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皇帝李治》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唐皇帝李治- 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王,李世民为京兆尹,改封秦公,义宁二年三月,为右元帅,徙封赵国公。
    同年(618年)五月,隋恭帝禅位于唐,唐王即皇帝位,国号大唐,改元武德。武德元年,以赵公世民为尚书令、右翊卫大将军,进封秦王。
    唐朝建立以后,为统一全国,先后进行了六次大的战役。这六个战役李世民就指挥了四个,全部取得了胜利,为唐朝立下了赫赫战功。
    第一次是对陇右薛举父子集团的战役,唐武德元年,薛举率军进攻关中,双方在现陕西长武县发生激战,在这里,李世民打了他一生中唯一的一次大败仗,退回长安。但不久,他便在浅水原之战彻底打败薛军,消灭了陇东集团。
    第二次,刘武周依附突厥,南下进攻唐朝,攻占了晋阳,李世民不畏艰险,终于击溃了敌人主力,并乘胜追击,两天不吃饭,三天不解甲,彻底消灭了敌军,收复了丢失的土地。
    第三次是对王世充和窦建德的战役。这次战役规模为唐统一战争中最大的。在这次战役中,李世民先将王世充击败,围困在洛阳,令其无粮草供应,待其自毙。就在洛阳将下未下之时,河北的窦建德军十余万众号称三十万为救援王世充,突然出现在唐军背后,李世民力排众议,在虎牢之战中大败窦建德军,生擒窦建德。洛阳的王世充也只得投降,这次李世民一举两克,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第四次是平定刘黑闼的战役,刘黑闼是窦建德的部下,他打着为窦建德复仇的旗号,在河北起兵反唐。李世民指挥了平定其第一次起兵的战役,仅仅两个月就取得了胜利。(其他两个战役是由李孝恭指挥的平定杜伏威的江淮军和平定以江陵为根据地的萧铣的梁政权)。
    李世民自此威望日隆,尤其是在虎牢之战后进入长安时,受到部分军民以皇帝的礼仪招待。武德四年冬十月,封为天策上将、领司徒、陕东道大行台尚书令,食邑增至二万户。高祖又下诏特许天策府自置官属,俨然形成一个小政府机构。
    李世民在战斗中注重战前侦察,虽屡次遇险,但每次战斗都能作到知己知彼,善于制造战机,当敌强我弱时,他经常用“坚壁挫锐”的战法拖垮敌人,战斗中身先士卒,亲自率领骑兵突击敌阵,胜利后勇追穷寇,不给敌人喘息之机,因此获得了每次战役的胜利。在统一边疆的战争中,他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明于知将,选拔良才,取得了战争的胜利。李世民用他卓越的军事才能,为大唐盛世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玄武门事变
    玄武门之变发生于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四日(626年)。617年,李渊在李世民支持下在太原起兵反隋并很快占领长安。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并立世子李建成为太子。据说太原起兵是李世民的谋略,李渊曾答应他事成之后立他为太子。但天下平定后,李世民功名日盛,李渊却犹豫不决。李建成随即联合四弟齐王李元吉,排挤李世民。李渊的优柔寡断,也使朝中政令相互冲突,加速了诸子的兵戎相见。是年,李建成向李渊建议由李元吉做统帅出征突厥,借此要把握住秦王的兵马,以防止李世民篡夺皇太子之位。李世民在危急时刻决定背水一战,先发制人。抢先一步杀死大哥李建成和四弟李元吉,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玄武门之变。玄武门之变之后仅仅三天李世民便被立为皇太子,从他父亲手里接过唐朝的实际最高权力。八月初九,唐高祖被迫退位,李世民便成为了唐王朝的第二任皇帝。次年改元贞观。
    贞观之治
    形成原因
    第一、隋朝政治制度和经济繁荣为唐朝加强中央集权和发展经济创造了条件;隋炀帝大
    李世民题跋像
    唐太宗地缘战略思想,是唐太宗关于地缘战略问题的理性认识,是唐太宗利用唐王朝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之间的地缘关系及其作用法则谋取和维护唐王朝利益的战略思想。唐太宗地缘战略思想是中国古代地缘战略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有不同于西方也不同于现代的独具特色的思想内容。
    唐太宗在位期间国土广大,边界线绵延曲折,地缘形势复杂,并随时间推移而发展变化。历观这一时期唐与周边所发生的诸多地缘关系,既有与唐军事利益攸关的,也有与唐政治、外交利益攸关的,还有与唐经济利益攸关的,更多的则是几种利益兼而有之,错综复杂。唐太宗比较成功地处理了与突厥、吐蕃、高昌及西域诸国、高丽、新罗、百济等国之间的关系。唐太宗的地缘战略思想正是在处理与周边地缘关系的实践过程中逐步产生、发展并走向成熟的。
    唐太宗地缘战略思想既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又具有他个人的独有特色,两者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贯穿于他的地缘战略思想的始终。
    唐太宗地缘战略思想的特色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积极进取。这是唐太宗地缘战略思想的最显著的特色,也是其思想中最成功、最可取的地方。唐太宗的雄大豪迈是历代许多帝王所不可比拟的,这也是他取得成功不可或缺的因素。二是灵活应对。唐太宗在重大变故面前不惊慌失措,他能够依据客观形势和对象的变化而变化,从而较大程度地保证了决策的正确性。三是冷静务实。唐太宗鉴于隋亡教训,努力克服以往帝王急功近利、穷兵黩武的缺陷,注意结合现实需要,量力而行,在冷静分析的基础上推行务实政策。四是措置有序。无论是北击突厥,还是西平高昌,尤其是经略西域,都是先急后缓、由近及远,有条理、有次序地进行,从中亦可见唐太宗地缘战略决策之成熟。
    唐太宗地缘战略思想是其军事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在理论上取得了突破,达到了一个新高度,更重要的是在实践中获得巨大成功,业绩斐然。史载:“(贞观十四年)唐地东极于海,西至焉耆,南尽林邑,北抵大漠,皆为州县,凡东西九千五百一十里,南北一万九百一十八里。”(《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十四年九月。)唐太宗的突出成就正在于他以超越前人的英武雄迈之气魄,重新开拓了中华民族的疆土,为后来中国版图的确定作出了重大的贡献。而这一辉煌业绩的获得,是与唐太宗的地缘战略思想密切不可分的。即使今天看来,唐太宗的地缘战略思想里面也不乏可取之处。
    唐太宗地缘战略思想包含丰富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着眼于争夺关中、巩固“中国”的固本思想。其中居重驭轻的关中本位思想,乃是唐太宗成就帝业的“根本”,也是其地缘战略思想的出发点。太宗“深根固本,治安中国”之思想,既有传统政策沿袭之因素,又有出于当时初唐政治、经济背景考虑之因素,特别是对地缘因素的考虑,为巩固政权、密切中外关系、发展经济进而增强国力而不得不为之。
    (二)以夷制夷、保藩固圉的地缘藩屏思想,主要体现在以“怀辑”政策绥纳归附民族,并将其内徙安置在唐周边地区的一系列行为上,从而达到令其“世作藩屏”的目的。
    唐太宗的地缘藩屏思想主要有如下两个内容:
    1置内属少数民族政权于周边,以作藩屏。
    2在唐周边地区扶植亲唐政权,以作藩屏。
    (三)纵横捭阖的地缘制衡思想。
    其主要内容有:1远交近攻,各个击破,如联薛延陀制突厥。2扶弱抑强,保持地区势力均衡,如联新罗攻高丽、百济以及联合铁勒诸部扼制薛延陀。3联近抗远,服近慑远,稳定近邻以攻击或威慑远方政权,如联合吐谷浑以对付吐蕃。4另外,唐太宗还有针对某一特定政权内部制定的制衡思想,旨在分化瓦解其势力,造成内部争权夺利,削弱统治实力,这尤其体现在对薛延陀的问题上。
    唐太宗实行地缘制衡的策略思想及其基本情况大致有如下几种:
    1远交近攻,拉拢与孤立并用――唐与**、薛廷陀的地缘制衡关系。
    2扶弱抑强,保持地区均势。
    编辑本段
    史学评价
    


 



    大唐皇帝李治。。。 第一章 九皇子诞生啦
     更新时间:2011…10…13 2:29:53 本章字数:6168

    公元628年秋,长安,大明宫。
    一阵萧索的秋风刮过大明宫,带来深秋的丝丝凉意,刚刚从太极宫赶过来的李世民,却在殿外来来回回徘徊着,心情丝毫不曾被秋风的凉意,寒去半分。
    凄厉的尖叫声从大明宫中传来,让李世民的脚步深深就是一顿,入鬓的剑眉锁在了一起,转头想进去,但犹豫了一下,还是打消了进去的**,期待、担心、痛心,这一刻,李世民的眼神很是复杂。
    离玄武门之变已经过去差不多两年了啊,昔日的秦王李世民已经贵为天子,九五之尊了,但那日的弑兄囚父却让李世民的心时时刻刻备受煎熬,李世民尽管不信邪,但是冥冥中也担心自己会招致上天的惩罚。
    “陛下,皇后娘娘一定会安然无恙的,母子平安的。”
    看着李世民如此焦急,旁边的小太监大着胆子安慰了一句。
    李世民下意识的点了点头,“不错,观音婢一定会没事的,一定会母子平安的。”
    “啊。。。。。。”
    又是一声惊天凄厉的尖叫,叫的刚刚平静下来的李世民心又是一跳。
    但那凄厉的叫声,却好似断了线的风筝,难道是?
    两天了,为了这个孩子,观音婢已经痛了两天了,太医都说这次危险了,观音婢却坚持生,难道?李世民不敢再想下去。
    上天啊,难道这就是对我弑兄囚父的惩罚吗?
    观音婢十三岁就嫁给自己了,自己这些年常年在外,要不是观音婢在父亲和母亲身边周旋,天策上将如何会轮到自己。
    “观音婢。。。。。。”李世民忍不住捂着脸哭泣着,
    “观音婢,你要舍朕而去吗?你就这样抛下承乾和青雀走了吗?”
    “陛下,陛下,大喜啊,母子平安啊,皇后娘娘又为陛下添了一位皇子啊,陛下,大喜啊。”旁边的太监弯着腰,手忙脚乱的将李世民扶起来。
    “真的,真的是母子平安,都没事了。”李世民木然的被小太监搀了起来,压得瘦弱的小太监面红耳赤的。
    “是。。。是的,皇上,母子平安,皇后娘娘又为陛下诞下一位皇子。”小太监赶忙回着李世民的话,不过看得出,小太监真的很瘦弱,说话已经有点气喘了。
    彻底的站起来了,李世民仰天大笑起来,对着身旁弓着腰低着身子的小太监笑道:“你,很不错,叫什么名字?”
    小太监心中一阵莫名的激动,“啪”的跪了下来,颤声道:“奴才小桂子。”
    “嗯,小桂子,以后你就不必跟着我了。。。。。。看你还算机灵,以后就照顾九皇子。”李世民这句话停顿了一下,可把小桂子吓得心肝一阵乱跳,都快哭出来了。
    待听到后半句话时,心中大喜,照顾皇子的内侍,可是宫中地位不低的中官啊,更何况是皇后的嫡子。
    “谢陛下,谢陛下。。。。。。”
    可惜还没等小桂子话说完,可是李世民已经迫不及待的走了进去,只剩下陷入傻笑中的小桂子。
    ※※※※※※※※可爱的分界线※※※※※※※※
    鬓角青丝布满了汗水,但仍然不掩天姿国色,柳眉清扫,眼神中隐现疲惫但却满含欣慰和爱怜的看着脖子边的小家伙。
    不出所料,这位就是大唐皇帝李世民的挚爱,朝野闻名的贤后长孙无垢,人称长孙皇后,年约二十七,但和十**岁的少女一般无二,只是眉宇间多了一股天然独属于少妇的风韵,说倾城倾国未免有些过了,但说是一位稀世美女却绝不过。
    李世民来到长孙皇后床前,蹲下,仅仅的握着长孙皇后的小手,虎目中隐现泪光,咬牙不语。
    “皇上,观音婢又为您添了一位皇子,您开心吗?”长孙皇后,神色尽管疲惫,但语气中的欣喜却是怎么也遮不住。
    “观音婢,朕最高兴的是,你没事,以后朕再不要你生孩子了,朕怕,朕怕你离开朕啊。”李世民像个小孩一样,话语中自有一股委屈。
    “皇上,你又说胡话了。”长孙皇后,好笑的看着李世民,这一刻他不再是大唐帝国的皇帝,而是他长孙无垢的丈夫。
    “皇上,快来看看我们的孩子,嗯,他漂亮吗?”长孙皇后献宝似的指着旁边的小不点对李世民笑娇道。
    小心的上前将小不点抱住,李世民又是怜又是无奈的叹道:“小家伙,你知道吗,为了让你出世,朕差点失去了观音婢,大唐帝国,差点失去了一位贤后,你的架子还真是大啊,整整两天才出来,比你两位哥哥加起来,架子还大啊。”
    听李世民说的有趣,长孙皇后,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