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皇帝李治》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唐皇帝李治- 第8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也意味着“九品中正制”全面颁行,此后一直被魏晋南北朝沿袭,历时又达四百年之久。
    而所谓九品中正,分其为三等九品: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
    人才评选的标准也因此分出三:一、家世出身;二、才德行状与政绩表现;三、人品优劣。
    时代在发展,历史的车轮也在滚滚而动,人曹魏推行这项制度的初衷,本是为了矫正汉末察举制度徒以名德标榜、不务实际的毛病,进而“杜绝朋党”、“破除门阀”。
    可还是那句老话,中国人从来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施行不过数十年,流弊比之两汉察举有过之而无不及。
    察举制最致命的是,平民无钱读书,随后被世家豪门长期占据孝廉之位。
    而九品中正制最致命的缺陷是,一切的一切都取决于“中正官”的一己爱憎和个人好恶。
    “高下逐强弱,是非由爱憎”
    “一人之身,旬日异状”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九品中正制最伟大的地方在于,它把”我爸是李刚“这种影响和作用发挥到了极致,上品寒士?
    产生这种情况的概率比蚂蚁和蜻蜓交配生出大象还小。
    最后,真正的人才湮没无闻,政治权力被门阀世族完全垄断,特权阶层奢侈万端,官场**丛生,吏治一团黑暗。
    要不是冉闵、谢安、谢玄几个大神撑着,北方游牧民族在灭了汉人几百年了。
    《狼图腾》上说,胡人对汉人的杀戮,是民族大融合,为汉民族换上新鲜的血液,对于这种说法,李治实在不想给与评论。
    但儒家畸形的文化,却是不管你换了多少血液,都是无用的。
    正如鲁迅先生说的:成吉思汗“入主中夏”,术赤在墨斯科“即汗位”,那时咱们中俄两国的境遇正一样,就是都被蒙古人征服的。可为什么中国人现在竟来硬霸“元人”为自己的先人,仿佛满脸光彩似的,去骄傲同受压迫的斯拉夫种的呢?
    而九品中正制,却实在能够当的罪魁祸首之一,但就是这样的制度却一直沿袭到了隋朝初年,至开皇中期才被罢废。
    这就和中国人的乡土意识一般,轻易是不想挪窝的。
    而大业年间,一代雄皇的隋炀帝杨广,第一次创设了“进士科”,令天下士人“投牒自进”,由朝廷举行策试,后又改试诗赋。
    这就是伟大的科举制的开端,不过也正因此,很悲剧的,杨广站在了天下门阀的对立面。
    但不久的天下大乱,却让科举制实际上并未得到真正有效的施行,但还是令杨广欣慰的是,科举制发明者的名头还是注上了他的大名。
    直到贞观时期,科举制才得以正式确立。
    而所谓科举,即“开科举士”之意。
    唐代先后所开的科举名目甚多,主要有“秀才、明经、进士、明法、明书、明算、道举、童子”八科,除“明经科”与“进士科”外,其他均为专科,不为世人所重。
    而大唐一代,独为世人所重者,唯有“进士”一科了,这也是薛元超人生三大恨之一的由来。
    而施行科举制后,所有人只要自认为有应举的能力,就可以“怀牒自投”,向所在地的州县报考,既不需要像两汉那样经过地方官察举,也不需要像魏晋以来那样等待九品中正评定。
    虽然唐代的入仕之门面向全社会开放,但是其考试过程却非常严格。
    考生必须先通过县考、州考,然后才报送朝廷,参加礼部的大考。
    考试及第者并不是马上就能当官,而是仅仅取得入仕的资格而已,必须再通过吏部举行的考试,及格者才能正式授官。
    而吏部考试却有四个条件:“身、言、书、判”。
    “身”是指容貌仪表,讲究的是“体貌丰伟”;“言”是指口才谈吐,讲究的是“宏词辩证”;“书”是指书法,讲究的是“楷法遒美”;“判”是一种公文判例,讲究的是“文理优长”,往往取一些州县和大理寺过去的疑难案件,“课其断决,而观其能否”,要求考生必须通晓事理、谙熟法律,如此才能明辨是非、秉公而断。
    也就是说,要在唐朝政府做官,除了要通过县府、州府、礼部的层层考试之外,还必须通过吏部近乎苛刻的遴选。
    既要长得五官端正、一表人才,又要口齿伶俐、雄辩滔滔,还要写得一手好字,最后还得精通人情世故和法律,能够对疑难案件进行准确的研判,而且“判文”还必须写得文辞优美、对仗工整、言约旨远!
    什么叫人才?
    这就叫人才!
    能通过这种考试的人完全可以称之为出类拔萃、凤毛麟角!
    后世的精英们,在他们面前都是浮云,当然前提是,政策得以落到实处,否则不仅是浮云,恐怕像九品中正制成为火烧云了。
    由于吏部考试的门槛相当高,所以科举及第之后,屡试不中的人比比皆是。
    而这样的人绝非少数。
    有唐一代,进士及第后整整二十年都未能通过吏部考试、长期不能入仕为官的,比比皆是,大有人在。
    李白的诗,谁能比得上,谪仙人不是吹出来的,但做官的时候,都人至中年了,“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高兴中,又隐隐的透出一丝悲哀啊。
    终于论着到我了,那轮不到的人怎么办?
    譬如“文起八代之衰”著称的北宋大文豪韩愈,科举及第后,三试吏部不中,十年犹然布衣。
    唐宋科考之严,于此,可见一斑。
    但也正因为如此严格,它才能为国家选拔出真正的人才。
    就像古中国和现今日本的功夫茶一般,复杂的让人瞠目结舌的程序和严格的手法的背后,是对茶文化的尊重。
    可见,传统也并非没有意义。
    ※※※※※※※※可爱的分界线※※※※※※※※
    仰着头,李治怔怔的看着太极殿的屋顶,回想起自己心目中关于科举制的发展历程,所幸这些自己还没有还给大学选修课的讲师。
    低下头,撇了撇桌上的密报,李治舔了舔嘴,摇着头。
    “新一轮的科举考试又要进行了,但没想到朕前天才做好的题目,才过两天,就泄露出去了,这是有人想故意拆朕的台啊。啧啧,看来这段时间太强势了,那些世家们,想和朕扳扳手腕啊。想恢复九品中正制?开国际玩笑,朕不仅要将科举进行到底,还要狠狠的改改题目。嗯。。。明年,是不是要实施新的课程,化学、数学、地理、历史、物理都要纳入课程,哎呀哎呀,还是快点做,要不然脑子里还剩下的一点存货都快忘干净了,让我想想,微积分?算了,还是加减乘除来的容易点。先出个九九乘法表啥的。。。”
    嬉笑的看着桌上的密报,眼中的厉色却是越来越盛,果然啊,还是有些不安分分子的,眼光很深远嘛,看得出科举制是釜底抽薪之举,欺负朕才十五岁啊。
    人康熙八岁登基,十四岁掌权,老子还比不上那个大辫子?
    “小桂子,去,让孙伏伽给朕滚过来,这事还得他这位状元爷来办的好。”
    “喏”一边躬身的小桂子,应声离去。
    “试题泄露?老子这回的面子是丢大了,但你们也别好过,七宗五姓就牛。逼了?没能耐的装逼,是傻。逼;有能耐的装。逼,是牛。逼,在朕面前,你们通通都是傻。逼,哼。。。。。。”
    不屑的冷哼了一声,随即又想了一下,“还是回去问问自己啊媳妇的意见,一人计短,两人计长嘛,自家媳妇可是玩政治,下黑手的行家。”
    想完后,也不再等了,就往翠微殿走去。
    ※※※※※※※※可爱的分界线※※※※※※※※
    求推荐、收藏和打赏,可以有吗?





    大唐皇帝李治。。。 第十五章 居然是他,李治冷笑不语
     更新时间:2011…10…13 2:31:41 本章字数:6640

    从太极殿出来,李治就急急的赶往翠微殿,问计,放着这么大的一尊大神吃干饭,这显然不是李治的作风,政治斗争,自家媳妇那可是罡罡滴。
    这前脚才刚一进翠微殿,就听见鲜明奔腾欢快的节拍和萧淑然清脆悦耳的笑声,嗲嗲的,但一点也不做作,心中好奇,打眼再一看,李治的目光就再也移不开了。
    大殿中,上官青衣赤着一双天足,步步生莲,在鼓乐声中急速起舞,象雪花在空中飘摇,又象蓬草迎风飞舞。
    连飞奔的车轮似乎都觉得比她缓慢,连急速的旋风也逊色了,左旋右旋不知疲倦,千圈万周转个不停。转得那么快,殿门处的李治几乎不能看不见她的脸和背。
    舞因为动而美心因为舞而飞。
    曼妙的舞,姿婆婀娜,只一人独舞,却放佛整个天地也容不下这样动感的美,这一刻李治第一次对上官青衣涌起一种别样的感情。
    会跳舞的人,肢体语言灵动入人心,一身奇妙的气质在一身鹅黄色纱裙的上官青衣显现,心中不可避免的涌起自惭行愧之意。
    说到底,李治原本也就是一又宅又腐的九零后宅男,真正的面对这样的天之娇女时,一丝怯意却是不由自主的油然而生。
    想那《侠客行》中江南玄素庄庄主石清,还不是小男人自尊作祟,选了闵柔,而放弃了同样是天之娇女的梅芳姑,女强人也不是那么好相处的啊,你得时时刻刻承受他们有意无意的来自于智商甚至情商上的打击啊。
    而接触了一段的时间,李治对上官青衣也是了解了一些,这不了解也就算了,了解后就让人郁闷了。
    琴棋书画那是真的样样精通,道家佛门典籍经要也能信手捻来,如今看这舞蹈,怕是隐藏的才艺还有待于李治去发掘。
    一曲舞罢,李治迈步入内,击掌喝到:“千歌百舞不可数,就中最爱胡旋舞。想不到青衣竟有如此动人的舞姿,若不是今日朕突然莅临到此,恐怕要错过了许多哦。”
    “陛下万福”
    上官青衣香汗微露,虽没有说话,但一脸骄傲已经写在脸上了。
    上前和萧淑然一起见礼,至于武媚娘,嗯,人家是病人,免了。
    不过最让李治惊讶的是,金喜善居然也在。
    李治大有深意瞅了瞅无声行礼的金喜善,很熟悉的一张脸,放在后世,也是让很多人疯狂的一张脸。
    这段时间看来消瘦了点,楚楚可怜,颇有西子捧心之态,李治心中微微一笑,又是一不甘寂寞的MM。
    “都免礼,看来朕这一来倒是打扰各位姑娘小姐的雅兴啦。”一边呵呵直笑的说着,另一边李治也缓步走到床边,拉起了武媚娘的手。
    “哼,知道就好,空口白牙的,那你拿什么礼物来赔罪啊?”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和李治两小无猜,一起长大的萧淑然,颇有昔年陈阿娇的风范,即使此时李治是皇帝,也是言语无忌,尽显赤子心怀。
    “赔罪的礼物啊?哎呀,这个朕还真没有啊。”
    李治装模作样的感叹一声,无语的朝四女耸了耸肩,哭穷起来。
    精致绝伦的螓首微微一侧,萧淑然凑上前,好心的提醒道:“其实,这个可以有的。”
    摇了摇头,李治还是一脸茫然的看着萧淑然,摊开手,皱着眉无奈道:“这个真没有。”
    “哼”小老虎发怒了。
    “还说没有,前些时候人家明明听说范阳道总管给你进贡一匹什么狮子,好像还是从大食那儿运过来的,我们中原都没有的。皇帝陛下九哥哥,你就把它赏给淑然嘛。”
    小萝莉很是聪明,知道李治的死穴在哪里,上前抱住李治的左手臂后,就用自己雪白高耸的酥胸,不断的狠狠的磨着李治的手臂,声音还嗲嗲的,但却柔似轻纱,每磨一下,李治手臂就是轻微的抖一下,下面的东东也蠢蠢欲动起来。
    咳嗽了一声,但还是没舍得将手从小萝莉怀中抽出来,李治带着试探的低声问道:“小老虎,告诉朕,你一个小女子要狮子干什么,那可是要人命的玩意。”
    很是不服李治给自己起的新“外号”,萧淑然哼了一声道:“小女子怎么啦,本小姐就要带着那个狮子,还要把它带到平康居丽春院去。
    到时候把狮子放在丽春院的大门前,我看看谁有那那熊心豹子胆敢再进去,而且有一个这样的宠物,你不觉的很威风吗?”
    小丫头一脸傲娇的扬着天鹅绒一样雪白的脖子,眼角吊的老高,一副狮子在手,青楼木有的样子。
    一脸疑惑的李治,很是不解小丫头怎么突然有兴趣干起扫黄这勾当了,这不是和咱大唐老爷们儿过不去嘛,看来得先了解了解情况。
    什么叫做心有灵犀一点通,眼前就是,这小李同学还没有开口,媳妇武媚娘就猜到了。
    眨巴眨巴自己妩媚的丹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