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元家的密谋
杨广在当天下午抵达战场之后,得知张须陀战死的消息,惊得目瞪口呆,几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直到亲眼见到张须陀的尸体后,才总算相信自己最为倚重的猛将已然离他而去。
杨广也难得地流下了几滴泪水,对于张须陀的死,他是非常痛心的。因为这是他手下难得的几员不是门阀世家背景,却又对他忠心耿耿,还能征惯战的大将。
于是,杨广当即便追封张须陀为齐国公,右光禄大夫,加太子太保衔。并重赏其手下存活的将士,全部连升三级。张须陀的三员部将秦琼、程咬金和罗士信,也都被封为亚将。授予鹰扬郎将之衔。
此战之后,高丽军主动放弃了黑石城,主力全退到了鸭绿江以东,只在对岸留下了数千轻骑警戒。人人都看出,高丽联军是打算以鸭绿江天险为防线,作最后的垂死挣扎了。
……
大业十年三月,隋军初战告捷,高丽军大败。杨广亲率二十万隋军进逼鸭绿江一线。
此消息传出之后,中原各地开始暗流涌动,各大世家都开始频频联系,许多隐藏在黑暗中的身影也开始显露出来,逐渐走上台面。
长平郡,是河东地区最接近河南的一个郡,也是战国时期著名战役长平之战的所在地。此地由于离东都较近,受到乱匪的影响较轻,加上河东不是隋朝三征高丽的民夫重点征集地。局势相对于河北、山东、河南来说,算是较为平和的。
这天上午,在河东地区的长平郡官道上,十余辆马车在数百名官兵的护卫下一路飞驰,抵达了郡治所在地汾水县。
马车上,元家的当代家主元寿拉开窗帘,望着官道两旁刚刚播种的麦田,心中也是十分高兴,因为他发现。道路两旁少有在河南河北极其常见的饥民。田地里只有在忙碌的农民。他们似乎根本没有受到这次远征高丽的影响,人人的脸上都充满着对秋天小麦丰收的憧憬。
元寿的心中也是一阵庆幸,暗忖自己果然有远见,选定在河东起事。这里农业生产几乎没有被破坏,粮食供应充足,且离关中长安、东都洛阳都很近,起事之后不管攻向何方,皆可以在五天之内到达。完全可以杀杨广一个措手不及。
“元大人,看你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想必已经准备妥当了。只不过,你觉得我们真的能成功吗?”马车内,一个阴沉的声音响了起来。
元寿转过头一看,只见是一张瘦削苍白的脸。
此人正是他好不容易用调包计,从宫中换出来的齐王杨暕。他是杨广的次子,原本在杨广长子杨昭死后,很有希望被立为新的太子的。可他自己却极不争气,不但骄奢淫逸,还蓄养私兵,更和元妃之姐私通,生下了一个女儿。故被杨广废为庶人,软禁在宫中。而这次元家起事,便打算扶持杨暕为新的皇帝。
元寿深吸了一口气,沉声说道:“我们元家已经准备好了,殿下你呢?”
“我也早做好思想准备了,与其在宫中被软禁老死,倒不如放手一搏!反正那老家伙也早没当我是他儿子了!”杨暕哈哈大笑了起来,笑声中透出一丝愤懑之色。
他知道自己只是元寿利用的工具,用完之后就会被废掉。但他却也无可奈何,因为他清楚,留在宫里的下场也不会比现在好多少。他的侄子或者弟弟将来继承了皇位,只怕也会赐他一杯鸿酒或者三尺白绫的。
“殿下将来会是天下之主,元某自然会尽量辅佐殿下的。但希望殿下也要积极配合元某,咱们君臣一心,方能荡平天下逆贼!”元寿淡淡道。
“呵呵,好啊!不过我既然要当皇帝,该有的荣华富贵,你都得给我,三宫六院七十二妃你也总得给我配齐吧!”杨暕又再度狂笑道。
“此事好说!”元寿一听只是这个要求,也不禁嘿嘿一笑道:“殿下你想要多少女人都可以,元某定会让你满意的……”
马车进入长平郡城后,停在了太守府内。担任长平太守的元弘嗣早已在此恭候了。而元寿之子元尚武也紧随其后。
元寿下了马车之后,方一指马车内的杨暕道:“先把殿下安置好,然后我们再慢慢详谈起事细节。”
元寿的次子元尚俊忙命手下侍卫将杨暕扶去后宅休息,又叫了几个美丽的歌姬相陪。而元家的其他重要人物则和元寿一起,去了太守府的议事堂内开会商议。
议事堂内已经坐有二十多人,涵盖了元家现在在朝中任职的所有重要人物,以及家族中的几位长老。
元寿坐下来之后,两名侍女便给他端来一杯上好的铁观音,然后又要替他送来了一条毛毯。
元寿微微一笑,将毛毯铺在自己大腿上,然后正色道:“无关人等都退下吧!关上门窗,开始商量正事吧!”
厅内的侍女和卫兵都退了出去。元尚武和元尚俊两人将打开的门窗全部关上,房间内的光线便立刻暗淡了下来。他二人方将灯笼一一点头,让议事堂内依旧灯火通明。
这时,元弘嗣方站立起来,向在座的元家诸人汇报目前的起事准备情况。
他拿着一个帐本念道:“目前我元家共有掌控的兵力三万六千人。除开五千直属家兵外,有六千是长平郡和临汾郡的郡兵。另外,还有元氏子弟从各地带来的府兵一万八千人。我还秘密招募了七千饥民,假扮成乱匪藏于附近山中……”
说到这里,元寿方嘴角含笑道:“这一招是跟杨玄感学的吧?”
元弘嗣听闻之后,面色微红,点了点头。他的确是从杨玄感造反的过程中得到了启发,认为其用自家子弟假扮乱匪招募流民的办法相当不错。既可以避开兵部的审查,又可以放手招兵买马。还可以以剿匪为名,扩军备战。可谓一举两得。
“好!你继续说下去吧!”元寿一挥手,淡淡道。
元弘嗣忙又道:“如今,我们筹措的战马有一万五千匹,储存的粮食有八十万石,长短兵器七万多件,各式盔甲五万余套。此外,元尚文率领所属的五千府兵在前往辽东城的半路上,找了个借口偷偷撤了回来。不过他还得等半个月时间才能抵达河东。但他的这五千兵力全是正规隋军,战斗力很强,而且基层军官都是我元氏子弟,忠诚度极高……”
“附近几个郡的郡守有什么异动没有?”元寿听到这里,出言插话道。
元弘嗣摇了摇头道:“还是和从前一样,都在进行正常的兵士训练。只不过由于河北和山东等地没有征集到足够多的民夫,他们正在想方设法抓捕流民交差。因此引起了极大的民愤。听说在上党郡和文城郡还发生了民变。这些地方官员估计正焦头烂额呢。”
元寿听闻之后,却是精神一振道:“这是好事啊!百姓对隋朝越不满,我们起事就支持的人越多。好吧!先不管这些事,你接着说!”
元弘嗣忙又道:“在朝廷出兵辽东之前,我便提出跨境剿匪的申请,兵部尚书宇文述没有同意。我原本正在为难之际,却不料宇文述被杨广撤了职,让王世充当上了新的兵部尚书。而在我给王世充送上了二十两黄金之后,兵部已经批准了我跨境剿匪的请求。如今隋军主力已到辽东,河东一带再无能够制约我们之军。我准备明日便以跨境剿匪的名义进攻临近诸郡,趁机扩大地盘。”
元寿点了点头,然后微笑道:“不知你准备先进攻哪个郡?”
“我想先攻河东郡,再攻弘农郡。”元弘嗣说道。
他的用意很明显,攻占了河东郡和弘农郡之后,便是到了潼关面前,可以直扑关中了。
元寿微微一笑道:“我明白你的意思,是想直取关中。但你要考虑一下:欲速则不达,弘农郡虽然是关中门户,位置重要。但离东都太近,如果我们一旦拿下弘农郡,东都的十万禁军必将出动,而潼关的隋军也将扑过来,对我形成两面夹击。到时,我们必将损失惨重。”
元弘嗣听闻之后愣了一下,他小心翼翼地问道:“那家主的意思应该攻打哪里呢?”
元寿轻捋长须,笑眯眯地说道:“你先取关中的想法是对的。但不该走潼关这条路。这条路虽然最近,但隋军的防备也是最严密的。尤其是潼关乃是天下雄关,就算我们兵力多守军五倍以上,也未必就能攻克此关。因此,我觉得,在拿下河东郡后,我们应该转向西北,占领延安郡和北地郡,再南下进攻京兆郡,围攻长安。”
“此进攻路线虽然绕了一个大弯,路程较远,但沿途隋军较少,攻克京兆郡后,长安便近在咫尺,我们便可在攻占京兆郡后正式宣布起事,立杨暕为帝。”元寿嘿嘿一笑道:“我估计杨广他做梦也想不到,今趟造反的人可并不止一家。”
第174章 元氏造反
元家在长平郡商量的同时,远在陇右的独孤氏也在紧锣密鼓地策划着起事大计。
和元家一样,独孤家的家主独孤罗也正在以剿匪为名,拼命招聘郡兵。随着杨广率军抵达辽东城,尤其是隋军在黑石城外大胜高丽联军的消息传回后,独孤罗便更加紧了扩军步伐。
他索性根本不报兵部批准,直接就私下招募郡兵。仅仅两个月内,由独孤氏的子弟担任郡守的天水、安定、金城三郡便招募了三万多郡兵。而这个情况也引起了金城府校尉薜举的注意。
不过他知道胳膊拧不过大腿,以自己一个小小校尉的身份,是无法和关陇大阀独孤氏抗衡的。而且独孤氏家主独孤罗还是当今圣上的舅舅,可谓皇亲国戚,权重位高。不要说他薜举,就是朝中的几位相国也不敢轻易招惹此人。
无奈之下,薜举便将这一情况写成密信,让自己的儿子薜仁杲派信使带去长安。以让朝廷提前作好防备。
但薜举没料到的是:当地郡守独孤震早在陇右前往关中的几条官道上布下了暗哨,凡是可疑之人都会拦下来。而这些暗哨发现金城府竟然莫名其妙派出信使去关中之后,便伪装成乱匪拦截了信使,得到了这封密信,并马上交给了独孤震。
而独孤震在观阅此密信后,大惊失色,知道情况不妙,便以八百里加急的方式,快马通报了家主独孤罗。
独孤罗听闻之后,一边下令派人去逮捕薜举,一边召集族人商量对策。而大部分独孤族的族人皆认为:现在各地府兵皆出现了大逃亡现象,这是以前非常罕见的,可见隋朝已经不得人心。独孤氏应该抓住这一时机,举旗起事,则必能一呼百应,形成天下响应之势。
就在这时,侍卫却在密室外禀报道:“梁将军来了!”
“那快叫他进来!”独孤罗听闻之后大喜道。
这梁先生便是他新招的猛将梁师都,他是夏州朔方人,世为该郡豪族大家,并担任过鹰扬郎将一职。为了避免被征去辽东参加远征高丽之战,梁师都便辞了军职,隐居乡里。
而他与独孤家的独孤震向来交好,于是便由独孤震推荐给了家主,成为独孤氏的一员得力干将。
此人不但勇猛过人,而且智计百出,很会打理军务,如今独孤氏的粮草武器筹备事宜,都是梁师都打点的。
片刻之后,一名四十余岁,身高九尺,皮肤黝黑,身材瘦削的男子便大踏步走了进来。
他穿着一身黑铁铠甲,光亮闪烁。然后向独孤罗躬身行了一礼道:“梁师都参见主公!”
“梁将军请坐,不过你怎会变得如此消瘦?”独孤罗有些惊讶地问道。
梁师都坐下之后,喝了一杯茶,然后才叹口气道:“这些天,我们兵马是招募起来了,但是武器和粮草却都不足。如果仓促起事,未免准备不够充分,梁某担心不能一举攻下关中……可如果再拖下去,只怕辽东战事便会平息。那昏君的几十万大军回来中原,我们再起事便无异于以卵击石。梁某这几天便在忧心此事,所以身体日渐消瘦。”
“哦!原来梁将军忧心此事。”独孤罗听闻之后,也是眉头一皱,抚摸下巴,思索对策。毕竟马上就仓促起事的话,的确没有准备好。但如果拖下去也不是什么上佳之策。因为等独孤氏准备好了。杨广也回来了。他可不信自己临时招募的乡勇能打得过正规隋军。
就在他思索之时,一名侍卫又进来报告道:“禀家主!宽少爷从河东回来了!说要紧急军情向家主汇报!”
“宽儿回来了?那快叫他进来!”独孤罗一听,连忙一拍桌子道。
这宽少爷便是他的嫡子独孤宽,生得英俊潇洒,且颇有智计。
独孤宽这时一脸喜色道:“禀父亲,我刚从长平郡回来,已经得到确切消息:元家马上就要造反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