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之力 (2)
宗泽问道:“你高价收购大米,甚至价格都不讲,是什么用意?这可是明摆着傻子才会做出的生意啊!”
宋歌说:“我高价收购大米,目的就是拉高鄞县大米的价格。”
宗泽愕然,凑近宋歌问:“此话怎讲?”
“当我预测到今年的大灾,而官府又不肯相信之后,我就想,大灾即将来临,我个人能否为鄞县的百姓做点什么呢?我思来想去,只有这样做,或许能够帮助鄞县的百姓度过这场大灾……”宋歌说着。
“宋公子说的难道就是收购大米,抬高米价?”宗泽急切的问道。
宋歌点头道:“正是。”
“呃?这又是什么道理呢?”宗泽迷惑不解。
宋歌理了一下思路,说道:“江南历来是富庶之乡,大部分百姓的家中,多多少少都有钱财存着,即使偶然大米涨价,一时半会也不至于购买不了大米,吃不起饭,更不会饿死人。在下收购大米,抬高米价,虽然让百姓微有怨言,但百姓们在紧巴巴的生活当中,也能勉强度日。”
“可是,即使江南富庶,也并非所有百姓都有余钱,有些百姓人家,赤贫困苦,拿不出一文钱!”宗泽说道。
宋歌笑着说:“知府大人别急,在下也想到了这一点,故而在大米价格抬升之后,在下立即组织伙计,吩咐米行一天到晚不间断进行施粥,以使没米下锅的百姓能够吃上饱饭,不致造成祸乱。”
宗泽点点头,说道:“宋公子想的真是周到,这些都已经想到了。”
宋歌继续说道:“在下不停地收购大米,促使大米的价格一涨再涨,就会有商人嗅到大米的利润高昂,他们在利益的驱使之下,就会到外府,甚至更远的地方,低价收购大米,然后贩运到庆元府来出售……”
“这……”宗泽听到宋歌说到这里,似乎感觉到了宋歌用意的妙处,“那么,在商人们的贩运之下,庆元府大大米越来越多……”
宋歌笑着说道:“对了,正是如此!商人们只看到了表象,只是认为有利润可赚,却忽视了市场的规律,又没有朝廷的把控,势必造成庆元府的大米越来越多。等到时机成熟,只要宋记米行低价抛售大米,供大于求,米价将应声而落!”
宗泽听着宋歌的阐述,惊的目瞪口呆,痴傻了似的看着宋歌,半天,跳起来给宋歌作揖,“真乃神人也!没想到宋公子如此大才,有眼不识泰山的是在下宗泽,在下枉为一府之首,却差点铸成千古大错,涂炭生灵,幸亏宋公子从中调度,化腐朽为神奇啊!”
一人之力 (3)
宋歌急忙起身,作揖还礼,说道:“宗大人一心为民,德行高尚,在下深为佩服!”说实话,这些理论,无非就是高中市场经济的最基本的理论,宋歌有钱,又在这市场经济没有形成,完全是自然经济,国家对市场根本不调控的大宋朝,搞这么个方案,只要多动动脑子,还是很容易想得到的。
宗泽居然把宋歌按在椅子上,自己站立一边,恭敬地说道:“宋公子,那么,接下来,该怎么实施呢?”
宋歌当然很不好意思,怎么能让一代名臣,站在自己身边听自己说话呢,但是力气小,拗不过宗泽,只得坐着对他说道:“接下来就很好办了。现在时机已成熟,大人可以即刻回城,指派人手,到处张贴告示,内容就说宋记米行将低价出售大米。而我今晚在宋家庄安排完秋收的事宜,明日也回县城,组织伙计后日在宋记米行出售大米。到时候,还请大人多派些府衙差役,维持秩序。”
宗泽说:“这个好办,但不知宋公子以多少价格出售大米呢?”
“一贯一石!”宋歌说。现在市场价格一旦大米五贯以上,他以一贯一石的价格出售,确实够扰乱市场的,不请官府出面维持秩序,肯定要乱套了。
“一贯一石?”宗泽显然还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宋家本是商家,争取利润是天经地义的事情,而宋家收购大米的平均价格,至少在二贯一石以上,现在以一贯一石的价格出售,完全是亏本买卖,他当然难以置信。
但是,他当然无法知道,宋歌这次策划的目的,不是为了利润,主要是为了救灾,救庆元府的百姓苍生,也算是行善积德,为自己搏一些阴德,更主要的是洗清自己的商人色彩,二十多年之后天下将要大乱,没权没势的小商人,指不定会沦落成什么样子呢!他要为自己博取一份民心上、政治上的功劳,趁这二十年时间,把宋家浇筑成铜墙铁壁的宋家,即使乱世来临,也不致败落。
于是,宋歌斩钉截铁的说道:“一点没错,就是一贯一石,而且,依在下估计,不出半月,米价还会下跌,最终有可能跌至五百文一石也未可知。到时候,不仅鄞县如此,整个庆元府都会如此!”
这就是市场规律,简单的市场分析,就可以知道大米价格将会继续下跌。按照市场规律,一旦有人抛售,而且在预期内无法确定价格能够回升的情况下,一些商贩,特别是抗风险弱的小商贩,肯定会抛出货物以尽快回收成本,而市场一旦逆转,商贩就会以低于市场价格出售货物以抵御未知的风险。如此循环,价格就会脱离价值而低走。价格高涨的情况,也是同理。
一人之力 (4)
宗泽对于这样的市场规律,当然无法一下子明白过来,但他已经完全相信了宋歌的话,听到宋歌说大米将可能出现五百文一旦的价格,盘算了半响,拍手说道:“若真如此,百姓自行购买一部分,官府支助一部分,那整个庆元府,将会安稳度过今年的大灾啊!如此一举,等于救了整个庆元府的百姓!”
说到这里,他退后三步,对着宋歌,深深地作了一个90度以上的揖,“本府替庆元府百姓,给宋公子作揖!”
宋歌急忙搀扶住,说道:“小民没有得到官府应允,率性而为,做些能力范围之内的事情,宗大人不必如此,折煞小人了!”
……
宗泽请客 (1)
宋歌和宗泽继续商量了接下来的一些细节,然后才走出房间。
这一回,两人相互谦让一番,宗泽务必要让宋歌走在前面,自己躬身跟在后头,以示对宋歌的尊敬之意。
宋歌很不习惯与人推搡,谦让几下,既然宗泽执意这样,那也就不多推托,前头昂首而出,宗泽跟随于后。
这样一个场面,让所有在外面等候的人惊诧不已。
宗泽脸上却波澜不惊,认为这是理所当然,在他看来,宋歌的才能,深不可测,单是这一系列的运作,简直学究天人,这份化繁复为轻巧,以一家之力,牵动众商人出力,最后救万民于水火的本领,绝非一般人能所及,即使诸葛再生,管仲在世,也达不到这样的预知和判断。
门外,院子里,宗泽再一次给宋歌作揖之后,立即叫上他的人,打道回府。
宋歌也没有多作停留,当天晚上,再向宋老牛及几个庄上重要人物作了预防蝗灾的交待之后,第二日一早,带着方珍、洪勇、武松、虎妞等人,回了鄞县县城。山豹小可怜依旧幽灵一般神出鬼没,但是,宋歌知道,它永远都在附近,在他能够呼唤到它的地方。
宋歌回到县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找来宋明,让他立即停止收购大米,并暂时关闭其他生意惨淡、对民生毫无用处的店铺,让各店中所有伙计明天一早到米行集合。
宋明昨日晚上已经受到了知府宗泽上宾一般的款待,他受宠若惊,知道这是沾了少爷的福分,明白少爷的一系列的举动让知府大人刮目相看,他现在对宋歌,那是一百个一千个绝对信服,他觉得,少爷的想法,非自己这样的下人所能理解,照着执行就行。
而同一天,知府宗泽亲自书写告示:宋记米行,将在明日,即八月十一开始,重新出售大米,价格低廉,请百姓前往购买。庆元府衙。
先不写出价格,一来今日府衙差役将被派往各乡镇张贴告示,人手不足,无法到宋记米行维持秩序,要是价格写出来,百姓们围到宋记米行,岂不是乱套;二来宋记米行一贯一石出售大米,肯定引起奸商的不满,各县知县正在赶往府衙,没来得及做好安排,恐怕引起商家不必要的捣乱。
又是一个清早,太阳刚从山顶上透了出来,光芒万丈。
宋记米行那些施粥的伙计们,和往常一样,早已在进进出出的忙碌,由于数月做下来,虽然繁乱,一切也井然有序。
刚从其他店铺赶过来的伙计们,则在门口站成了行,等候少爷宋歌的到来。
南街的街道两旁,早已经站满了官差,一个个拿着水火棍,神情肃然地侍立着。
庆元知府宗泽、鄞县知县牛万昌,也一同在场。
而今天的主角,是宋歌。
宗泽请客 (2)
宋歌走到宋记米行的门口,对面前的排成行的伙计们大声说道:“今天招集大伙前来,乃是从今天开始,宋记米行开始继续销售大米。由于今年鄞县大灾,百姓正处于食不果腹的水深火热之中,而宋家作为鄞县的富户,有义务为鄞县百姓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因而我决定,宋记米行的大米将以每石一贯的价格出售——”
一时间,鄞县全城的大街小巷,各乡镇之间,迅速传播着宋记米行重新出售大米的信息,价格:每石一贯。
每石一贯?!
在全城大米的价格都在五贯以上一石的均价之下,这无疑是平地一声雷,在鄞县百姓们的耳膜里炸开,人们纷纷奔走相告,更多的人却是不敢相信,直到真有百姓搜出家中压箱底的钱财,买了大米,喜滋滋扛回家中倒入米瓮之后,才真正相信这是真的。
这下,百姓们搜肠刮肚,只要箱底还有几文钱的,都到宋记米行购买大米,整个南街,排起了长龙。
百姓们像过年似的,人人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宋记米行的伙计们,十分忙乱,但是看到百姓们买了米之后的喜悦笑容,有的甚至付钱购买之后还要磕头,这让伙计们动力十足,干劲高昂。
现场有府衙差役维持秩序,虽然人满为患,但是队伍没有散乱,相当整齐。
看到百姓们买了大米,扛着一袋袋大米欢天喜地背回家中,知府宗泽的喜悦之情,难以言表,他一天到晚,就在南街晃荡,一刻也没有离开,要么兴奋地和宋歌聊天,要么拉住某个百姓现场采访一番,问问他们的感受如何,听到百姓的满意表示,心中乐开了花。
宋歌当然最兴奋,几乎所有看到他的人,都有给他磕头的冲动,他明白,他现在在鄞县百姓心中,那就是有了绝对的豁免权了!将来做任何事情,都会得到百姓的支持,前几日武松一拳打死杭州知府蔡虎,也肯定会得到庆元知府宗泽的保护和斡旋。
但是,当中有一人却一点也高兴不起来,那就是鄞县知县牛万昌。他的利益和李老鳖绑在一起,宋歌这么一闹,李老鳖肯定吃大亏!
……
由于是大灾之年,李老鳖在北街经营的各类店铺,生意萧条,能够维持经营的的只有赌坊和当铺。
当铺是灾难的滋生物,相较于往年,来典当物品的百姓更加多了,可是这样的大灾之年,只有来典当的,却很少有赎回去的,而那些典当物,虽然都是低价典进来的,但是这样的年份,百姓都把钱花在买粮食上,根本无钱买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因而,这些典当物的出售,显然要花费一些时间!因此,短时间内,当铺也很难看到实际的利润。
宗泽请客 (3)
至于赌坊,进进出出总是这几个烂赌客,早已欠了赌坊一屁股债,要了他们的命也还不出来?
这样,李老鳖经营的店铺,总的说来,不仅没有挣到钱,反而搭进去不少。
幸亏大米的利润高昂,让李老鳖有了清楚的经营方向——那就是贩卖大米。
这一次,他远上苏州府、扬州府,以近三贯的价格,贩了两万石大米到鄞县,加上运费人力,成本近三贯五一石,但是一想到能够以五贯多的价格出售,他还是非常的兴奋,这一趟两个多月,风餐露宿,虽然辛苦,但是一想到能够挣到三四万贯钱,不仅可以抵消其他店铺的亏本,还有余额当作下一次贩卖的成本,他还是相当地兴奋。
李老鳖踌躇满志,当他的粮食车队浩浩荡荡地驶进鄞县官道的时候,他站在马车的车头上,派人快马进入县城通报李记米行的掌柜,让掌柜挂牌公告:大米明日即到,价格五贯五一石,想要购买的请提早排队!
李老鳖想着人们排队购买李记米行的大米的情景,一个个铜钱,下雨一般,流进他们李家的钱袋里……
但是,当快马报信的人快马回来的时候,报告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