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歌》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宋歌- 第3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我来的这么早,是准备砸开门打进县衙,并从被窝揪出牛万昌,狂扁一顿!这狗日的李老鳖这么大清早来县衙干什么?而且不走正面走偏门,肯定有什么见不得人的勾当!
  宋歌这样想着,就停住了脚步,叫住武松和虎妞,三人悄悄走到县衙斜对面的一个小饭铺里,坐下来要了包子稀饭吃,同时监视县衙,看看李老鳖什么时候出来。
  大约一个半个时辰左右,李老鳖又偷偷地从县衙偏门走了出来,沿着前街,一直往鄞县东门而去,来到东门脚,有一个瘦高中年人把他接住,两人一起闪进了一个弄堂。
  这一切,都被宋歌三人看的清清楚楚,他们三人没有贸然闯进弄堂,而是在四周晃悠了好久,等待天光大亮,县城热闹起来之后,假装漫无目的地晃入这个弄堂,再悄悄而又仔细地查看李老鳖到底在做什么明堂……
  宋歌等人在盯着李老鳖的同时,他们却不知道,他们的背后,也有一双阴郁喷火的眼睛,正盯着他们的一举一动!
  ……
  庆元节度使周达在鄞县县城丢掉了蔡京,叫下人四处找了几天,毫无结果,也就放弃了再寻找的念头。
  对这位即将入土为安的老头来说,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反正知府宗泽已经知道案情,他也算尽到心了,接下来的一切事宜,就让官府去做,不关他的事了。
  周达自认为对蔡京已是仁至义尽,坐轿回了云龙镇的家里,并对还在他家里养伤的蔡攸说明了情况。
  父亲平白无故消失了!蔡攸听了,既郁闷又生气,他猜测肯定是宋歌所为,可是却又丝毫没有办法,他本就是纨绔子弟,自己没什么本事,一直耀武扬威为非作歹,靠是父亲和大哥的后台。
  现在,哥哥蔡虎死了,父亲蔡京失踪了,只剩下了他一个人,能有什么主意?想和周达商量一下吧,看着这老头子的一副事不关己的态度,有一句没一句的搭理,也就觉得没趣。




死不得法 (5)

  将养了几天,蔡攸看着自己老二的伤口已经结痂,身体也还结实,再在周达家里呆下去也就很无趣了,就向周达告辞。
  周达本就不喜欢这纨绔打扰自己清闲的生活,也没怎么劝留,买了几个特产,奉送两贯铜板,就打发蔡攸走了。
  蔡攸带着家奴,行走在鄞县陌生的道路上,心中一片凄凉,来时是多么的风光,半个月之间,兄死父失踪,自己还被废了老二,成了这一副丧家犬的模样!
  他不甘心就这么回杭州,他悄悄来到鄞县县城,找了个偏僻的小客栈住了下来,然后偷偷留心宋歌的行踪,准备伺机报仇。
  ……


  蔡攸还在为父兄报仇而努力,但是蔡虎被杀蔡京失踪的案件,在官府方面,进展如何呢?
  蔡虎被杀的案件,庆元府已备案并上报朝廷,而庆元知府宗泽最近非常忙碌,他本人又不急着办这个案件,因而高悬起来暂时成了疑案,等待朝廷派员审查。
  而那杭州通判方磊接到蔡京的关于知府被杀事宜的书信之后,心中莞尔一笑,搁置不予理睬。
  原来这方磊和蔡虎一直都有矛盾,方磊已多次上奏朝廷,陈说知府蔡虎为祸百姓,为害一方,请求朝廷处置蔡虎。
  以前蔡京在京为官之时,方磊也没少拍蔡虎的马屁,现在蔡京被贬,方磊当然不甘心在蔡虎这种不学无术的粗人底下干活,因而怨气挺大。
  如今听到蔡虎私自撂下府衙工作不管,跑到外府游玩被人杀死,他高兴还来不及呢,心中可能还夸奖那位杀人者呢,哪里会去重视并督查此案啊!
  反正现在蔡京几乎是一介平民,随便写了个条子,难道就要让他一个堂堂通判跟着转圈不成?到时候即使朝廷责怪下来,也就推搪说蔡京乃是一个小民,所述内容,无凭无据,不能判断是否属实。想必朝廷会慎重考虑,即使责备,也不会太重。
  因此,这方磊就当这事没发生过,不闻不问。现今知府蔡虎私自外出,不知所踪,那他这个通判就是杭州府的老大了,岂不是挺美哉!
  哲宗皇帝那里,接到庆元府的案件上报,还是有小小的一点惊讶,毕竟是个知府,那可是国家的地方大员啊,平白无故被人杀了,那还得了?难道那个大胆刁民想要造反不成?
  可是这件事情要是追究起来,确又相当的复杂,因为一个杭州知府,不在自己的治所之内为百姓分忧,跑到外府游山玩水,这成何体统?朝廷提拔这样的官员,简直是给朝廷抹黑嘛!
  还有,庆元府今年大灾,哲宗心中慌慌,首先想的不是怎么赈灾救民,他首先想的是那里的百姓会不会造反?




死不得法 (6)

  大宋朝的太祖皇帝赵匡胤见识过五代末年皇帝遍地开花的局面,反正谁手里有杆长枪,拉起三五十个人,就敢称皇帝,因而他害怕大宋朝也出现这种这种局面,让子孙时刻提高警惕,防止别人抢做皇帝。还有,赵匡胤自己以军人身份夺取了后周的政权,因而他特别害怕武人造反作乱。在他的统治下,宋朝的很多政策都是以这两点为基本国策而制定的。
  比如重文轻武的策略,北宋所有重要职位,都是文人把持,就连全国武装总司令枢密使之职,也都任用文人,惟一例外就是大英雄狄青;不仅官职如此,甚至统兵打仗的时候,第一统帅肯定是文官,然后才是大将。
  再比如募兵制的制定,关于募兵制,简单说来就是:宋朝以前的军人,都不是职业军人,上马打仗,下马种田,而从宋朝开始,军人都是职业军人,可以混到老。而这个政策,朝廷并不是为了提高军队的战斗力,说白了,就是为了那些没饭吃的老百姓,可以参军到军队混口饭吃,而且可以长久混下去,免得他们无所事事而作乱为祸。但是,宋朝军人地位底下,真正愿意在军队混饭的都是些地痞无赖,这些人都是好吃懒做的主,更不会刻苦训练,也没有把国家大义放在心中,因而宋朝军队虽多,但战斗力不是一般底下,而是极其低下,无限低下。
  还有宋朝主张对内不对外政策,与外国打战输了没关系,赔款就行,与领国建交,到处送岁币也没关系,反正大宋朝钱多,皇帝们别的都不管,只要国内安定就行,等等等等一系列失败懦弱的政策。
  反正,从宋朝建国开始,大宋朝的每一个皇帝,都无时不刻地存在这些根深蒂固的想法,这都是大宋太祖皇帝赵匡胤给子孙留下的烙印。
  因而哲宗皇帝见到杭州知府死在庆元府,而庆元府今年大灾,他正恐慌庆元府百姓造反呢!蔡虎这死人,偏偏这个时候死到庆元府去,岂不是给朕添乱吗!哲宗皇帝心里这样想着。
  因而,蔡虎死的既不是时候又不是地方,成冤大头了!
  哲宗皇帝思虑良久,批复:着吏部派员到庆元府,协助庆元知府查办此案!
  这里含有深意,如果哲宗皇帝写的是:吏部派员全权查办此案,那就是天使钦差去到庆元府,关于此案,一切由钦差说了算,是真正去查案的;而哲宗皇帝写的是:协助当地知府查案,那摆明了就是走个形式而已。你想想,当地知府要是立刻能够查办了此案,那上报的时候,肯定连同案情审理情况,一并上报给朝廷了,还等朝廷督办干什么?显然是知府办案为难,准备听取朝廷意见呢!
  而朝廷现在又推回给知府,分明两方面对此案都抱无所谓态度,在相互扯皮推诿呢!




死不得法 (7)

  可怜那蔡虎,死不瞑目!
  哲宗皇帝倒是对那份颂扬宋歌的奏折很感兴趣,仔细看了两遍,拍案叫绝,对身边的太监童贯说:“这宋歌,做事不安常理,却收奇效,立了大功,是个大才呀!”
  童贯说道:“圣上圣明,这宋歌确实有些小聪明,可他是商人出身。”在大宋朝,商人的地位极其底下,不能科考,不能参军,更不能做官。
  哲宗皇帝合上卷宗,幽然说道:“的确可惜了!”……
  吏部侍郎一看哲宗皇帝批复的旨意,立即明白了圣上的意思,立即委派了一个品级低下的老官员,到庆元府协助知府审查此案。
  老官员把这次行程当成了旅游,带着小妾,坐着马车,一路游山玩水,路上走了半个多月,已经不知道在哪个风景区迷路了,转不出来了呢!
  ……




一石群鸟 (1)

  九月初一,是个晴朗的日子。
  鄞县前街,人山人海,聚集了许多的贫苦老百姓。
  今日是鄞县开始发放救灾物资的日子,登记在册的贫穷人家,都可以领到一套棉衣棉被。
  前几日,贫穷人家,按各家的人头数,都已经分到了半石至一石不等的大米,现在又有棉衣棉被可以领,这让百姓们的脸上,多多少少有了点欢愉的喜色。
  在这样的大灾之年,没有饿殍遍野,尸横遍野,对于那些曾经经历过艰难困苦的老人来说,已是难以想象的胜景,同时,他们也对宋家的年轻当家人产生由衷的赞扬和崇拜。
  鄞县前街县学之前,堆积了如山的过冬用的棉衣棉被,县衙差役站立四周,拿着水火棍看护。牛知县、主簿、文书,还有各乡里正等大小官员,都在救灾物资前面站着,等待着给百姓们发放救灾物资。
  午时三刻,吉时已到。
  牛知县意气风发,站到案子背后,高声喊道:“乡亲们,朝廷体恤百姓,划拨救灾款项,发放救灾物资,这是朝廷对我们百姓的关爱,我们应当感谢朝廷,感谢圣上!”然后带头面向西北,肃立良久,以表示对大宋朝廷的感谢。
  感谢完毕,牛知县清了清嗓子,说道:“前几日,县衙已向各家各户发放了大米,现在,每家每户领取一套棉衣棉被,不可多拿……”
  “别废话了,快发吧!”有人这样嚷着。
  被这一声吼,牛知县感觉再啰嗦已没有太多趣味,就说道:“那好,本县也不多说,大家先来后到,排好队,上前按手印领物资吧!”
  这句才是百姓们爱听的,他们才懒得听官员的废话,特别是牛万昌这种在百姓心目中没有良好形象的官员。
  百姓们陆续领去了棉衣棉被,大多数欢天喜地,虽说看上去不怎样,但是总也是新的。有了这样一套棉衣棉被,今年冬天,一家人就准备挤在破屋里,躲在棉被里,如果哪个家人要出门,这棉衣就给那个出门的人穿。只要过了这个冬天,要是明年风调雨顺,收成转好,日子很快就会好起来的!
  百姓是最容易满足的,有口饭吃,有件衣穿,不至于饿死冻死,就足够了。
  历代的农民起义,都是当局政府腐败或无能到让百姓没有饭吃没有衣穿的地步,他们才舍掉性命,起来造反的!
  可是,这些发放下来的这棉衣棉被,做的实在不成样子,有的袖子一个长一个短,有的连接处都没缝住,大团的棉花露了出来,而这些漏出来的棉花,都是些脚料,甚至是些黑不溜秋的黑心棉。




一石群鸟 (2)

  于是,就有一些年轻百姓表示了不满,其中一个年轻人,看到自己领的棉衣棉被破烂不堪,就大声骂骂咧咧,“妈.的,这哪里是什么救灾物资啊,这分明是一堆垃圾嘛!救灾款肯定是被官员贪污,塞进了自己的口袋,然后拿些破烂发给老百姓,糊弄朝廷!”
  年轻人刚嚷了两句,就被县衙的两名差役给盯上了,两名差役走到他的身边,用水火棍架住他的胳膊,直接提到了无人的弄堂里,不分青红皂白,直接先给了他二十棍子,打的他的屁股皮开肉绽,讨饶不止。
  打完之后,两个衙役才说道:“发给你东西,还要不知好歹,简直是找打!这是给你的教训,别再叽叽歪歪,坏了官府的名声!”
  年轻百姓哼哼唧唧,哪里还敢多嘴,只有怨恨的目光。
  两个衙役喝道:“滚!”
  年轻百姓一瘸一拐地走出了弄堂,恨恨地把这棉衣棉被摔在了地上。
  这时,县衙前面的领救灾物资的人里面,来了一个人高马大身材魁梧的家伙。
  主簿手里拿着一套棉衣棉被,问他,“哪个乡的?”
  这人什么也没有说,伸手抢过那套棉衣棉被,然后大摇大摆地走了出去。
  主簿一愣,抬头看边上的牛知县,问他该怎么办?
  牛知县对身边的县衙捕头一示眼。
  捕头会意,提着水火棍冲了上去,拦住那人,大声说道:“什么人,胆敢公然强抢百姓的救灾物资?”
  那人说道:“老子就抢,你能把老子怎么样?”
  “那就乖乖把东西放下!”
  “你算个鸟,老子就不放!”
  “哼,那就连同你的臭皮囊一起放下!”县衙捕头说着,举起手中水火棍,扫向那人的腰部。
  那人张开手爪,去抓棍子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