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皇帝李治》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唐皇帝李治- 第20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李治微微点头,目光在听了许敬宗的话后如火焰般灼热!
    许敬宗侃侃道:“而且如此一来,也能在短时间内遏制高原诸族,高原诸族虽分散,部落不及突厥铁勒那般庞大,但地处要害之地,居高临下,实属我矢唐后院,后院着火”国之危矣。
    得高原,则北能护估丝绸之路万无一失”南可威胁南诏地区,西可封锁大食帝国,东可养我大唐百姓,天下尽处包围之,兵锋之下”一旦有变故出生,随时可救援,实属兵家不可弃之地。然则,若是放弃后”吐蕃虽然实力锐减”但难保不会再强大起来,哪怕我大唐今后以礼相待,但血战之恨却已扎入吐蕃人骨碎之,再难根却,譬如战国长平大战后时赵人对秦人的恨,放弃就意味着资敌”实属大大的昏招。
    况且哪怕吐蕃一蹶不振,但一旦有一天高原有英雄豪杰乘风着水而起,那时只要继续与我大唐修好,麻醉我等”他日时候一到,休养生息后必是另一个吐蕃。
    所以臣以为”要高原长久附庸最后成为大唐领土,就不能留下吐蕃。
    当然先阶段,我大唐三路大军齐出”开阔疆土,还不能一下吞下这么大块的肥肉,那么就需要一个驯服的高原”所以即使要扶ps也不能扶持吐蕃,而因另选一个部族为统领,然后再以此位让那些部族自相残杀”消耗他们的实力,此为现阶段遏制高原的根本所在,然后才能思索鲸吞消化这一片广袤的土地!”
    晚风吹拂,拂过山冈”许敬宗咬字很重的山西口音在风传得很远。
    听着听着,李治有点傻,本来自己仅仅是一问,但却没想到这个在自己心和“佞臣”颇为接近的许敬宗竟有如此见解,较之自己的看法还有高明,下意识的李治紧紧攥住手,双手竟微微有些抖,自己小视古人了,这些都是名人啊,大唐未来的宰相”哪一个是简单的货sè。
    这一番鞭辟入里的分析,使李治当真如醒瑚灌顶般猛醒!
    骤然之间,三对吐蕃的处理办法越加清晰,一举一步心格外透亮。
    李治登位以来,寻常臣子泛论朝策,李治听得多了也麻木了,往往都是不得要领,最后还是要自己去思考取舍”累得很。
    许敬宗却迥然有异,以大唐的利益为立足点,剖析利害应对,句句要害,策策的,当真是高屋建瓴。
    走了走了,许敬宗论天下大势之时,和其本xìng有关都是以自己为绝对心”及至到了天下这个大棋盘,自然就以大唐为绝对心,而这种论述无疑是李治最喜欢的,一团乱麻的纠缠”竟被他刀劈斧剁般几下就料理清楚,完全不需要李治去取舍决断!
    此人果然是和坤一样的人才,爱财好sè如命,但这一番话证明,此人真的是有大才的啊。
    但李治还是皱眉道:“若是朕鲸吞,又如何?”
    许敬宗浅笑道:“若是如此,大唐将在高原上纵横往来,莫之能敌,但高原苍茫,山高林密,地域荒僻广袤”气候迥异复杂,部落分布如银河繁星,任谁也不能一战或数战胜之灭之,最后难免陷入一场场无休无止的大战小战,徒耗国力。
    然则,这些高原蛮夷虽素来冥顽不化,但实力决定成就,和野心勃勃的禄东赞一流相比却是简单对付的多,又心慕原,既然不能暴力控制,那就用我大唐繁华磨去他们的意志”堕落他们的思想,再联合南诏各属国,封锁他们可能的南下路线,另一方面,征召高原骑士组成军团,再派皇家军校的军官充当他们的级军官,他们就更不能逃脱我大唐手掌心,只能困死高原,无有作为!
    数十年后,此必为我大唐不可分割的领土之一,那高原骑士蛮狠霸道,实在是天下少有的好兵员”一旦据有此高原,两百多万黎民尽归陛下麾下”一旦烽烟起,顷刻能组成七八十万大军,稍加训练,怕是定能惊动天下。
    如此纵横捭阖”陛下的千古大业如何不成?”
    “许敬宗,你当真是惊世奇才!”
    瞬息之间”李治猛地跳起来惊道。
    作为帝王,如此夸奖臣子之语自然要写入起居录,甚至转入正史,那是真正的要留名青史,如那管仲乐毅一般,受世人称颂。
    如此赞言”即使许敬宗这样久经风云变幻的老辣谋臣还是忍不住拜倒在地,连程谬赞。
    尽管已经平静下来,李治还是情不自禁的上前扶起许敬宗:“爱卿一席话朕大是解uo。但不知接下来有何具体方略?如何让那草原百族臣服?”
    许敬宗几乎不假思索:“杀鸡儆猴,挑拨离间,赶人下山,密谋夺权。”却是点到为止,没有再说。
    李治默默思忖片刻,已经想得清楚,觉得许敬宗的方略实在高明,心大是轻松,不禁第一次轻身向许敬宗拜谢:“爱卿长策,朕带天下臣民拜谢!”竟是深深弯腰一躬,过了九十度,大礼参拜。
    俗语云:礼贤下士。但在大唐开国待客的礼仪,却没有任何一个皇帝这样做,哪怕是李世民也是如此。
    许敬宗突然有种士遇知己者死的心情,深感李治的敬重之情,也不言语,只是拜的比李治更低,头都快碰到地了,嗯,韧带真好。
    李治起身扶起许敬宗思忖一番,终于下定决心:“好!许敬宗”待朕灭了吐蕃,朕在高原设西藏府”封你西藏都督,若你能完成你所说的长策”他日你便是大唐第一个异姓王一西藏王!”
    一语惊四座,许敬宗这下猛地跪在地上”趁着众人没有反应过来大吼:“臣谢陛下隆恩,此生必拿下高原“……西藏,永远让它成为我大唐的领土。”
    许敬宗心大喜,这个西藏王我集定了。
    不理周围人羡慕嫉妒恨的眼神,李治心哀叹,好像当初自己也是如此对薛仁贵说的,唉,这样可不好,总喜欢给别人开空头支票”要是以后兑现不了怎么办?难不成杀了?
    谢过我皇。许敬宗这就下去安排。”
    李治翻了翻白眼,至于这么急着当王吗”但面上却是慨然一叹:“爱卿如此忠勇谋国,朕实在心感动,还请注意身体。”说罢回身对小桂子下令:“爱卿以后在此艰难,傣禄加十倍!”许敬宗笑了:“谢过陛下,五倍足矣!”
    看着许敬宗认真的样子,李治确定他不是恶搞,否则非抽他一顿,得找人盯着,可不能让他贪污的太多,得给朕留大头。
    李治的做人原则就是,给大家一条活路”就是给自己一条活路”不到万不得已,不搞赶尽杀绝。贪污只要还能忍受,大头只要到了自己荷包里,那就没太大问题,嗯,这是原则问题。
    “成,本来朕还想再说说你的,却没想许爱卿大才把朕想说的话都说出来了,朕也就不再多说了,何去何从”你自己决定。”
    “刘仁轨?”
    “末将在。”刚才听了李治对许敬宗的陈诺,刘仁轨心大为羡慕,赶紧应道”盼望着哪日也能有封王的机会。
    “你过来。”李治很神秘的笑道,刘仁轨不解的上前。
    李治在刘仁轨耳边轻语一番,刘仁轨先是一惊”随即大惊,待李治说完后,刘仁轨看向李治的眼神都变了,陛下太可怕了,也太无耻了。
    “没问题?”
    “末将必完成草令。”
    一旁的众臣,都是满头雾水,只有陷入mí茫的成公主听到了“一个士兵的失踪”,云云”其它就在不清楚,但女人的第六感让成公主知道,逻些完了,吐蕃完了。
    不知为何,成公主竟觉得一丝畅快和满身的轻松。





    大唐皇帝李治。。。 第四十一章 失踪的“士兵”,美丽的巧合
     更新时间:2011…10…13 2:34:20 本章字数:11037

    公元6…44年,夏初四月初六,逻些城,天车晴朗,万里无云。。。
    高原的早晨阳光透过薄薄的晨雾,远处的雪山好似神的住所,云峰之颠笼罩在森冷神秘的冰雾中,氤氤氲氲如絮状缠绕,风淡云清的。
    但对于逻些城里的贵胄元老们此时一个炸雷却击傻了所有人,文成公主交涉失败,唐军大军压境。
    这些元老们虽然都曾经有过或多或少的战场阅历,但毕竟老了,有多少年没有上战场了,有的更是在家颐养天年,早早离开军旅,不再过问你争我斗,即使唐军兵临城下也不明白为什么会如此。
    二三十年的疏离,即将亡国,让这些吐蕃曾经的老将们都傻了。
    他们不熟悉唐军斗战的威力,只是知道连禄东赞都全军覆没了,不见棺材不掉泪,不到大军真正杀来,他们是不会惊起的,他们的神经在漫长的荣华富贵的悠闲岁月中,早已磨得麻木了。
    不过当看到唐军只有三个千人方阵到了逻些城下时,想想自己城里三万精锐,如果权贵们再尽起私兵,怕是七八万人也能组织起来,纵然战力稍差,也是胜定无疑,完全不去想唐军后续的二十多万大军,所以此时尽有点得意洋洋,实在是鼠目寸光。
    尤其是那些随着禄东赞一起做出莫大攻击的元老们,站在城楼上指着黑甲红披风的唐军,竟还在极其滑稽的津津评点唐军的缺陷。
    “战马上最前的是谁?唐军怎么派了一个小兔崽子?毛都没长齐。”
    “我吐蕃勇士威武勇猛,世人谁不知道?回去,你们是攻不进来的。”
    “禄东赞完了,可我们会不会完?”
    “当然不会完,杀敌一千自损八百,覆灭了我吐蕃四十万精锐,唐军还能有多少人,怕是万余不到?”
    “老大人,唐军来势凶狠,接下来我们怎么办?打?”
    “嘶嘶吼”
    连天马嘶声猛地凭空炸响,那些正自我安慰的吐蕃元老贵族们一片惊呼:“,哎呀唐军好战马哩!”
    那刚才才松下来的心情,骤然惊起,心下也喘喘不安起来。
    可惊呼未了,脸色骤然凝固了,三千唐军突然扬起手中的古怪盒子,不待终元老细究,一阵“嗖嗖”的声音,天空骤然多出一阵阵箭雨,那铺天盖地的箭雨威力让他们目瞪口呆。
    逻些城墙上的亲卫家奴们拼了命的用身体挡出箭雨”但仍有许多贵胄元老被射死,这突然的袭击,吓得这下早安乐惯了的贵胄元老们惨呼连连,转身就逃。
    唐军的箭雨只是三轮,但城墙上顷刻插满九万支铁箭,满城墙上都是惨叫哭喊与鲜血飞溅,然后竟是死一样的沉寂了。
    接到唐军来攻的消息,论塞调旁快马加鞭的从王宫中着急赶来,结果到了城墙时就呆呆的望着一个个被抬下来不知厉害的吐蕃元老们,愣了片刻,论塞调旁二话没说,竟是不顾身边人阻拦,亲自爬上城楼。
    当看到唐军只有三千人来攻”示威性的放了一阵箭雨就再无动作后,论塞调旁才微微松了口气,下意识的摸了头上的汗珠。
    松下心来的论塞调旁皱眉问左右道:“公主失败了吗?唐军为何只派三千人来”又好像立威一般放了一阵箭,谁能告诉本相,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跟随论塞调旁赶来的人,虽爵位官职较高,但也是匆匆赶到,所以都没有说话。
    闻言,那些刚刚从城上下来的一些守城小将忧心疑惑道:“我们也不知道怎么回事”今早唐军射进许多份信,城中元老们看了后就都来城头了。”说着将一份还带着血迹的箭书递了过去。
    论塞调旁看了一眼那小将,接过箭书,缓缓打开。
    看完后”论塞调旁早已阴沉着脸,一把扔掉箭书:“李治小儿欺人太甚,他〖日〗本相必手刃此等无耻宵小!”
    周围跟随论塞调旁来的吐蕃诸将捡起箭书,互相传递看了看,每个人看过后面色各不相同,有的怒形于色,有的沉默无语,有的面现大悲。
    论塞调旁一个心腹上前问道:“丞相以为如何?”
    一身黑袍,消瘦着身子的论塞调旁声音很平淡道:“看看再说。”
    论塞调旁宝刀未老,当即怒喝一声,拔出弯刀直指城下三千唐军:“尔等唐人,此番所为何来,既攻又不攻的,难道想用此等劣计诓骗我等。”
    话音未落,唐军骑兵队伍中驱马而出两人,正是萧陵和武元爽两个老冤家,看来两人是来待罪立功来了。
    武元爽撇了萧陵一眼,驱马大踏着又向前走了几步,盯住城楼上怒颜〖勃〗发的论塞调旁,冷冷笑道:“干什么?你还问我们干什么,我哥哥武元庆乃皇亲国戚,如今无故失踪了,我们当然要进逻些搜查,天公地道,合情合理,难道有错吗?箭书上不是写得清清楚楚,老家伙不识字?”
    “竖子,你胡说八道,我逻些近日来四门皆闭,如何有人能够进来。”论塞调旁好似听了天大的笑话,面现怒容的大骂。
    “老贼子,老王八!”武元爽一声怒吼,恼羞成怒:“爷今天就问你一句话,放还是不放,要是不放我家元庆哥哥,待我大军到来,哼哼……”
    这时候萧陵开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