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来就好,其他就都不要说了!”
杨丰拍着他肩膀说。
“都起来吧!都去皇宫,朕为你们洗尘!”
紧接着他对同样跪在自己面前的剩余四百多名水兵说道。
“怎么会死这么多人!”
在回皇宫的路上,杨丰对同坐一辆马车的杨淮说道,按理说他都做好各项准备了,船上药品带了也不少,而且有全套的海图,沿途哪儿有岛屿,哪儿能提供补给都标得很清楚,另外船上的物资也都足够,不至于出现饿死人的情况,最多也就是病死,可以船上的药品保障,不可能死接近三分之一的人。
“陛下,实不相瞒,一半是自杀,还有一些是疯了杀人被臣下令击毙。”
杨淮苦笑着说。
“陛下,您不知道那茫茫大海上漂泊半年后,人都会变成什么样子,哪怕再老实的人,也都会随时变成疯子,然后做所有想都想象不出的事情,自杀很普遍,尤其是在往那边途中,过了琉球之后上万里看不到一块陆地,几乎每天都有自杀的。而一些没有自杀的也发了疯,拿着刀胡乱杀人,甚至还有过一次哗变,要不是还有陛下威名,说不定臣这两艘船就毁了,距离实在太远了,臣因为风向错过了鸟岛,结果只能直奔中途岛,几个月时间看不到一点陆地,全是无边无际的大海,那时候连臣都差一点疯掉。”
杨淮心有余悸地说。
“距离,关键还是距离啊!”
杨丰感慨道。
“光距离还好,咱们的船远航非洲也很平常,但那是因为沿途都是陆地,随时都能看到人,但去新大陆的航行全是海,几万里的海,就像无穷无尽的海,这种航程会让人绝望的。”
杨淮说道。
“这个问题会解决的,帆船太慢了咱们就造轮船,走东海太空旷了咱们就走南线。”
杨丰说道。
他面临的问题,说白了就是航行的速度问题,帆船航行要么靠风要么靠洋流,但无论哪一种,都很难保证持续的高速,风力自不必说,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一点风没有了,逆风还得走之子,洋流倒是可以乘黑潮或者赤道逆流,但这两个一个北一个南,前者得从倭国北部,后者得奔南美,而且速度同样很慢,一昼夜最多一百多里,所以真正有效的只有轮船。
明轮船很难横渡太平洋,这种东西效率低,耗煤量巨大,如果靠这种船远涉重洋,那么他必须得在沿途设置大量补给点,但问题是这些补给点的煤从哪儿来?
佩里当年是走大西洋和印度洋过来的,但他只能走太平洋。
这样算来,真想大规模向美洲进军,首先就得把水下螺旋桨这个问题搞定了,只有水下螺旋桨的轮船,才能真正实现他大规模殖民美洲的梦想,否则光距离的阻隔就足够让老百姓望而却步,有黄金也没用,这时候大明百姓还没穷到不要命的地步。
第二二九章 救救亲人
螺旋桨轮船并没有什么太大技术难度,这东西是一八四几年开始在船上应用的,比明轮晚,但却并没有晚太长时间。
首先黄铜螺旋桨铸造并没什么难度。
大明机械工厂内,失蜡法铸造异型件早就是很平常东西,实际上这种技术还是从古代延续下来的,只不过主要用来铸造青铜礼器而已,现在青铜换成黄铜也只是很简单的事,连礼器上那些精密花纹都能铸造,何况是一个黄铜螺旋桨,至于铸造出来后无非就是再进行纯手工打磨而已。
轴承同样不稀罕。
滚柱的推力轴承早就在机械上大规模应用。
剩下最重要的还有密封。
密封圈同样早就发明。
橡胶密封圈是很多机械传动系统必备的,而天然橡胶的耐海水腐蚀性的确比较差一些,但却并不是不能使用,只是因为里面含有蛋白质所以没有合成橡胶寿命长,但用一年时间还是完全没问题的。
另外这样的船最好使用钢制。
而大明第一艘钢壳船也已经在昌国建成,这东西难度无非就是铆接而已,铆钉又不是什么高科技,目前这艘船正在试航中,只不过吨位不到一百,直航美洲的船恐怕少不了几千吨,毕竟需要带很多煤炭和淡水。但这也只是建造的问题,更何况木船也不是不能使用,最初的螺旋桨船实际上都是木制的,只不过都是以螺旋桨和船帆共同驱动的机帆船而已,比如说拿破仑号,比如说倭国首航美国的那艘小破船,另外还有铁肋木船也可以造。
这样算算就没什么其他的了。
不过加煤补给问题依然存在,哪怕螺旋桨机帆船也很难靠自身煤炭和淡水航行两万里,从昌国起航的话首先琉球一站,小笠原群岛,也就是大明地图上标注的鸟岛是一个,再向前威克岛一个,中途岛一个,最后一个就是檀香山了,在檀香山装满煤炭和淡水的话应该足够驶往旧金山了。这样只需要派出海军提前占领这些地方并设立补给站就行,现在这些都是无人荒岛,也不存在抢不抢的问题,只有小笠原群岛被倭国画在地图上了,但德川纲吉有个屁资格跟大明争这地方。
还反了他了!
可以说在这硬件上就没有任何难度了,可在这软件上,或者说怎么忽悠老百姓去的问题上就不好办了。
的确,现在对于杨丰来说,最重要的问题,并不是如何出去抢殖民地。
抢殖民地很简单。
他就是现在把舰队开出马六甲海峡到锡兰去,到加尔各答去,到孟买去,把那里所有欧洲殖民者轰成渣渣也不过就是一点时间问题而已,这时候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实力也就跟荷兰东印度公司半斤八两,荷兰人都被他轰得毫无还手之力,英国人也不会比他们表现更好,也就是说至少在中国周边,无论哪儿都是随便他抢的。
可问题是他抢下来没用。
国内老百姓不去殖民他抢来有何用?
现在大明老百姓有什么出去的动力?
土地不足?
现代养活着十几亿人口的土地,现在养活着……
大明第一次人口普查刚刚结束,除了新归顺的云贵川,还有其他依然在大清旗帜下的那些省份没纳入统计外,剩下单纯明军控制下的两广,闽浙,两江,两湖,豫皖,直鲁,半个山陕,一共十四个省总人口六千五百三十二万八千八百四十六人,男女老幼全算上,再加绝大多数其他民族,加起来就这几个鸟人。
国内荒山野岭待开发的土地一大堆。
又不存在大规模土地兼并,又不收田赋,地租还低得令人发指,还正大肆推广高产种子,还正开始卖化肥,粮食产量逐年增长,老百姓根本不存在饥寒交迫的问题。实际上大批原本居住山区的棚民,也就是因为在平原被苛捐杂税逼得跑到山林,开一点贫瘠山地苟延残喘的贫苦山民,正把他们的那些山区土地抛弃然后到平原上租公田或者现在说法皇田。
至于缺钱……
那些工厂矿山商号敞开了大门,只要愿意进工厂就行,甚至连女工都招收,而且工资都不低,识字懂技术的更不用说,家里只要有一个识字的,基本上就能养活一家人衣食无忧,不愁吃不愁穿,生活在一个日益繁荣的国度,享受着日益美好的生活,谁还愿意去那些蛮荒之地?
哪怕他是皇帝,也不能逼着人家去殖民啊!
更何况还是去几万里外!
我们又没犯罪,你干嘛把我们流放啊!
就算流放也没有流放两万里那么丧心病狂的。
“陛下,那美洲土人,倒是长得与咱们差不多,就是黑了点,而且什么也不知道,甚至还跟野人一样,连铁器都没有,绝大多数都用石头,骨头,木头棒子狩猎。”
杨淮小心翼翼地说道。
杨丰忽然笑了笑,这好像就可以算一个理由了。
他换上一本正经地表情说道:“不是差不多,那些就是咱们一样的人,这些土人是当年殷商时候漂流过去的,记得牧野之战前,商军主力都在东方征讨东夷吗?商纣王死后这十几万大军去哪儿了?历史上没有任何记载吧?实际上他们乘船出海了,后来随着黑潮漂流一直漂到了美洲,然后沿美洲海岸线南下,最终发展到整个美洲全是他们的人,他们的族名印第安人是欧洲人给音译的,实际上准确说应该是殷人。”
“那他们为什么到现在成了那样子?”
杨淮难以置信地说。
“那么长时间海上漂泊,你们都死了快三分之一,他们最后得死多少?恐怕到达美洲的连十分之一都没有,本来殷商也就会用青铜,如果那些懂技艺的工匠再都死在中途,剩下都是一些什么也不懂的,连如何冶炼青铜都不懂了,时间久了自然也就变成现在的样子了。”
杨丰说道。
“那咱们得帮他们呀,臣听说他们可是被鬼佬杀得很惨,尤其是西班牙人刚过去时候,据说得死了上千万的,直到现在东部的白人还在杀他们。”
杨淮说道。
“对,是得帮帮他们!”
杨丰一脸庄严地说。
这的确也是一个理由,至少这是一个可以拿出来的理由,最近在他的努力下,大明境内狭隘的民族主义正越发时髦,原本老百姓对于民族概念很模糊,但经历甲申国难和大明中兴之后,民族国家的概念逐渐明确,包括学校里的教育也正在强调这一点,尤其是大量异族被当成奴隶,在大明各地随处可见,更是让民间民族优越感滋生,这种情况下如果强调印第安人是殷商之后,现在正遭受鬼佬tu杀,作为同胞应该去拯救他们,这至少是一个可以拿来使用的理由。
要不然其他理由都很苍白。
为了钱?
死了三分之一的水手就拉来一船檀香木,虽然檀香木挺值钱,但南洋那边也有的是,干嘛有几千里的不去砍非得砍那几万里外的?
为了地?
大明自己境内的大片土地还没光复呢,跑去两万里抢地那不是扯淡嘛!
为了称霸世界?
大明皇帝陛下中二病发作,大明老百姓可没中二病发作!
但救援同胞……
这个勉勉强强倒是还可以,好歹也是亲戚,虽然这个亲戚太远了,远到上百辈以前了,但至少也是亲戚,穷亲戚都混成那样了,拉一把也不为过,反正顺便也能做做生意,等实实在在的贸易展开,有巨额利润可图自然去的人就会多了。只不过这样的话以后剥头皮就没法玩了,没法玩就没法玩吧,大不了鼓励印第安人去剥白人头皮,话说如果大明在后面驱赶怂恿武装着,让印第安人去向东收复失地驱逐白鬼,应该也是一件很值得期待的事情。
反正这些印第安人也不可能成功的。
让他们向东,大明移民在后面搞开发,顺便以殷人东渡的传说来同化印第安人,教他们重新学会母国语言,重新学会母国礼仪,对了,可以把孔家和教化司那些士子们送过去,让他们担负起教化印第安人的重任,反正他们在澳大利亚也是浪费,就那几十万土著干脆都杀光好了。
杨丰现在急于殖民美洲,主要就是为了抢在白人前面,但真要说他想移民过去多少人这是不太现实的,至少目前大明人口没有压力的情况下去不了多少人,所以这是一项长期工作,至少五十年内那里不会有太多华人。欧洲向北美殖民,发展到现在一百多年过去了,也才不过仅仅发展到了百十万人口,他们那还是被穷逼着有足够压力,而大明这种状态五十年能发展到一百万恐怕就已经是极限了,所以驱虎吞狼让印第安人和白人厮杀应该是最好的选择。
反正他们之间矛盾不可调和。
而战争结果无非就是印第安人被白人杀光,或者白人被印第安人杀光,而无论哪一个结果对于华人都是最好不过了。
当然,他们要是一块儿死光就更好了。
第二三零章 圣战
第一批赴美洲船队的返回,在大明并没有引起太大波澜,虽然皇帝陛下以少有的高规格来为这些勇士洗尘,而且封带队的杨淮为伯爵,所有参加这次航行的每人赏一千龙元,死了的赏给其家人两千,另外所有货物直接赏赐给他们瓜分,但和金州船队回来时候甲板上那座金山相比,他们带回的檀香木明显缺乏刺激性。
大明百姓都很现实。
带不回有足够诱惑力的东西,那么就算皇帝陛下力挺也没什么卵用,更何况一个来回就死了快三分之一人,这个比例也未免太恐怖了点。
至于殷人东渡的传奇……
那个倒是在报纸上热炒了一番,毕竟这种传说很适合茶余饭后的消遣,但也仅限于此了,难道谁还会真为了这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