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之前众人仅仅是通过模拟器直观地去感受机动战士,那么训练基地就是巩固他们的基础知识,让他们对人形机动战士的了解更加全面。
就如同一个赛车手,如果只懂得换档、刹车、踩油门,那他就永远只能是二流。真正的车王,比如F1的传奇人物舒马赫就全程参与了自己座驾的改进和调试工作,从根本去了解自己座驾的性能和每一个细节,才能成就一代传奇。
这个道理很多人都懂,但能否做得到,还在个人悟性问题。也许某位机师在驾驭机体方面有着无与伦比的感觉和天分,但是在机电知识上却一塌糊涂,那么他固然能发挥极高的战斗力,却也可能在某次关键战斗过程中因为过度使用引擎而导致丧失动力,最终饮恨沙场。
同样拿赛车举例子,与舒马赫同时代的某位准车王,曾经无数次在分站赛接近尾声的时候引擎爆缸而不得不退赛。当时外行人总说他运气不好,或者责怪车队,但实际情况是他总是过渡使用引擎。
机动战士的引擎和赛车引擎是一个道理,其微型动力炉的输出功率是可控的,在一个安全范围内可随意使用。但那个安全功率却不是上限,机师可根据情况需要进行过载操作,加大引擎输出。而过载操作本身具有很大的风险,对于自己座驾不够了解的机师要么没法发挥机动战士的最大输出,要么就是过渡使用损坏引擎而导致失去动力。
由此可见,基础知识对于机师的重要性。
然而,就是这么重要的基础知识却难倒了好几位驾驶员,若要让他们驾驶机动战士冲锋陷阵绝对没问题,但要他们去背参数就要了老命。而最基本的几项参数,比如引擎最大功率、最大过载、最大扭矩等等,这些都是必须牢记的参数,也是考核必考内容。
除了理论知识,其余时间就是模拟器练习,邹忌上尉主要传授准机师们一些基础性的操作,比如各种闪避机动、近战武器使用及近身作战的动作要领。
对于风宇来说,闪避机动他已经在之前自己摸索得差不多了,只是几个难度较大的动作一时半会儿还没法掌握。对他而言真正的难点在于近身作战,毕竟在驾驶铁球的期间,这是一片空白。
这个时候,库巴诺伊便脱颖而出了,他天生就是为近战而生,在同期准机师的模拟对战中,他的近战取得了压倒性的全胜,被大家称为“近身梦魇”。连邹忌上尉都对他赞不绝口,提前给他定下了一个MW的位置,基本确保他成为机师,只要他理论知识成绩不要差到不靠谱就行。
与之相对应的是雪莉,这位本期唯一的女性驾驶员是个天生的狙击手,远程射击方面也是完爆其他准机师,也为自己早早预定了一个MR的位置。对于MR机师而言,近身作战是不需要掌握的,因为MR机体本身就没有配备任何近身武器,而是双持远程武器,和双持近身武器的MW刚好是两个极端,最怕被敌人近身。
新亚洲的MW一手合金军刀、一手粒子光刀,唯一的远程武器是肩部搭载的40mm高斯机枪。
而MR则是一手60mm粒子束狙击枪打机动战士,一手120mm高斯炮动能武器打战舰,肩部的40mm高斯机枪用来防止被近身,可谓移动炮台。
至于重装型MT,则是一手合金塔盾,一手合金战斧,肩部也扛上了120mm高斯炮,擅长顶着对方的火力去攻坚,强袭敌军战舰。
最后就是泛用型的MA,武器配备讲究平衡,适合当多面手,一手40mm粒子束步枪和铁球一样,另一手合金军刀可近战,肩部40mm高斯机枪虽然打战舰有些勉强,但好歹是动能武器,可以穿透R粒子护罩攻击战舰的炮塔,协助MR和MT攻击战舰。
相比于特点鲜明的雪莉和库巴诺伊,风宇在准机师当中算是比较中庸的,射击不错,有“重叠射击”这个杀手锏,但不够顶尖;近战也过得去,在十三名准机师中处于中上水平。算下来他的综合成绩是名列前茅,只是少了些旗帜鲜明的特点,被邹忌上尉定位为MA机师。
第五章 考核(上)
经过一周的基础培训之后,机师考核如期而至。
考核分模拟实战和基础理论两个科目,两项只要有一项不合格便淘汰。而且两科目至少要有一项达到良好才行,否则同样要被淘汰。
基础理论就是考些需要死记硬背的数据和一些不算非常复杂的计算,这些东西或许不会直接影响战斗力,但却关系到机师的战场续航能力和生存能力。机师不是炮灰,人形机动战士也不是大路货,无脑的驾驶员绝对不能接受,每一名合格的机师都要有水准之之上的战斗智慧。在这项考核中,风宇顺利通过,并取得了优秀的评价。这种考核一向都难不倒他。
至于模拟实战,和模拟器中的机师难度略有不同。而是采用了降低难度的王牌模式,按单挑、混战、对舰、对地四种模式分别考核,综合四种模式的表现作为最终成绩。
每个人的考核都是单独进行的,互相不知道成绩。事实上此时的他们也不存在竞争关系,可以是全员通过,也有可能无人合格,完全是靠成绩来说话。
这天一早,所有十三名准机师都早早来到培训基地,心情或激动或忐忑或期待。
当邹忌上尉喊到风宇的名字,多少有些紧张的他下意识地转头去看别人脸上的表情,当他望向雪莉的时候,女孩给了他一个充满自信且温暖的笑容。这一瞬间,一股暖流从心头涌起,平复了他心中所有的不安。
挺了挺胸,风宇大步走向测试间。
测试间其实就是人形机动战士的模拟舱,舱门必须通过扫描战场记录仪才能开启,而考核成绩也将直接录入战场记录仪,所以不存在作弊的可能。
风宇进入模拟舱之后,和往常一样系好安全带,启动机动战士并进行系统自检,这些动作在训练用的模拟器上是没有的,但是在考核中却是必须的步骤。一些小小的陷阱就隐藏在了这些步骤之中。
“备用液压罐压力80%……”一条不起眼的警告信息在屏幕上跳过,若非字体颜色不同,实在不太容易发现。而且这条警告只是黄色警告,属于可以忽略的那种,并不影响正常驾驶。
风宇第一时间意识到了这是一个陷阱。
别看备用液压罐大部分时候处于闲置状态,只有在主液压罐故障的情况下才会启用。而主液压罐处于机体内部,如果在战斗中被打坏,那么这架机动战士也差不多该报废了。但是通过这一周的培训,风宇却知道,辅助模块的脉冲激励功能会调用备用液压罐,瞬间加大机动战士仿生关节的出力。而备用液压罐压力80%意味着机师在需要辅助模块救急的时候,紧急机动会因为压力不足而出现大概零点几秒的延迟,直接的后果可能就是付出生命的代价。
想通了这其中隐藏的危机,风宇第一时间申请机体维护,修复备用液压罐。
如果是在平时,这个修复工作有点麻烦,没有半个小时以上弄不好。但现在是用模拟器,象征性地等待了几秒钟之后,系统告知备用液压罐已经恢复正常压力,自检全部通过,正式的考核马上开始。
最先出现的是单挑模式,在模拟的太空背/景下,一架深灰色的MA显得非常不起眼,只要机师稍微有点走神,有很大的几率会失去目标。当然,机动战士上的光学传感器能捕捉到目标并且加以提醒,但毕竟会耽误时间。两驾机动战士之间的单挑,可以说是瞬息万变的,容不得一丁点儿大意。
战斗第一时间开始,风宇控制自己的MA左臂抬枪射击,却见对方一个灵敏的闪避,轻松避开了40mm粒子束。不死心地又射了几枪,均告射失,但是风宇也发现了对方的闪避动作其实很有规律。可惜的是他还没掌握“预判射击”,那是雪莉的拿手好戏,不然就能轻松干掉对方。
迫不得已,他让MA放下左臂,抬起握着合金军刀的右臂,进入近战模式。两架MA在太空中迅速向对方靠近,很快便进入近身攻击的态势。模拟器的MA简单暴力地一个直刺动作,合金军刀就冲着驾驶舱而来。
风宇当然不可能被这种毫无技术含量的攻击给打败,他的MA一边挥舞军刀格挡。一边扭腰侧身,轻松地避过了一次攻击。只是当他想要发动反击的时候,却发现双方已经顺势拉开了一定距离。
太空作战环境几近真空,没有任何摩擦力和空气阻力,机动战士的任何动作都需要借助机体上的矢量喷口来控制姿态。刚才那一记短兵相接,双方都受到反作用力的影响而相互远离。所以太空中人形机动战士的近身作战基本上都是一击即走,不是他们想走,而是被动地互相远离。
双方的第一次接触徒劳无功之后,便迅速地再次靠近。对方MA还是那么粗暴,继续瞄准驾驶舱直刺,风宇再格挡,双方再分开。
就这样一次又一次,双方如同系于松紧带两端的两个球,一次次地碰撞,然后弹开。
终于,风宇忍无可忍了,这一次他不打算再被动挨打,因为只是单纯的招架,他永远没机会伤到对方机体。
对方既然喜欢简单暴力,他就还对方一个简单暴力。
两架MA在太空中如同旧时代中世纪欧洲决斗的骑士,平举合金军刀,瞄准对方的驾驶舱位置直冲过去。
两架MA的配置是完全一样的,所以也不存在谁手长手短的问题,如果不闪避或者格挡,就是同归于尽的结局。而机师考核的一个硬指标就是不能死亡,死亡即不合格,哪怕你同时击杀了对方。太空军培养机师是需要高端战力,而不是为了网罗死士,不是为了和敌人兑子。
风宇明白这个道理,自然也不会傻傻地和对方同归于尽。经过刚才一段时间的交手,他已经摸清了这个虚拟对手的特点。那就是个不懂变通的死脑筋,或许是程序使然,或许是考核难度限制,总归是让他找到了对方的软肋。
就在两架MA几乎要刺中对方的同时,他动用了辅助模块的脉冲激励。他的MA突然加速拧腰,右肩前倾,利用侧着上半身所造成的些许距离差,抢先一步将合金军刀刺入对方驾驶舱。而他自己的座驾虽然没有伤及驾驶舱,但终究还是受了点伤。
“机师单挑结束。”
“受试人员:风宇。镧下士。”
“测试结果:通过。”
“评价要素:1、一击致命;2、机体受损;3、使用脉冲激励。”
“评价等级:合格。”
风宇有些懊恼地看着屏幕上显示的结果,如果不是一击致命拉高了评价,他的第一项实战成绩可能就是不合格了。当然,一项不合格并不意味着模拟实战失败,只是会拉低最终评价而已。而作为新人机师,最难掌握的便是近身战,能够拿到个合格,已经算是水准之上的成绩。
紧接着模拟舱便开始了第二项实战内容——混战,而风宇的MA也被系统恢复到最佳状态。
所谓混战,其实就是模拟真实战场的机动战士大战,近万的铁球和各型号人形机动战士充斥战场,远方还时不时有一发战舰主炮穿过胶着的战场攻击风宇身后的己方战舰。混战的考核方式很简单,就是生存,只要熬过十分钟就算合格。同样的,机体受损降评价,使用脉冲激励也降评价,而击坠的敌方机动战士数量多寡则相应地提升评价。
对于风宇而言,这项测试毫无难度,就和他平常在模拟器上练习的一样。当初用铁球他都能活下来并取得击坠数,现在更不在话下,这正是提升评价的一个大好机会。
考核开始之后,他便全神贯注,启动辅助模块的射击辅助功能,驾驶着机动能力强于铁球的MA在战场上来回移动穿梭,一边闪避敌方的集火,一边找准机会抽空反击。几分钟之后,顺利取得了第一个击坠。
“这样还是太慢了!”算了一下时间,按现在的节奏,他可以获得三个击坠数,成绩虽然比驾驶铁球时候要好,但对于MA来说,却还不够。考核评价肯定不能是一个击坠数提升一个档次,那样也太容易了些。
这时候,他想起DT2战役敢死队掩护大部队撤退的那一幕,一个小组的人形机动战士,除了负责远程MR,其他机型都选择了突入敌阵这种做法。当时那几位机师是抱着牺牲精神采取这种疯狂的作战方式,最终都壮烈牺牲,但他们都斩获了两位数的击坠。
在没有掩护的情况下,突入敌阵想要全身而退确实非常难,毕竟寡不敌众。但现在风宇的情形却是不同的,他只需要在模拟战场上存活十分钟考核就会结束,根本不需要考虑撤退的问题。
想通了这节,他放下40mm粒子束步枪,将辅助模块切换到机动辅助,瞬间提速,抓紧所剩不多的时间,直接一头撞入敌方铁球密集处。
突入之后,他惊喜地发觉,来自敌方的集火压力反而变小了。这也是合理的,为了避免误伤友军,对方不敢贸然射击,火力包线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