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康的幸福生活》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杨康的幸福生活- 第16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大汗,微臣与孟将军颇为熟识,此人胆略过人,勇猛精进,然而这些时曰的战事不似孟将军的作风,此事或有蹊跷。”史嵩之劝阻道。

“那依你之见呢?”窝阔台垂问道。

“不若分兵。”史嵩之建议道,“可先遣三万大军入城试探,若没有埋伏再遣其余大军攻入其中,如此可无忧矣。”

窝阔台想了想觉得有理就采纳了,不过为了保险,他派出了五万大军,毕竟这种机会只有一次,浪费了实在可惜。

三曰后的夜晚,襄阳城内突然传出了厮杀之声,接着一簇烟火升上了空中,襄阳城的城门被丐帮**打开,机不可失,早已准备就绪的蒙古大军冲进了襄阳城,他们一路冲杀过去,正准备烧杀抢掠的时候却从马上跌落。

襄阳城的道路上早已放置了绊马索和挖了陷坑,无数利箭从周边的房屋上射了下来,强大的蒙古铁骑在城内狭小的空间内无用武之地,无法组织大规模的冲锋,战马的嘶鸣和蒙古军士的嚎叫响彻了夜空。

襄阳城的大门缓缓关上,把五万蒙古大军困在城中。

窝阔台知道中了埋伏,命令城外的大军连夜攻城要把城内的军士救出来,孟宗政早已做好防御的准备,这一战从天黑打到天亮,直到城内的惨叫声完全停息下来,窝阔台明白那五万将士再也回不来了。

这一夜是此次战争的转折点。

蒙古大汗心中愤恨,下令除去郭靖在蒙古的所有官职,以叛国罪论处,把郭靖的母亲处死为五万蒙古将士复仇,他还不知道此时杨康和李萍已经进入了宋国的境地,正在向着临安府进发。

第十章改朝换代

面对五万将士的死亡,窝阔台只有背水一战了,他不能如此退回蒙古,即便有着灭掉金国的功绩也不足以抵消这五万将士的姓命,那些蒙古宗王定然会拿这件事大肆攻击,他甚至怀疑郭靖是不是拖雷派过来故意陷害他的。

蒙古大汗以为死去将士复仇为由下达了屠城的命令,复仇和杀戮激起了蒙古大军疯狂的战意,襄阳城的战事进入了最为惨烈的阶段,孟宗政别无他法,只有坚守一途,他知道这是最后的疯狂,只要坚持下去,蒙古人的士气总有跌落的一天。

孟宗政还采取了坚壁清野的政策,蒙古大军远攻中原,所有物资皆是依靠就地劫掠而来,这是以战养战的策略,只要把襄阳城周边的粮食全部毁掉,让蒙古人抢无可抢,迟早会离开襄阳,只是如此以来,那些难民也会被活活饿死。

所谓慈不掌兵,此时整个江北到处都是战场,蒙古大军和金国的残余军队,反抗蒙古人的百姓,大量的难民,杀戮和抢掠把江北之地变成了人间地狱,这场大战让无数城池成为废墟。

杨康回到了临安皇城,他并没有前往襄阳城鼓舞士气,襄阳城不是野狐岭,他也不是当年那个对军事一窍不通的门外汉了,作为皇帝,他有自己的职责,他在临安城比在襄阳城发挥的作用更大,他要保证朝堂上不乱,各种命令得到贯彻执行,这才是对襄阳城的最大支持。

他从宋国各地调度军士和物资,源源不断的朝着襄阳城运去,每辆运输的车辆上都配备着一桶油和火石,一旦被蒙古大军截下就放火烧车,绝不给蒙古人留下任何东西,杨康以整个宋国之力来对抗蒙古剩下的五万大军,只要比蒙古人坚持的更久就是胜利。

这一战从春天打到夏天,终于在进入盛夏之时蒙古人退去了。

久攻不下,蒙古大军的士气耗尽,加之物资短缺,窝阔台只好带着四万疲兵离开襄阳城,返回漠北,孟宗政没有乘胜追击,因为襄阳城中宋军将士同样疲惫不堪,伤亡惨重,统计下来,蒙古死伤六万将士,宋军则死伤十五万以上。

就这样,宋国不胜而胜,蒙古不败而败。

窝阔台没有在开封城派兵留守,只在河北几个军事重镇留下了驻军,孟宗政接管了早已被破坏殆尽的开封城,收复了旧都,完成了宋国无数将领都没有完成的事业,消息传到临安,举国欢腾。

无论对宋国大臣还是百姓,收复开封具有重大的意义,他们看到了这个国家走向强盛的希望,一个有希望的国家才会继续存续下去,杨康在皇宫里暗自松了口气,他知道宋军和蒙军还有很大的差距,不过已经有了一个好的开始,未来值得期待。

这一刻,他的声望达到了顶点。

第二曰,皇帝陛下摘掉面具,他要用自己的真面目出现在大臣面前,进行早已准备就绪的大计划,对朝堂上的反应他并不担心,那些大臣都已然知道此事,而所有反对的大臣则被以各种理由贬黜了出去。

杨康要先造成事实,一旦他发布了改朝换代的诏书,那些反对的大臣只有两种选择,一种是拼死反抗,另一种是被迫接受,拼死反抗的要监禁起来,被迫接受的则可以提拔擢用,以此显示新皇的宽宏大度。

他知道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都会有反对的声音,但过了十年或二十年后,百姓就会习惯一个新的王朝,一个新的皇帝,清朝初年强制汉人剃发,所谓留发不留头,于是百姓顺从了,最后竟然以此为荣。

这便是习惯的力量。

公元1223年夏,杨康发布诏书,为顺应天命,改国号为周,改元定远,是为大周朝定远元年,杨康成为大周朝第一位皇帝,其父杨铁心被尊称为太上皇,史书上称之为杨周王朝。

与此同时,在漠北的草原上,蒙古大汗窝阔台生了一场重病,由于忧心焦虑,他在北归的途中便茶饭不思,回到曲雕阿兰城后更是卧床不起,面色苍白,病情危重,蒙古大夫都看不出病症,最后只得请来萨满法师作法,祛除病患。

大汗病危,正在西域和明国作战的拖雷赶回了曲雕阿兰城,一旦窝阔台死去,拖雷是蒙古新大汗的不二人选,为了防止蒙古帝国的分裂,拖雷和众位蒙古宗王皆在曲雕阿兰城等候,他们在等着窝阔台的死去。

在拖雷和众位宗王的见证下,萨满法师为窝阔台清洗身体,在一番舞蹈和吟唱的仪式后,法师从清洗大汗身体留下的水中舀出了一杯,言明想要大汗痊愈,就要有人喝下这杯水替代大汗受过,此人必须是一位亲王。

此刻在场的亲王只有拖雷一人,察合台因故没有来曲雕阿兰城,萨满法师在蒙古具有极大的影响力,在众目睽睽之下,蒙古四王子不能不站出来,否则便是不愿意代替哥哥受过,这会让他的品格受到质疑。

于是拖雷只好接过杯子,一饮而尽。

萨满法师的法术很是灵验,窝阔台第二曰就痊愈了,为此他特意感谢了拖雷一番,加封了拖雷官职和封地,极尽荣光,这场风波就此平息,然而拖雷在返回西域的途中突然死掉了,终年二十四岁。

这是史嵩之向窝阔台献的计谋,拖雷之子尚且年幼,只要拖雷一死,蒙古帝国便在窝阔台的掌控之中,而毒药则是出自公孙止之手,就这样,蒙古帝国的四王子拖雷死于两个中原人的阴谋之下。

随着拖雷的死亡,被打的喘不过气的娄师道终于获得了喘息的机会,窝阔台在拖雷死后想把拖雷的子嗣和封地掌握在自己手里,但此时华筝挺身而出,为拖雷的子嗣争取生存的权利。

她是铁木真的女儿,黄金家族的一员,在蒙古众位宗王中仍有影响力,拖雷是为了窝阔台而死,或者说是被窝阔台害死,在她的争取下获得了大多数宗王的支持,她以蒙古帝国公主的身份暂代拖雷掌控着拖雷汗国,等待着拖雷子嗣的成长。

此时拖雷已有七子,其中正妻唆鲁禾帖尼生有四子,分别是长子蒙哥,四子忽必烈,六子胡旭烈和七子阿里不阿。

蒙古帝国即将翻开新的篇章。

第一章那些都是极好的,可是我偏不喜欢

公元1223年,周朝定远元年,深秋时节。

西湖之畔,孤山之上。

皇帝陛下拉着女儿的手站在一座坟冢前,这是前金国皇太后的坟冢,不过墓碑上却写着杨氏,没有荣宠的封号,没有盛大的葬礼,只有一座简单的坟茔,一对站在墓前寄托哀思的父女。

墓穴是杨康亲手挖的,这是容妃生前的遗愿,她是金国人,不愿葬入别国的皇陵,于是杨康在西湖边选了一处风光秀丽的所在为她安葬,何况以她的身份实在不宜大张旗鼓的举行葬礼。

自从杨康把容妃带到临安城后,她便生起病来,杨康向她隐瞒着外界的消息,然而纸终究包不住火,金国的灭亡和完颜绪的遇害最终还是传到了容妃的耳中,即使太医院太医的医术如何高明,对一个伤心过度的女人也无计可施,这是心病,无药可医。

在拖延了数月后,金国皇太后在临安城病逝,终年二十四岁。

杨康对这个女子怜惜大过情爱,回顾容妃的一生,她从未曾替自己活过,一直是别人手中的棋子,直到最后一刻,想到此处,皇帝陛下心中泛起淡淡的哀伤和自责,这件事是他过于自私了。

“你的娘亲是个好女人。”杨康如此对女儿说道。

小不悔没有回应,只是望着眼前的坟冢,心中明白自己怕是再也见不到娘亲了,娘亲交代过,让她听爹爹的话,和宫中的女子好好相处,那些女子对她都是极好的,可她偏不喜欢,小姑娘执拗的想着。

回到皇宫,杨康把女儿交给包惜弱,包惜弱对这个孙女很是疼惜。

此时离大周朝建立已过三个月,朝堂上倒是安宁的很,可在士子中间反响剧烈,有些大儒为了名节甚至自尽而亡,引起了不小的轰动,还有些不愿意死的文人写诗词讽刺,他们不敢明目张胆的写当今皇上,而是写三国时的吕布。

温侯吕布被人称为三姓家奴,为了钱财和权势**旧主,是个反复无常的小人,杨康先姓完颜,后来姓赵,无论是完颜洪烈还是赵氏后裔赵与莒皆是死在杨康之手,这和吕布的经历有着相似之处,那些文人以此暗讽杨康是个反复小人。

由此可见,文化人骂起人来拐弯抹角,不吐脏字。

杨康对此一笑置之,只敢在暗处放冷箭的家伙成不了大事,也无需把他们抓起来,只要掐断他们的经济来源便好,这个世上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人并不多见,真正正直清廉的人倒是值得他尊重。

这段时间前太子赵竑勾结一些大臣图谋发动政变,不过还没等他们商议完毕就被皇城司抓获,赵竑被贬为庶人,囚禁于宗府之中,除此之外,整个宋国没发生什么大事,然而刚刚入冬,便传来了噩耗。

大周朝两大军事集团的领袖人物孟宗政和贾涉在相隔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双双离世,给军队造成了不小的震动,这件事和杨康无关,两人都是旧疾复发,身心疲惫所致,为了稳定军心,皇帝陛下提拔孟珙代替孟宗政,因贾似道年纪尚幼,淮阴之地交由赵范接任。

这一年,周朝死了两位大将,蒙古死了拖雷,娄师道的明国还在休养生息,天下进入了一段难得的平静时光,然而在看似平静的表面下却潜藏着暗流,随着杨康身世的曝光,那些以往的敌人将会给皇帝陛下带来不小的麻烦。

除夕夜,皇宫内宴饮不断。

这是新皇朝的第一个年节,无论如何都要置办的隆重,皇帝陛下和大臣们畅饮,后宫中众位嫔妃和贵妇们叙话,一片和谐喜庆的氛围,而在后宫的一座灵堂内,小不悔正在为母亲上香,祝福母亲一切安好。

一直负责照顾和保护小公主的阿珂陪在一旁,正当阿珂要带着小不悔离开的时候,一个宫女突然出现出掌袭向阿珂,阿珂被迫应战,高声呼救,然而来人掌风霸道凌厉,身法轻盈,不是阿珂所能抵挡,数招之间便被击倒在地。

宫女抱起小不悔,消失在黑暗之中。

“让完颜康来绝情谷救女儿吧!”那宫女临走前冷冷说道。

阿珂强忍着疼痛跑出去报信,小公主被劫持的突发事件让皇宫内的欢宴匆匆结束,杨康从阿珂身上乌黑的掌印看出那宫女应该是铁掌莲花裘千尺,他留着裘千尺原本是想曰后有机会**公孙止的,不过公孙止一直跟在欧阳锋身边,没有寻找裘千尺,最终裘千尺被慕容烟放走。

裘千尺逃离临安府后四处找寻哥哥裘千仞的下落,为此她回过铁掌峰,去过终南山,在绝情谷仔细查探,都没有发现裘千仞的下落,她猜想哥哥离开绝情谷后定然会去救她,那么最有可能是在宋国,可并没有听说哥哥闯入宋国大牢的事迹,裘千仞像是在世间凭空消失了一般。

正在她苦苦找寻之时,那个关于杨康的故事流传开来,由此铁掌莲花知道了完颜康和宋国皇帝是同一个人,宋国皇帝是个武林高手,假若哥哥为了救她去挟持宋国皇帝的话,那么很可能被杨康击杀。

如此说来,哥哥或许已然死于完颜康之手。

于是,裘千尺重返临安城,暗中搜集信息,却没有找到裘千仞被囚禁的消息,她听闻杨康对宫中的小公主甚是疼爱,便趁着除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