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游之超级掌门人》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网游之超级掌门人- 第16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马得禄(非马德禄)此人作战与蓝理如出一辙,悍不畏死,而且擅长统兵,如果让他去做一军主帅,显然是有点不胜任,但是把守门户,以使不失,却恰如其分,其中也可以看出康熙的知人善任。
余少知深知同僚之间须得和睦,加上外敌来侵,马得禄先去布置倒也没错,因此只是一问,并没有怪罪。
余少知来到码头之时,马得禄正在与周围的数十名军官探讨。
琼州府,也就是现在的海口市,位于海南岛的北部沿海,与中国大陆隔海相望,马得禄料想众人来攻,必定优先选择从琼崖道南部登海,因此自己把重兵都布置在琼崖道南部。
整个琼崖道总共拥兵一万,其中五千乃是马得禄从福建带来的绿营汉兵,战斗力还算不错,但是另外五千只是从琼崖道征募的新兵,其成员多为苗黎二族,这苗黎二族本来就只是服从王化没有多久,根本无心为大清卖命,战斗力也一直上不去。
琼崖道(即整个海南岛)四面环海,理论上是四面可攻,对于守方来说颇为不便,兵力只有一万,但是四面都是破绽,根本无法防守,马得禄一再向两广总督呈文,要求完全放弃琼崖道,收缩兵力,却被屡次驳回,无可奈何只能在此防守了。
马得禄与众将商议了半天,还是没有办法确定,马得禄心里烦躁,手中马鞭一抽,将图纸抽成一地碎片:“妈的,老子拼了!老刘,你带三百绿营,七百苗兵,守住炮台,什么也不用管,只管护住炮台就行了!”
“马总兵,你这就为难我了,你不如直接给我三百绿营得了,谁不知道那些苗兵一向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你这不是害我么?”老刘和马得禄相交颇熟,一听要苗兵助阵,就忍不住叫起苦来。
“他们敢!这七百人我就当阵亡了,你尽管拿去用!”苗兵不从指挥,一向是马得禄头疼的问题,当初征募之时,足足征募了两万,但是训练到一半就逃的只剩下了不到五千人,苗黎二族对于大清没有归属感,这五千人还是用高官厚禄才留下来的。
事到如今,也不能怪我马得禄心狠手辣了。
“行!有你马总兵这句话,我就放心了!”老刘搓搓双手,兴奋的说道。
清军征战天下,说到底靠的是高压,绿营也是如此,平时难得放松,但是每每有仗打,只要能打赢,基本上再出格的事情,也会被上司无视,老刘本来就不是安生人物,这下当然大喜过望。
“那好,刘协统,炮台就交给你了,至于你怎么守,我不问,我只有一个要求,靠近五百步以内的船只,都要遭到炮火的覆盖!”
琼州府的炮台建在高处,是以能打出六百的射程,当然准度就难以确定了。
“是!”刘大疤子高声应道。
“方游击,你……”
余少知拉住身边的小厮,悄悄的摇了摇头,他来也只不过是不放心,害怕马得禄骄纵大意,现在看到马得禄没有骄纵的意思,也就放了心。
对于将要来临的一战,余少知心情沉重,琼州府虽然是一府之地,但是面临前线,早早就开始了准备,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从大陆运来的粮草马料将库房堆的满满的,但是,人终究还是太少啊。
只有一万人!
这一万人如果放到大陆上任何一道,都足够了,但是琼崖道如此偏僻荒凉,加上当地形势复杂,区区一万人,确实有点杯水车薪,不够用!
沉闷的牛角号声突然间响起,遥远的天边缓缓出现了一列黑色的船影。
“所有人,杀!”马得禄杀气腾腾的喊声陡然间响起!
“杀!”
刘大疤子抽出腰刀,一抹寒光划破骄阳,高声呐喊。
“杀!杀!杀!”
大清士兵高声怒吼,在午日的阳光下,一片刀剑枪林森然而起。
“好!”
余少知胸中气血沸腾,忍不住高声叫好:“来人呐,上酒!我与众位壮士壮威!”
身边小厮飞快的将手中提着的酒坛打开,接过酒碗,满上,递给余少知,另一碗则递给了马得禄,然后顺着周边倒了下去。
“马将军,余某一介书生,手无缚鸡之力,只恨不能与将军一同杀敌,只能酒水一碗,以壮行色!请!”余少知仰首一饮,豪迈之极。
“好!今天马某就承了余大人这一番心意!”马得禄平日里与余少知略有不合,但此时见他如此举动,倒也心头一热,“兄弟们,余大人一片好意,都不可辜负了,请!”
马得禄抬头一灌,酒水咕噜咕噜下了肚子,马得禄抹了抹嘴角的酒水,森然的目光看向了远处行来的船队:“各级标统,速速归位!”
“喳!!”
※※※※※※※※※※※※※※※※※※※※※※
南宋战船旗舰。
逍遥忍不住看了旁边的日月公子一眼,心里忍不住叹了一口气,帮主的心思他明白,但是他还是不理解。
日月公子是帮主的小公子,帮主有心锻炼锻炼他,给他添一些功绩,但是也用不着这样吧。
看看日月公子身边的两个妖精,一左一右伺候相当舒服。
“公子,你看是不是……”逍遥看到对岸大清士兵已经开始忙碌了,再过几秒船队前锋就要进入对方炮台射程了,日月公子还是没反应,忍不住提醒道。
“哦?”日月公子懒洋洋的站起身来,搂着左边女子柔软的腰身,将她娇嫩的下巴抬起,在柔润的嘴唇上忍不住咬了一口,“那就按计划办吧!”
“是!”逍遥恭声说道,退了下去。
“想不到公子御下有术啊!”右边的女子媚声说道。
“你不懂。这人虽然有才能,但是心高气傲,不是容易驾驭的,”日月公子叹了一声,掀起轻纱,在洁白如嫩的大腿上摸了一把。
“公子,”右边女子腻声说道,“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让他来啊!”
逍遥嫌弃日月公子,却不知道,自己之所以作为第一批前来攻略琼州、崖州的船队副指挥,正是眼前这个碌碌无为一般的日月公子给争取来的。
“是吗?”日月公子笑嘻嘻的看着她,说不出的潇洒,“萧姑娘怎么想?”
萧如精神一振:“依我意思,公子此次出来,是帮主的意思,想要公子在这一次中展现才能,捞取功底,以堵住董事会的那些人,所以公子为何不把自己的精锐带来呢?”
“萧姑娘说的有理,唐姑娘如何看?”日月公子不置可否,转身问道。
这两人,一人娇媚无双,眉目间一丝媚意,另一人则是洁白无瑕,如同天使一般,纯洁无比。
唐凤儿微微一笑,说道:“公子此举虽然十分冒险,但是一旦成功,必然更容易得到帮主赏识,取栗不难,难得是火中取栗。”
“有点意思!”日月公子啧啧赞道,抚掌大笑,“虽然没有猜中,但是也差不远了。”
唐凤儿微微一笑,没有做声。
※※※※※※※※※※※※※
大明王朝华山派旗舰天魁星号。
枪决天下看完手中的飞鸽传书,转身对身边的传令兵说道:“命令天机星、天闲星、天勇星、天雄星四船暂时停下,前方就要接近战场,另外通知天速星,行动之间要千万小心,不要被察觉了!”
这一次浮云为路派遣枪决天下率领已经造好的铁甲快船先行一步,目的就是为了防止南宋先行一步的战船在大清战争中取得优势。
华山派、金钱帮,两者相争,浮云为路自然要先下手为强。
铁甲快船速度极快,几日内急赶慢赶,总算是追上了前方不远的南宋舰队,只是令枪决天下有些疑惑的是,这些舰船数量上似乎有点少。
根据华山派的情报,南宋为了进攻大清,起码出动了二十艘以上的船只,眼前虽然看不清楚具体数量,但是可以肯定,数量上绝对没有二十只。
“是!”传令兵转身离去。
“老枪,要开战了么?”一群人兴冲冲的从通道里闯出来,为首一人与枪决天下十分熟悉,兴奋的问道。
“对,有仗打了,叫兄弟们准备好,咱们给他们来个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吃掉他们!”枪决天下笑着说道。





    正文 清初“三藩之乱”探析 
     更新时间:2012…3…21 1:56:45 本章字数:8007


清初“三藩之乱”探析
“三藩之乱”(1673…1681)是指云贵吴三桂、福建耿精忠、广东尚之信'1'三个藩镇掀起、并有其他多股力量参与的一场反清斗争,由吴三桂首先发难并主导。战争前后延续八年,波及十几个省区,清廷丧失刑部尚书莫洛以下将领多人,仅调动的绿旗兵即达四十万众。清廷最终虽平定了叛乱,但受到的打击也是沉重的。
三藩位极人臣,坐镇地方后又大肆搜刮,权势、地位、财富一应具有,何以还要铤而走险、悍然起兵反清?该怎样认识康熙撤藩?反清失败的原因又有哪些?本文试着浅析一番。就这场叛乱而言,吴三桂无论从哪方面来讲都占据着主导地位,因此,本文分析三藩叛乱,侧重于讲述吴氏。
一、叛乱起因
康熙是一位较有作为的皇帝,清除了鳌拜集团后,开始乾纲独断,自主治理国家。这一时期,国内除台岛郑氏集团外,大的反清力量已剿灭殆尽,云贵的动荡局势也已平静下来。这样,拥有强大武装力量的三藩的存在,就成了清廷的心腹大患。
康熙自少时,就“以三藩势焰日炽,不可不撤”'2',及亲政后,更“以三藩及河务、漕运为三大事,夙夜廑念,曾书之宫中柱上”'3',因为他担心“三藩俱握兵柄,恐日久滋蔓,驯致不测”'4'。虽早有撤藩之意,但又虑及“三藩俱握兵柄”,不敢贸然采取行动。
在尚可喜首先主动提出撤藩、要求归老辽东后,吴、耿两藩迫于形势,也主动上疏撤藩。康熙认为撤藩的机会来了,召集大臣讨论此事,只有户部尚书米思翰(福康安曾祖父)、刑部尚书莫洛主撤,明珠赞同,多数廷臣都不支持。康熙没有认真对待大多数人的意见,坚持说:“三桂等蓄谋久,不早除之,将养痈成患。今日撤亦反,不撤亦反,不若先发”'5'。《清史稿》记录的康熙这句话明显源于昭梿的记载“(康熙说)吴、尚等蓄彼凶谋已久,今若不早除之,使其养疤成患,何以善后?况其势已成,撤亦反,不撤亦反,不若先发制之可也”'6'。昭梿是清廷宗室,努尔哈赤第二子礼亲王代善的后人,曾袭爵礼亲王。康熙不加区分地把吴、尚(自然也包括耿藩)都看成敌人,都要施以“先发制人”,未免失于鲁莽,扩大了打击面。说尚可喜也“蓄彼凶谋”,是毫无根据的。后来尚可喜的所为,无疑给康熙一个响亮的耳光。尚至死未叛。“撤亦反,不撤亦反”的“必反论”,更是康熙自欺欺人、为自己的撤藩主张制造根据的谎言。叛乱平定后,康熙说了实话:“不图吴三桂背恩反叛,天下骚动”,“议事之人,至今尚多,试问当日曾有言吴三桂必反者否”'7'?这就是说,叛乱的爆发出乎其意料。从撤藩令下达后清廷的实际作为也可看出康熙“必反论”的荒谬处,说他是事后诸葛倒很恰当。
(一),撤藩令下达后,清廷即开始煞费苦心地为三藩的搬迁做精心准备。(1673年)八月十五日,康熙迅即选派礼部右侍郎折尔肯、翰林院学士兼礼部侍郎傅达礼为钦差,专程前往云南催促三桂迁往辽东。折尔肯动身前,康熙又紧急指令户部侍郎达都前往陪都盛京,会同盛京户部侍郎,奉天府尹察看划拨给三桂的土地、住宅是否合适。十一月四日(折尔肯于九月七日到达昆明),三桂为麻痹清廷,上了一份要求增加土地的奏疏,康熙立即批示满足其要求:“王所属官兵家口,迁移远来,自应安插得所,俾有宁居以副朕怀,此所请增赏地方,著速议具奏”'8'。
几乎与此同时,康熙又“遣萨穆哈偕郎中党务礼。。。如贵州,具舟及刍粟,谕以毋骚扰,毋迟悮”'9',为三桂备搬迁所需办夫役粮草、船只等物。正是他们在得知三桂谋反的讯息后,“十一昼夜至京师,诣兵部,下马喘急,抱柱不能言,久之始苏,上三桂反状”'10',清廷始知云贵的情况。
(二),吴三桂反清初期,清军在军事上毫无准备。从康照十二年(1673)底,吴军首陷沅王/辅/臣州,至次年三月,在三个月的时间里,三桂挥军长驱直进,连陷沅州、常德、辰州、长沙、岳州、衡州等战略重镇,而清兵未集,“处处无备”,“五千里无只骑拦截”,所经之地,诸府州县将吏非逃即降。清朝兵部惊呼:“吴三桂反叛以来,湖南绿旗官兵多附贼”'11'。
如果康熙真的认定三藩“撤亦反,不撤亦反”,何以还要为三藩搬迁一事费尽周折?且军事上不做任何准备?可见,“必反论”只不过是康熙用以吓唬反对撤藩的朝臣的借口罢。
从三藩方面的情况看,撤藩令下达前,没有任何证据能证实他们会反叛。
上世纪80年代,史学界曾就吴三桂是否真正降清,有过一次长达两年的辩论。代表性的文章如左书谔的《吴三桂“降清”考辨》一文(首发于《北方论丛》19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