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皇帝李治》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唐皇帝李治- 第8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而且大唐输入的商品还影响到东瀛物价,向来稻米充裕的倭国短短几年。米价竟也翻涨了四倍多。
    与原材料大量出口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以麻、毛纺织品为主的大量大唐商品充斥日本市场。
    这一现象直接导致了日本的手工作坊无法与之竞争,纷纷倒闭,劳动者大量失业,黄金白银大量外流,使得刚刚才露出萌芽的倭国市场一片混乱。
    连锁之下,进一步导致包括米、麦、盐等生活必需品在内的物价持续上涨。
    手工作坊倒闭、物价飞涨,生活的日渐困难使得倭国的不少农民、城市贫民和下级武士沦为了流民。
    这些在倭国市镇、乡野,日益增多的流民,俨然成了一股不安定的暗流时刻威胁着天皇和大名的统治。
    等天皇和圣德太子反应过来的时候,但已晚了。
    仅仅二年的时间,东瀛原本农户的产品,现如今已经很难出现在东瀛市场上,而原来廉价的大唐棉布、茶叶,如今却好似雨后的竹笋一般,节节高。
    整个东瀛的市场被大唐商人,尤其是其中的天下会,接手控制了,而那些大名们却还执迷不悟,维护那些大唐商人们。
    甚至不惜发动名下大量的农民、奴隶去挖矿山,为他们自己奢华的生活提供金钱,也为中原大唐贡献大量的白银。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啊,习惯了精美丝绸,芬芳的香水,再让他们穿上普通的裘衣,却是难如当天啊。
    如今置身长安城,犬上御田锹心都快揪在一起了。
    与倭国内忧外患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蒸蒸日上的大唐帝国。
    ※※※※※※※※可爱的分界线※※※※※※※※
    夜幕降临,天空渐渐变暗,皎洁的月亮,隐隐约约地露出半个脑袋,还不时地躲进云雾的怀抱之中。
    天空由淡蓝变成了暗紫,天黑了,月亮在闪烁着她那美丽的光芒。不像太阳那么火热,也不像天空那么湛蓝……
    但如今这般的文静、轻柔的月光,却让犬上御田锹感不到一丝温馨。。。。。。
    故国都城,藤原京此时恐怕一片令人心慌的黑暗,民众百姓们都睡了,倒是那些贵族还在用着大唐颤的透着芬芳之气的奢侈的鱼烛,放声高歌。
    而眼前的长安,犬上御田锹摇了摇头,随行的要员们,心中也是一片黯然,最初的兴奋也消失殆尽了。
    看着繁华似锦、灯红酒绿的长安城,再联想到本国家乡的悲惨情景,相信任何一个稍微有点血性的人都会在心中蹦发出无尽的愤恨。
    然而犬上御田锹的倭国遣唐使们,却以另一种极为特殊的方式,将这股怨恨化做了一种另人不寒而栗的意念。
    这种意念让他们能将心中的恨意,极其自然地掩藏在谦卑的笑容之下,不惜一切代价也要执着的匍匐在大唐的脚下。
    惟有在夜深人静,无人留意之时,他们才会在黑暗处,流露出一丝对中原王朝的恨意和贪婪。
    其实从客观的角度看,这些倭人,也算是很可敬的,为了自己的国家和民族,委曲求全。
    但民族和民族的仇恨之间,本就是没有什么对与错,每个人都有他爱恨情仇的理由,有着他们对自己民族的执着,但可恨的,恐怕是那些心向外族的人。
    而此刻在松鹤楼红梅居的厢房内,应着烛光,这些倭国特使们却在低声交流着。
    ※※※※※※※※可爱的分界线※※※※※※※※
    第一更送上,晚了,请原谅,支持小妖,收藏、推荐,谢谢了各位。





    大唐皇帝李治。。。 第二十一章 小国崛起,也不容易啊
     更新时间:2011…10…13 2:31:46 本章字数:7383

    “惠日君,你们今天拜访了城外的大唐皇家军校,如何?”
    站在松鹤楼二楼的窗户边,背负着手,看着楼下往来的大唐百姓们脸上那幸福的欢笑声,没一声,都听的犬上御田锹一颗心不停的抽搐。
    沉默了一会儿,作为这次遣唐副使,惠日眼神中闪烁不定,良久平抑了心中的波动,才苦声道。
    “犬上君,你今天没能随我们一起去,却是着实可惜了。虽然,如今的大唐皇家军校还没有彻底竣工,但已经建成的‘水木清华’藏书楼,较之藤原京最高的议政大殿还要雄伟华美数十倍。其中更是包揽了东西方各国的典籍,古今著作孤本,让人眼花缭乱。若是能留在这里学习上几年,惠日此生是真的无憾了,只可惜,现在我们竟不被允许借阅。”
    听了惠日君的话,犬上御田锹的眼神寒光一闪,随后恢复平常,心头却也露出一丝苦涩的味道。
    “惠日君,还有诸位,这一路看来,犬上心头是既恨且哀啊。
    惠日君口中的大唐皇家军校,固然令人叹服,但真正让犬上心中苦涩的是大唐的通商码头港口。
    我已多年没有踏上中原的土地了,一切也都出乎我的预料。仅仅才十来年,大唐竟发展如斯。
    那括州港口乃本君平生所见过的最大的运河码头,港口上堆积如山的盐堆,远远望去就像富士山的积雪一般洁白纯净。另一边则是堆满了刺人眼球的七彩绫罗绸缎。
    还有从各地运来的各色蔬菜水果,美轮美奂的衣物、工艺品。
    河面上的商船夜市往来川流不息,每一艘都不在我倭国来使之船之下。
    而且听一个叫做吕清的商人说,那些盐和蔬果都是要运往北方草原的,然后船队再从上游的山地运来各种矿产和来自草原的羊毛。
    但。。。但就是这样的码头商港,在大唐却是排不上名号的,据说最繁华的南方广州番禺港,要比这括州港大上数十倍。
    唉,真不愧是天朝上国,不但物博,疆域更是广阔得望不到边际啊。
    这次我们带来的,准备向大唐皇帝陛下敬献的一张白鹿皮、三张弓、八十枝箭,现如今,即使是以本君的面皮,也有点拿不出手了。”
    犬上御田锹说到这里,啧了啧嘴,苦的,却再也说不下去了。
    而厢房内一干遣唐使臣们,眼中随着犬上御田锹的诉说,和一路来的见闻,不由的流露出了贪婪和惊慕之色。
    如此丰厚的物资同时出现在一个码头,是他们以前想都不敢想的,而且就这样的码头,还是排不上名号的。
    这中原大陆的富庶与文明,让这些游历学习的东瀛倭国之人,又是仰慕又是嫉妒。
    而眼前这几人中,有三人更是从一开始就报着极其明确的目标。
    这其中有东瀛大族苏我家的苏我入鹿,藤原京皇商三井雄一以及藤原京名士佐藤仁康。
    在此三人之中,以苏我入鹿出身最为高贵。
    这苏我氏是日本从古坟时代到飞鸟时代,代代都出大臣的大氏族。
    其中的苏我稻目、苏我马子、苏我虾夷,都在相当长时期里控制了日本的政局和天皇的废立。
    而随着苏我马子过世,苏我虾夷继任大臣。
    很巧的是,李治出世的时候,日本的第一代女皇推古天皇驾崩,皇嗣未立。
    于是乎,苏我虾夷很想自己定嗣位,又怕群臣不服,倒向圣德太子。
    于是苏我虾夷捏造遗诏,拥戴田村皇子为皇,是为舒明,新皇对苏我虾夷那是感激涕零,言听计从啊。
    如今的苏我氏,在东瀛倭国气焰万丈,大兴土木,征徭役、筑私宅、修陵寝,出入招摇过市,排场不亚于天皇。
    苏我虾夷继任大臣后,儿子苏我入鹿掌握国政,称“代理大臣”。
    而苏我虾夷甚至私自将紫冠授予入鹿,按照圣德太子制定的《冠位十二阶》,冠紫者乃一品大德。
    这种授权只有是天皇,这苏我虾夷明显是光明正大的僭越皇权,横霸于世之姿,由此可见一斑。
    所以说,眼前的年轻人苏我入鹿在东瀛的地位,可谓是两人之下,万人之上,只在其父亲苏我虾夷和天皇之下,尊贵至极。
    而另一位三井雄一,虽是商贾,然则如今的东瀛,被大唐操控经济,倭国商人,特别是拥有巨额财富,对财政有巨大贡献的商人,在整个社会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甚至都有点“商人挟诸侯以令天下”的味道在里面了。
    不过,使团中真正负责商务洽谈的还是苏我入鹿,没办法,苏我入鹿的地位实在太高了,即使三井雄一是大商,也不放在眼里。
    相比其他二人,佐藤仁康最是潇洒。
    作为倭国京都藤原京少数几个研究汉学的学者,佐藤仁康早年一直是笃信孟子学的,不过这些天的接触,让他心中对于汉学又有些新认识了。
    此刻,听了犬上御田锹的话,不由跃跃欲试地向一旁的三井,问道:“三井君,听说你的船队去过大唐的东都洛阳,且不知那里又如何?”
    佐藤仁康话一出,一直闭目不语的苏我入鹿,也睁开了眼,众人一起看向了三井雄一。
    “那里啊”三井雄一尝了尝杯中的美酒,好像在回忆,良久才道:
    “那里是我见过最繁华的城市,一百个藤原京也抵不上一个洛阳,那里是大唐的商业之都,全国所有的商人每年都会在那里开各种各样的商会,听说大唐最大的商会天下会的总部,就设在洛阳。
    洛阳没有长安这么多的高官贵人,南来北往的商客是那里的主流,是我们商人最为梦想钟爱的圣地。
    其实啊,如今大唐的南方城市也是很繁荣的。
    不过我还是比较喜欢在长安、洛阳这样北方城池,处处透着豪爽的朝气,不像南方那些世家,生活糜烂,而且很难和他们打交道。
    他们对于我们这些所谓的倭人,或者说是对所有非汉人的民族,都是瞧不起的。
    虽然北方的汉人也有很多看不起我们东瀛商客的人,但一般不会表现出来,但那些南方世家却不。
    他们表面上谦逊待人,但骨子里却藏着东方世家特有的桀骜不驯,那种骄傲让他们从来不会隐藏对我们东瀛商客的蔑视。
    但说来可笑,即使是他们讨厌、厌恶、讥讽我们,那些世家子依然能够表现出卓然不群的大家气度。
    隐隐间竟让人觉得,好似我们真的是不知礼仪的蛮人。
    不过,说实话,南方唐人的脂粉气太重了,没有北方唐人那么剽悍英武,同样也比不上我们东瀛武士。”
    三井雄一晃了晃杯中的大唐名酒“五粮液”,幽幽地说道,一脸的平静,但说话时不经意间握杯子的手却偶尔间青筋绽露。
    “是啊,似乎从古至今,一直是北方的汉人打败南方的汉人,最后称雄天下。”佐藤仁康忍不住插嘴道。
    “但不管怎么样,北方的汉人也是汉人,不是吗?总归不是我们东瀛人。”三井雄一不以为然的道。
    三井雄一的话,让众人沉默了下来,佐藤仁康也是一脸唏嘘。
    虽然喜欢孟子学,但和许多倭人一样,佐藤仁康在心目中还是更倾向于匈奴、突厥那等强者。
    因为在许多时候倭人心目中中原王朝是强大无比的,而能打败这样的民族,是值得瞻仰的。
    “依本君看,大唐之所以能够如此兴旺富庶,是因为他们有发达的先进技术,能织成美轮美奂的丝绸,能酿出清醇的美酒,能造出最大的战船,相比之下,还没有拥有完整制度的东瀛就显得微不足道了。”
    这是苏我入鹿说的第一句话,却是直指大唐兴旺的核心。
    不同于后世的日本人,苏我入鹿和东瀛倭国许多年轻贵族一样,对拥有强势武力的大唐军队充满着敬意与憧憬。
    想像着有朝一日东瀛的武士也能拥有那样的力量,但他却比一般人看的远,知道东瀛和大唐的差距,不是一代、几代人能够弥补上的。
    “苏我君说的对。我以前以为孟子学已是中原学术的最高境界了。
    而今看来中原的学问是浩大精神啊。不可否认,中原的学问和西方那些大食人的伊斯兰学有共通之处,但中原的的学问却更为严谨。”佐藤仁康也点头附和道。
    大唐近年来的通商,不可避免的将许多现阶段大唐能够接受的跨时代知识,传播到东瀛去了。
    “不错,大唐之所以强大,是因为他们两任皇帝都崇尚实学,虽然那太宗皇帝最后服食丹药而死,但在世之时,却不曾做出秦始皇那种荒唐之举。
    而今困扰东瀛的正是佛释乱神,惑世诬民的种种旧俗陋习!如果不早日废黜,将民众从释家的鼓惑幻想中解脱出来。那东瀛永远也别想强大起来,永远愚昧懦弱下去,东瀛的百姓永远不能够像大唐百姓一样,穿上丝绸,露出如此的笑容。”苏我入鹿豁然起身,愤然的指着窗外热闹的闹市道。
    “苏我君说的极是,我东瀛倭国虽然屡屡派遣唐使向中原学习,也曾不止一次引入中原的儒学。但没有一个人能正真掌握唐人的本领。却只带回了佛释之类使人消极颓废的夷学。
    因此当务之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