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北洋巨擘》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之北洋巨擘- 第5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4月5日凌晨,天空晴朗,无大风,孙万龄部开始向青岛炮台外围阵地发动攻势,双方展开激烈枪战,拉开此次大战的序幕。
    最终德军占着地势兵利,击退孙万龄等山东新军先锋队的几次进攻,不过此举却试探到了德军的各处暗壕、布防等火力情况。
    叶之魁和聂士成见此,决定以雷霆之势,三军齐出,一举突破德军的炮台阵地。
    中午时分,青岛三座炮台的德国士兵刚用过午饭,却见敌军阵地上缓缓升起六架氢气球,不由出现一阵骚动。
    安孟收到消息,脸色大变,他想不到清国部队还有这种秘密武器,此次匆忙登陆,根本就没准备对天的武器,他只能祈求上帝让清国人的氢气球被风刮跑了。
    而武毅军的步队和工程掷弹兵对外围阵地也作好开展猛烈攻势之准备,狙击手穿插、隐藏其中,一旦天兵建功,就轮到他们上了。
    马队则被放到其后,如果德军的阵地被突破,则压上去,马队不先攻击,盖因这种攻坚战,德军火力猛烈,机枪扫射,如先攻击,必将损失惨重,还不留作后备部队,伺机而动。
    双方阵地战前出奇的寂静,都在看着天上的氢气球缓缓飞向炮台。
    叶之魁的飞行大队,分为三路,每两只氢气球攻击一处炮台,在万众瞩目之下,天兵最终飞到德军炮台阵地上空,德士兵见状,纷纷拿起步枪,机枪对着天空进行扫射,奈何射程不够,没有一架氢气球被击中。
    王天生本是天津武备学堂毕业不久的学生,因为他为人胆大心细,在军校之时,就对氢气球颇多喜爱,多次乘其上天遨游,因此得知武毅军筹建天兵,便第一个报名,他飞行经验较久,技术娴熟。不久便被升为一架氢气球的机长,管十来个飞行员。
    投弹兵见已经到了炮台上空,声音中带点激动的问道:“队长,可以投弹了吗?”
    王天生一直通过瞄准设备向下观察,听到此言,说道:“再等一会,小六,稍微向左边再行一点。”
    控制操作方向的飞行员小六急忙操控方向,让氢气球缓缓向左驶去。
    王天生举一边看一边举起手来,忽然往下一压,怒喝道:“就是此时,放”
    几个投弹兵早已准备妥当,装好炸药,就等命下,听此,哪还有半分犹豫,快速点燃,一扭按钮,机关打开,炸弹嗖的一下便从氢气球里面掉下。
    众人都是眼光热切的看着快速落下的炸弹,紧握拳头,这可不是演习,他们心中的紧张可想而知。
    第一发炸弹不负众望,直直落下,在德军炮台阵地中心引爆,轰隆一声巨响,即使早已躲到坑道里的德军也被剧烈的爆炸冲击波掀出,翻滚出来,一片狼藉,血肉模糊,德军一下死了四,五个兵士,大炮亦有些损坏。
    武毅军众将士见状,都高升欢呼,紧绷的心情松了下来,其他几架氢气球见王天生夺得头筹,亦不甘落后,纷纷瞄准了开始投掷炸药,一时之间轰隆,轰隆之声不绝于耳,纷纷在炮台四周爆炸,只炸得德军鬼哭狼嚎,四处奔走,无处可藏,谁也不知道清国的炸弹落在何方,就连武毅军的天兵自己也不知道,投歪是正常现象,投准是运气,好在德军的炮台阵地够大,运气再差,也就是在里面爆炸。
    叶之魁见状,命令冯国璋炮兵队开始攻击,赵二狗已经升为营官,可是他依旧不改亲自操炮的习惯,待冯国璋的命令下达,他第一个便对着德军阵地就是狠狠一炮。
    姜还是老的辣,不愧是号称武毅军中第一操炮能手,正中德军前线堡垒,引起一阵欢呼。
    德军射速炮(炮台之上是大炮,德军另有炮兵部队)亦不甘落后,双方瞬间展开对轰,好在武毅军是倾国之力建立的部队,与德国炮兵火力不上上下,大炮数量还胜于敌军。炮队一开始互轰步兵阵地,不多时依据炸弹的轨迹,直接互轰炮兵阵地,看得叶之魁心痛不已,这些大炮可都是得来不易,进口而来,现在与德军交战,以后能不能从德国买到这些炮还很难说。
    十几分钟炮战之后,段祺瑞、宋平蓝等步队将领一声令下,武毅军三千多将士漫山遍野,发起最强之冲锋。因为德军少了大炮的支援,对武毅军的炮队压制不住,导致德军前线阵地步兵直接相抗,德军总共才五、六百人,兵力还过于薄弱分散,真可谓是相差悬殊,即使士兵再英勇,也挽回不了德方的颓势。





    第二卷 京师风云 第九十二章德军的最后投降
      更新时间:2011…11…19 21:31:29 本章字数:3922

    中德4月5日决战,自是牵动了天下无数人的心。
    光绪在御书房里来回不停的走动,满脸着急之色,书桌之上摆满了各种奏折,他一个字也看不下去,而是不停的徇问门口的小太监。
    “如何,电报所可有山东前线传来的消息?”光绪再一次发问。
    小太监擦了擦额头的汗迹,心里只骂娘,眼睛瞟向不远处的另外一个太监,见他没有动静,只好回道:“奴才回皇上的话,还没有战报传来。”这太监都在皇宫里排着队传消息了,可见光绪心情之紧迫。
    光绪如今帝威日隆,渐渐和慈禧分歧越来越大,自恭亲王去世后,他数次上谕军机处通过康有为提出的‘立制度局’要求。
    康有为提出的制度局是怎么一回事?它本质上就是一个新的政府机构,制度局绕开原有众多官僚机构,另起炉灶,自成一个系统,且不说会惹得原有既得利益集团的抵制,就是在如今这个情况下,搞两套行政班子,不出乱子才怪,康有为这个折子被恭亲王搁置了一个多月,恭亲王笑傲九天之外后,光绪才得以看到这个折子。
    光绪看之大喜,立即批交总理衙门大臣会议,总理衙门王大臣想也不想,马上回奏说不能设立,光绪又改交军机大臣复议,军机大臣也不赞同,光绪不死心,最后又电征各省督抚意见,这下好了,一些督抚竟然连个回电也没有,当做没那回事。
    光绪当然明白虽然这些地方督抚胆大妄为,但不回自己的上谕,这些人后面没有慈禧的撑腰,说出来谁也不信。
    对于慈禧这位亲爸爸,光绪是既恨又怕,光绪一度怀疑他生父是被慈禧下毒害死的,这在他和翁同稣的对话就中隐约提起过。
    如今他实力弱小,想与慈禧斗,还得多找帮手,从康有为的话语和叶之魁平日所作所为中,光绪自认叶之魁是帝党,可以倚重,一旦叶之魁得胜回朝,他维新变法又多了一位实力人物,他可是积极支持对德作战的,因此他非常渴望叶之魁能尽快击败德军回朝,所以这孩子着急的心情是可以原谅的。
    山东袁世凯大营。
    袁世凯自入山东围剿义和团之后,使出血腥手段,对义和团毫不留情,杀得义和团血流成河,人送外号袁鼋蛋。
    交战之后他才知道,以前不是他老袁新军太弱,而是叶之魁武毅军太强,被叶之魁压迫多时的他终于在山东农民身上找回了一丝信心。
    当得知武毅军和德军在青岛展开决战,他心情是复杂的,一方面身为中国人,他当然希望大清能够获胜,另外一方面,他又不希望武毅军轻易获胜,最好叶之魁能战死沙场,则万事大吉。
    袁世凯正在房中纠结万分,等着中德决战的结果,却有亲信来报:“袁帅,外面来了一个义和团的大师兄”
    袁世凯脸上一愣,接着眼光一冷,说道:“怎么?还有人自己前来送死?召他进来,看他有何话说”
    义和团大师兄不久便昂首挺胸阔步而入,一进大门,便斜视着袁世凯道:“你就是袁宫保?”
    袁世凯脸色变了变,好在他城府颇深,没有说话,旁边军士喝道:“大胆,见了我家大帅还不下跪?”
    大师兄眼睛看向空中,不慌不忙的从怀里掏出两支朝廷令箭,语气高傲的说道:“你们大伙睁大眼睛看仔细了,此乃端郡王和庄王的令箭,王爷有命,令你等安抚我们义和团,允许我在山东设坛继续操练。”
    众将仔细一看,还真是王爷的令箭不假,一时沉默不语,相顾无言。
    大师兄说话语气越来越傲,丝毫不将他袁世凯放在眼里,要真让他设坛招徒,到时此人反的就是他袁某人了。
    小袁可不是一个心慈手软的角色,脸色微微一沉,怒喝一声道:“那里来的狂徒,竟然敢偷盗王爷的令箭,来人,拖下去斩了。”
    袁世凯话说完,周围诸将都反应过来,互相使了一下眼色,个个上前道:“好你个蟊贼,胆肥得紧,王爷的令箭也敢偷。”
    “偷盗王爷令箭,死罪一条。”
    两名军士趁机上前押起大师兄,便要推出去斩首,大师兄见情况不妙,连声高喊道:“我没有偷,这是王爷亲自交给在下的。”
    军士那里还待他分解,不多时就砍下他项上人头,袁世凯命人送回令箭给两王爷,载漪、载勋两人一开始还道袁世凯不知情,没怎么放在心上,不过死了个小农民而已。
    然,不知何时起,王府谣言四起,都道袁世凯手握兵权,眼里根本没有王爷,王爷的人说杀就杀,那以后是不是连王爷说杀也杀了。载漪、载勋闻此谣言后,无论真假,都将袁世凯给记恨上了。
    镜头回到青岛战场上,叶之魁看到段祺瑞步队突破德军阵地,双方纠缠在一起,进行拉锯战,心中不由暗松一口气,不过脸上表情却丝毫不变,依然严肃。
    叶之魁忽然叹气道:“可惜吴大山没随本帅出征,否则此时马队压上,何愁大事不定。”
    吴大山是员猛将,对付德军这种精锐部队,叶之魁不希望用上吴大山的猛,因此把他留在了天津。
    叶之魁话说完,手下诸将就起了骚动,曹锟上前一步道:“叶帅的话,未将不敢赞同,吴统带虽然勇猛,但我武毅军其他将士也不是孬种,还请叶帅下令让我曹锟领马队压上。”
    叶之魁瞟了他一眼,不紧不慢的说道:“那好吧,也只能如此了。”
    曹锟听令,二话不说,心中憋着一口气,回到马队之后,对着手下五百马队将士喝道:“今日我曹某在叶帅面前夸下海口,言武毅军个个都不是孬种,如今带着你们,就是要击溃德军,谁如果胆小怕死,不敢上前,不但害我曹锟丢了脸面,也让你自己变成孬种,大声告诉我,你们是孬种吗?”
    曹锟手下兵士齐声怒吼道:“不是”
    “那好,众位兄弟随我曹锟破敌,有敢后退者,一颗枪子送给他,谁要看到我老曹后退,也一颗枪子毙了我,即刻,冲击,必胜”
    “必胜”
    五百马队将士被激得嗷嗷直叫,大喊着必胜的口号,奋勇向前,马蹄声更是震得大地颤抖不已,叶之魁嘴角微微一笑,聂士成见了,调笑道:“贤侄套路虽老,对付曹锟这等莽夫还是颇为见效。”
    叶之魁收起笑脸,尴尬说道:“让伯父你这个老狐狸见笑了。”
    聂士成当做没有听到,转而说道:“你们武毅军在前线拼杀,老夫山东诸军也不能在后面看热闹了,虽然兵甲不利,但做追敌之用也绰绰有余了。”
    聂士成转身对山东诸将下令道:“诸位,武毅军将士在前面吃肉,我们不能连汤也不喝一口,老夫现如今不管你部伤亡如何,此战如再胆敢后退一步,老夫当定斩不饶。”
    山东诸军将领人人低头,看聂士成煞气冲天,不像是说笑,也不再心存侥幸,保存实力,各自领命出击而去。
    青岛德军指挥部,气氛沉重。
    德军舰队司令棣特利希看向安孟,安孟看向刚从前线下来的少尉菲利普。
    菲利普一矮身,浑身觉得不自在,不得不出声说道:“各位长官,不是帝国士兵不够勇敢,而是清国人竟然装备了不少先进武器,氢气球能轻易轰炸我炮台阵地,还有早被我欧洲国家淘汰的掷弹兵也颇为厉害,清国人又不计伤亡代价,即使是死去了,还要拉上一个帝国士兵垫背,我们人少,实在是抵挡不住,炮台就要失守。还请长官们做好投降的准备。”
    安孟冷哼道:“少尉,你竟然要德意志帝国向清国人投降,我宁愿死战到底我们不是还有青岛小镇可以据守。”
    现在的青岛不比后世,还是一个小镇,也就五、六十家商铺的规模,加之民房等,死守倒是可以死守一阵,但是过后呢?棣特利希不由陷入沉思。
    “大尉,从清国人敢于反抗的那天开始,我们就已经输了,我们不是输在自己的士兵不够勇敢,而是输在清国人开始觉醒的民族精神之上,战争继续下去,已经毫无意义,何必再牺牲无辜士兵的性命,派人去通知清国人,就说我棣特利希愿意投降,但不是德意志帝国投降,只是我个人的投降,与帝国无关。”棣特利希最终还是放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