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烈焰》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金秋烈焰- 第2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于是,门岗战士又把条子送到楼上去。
  在楼上,张启龙、彭商仁等几位团部负责人正相对而坐,议论毛委员为什么还没有来。
  张启龙说:“潘书记那天从安源回来,清清楚楚告诉我们,他和毛委员一同来铜鼓。昨天交通员还将密信送到,他和安源的易子义一起,陪伴毛委员来这里布置工作呀!”
  彭商仁说:“按照常理,早就应当到达了,昨天就应当到达了啊!”
  另一位也说:“是呀,该没有出啥麻烦吧?真是急人!”
  张启龙说:“毛委员要是来了,这支队伍就算是群龙有首。但愿老天爷不要与我们作对!”
  大家心情沉重,心急如焚。既盼望着毛泽东一行快点到达,又担心着中途会不会发生变故,而且,他们几个人一直在为这支队伍的生死存亡而担忧。
  自从潘心源把这支队伍整顿好并带入铜鼓境内后,虽然暂时避开了湖南军阀的进攻,可是前景不明。当时部队的指战员们都在纷纷议论着部队的去向。有的主张上山,有的主张疏散回家,有的主张继续屯兵铜鼓。在这种局势下,兵很难带。
  那个苏先骏因为是黄埔出身,有些军事知识,被任命为团长。此人当时倒是个狂热分子,一个劲地主张进攻,可是究竟部队向哪里去,团里领导都拿不定主意。前一段,潘心源与余洒度建立了联系,随后又到安源,并去找省委,曾捎信回来说毛泽东要来领导。大家都很高兴,希望这位“毛委员”尽快到来并决定部队的去向。可是过了多日,又没有了音讯,他们便又派刘建中、周克明去安源找毛泽东。刘建中和周克明到安源后,在安源图书馆里碰见了潘心源。潘心源告诉他们,第二天他就陪毛泽东来铜鼓,并要刘建中和周克明立即返回铜鼓,把消息告诉部队领导,同时做好暴动的准备。
  刘建中和周克明便星夜赶回铜鼓,向团部报告了见到潘心源的经过。大家听说毛委员马上就来铜鼓,心里都很急切。可是盼呀、盼呀,一连盼了三天还不见毛委员到来,因此个个都很着急。
  门岗将一张纸条子递给张启龙。
  张启龙把条子一看,突然高兴地说:“毛委员来了!”话没落音就往楼下走。

()
  在团部的干部马上下楼,到门口把毛泽东迎上楼去。
  四、
  毛泽东上楼坐下,向大家简要说明了张家坊遇险,与潘心源、易子义失散以及路遇打柴人的情况。大家听得直咋舌头,心想这也太险了!
  毛泽东随即向团部几位负责人传达“八七”会议精神和湖南省委改组的情况,说明安源张家湾军事会议的决议和有关举行湘赣边区秋收起义的部署。
  毛泽东就住在祠堂上厅左边一间简朴的房里。
  房里只有一张粗制的木床,上面挂一顶半新的蚊帐,铺一条土布面的被子,桌上放着一盏小油灯。毛泽东来不及拂去身上的尘土,也顾不得路途的疲劳,就开始了紧张的工作。
  当天下午,毛泽东询问了部队的思想、军事、生活情况。得悉有不少官兵患了疟疾时,马上要求下连队看望战士。
  当时在团部首长陪同下,他走出肖家祠,来到兰家祠,访问了二营五连的战士。这时,战士们刚刚下操,正坐在床上休息。听说毛委员来了,他们都到门外迎接。
  毛泽东见到大家,笑着问候:“同志们好!”战士们高声回答:“毛委员好!”
  毛泽东在战士们簇拥下走进住房。
  毛泽东招呼说:“大家都坐下来,不要客气嘛。”
  
第七章  白沙镇首战告捷(5)
待战士们坐下后,毛泽东问:“你们想家吗?”
  一个战士回答说:“想啊,做梦都想。”
  毛泽东点点头:“这是心里话,谁不想家啊。但是,首先要明白,是谁迫使你们离开了家?是许克祥,是土豪劣绅。要真正回家乡,就必须打倒反动派、打倒土豪劣绅。你们现在还要克服思乡念头,扩大军事武装,老家是一定要打回去的。”
  毛泽东把坐在身边的一位战士的步枪拿过来看了看,问,“你叫什么名字?”
  “赵自生。”
  “是当兵的,还是当官的?”
  “小小的班长。”
  毛泽东笑着说:“别看班长小,还不容易当呢。你们班有生疟疾的吗?”
  赵自生回答说:“有,但他们都很坚强。”
  毛泽东说:“你当班长的,要关心战士,有人生病就要请医生治。现在条件很差,你们自己也可以想些办法。大家住在一起,疟疾最容易流行,可以搞一点带毒性的草薰一薰,要控制疟疾的继续蔓延。”
  毛泽东接着又看了招兵的情况。当时第三团在铜鼓驻地的团部门口设立了“新兵招募处”,还是按照北伐时的习惯,“插起招军旗,自有吃粮人”,是靠花钱雇人当兵。不过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愿意报名当兵吃粮的人不太多,倒是有一些过去的农###动积极分子投军。另外,此地刚恢复起来的农民协会,正拾起铁趸,拉起风箱,自造鸟枪、土炮、梭镖、大刀等武器。
  从整个三团的情况看,毕竟还是刚刚编组成军队,仍保留着农民队伍的习气和风貌。全团官兵只有极少数人有军装,绝大多数人还是穿着家里带出来的便衣,颜色杂七杂八,看上去很不整齐。从武器装备看,团里只有少数人有破旧的步枪,子弹没有多少,更缺少机枪一类的自动武器,多数人手里拿的还是梭镖,严格讲来还是一支“揭竿而起”的队伍。
  15年前毛泽东在湖南新军当过半年兵,搞过单兵训练和班教练、连教练,懂得正规部队的带兵方法。此时看一下这支农军的情况,的确是令人感叹的。
  虽然队伍组建也有几个月了,可是一直缺少懂军事的骨干。前一段临时调来苏先俊、伍中豪等几个黄埔生来当领导,却没有什么打过仗、带过兵的班、排长。如果有一批有战斗经验并会带兵的基层干部和班长补充,多少农民战士都可以很快把他们带出来,可惜的是这支队伍没有几个这样的骨干。虽然编了班、排、连这种组织,可是还是由过去乡里的农会干部靠老关系带着,甚至连队列都站不好,领头的不少人连口令也不会喊。这样的队伍如果马上拉出去打硬仗,真是够令人担忧的。
  回想大革命期间,中国共产党派了许多人去黄埔军校学军事,可是毕业后把他们差不多都分配到正规部队,没有注意让这些人来训练工农武装。此刻虽然后悔,却实在是有些晚了!
  毛泽东又想,但这毕竟是一支手执武器的队伍,步枪和机枪,我们可以从敌人手里夺过来。
  尽管如此,还是要义无反顾地干下去!


  毛泽东到达铜鼓的这天正是中秋佳节,驻地非常热闹。赶上过节加上要暴动这两件大事凑到一起,团里特地向当地老表买来两头食用牛,杀掉加餐。铜鼓县周围的纸业工会、农民协会也派出代表,送来月饼、猪肉、柚子、甘蔗和南瓜子,还有粽叶粑,大家欢聚一堂,晚上来了个大聚餐。
  为了庆贺,团部驻地肖家祠打开宽敞的中门,把上厅和下厅连在一起。大厅的上方,高挂8组“满堂红”清油灯,将里里外外照得如同白昼;大厅里整齐地摆满20张方桌,桌边坐着一百多名三团排以上干部。大厅的首席上,坐着团部的几个主要干部。毛泽东利用这个机会,给大家作起义的战前动员报告。
  在大家一片掌声中,毛泽东讲了话。他说;“今天是中秋节,我们中国人叫它是团圆节,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国民党反动派这些吃人的妖魔鬼怪,从来不让我们工农大众团圆。怎么办呢?我们工农就要成立自己的军队,拿起枪杆子,举行武装暴动,进行土地革命,建立革命政权。”
  
第七章  白沙镇首战告捷(6)
接着,毛泽东还向大家传达了“八七”会议精神和省委改组情况,阐述了当前形势和任务,讲了部队的编组。最后,他以前敌委员会书记的名义宣布:“我们准备立即举行湘赣边界秋收暴动,用革命的武装来反对反革命的武装。现在我们已成立了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我们这里属第三团。我们三团今天举行起义。”
  毛泽东讲完话以后,苏先骏宣布了临时组织的突击队、宣传队、卫生队名单,并布置任务: “突击队的任务是侦察、打前哨、袭击敌人;宣传队的任务是发动群众,帮助恢复工会、农协,组织地方革命委员会;卫生队的任务是抢救、护理伤员,检查督促卫生工作,归还群众什物。希望各营、连、排今晚做好各项准备,明天一早到大沙洲集合,去打长沙。”
  这一个晚上,大家几乎都没有睡觉。自长沙事变后三个多月来,这支浏阳农军的队伍到过长沙城下,又向南昌赶过路,再折回湘赣边界,都是为了向反革命报仇雪恨,如今这一天终于来到,大家自然个个磨刀擦枪,枕戈待旦,准备迎接革命的风暴。
  按照从安源出发时的计划,毛泽东到了三团后还要赶到修水的一团去,在那里正式发动起义。可是因路不好走,加上中途被捕遇险,到达铜鼓时已经比预定的起义日期晚了一天,再去修水更来不及。
  这时卢德铭回到部队的消息已传来,他对大家说:“好在一团有总指挥卢德铭坐阵,卢德铭可是整支部队真正会打仗的人,他是科班出身啊!”
  于是,毛泽东决定随三团行动。
  9月10日晚上三团在铜鼓肖家祠的聚餐会上宣布举行起义后,次日就正式集合出发。
  11日这一天,天刚拂晓,三团一千多名指战员就在嘹亮的号声中身穿蓝色、黑色、灰色的各种服装,颈系红色领带,肩扛钢枪或梭镖、鸟铳,来到平日练武的大沙洲集中,要进行出师检阅。
  远处是巍峨的群山,奔腾不息的定江。卫兵们荷枪实弹,百倍警惕地守卫在沙洲周围;值日干部站在各交通路口,作着引兵进场的准备。
  三团出征的指战员们,迈着还谈不上整齐的步伐,来到了大沙洲。邻近的群众也有不少扶老携幼登高坡、上山坳,纷纷来到沙洲周围围观。
  毛泽东在苏先骏、张启龙等团部首长陪同下,登上土坡改修的检阅台,检阅了部队。前两天刚刚从修水的一团取来的镰刀斧头军旗,毛泽东正式授给了这支队伍。
  检阅完毕后,部队在毛泽东亲自率领下,向湖南浏阳方向出征。
  五、
  中午时分,部队经温泉、金星、石桥、金锡岭来到上庄界。上庄纸工会听说久闻大名的“毛委员”率领的起义队伍来了,立刻组织群众从四面八方赶来欢迎工农革命军进庄。
  起义部队宣传队分头在附近村庄的墙上、树上、亭子里张贴和书写革命标语,宣传起义和土地革命的伟大意义,号召组织起来,用武装打倒土豪劣绅,推翻反动政府,建立工农民主政权。
  这其实还是北伐战争时的老办法,出师时到处贴标语、喊口号,振奋士气,再对敌人从正面猛打猛冲。以强大的正规军对付腐败的北洋军阀部队,这种办法可以奏效,往往靠声势就能吓跑敌军。可是如今是以弱攻强,本应出敌不意进行袭击,像这样未到目的地就先大造声势,并不能吓倒对方,反而会让敌人预先有了准备。
  三团所到的上庄,地处湘赣边界,离浏阳的白沙镇只有30来华里。为了摸清敌人的情况,团部派三营长汤采之和陈沾奇两个人去侦察。
  他俩化装成卖猪崽的贩子,每人担着一担箩筐,箩筐里放着两只猪崽子,他们本来都是农民出身,担子一挑,又是浏阳人,一看便是两个贩猪的。深入白沙镇腹地和外围察看了地形后,汤采之将地形的特点一一记在心中。快近中午时分,他们走进一家南货铺。店老板是一个健谈的老头,除了卖南货,门口还摆着一个长形木板搭成的摊子,上面放着茶壶、酒壶,还有茶碗和酒杯。大概是方便过路的客人在这里喝茶,或者喝酒的。这时的生意冷清,老头坐在那里抽水烟。一见来了两个猪贩子,那一双眼睛立即笑眯了:“客人请坐,喝茶喝酒这里都有。点心下酒菜都有得是。”说着便搬来凳子,热情异常。
  
第七章  白沙镇首战告捷(7)
汤采之说:“老伯,酒就不喝了,在这里歇口气,喝杯茶!”
  老人说:“自便,自便。”还将水烟壶递过来。
  汤采之和陈沾奇早就干渴难当了,一连喝了三大碗冷茶,这才感到好受一些。汤采之问这茶多少钱一碗,老人笑笑说:“茶不要钱的,过路客人看得我李老头起,才来坐,没有喝茶收钱的理!”
  汤采之说,“那我们每人买两根麻花,充充饥吧。”
  一边吃麻花,一边和李老汉聊起来。

()免费电子书下载
  “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