不影响操控。

场外,邹忌上尉虚着眼看着这一幕。这是一种危险的驾驶风格,游走于刀刃的边缘,在实战中随时有可能丧命。

不过必须承认,付出一定的代价之后,风宇的MA加快了推进速度。只要不出意外,十分钟截止之前应该能够突入UAC驱逐舰的R粒子护罩。

此时模拟舱内,他已经完全沉浸于这种极限闪避的节奏当中去。MA在他的控制下,犹如一个醉鬼,跌跌撞撞、磕磕碰碰地往前进,只是谁也抓不住他的行动线路。每每像是要被炮火矩阵击中,就见MA往边上一晃,挨着边躲过去。

邹忌在外头露出思索的神色,不时在电子记录本上写写画画。这是他作为监考教官所拥有的权限,系统做出数据层面的评价,而他则通过场外观察做出系统给不了的经验分析,评估一个机师的风格和未来发展方向。

显然这会儿他对于风宇的定位已经有了初步的决定。

不一会儿,时间走到了九分多钟,风宇终于突入了R粒子护罩。只见MA主控屏一阵跳动,显然是受了强烈的干扰。还好MA内部通讯线路都有屏蔽R粒子的特殊护套,不然这会儿该宕机了。

穿过那层看不见摸不着的R粒子护罩,风宇突然感觉压力一轻。通过安装在MA背部的光学监控显示,来自敌军铁球的集火完全被战舰的护罩给挡下了,如暴雨打落在宁静的湖面,激起无数涟漪。

而且由于极度贴近了UAC行星级驱逐舰,能够攻击他的炮塔数量变得非常有限,再也无法形成炮火矩阵。

这一刻,如同龙游大海、龙归九天,风宇被压制了长达九分钟的戾气爆发了出来,举起合金军刀,直奔距离最近的一座炮塔便斩了过去。干掉一座炮塔之后,他意犹未尽,如同下山猛虎一般,一路狂飙,见到炮塔就斩,而且大有直扑舰尾去攻击战舰引擎的意思。

只不过十分钟的时间已经到了,模拟战场再次定格。

“对舰作战结束。”

“受试人员:风宇。镧下士。”

“测试结果:通过。”

“评价要素:1、护罩突入;2、炮塔击破;3、机体受损;4、使用脉冲激励。”

“评价等级:合格。”

不得不说,系统的评判真是很粗糙,而且不够人性。相比之下,场外的邹忌上尉这会儿双眼忽闪忽闪地思考着,显然对这个让人意外的结果有些想法。随后他又在电子记录本上写下了一些东西。

这时候,最后一场模拟实战考核开始了。


第七章 考核(下)


“任务内容:突入大气层作战,降落地表并抵达预订地点。”

“任务时间:十分钟。”

“目标距离:1500公里。”

“大气层厚度:约1300公里。”

对地作战比之对舰更加让准机师们感到陌生。虽然太空军的作战任务里确实有这么个项目,其目的是为了占领行星地表。但自SC0084年展开“地京反攻战”以来,新亚洲共和国太空军还从未真正实施过任何一次对地作战,与UAC联邦的战斗至今仍在太空中胶着拉锯。偶尔抢回一颗矿物星也没有实施对地作战的必要,因为绝大部分的矿物星地表都没有军事力量,甚至连活人都没有,而是纯自动化采掘。

因而这批准机师之前身为太空军的机动战士驾驶员,他们的作战环境基本上都是在近乎绝对真空的太空中。太空没有重力、没有空气阻力,对机动战士就不会形成任何阻滞,自由度极高。

而地表作战首先就要受重力影响,机动战士的引擎输出有相当一部分必须用来对抗重力。更加可怕的是当机师控制机动战士做出任何加速、减速或者曲线飞行,都会因离心力产生强大的G力。

G力的大小根据运动状态变化产生的惯量决定,理论上没有上限。但是人体的承受能力却相当有限,根据体质不同,在10个G之内浮动。G力超过个人承受力,就会伤及内腹,同时产生大脑过度充血的“红视”或者大脑缺血的“黑视”等短期不良影响。

另外一方面,空气阻力对于机动战士的影响也不容忽视。有看过火箭发射的人都知道,以第一宇宙速度发射的火箭外层受到空气阻力的影响有多大,必须有专用的隔热层不停地自行剥离,以带走摩擦产生的热量,否则火箭将会被烧毁。

人形机动战士的设计速度是110km/s,相比于脱离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7。9km/s高了十来倍。如果忽略重力影响,全速在大气层内飞行,基本上瞬间就能把自己给融化了。当然,受到空气阻力影响,机动战士也没可能达到最高值。

还有一点,不管是铁球还是人形机动战士的外形都不符合大气层内高速作战所需要的空气动力学,飞行灵活度受到极大制约。在这方面,说实话机动战士还真是不如老式战机好用,只有少数高端机型具备通过外挂装置来改善空气动力学的能力。

总体而言,如果真到了需要对地作战的那一天,太空军也会以专门的空降部队为主力,拿铁球部队去填坑的行为不是智者所为。因而太空军可以不要求铁球驾驶员掌握对地作战技能,对于被定位为精英阶层的机师们却不能放宽要求。就算暂时没机会,也至少必须知道对地作战是怎么回事,该怎么打,不至于到了需要他们的那一天才来抓瞎。

此时风宇注意到自己的MA身上附着了一层厚厚的透明胶状物,那是人类进入宇宙时代之后新研发出来的升华型烧蚀材料CJ(CarbonJelly)。CJ具有极佳的隔热效果,吸收一定热量之后会逐层升华气化,气化所形成的气体保护膜覆盖在机体表面,会大大降低与空气的摩擦力。

最为关键的是CJ不同于一般硬质烧蚀材料,本身是柔性材料,涂覆于机动战士表层之后,对其肢体关节的运动产生的影响最小,使得机动战士即便在降落大气层的过程中,也能拥有相当程度的作战能力,不至于像颗陨石那样无法动弹直挺挺地砸落地面,也不用在接近地表时还要挂个减速伞慢悠悠地飘在空中给地面火力当靶子。

对地模式缩小了战场范围,相比于广袤无垠的太空,加上大气层厚度直径也不过是一万多公里的行星只能算是个小舞台。既然如此,对地模式一开始就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