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直,忠诚,重情尚义,方中徇不属于这样的世界,但儿子却是,这是天性,他毫无办法。儿子的天性注定儿子是弱者,所以他必须为儿子找到可以让儿子成为强者的天空,他找到的就是张素元。凭儿子满身的武功和对张素元的赤诚就足以让儿子挣得自己的一方天下,方中徇相信自己的眼光,至于其他的,就只能交托命运去裁定。
方中徇所看重的不仅是张素元本身的能力,还有他所处的,或者说即将要面临的时势。如果是在国本之争前,他是不会如此对待张素元的,至少不会让儿子随他去邵武。
方中徇曾下工夫研究过,历史上那些一个个曾盛极一时的帝国是如何覆亡的,最后他总结出一个帝国覆亡的关键有两点:一是天下百姓普遍的无法生存下去,只有挺而走险,成为暴民,走上灭亡帝国的路;二是帝国的统治机构瘫痪,不能按照原样统治下去时,就会爆发执政危机。
这两个因素互为因果,百姓无法生存,暴民自然增多,暴民增多到某种程度,统治机构自然就会瘫痪;同样,如果统治机构瘫痪,百姓自然越来越苦,百姓越苦,暴民自然就越多,而当这两个因素齐备时,帝国灭亡也就不可避免。
朝廷现在就是处在统治机构瘫痪的状态。
神帝为了掠财而私设的中使衙门架空了帝国由各级官吏主掌的行政机构,更加之神帝怠工,意气用事,使帝国的各级官吏缺职者几达十之六七。太子之争后,党争日炽。举目帝国,无因事而废人,皆因人而废事。
帝国的统治机构实际上已经瘫痪,百姓生计日困一日,何况土地兼并之风自帝国建立之日起就没有断过,而今更是愈演愈烈。仅以他为例,父母原本不过只有十数亩薄田,但现在方家却坐拥万顷良田,这万顷良田是怎么来的,他自是心知肚明。
若照此下去,不改铉更张,那帝国必将危矣。大乱将至,这就是方中徇的觉悟,这也是他看重张素元最根本的原因。
如果没有这样的时势,张素元就是有天大的能耐又能如何!唐人数千年的历史,兆万的人口,一生都默默无闻,老死井市、乡野,随荒草埋没的英雄又何止千万!
如果没有这样的时势,他方中徇又何独如此钟情于一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但就是因为有了这样的时势,那张素元这样的人物就非同小可,让儿子追随张素元就是他现在最正确的选择。
让儿子随张素元去邵武,方中徇是经过深思熟虑后才做出的决定,这完全不同于先前儿子和张素元两人间的交往。
这是一种完全不同的关系,这也是验证,验证张素元对他方中徇的态度。先前,儿子和张素元交好,在外界看来,既可以是出于他的默许,也可以是儿子自己的事,与他无关。这种关系至多也只表明张素元和他关系较好而已,并不必然就表示张素元是他方中徇的人,但让儿子随张素元去邵武,情形就完全不同,这等同于他向外界昭告,张素元是他方中徇的人。
张素元同意带儿子去,也就表明他接受了这样的关系,张素元一定清楚这件事的含义,不清楚的,只有那个傻小子。刚才看到儿子兴高采烈地回来,他就知道张素元给了他满意的交代,但他还是详细询问了他们之间交谈的细节。
听后,方中徇很是欣慰,他知道张素元已经从心里接受他,接受了方家,不仅如此,张素元更为他解决了凤玉的事。张素元关于凤玉的话,他越咂摸就越觉得有理,儿子确是这样的人,而且有张素元在一旁影响着,他今后大可放心。
游目四顾,方中徇觉得书房中满是老人垂死的暮气,他厌恶地皱了皱眉,既讨厌自己,也讨厌这屋中的一切。也许只有在儿子面前,只有在儿子如太阳一般光明的笑容里,他才感觉不到自己身上垂死的老气。
暮色里,方中徇闭上眼睛,在心里默默地为儿子祈祷,父亲已经为你选定了追随的人,但也把你送入了无尽而莫测的危险中,儿子,你能挺过去吗?
一滴浑浊的泪水,从这个曾让无数人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的老人腮边滚落。
夕阳,日复一日地照耀着这苦难的大地;余辉,把班驳的树影散落在正伫立在树下,向着东南方向遥望的老人身上。
儿子和张素元已经走了三十三天,每天这个时候,方中徇都会长时间伫立在树下,遥望东南。儿子,正在那个方向上离他越来越远。
老了,每当方中徇转身离去的时候,都会在心里发出这声沉重的叹息,他没想到对刚刚离去的儿子竟会这般思念。十五年前,才七岁的儿子离开身边时,他也没有这般放不下。
如今,什么太子,什么党争,什么权势,什么荣辱,这些都已经提不起方中徇的兴致。儿子走了,垂暮的老人对一切都没了兴趣,就是今天朝堂之上传来举国震动的噩耗,也激不起他的丝毫兴趣。不过,方中徇虽不感兴趣,但还是有很多人感兴趣,甚至还有人为此而兴奋的彻夜难眠。
第六章 祸起
云历一六二九年九月二十二日,黄昏,帝都昆京巨大阴森的城门随着十二声凄冷空落的钟鸣徐徐关上。
残阳如血,天敌间一片血红。雄伟壮丽的帝都似被浸在奇异的血海中,一切都慢了下来。血色既明又暗,迷离而又妖异,整个帝都恍若鬼蜮,仿佛是千万年前就已存在着的挥之不去的梦魇。
阵阵秋凉掠过,片片黄叶漫天飘落。秋意肃杀,弥漫着整个天际。
大街上如织如雨的行人都不由得加快了步伐,如宿鸟投林般急匆匆向家中赶去。不知不觉间,本是热闹吵杂,摩肩接踵,车如水马如龙的大街小巷就变得冷冷清清。
此时原本该逐渐热闹起来的茶楼酒肆,青楼楚馆,似也被这充塞于天地间的滚滚秋意打灭了精神,也如外面的大街小巷般清冷,全没了往日的神采。
夕阳刚刚还似近在咫尺,此时却已远在天涯,渐渐没于天际。血色也由明而暗缓缓地淡去,黑暗又成了天地间的主宰。
一灯如豆,点点的光亮从一个个院落,一丛丛屋宇散向墨染般无尽的神秘夜空,今夜无星也无月,天地间一片死寂。
忽然间,一阵急促的马蹄声打破了黑夜的静寂。马蹄声由远而近,又迅即远去,一骑玄衣轻甲的骑士向着兵部飞马而去。转眼间,黑暗又无声地吞噬了马蹄声漾起的一点微波。
山海关是帝国北方边陲最重要的关隘,是拱卫帝京的最后一道防线。关外帝国所属的关城有七十余座,土地面积更多达一十七余万平方公里,大约二百四十多万帝国子民生息繁衍在这片苍茫辽阔的大地上。
在这片苍茫辽阔的大地上,不仅栖息着唐人,东北方,还有离人,离人又称箭月。
世宗时期,帝国以‘顺者以德服之,逆者以兵临之’的策略收服了箭月所有部族,箭月诸部族先后皆宣誓归顺朝廷,效忠帝国。其后,世宗又以强横武力为后盾,把本已散为数十部的箭月又强分至八十余部,命每一部为一卫,封其酋首为督卫指挥使。
帝国同时采取羁縻之策,拉拢分化离人。箭月每年都要向朝廷纳贡,然后朝廷再给予诸部酋首赏赐,当然赏赐的财物要比纳贡的财物多的多。
为了进一步分化离人,宣帝时帝国开始允许箭月酋首纳贡后可以在帝都开市三日。所谓开市,也就是允许他们在帝京做三天免税的买卖。
这件事对帝国来说只是小事一件,但对离人却非同小可。离人平日与帝国的边境贸易受到严格限制,数量上如此,种类上更如此。有些物资,如刀枪、弓箭、甲胄、农具等物资根本就是严禁贸易,而在帝京开市时,这些限制会有适当的松动,不仅如此,开市与边境贸易所获的利差往往有十几倍之多,所以每逢纳贡时,有些酋首的车队竟绵延数里,几近千辆之多。
为了争夺有限的通关文牒(通关文牒是帝国允许离人带入关内多少货物的凭证,多有多带,少有少带。拥有通关文牒的多少,就是离人身分、地位和财富的象征。),不仅各部族之间互相争杀,就是部族内部的争杀也愈演愈烈。由此之故,箭月又从八十余部散为一百三十余部,帝国从而达到了分化削弱离人的目的。
为了确保离人中不致出现挑战帝国威权,扰乱北方边陲平静的地方势力,帝国更采取挑拨离间、以夷制夷、断市和贸易封锁等种种手段来打击削弱离人的力量,有时甚至直接出兵来铲除那些不驯服于朝廷的部族。
得益于这些方略的综合运用,尽管箭月内部各方酋首皆称王争长,互相战杀无日无之,甚至骨肉相残,强凌弱,众暴寡,盗贼蜂起,遍于山野,仍使得北方边陲保持了二百多年的平静。
神帝季宏均登基后,情况慢慢起了变化,北方边陲保持了二百年的平静开始被打破。
神帝,人如其名,神之极矣!神的让人无话可说。神帝贪婪成性,亘古未闻。神帝的贪性是从骨子里贪到毛孔,又从毛孔贪回到骨子里,期间又不知经过了几千万次的轮回,方才可以成就神帝现在的贪性。
贪婪是人的天性,虽然神帝贪的有些过分,有些离谱,贪到了常人无法想象的地步,但毕竟还可以理解,在人性的世界里,总还说的通,圆得过去,但神帝之所以神,却决不是因为这些可以理解,说的通,圆得过去的事。
神帝之所以神,是因为他身上有着作为人所根本无法理解,更无可解释的存在。不过,人虽不能理解,更无可解释,但也许神能,所以神帝才神。
一般来讲,人要是能贪到神帝的份儿上,那这个人身上就必定有着远超常人的勤勉和干劲。贪婪是催人奋进的最强大动力,人越是贪婪,动力也就越大,但季宏均则完全背离了这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规律。
神帝懒,而且还不是一般的懒,而是懒得无双无对,懒得亘古未闻。神帝的懒和他的贪达到了同样的高度,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成就了一种无比完美的境界。
如此集贪、懒古今之大成于一身,不要说是身为皇帝,就是作为普通人,神帝也算得上是一位亘古奇人,会让后来者有高山仰止之叹。
如果神帝只是个普通人,那他伤害的只会是他自己,至多还有他的家人、亲戚。人要是懒到神帝这个份儿上,那连犯罪都懒得犯的,所以季宏均若是普通人,那他最有可能的结局是饿死,但他却偏偏是皇帝,偏偏是有着一亿五千万人口的庞大帝国的大皇帝。
也许真有天意这玩意儿,一心想要灭亡这个老大帝国,神帝竟又是帝国在位最久的皇帝,他做了四十八年悠哉悠哉的大皇帝。
皇帝的身份,对于季宏均来讲是幸运的,因为这至少免去了他被饿死的命运,但对那一亿五千万和他一样的生灵来讲,却意味着无尽的灾难。
神帝要是仅仅如此,也就罢了,但更为怪异的行为还在后面。神帝贪财却不用财,除了修他的阴宅外,从不乱花一分钱。神帝既是搂钱的耙子,也是收钱的匣子。神帝搂是真能搂,攒也是真能攒。
神帝死后,查点内库,竟有五千万两白银,二百万两黄金,另外还有八百万两银子腐蚀变质成了灰黑色粉末。
神帝内库是如此丰盈,但户部掌管的国库却有着三百万两白银的亏空。当是时,辽东屡屡因欠饷而发生兵乱,臣下向神帝追要军饷,而神帝却宁愿银子白白腐烂,化成飞灰,就是不从内库往外拿一两银子。
神帝不仅贪财,他还贪权,和贪财而不用财一样,神帝贪权同样也不用权。贪财而不用财,这样的人世上所在多有,不足为奇,虽然放在皇帝身上有点匪夷所思,但总还在人性的范畴里。
神帝贪权而不用权,不仅自己不用也不许臣下用权,这就完全超出了人性的范畴,让人,只要是人就根本无从理解,无论怎样想,从什么角度想都不成。
神到了极点的大皇帝让所有人都没了脾气,连生气的力气都没了,那儿还有什么脾气。终神帝一朝,帝国六部皆无正职,仅由副职代行职权。十三省巡抚仅余四人在职,余者,朝中缺职者皆达十之六七,至于州、府、县、道,缺职者更众。
神帝这些行为在稍有正常理性的人看来已是奇之又奇,但在神帝,这些都还不算什么,他还有更出奇的。
神帝更创下了二十五年,一直到他死,除了太监不见任何朝臣的记录。神帝亲政至其蹬腿也不过三十八年,而云火大陆无人可望其顶背的第一强国,风雨飘摇之势,分崩离析之态便已毕呈。
举国纲常日废,朝政日腐。影响所及,边地上至文无大员,下至贪鄙小吏,皆残民以逞。人人皆以搂银子、刮金子为第一且是唯一之要务。
边关守将克扣军饷,虚领浮报,枉顾国家法令,明火执仗地盗卖军需物资予关外诸族。 军官如此,士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