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出我人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跑出我人生- 第23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2月3日斯图加特,2月6日杜塞尔多夫,2月11日卡尔斯鲁厄,比完刚好回来赶上除夕。”李志忠笑着将2月份的几场室内赛介绍了一下。
  “有些奔波啊。”袁郭华感叹了一句。
  这时候国内一般开始冬训,基本上没有田径比赛,倒是在国外一些室内赛差不多这个时间点开始。
  今年没有室内世锦赛,但是一些区域的室内赛依旧还是有不少。和国内在这个时间点不同,国外因为没有纯洁的缘故,很多室内赛从一二月就已经开始了。
  “对了,老袁,你这新挑的苗子多大了,成绩怎么样?”李志忠看着前方正跟着易桢一起进入训练基地朝田径场方向走的苏丙天,开口问道。
  “89年的,年龄真不大,不过成绩在当前国内这个年龄段算是顶尖的。百米成绩最好是10秒59,快健将了。”
  “不错啊。”李志忠听到这里,轻轻拍了下大腿,露出惊喜之色,“老袁,你这干得不赖,这正是提升成绩最快的时候,是应该直接拉到国家队来,省队不然还得蹉跎些时间。”
  “还得回头你李指导看着怎么提升,我是希望他这一两年能够进10秒30,到时候奥运会即便参加不了100米的正赛,但接力队能够多个替补也是好的。”
  袁郭华这两年过来,在各地体校省队市队,物色了不少好的短跑苗子,毫无疑问能够在这个年龄跑出接近健将成绩的短跑运动员国内并不多。
  ……
  “这边有好几个足球场,国家队或者一些俱乐部都会过来训练。那边是接待楼,可以住900人,还有那边是运动员餐厅。”
  苏丙天一路跟着易桢穿过了大片开阔的场地,看着海根训练基地处处都有些新鲜。
  本身海拔将近两千米的亚高原地区建设这样一个训练基地,在一般人眼里就很不可思议。
  现在场地很多都刚刚进行翻修过,从条件上看,无疑比他之前所在的体校要强出了不止一筹。
  粤省的省队他呆了几天,但也没有看到过这样开阔平整的大片场地。
  放眼望过去,除了林立的运动员宿舍办公楼等建筑,最醒目的就是湛蓝的天空之下,似乎一眼都看到头许多训练场地,足球场,网球场,排球场,篮球场等等。在群山环绕的这一大片空地之上,即便是冬日,入目都是葱葱郁郁。
  “那边是室内游泳馆,现在也没游泳队过来训练,暂时算是被我们田径队使用了。对了,苏祖经常在那里训练。”
  “游泳馆训练?”苏丙天露出一丝不解。
  易桢笑着摇了摇头,“以后你就知道了。”
  说着两人,很快就来到了一大片被拉着铁丝网隔开的田径场,远远的就看得到田径场内正有人在训练。
  哔!
  一声清亮的口哨声响起。
  起跑线前,三四个人影从弯道处的起跑线起步奔跑,噗噗噗的脚步声在这片颇为清静的训练基地内格外的响亮。
  “张哥。”
  易桢带着苏丙天进入田径场后,朝场边刚吹完口哨发令的张平秋打招呼道。
  “你怎么过来了?”
  张平秋回头看了眼易桢,“袁教练已经到了吗?”
  “到了。”易桢笑了笑,将身边的苏丙天介绍给张平秋,“这是袁教练新收的队员,苏丙天,我这带他先来熟悉下场地呢。苏丙天,这位是张平秋张助教。”
  “张助教,你好!”苏丙天很是礼貌地朝眼前的年轻人问好道。
  “行了,不用客气,叫我张哥就好。”张平秋上下打量了一眼苏丙天,看着对方有些青涩的面容,不自觉的就有想起当初在运动技术学院第一次见到苏祖的场景。
  最近这一两年来国家队来来去去加了不少新人,年龄都不大,张平秋跟着余立伟李志忠几个教练眼力劲也慢慢练出来了一些。
  一个年轻运动员,有时候仅仅是站在面前,看着他的眼神和体型,多少就能够知道这名选手的状态特性。
  苏丙天只在赛场边随意地瞟了一眼,情不自禁就被赛场上的人影所吸引住了。
  400米的标准跑道,此时有三个人正在赛场上快速奔跑。
  从他刚进田径场哨音响起开始,现在距离过了半圈,超过了两百米,但跑动的人影丝毫没有停下来,依旧在快速地跑着。
  苏丙天在体校也有练过,知道这是在做超距离跑,跑100米的运动员,经常要求跑150米。跑200米的运动员,则需要跑250乃至300米,以提高中后半程的速度耐力和冲刺能力。
  令苏丙天惊奇的是,跑在第一位的那名运动员,在跑过了第三个弯道,也就是超过三百米的位置,依旧没有减速,还在继续跑。
  一旁的张平秋似乎看出了苏丙天的疑惑,开口解释道:“那是苏祖啊,他超距离跑经常会跑到350米到400米,海根基地这里是亚高原,对于短跑选手来说,训练中后半程速度保持能力的效果显著。”
  苏丙天点了点头,训练场上苏祖已经到了最后几十米的距离,速度才慢慢地降了下来。双手撑着膝盖,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然后才直起身朝几人走了过来。
  他刚才跑道最后面半圈的时候,就注意到跑道对面似乎有人过来,开始也没太注意,到刚才抬头喘口气,才注意到,张平秋和易桢中间站着的一个少年人。
  尽管相貌上和记忆里有些差别,要稚嫩得许多,但毫无疑问,就是这个人。
  曾经那个时空在2011年打破了时隔十几年的全国纪录,之后成为亚洲第一个跑进10秒大关的短跑运动员,在男子60米更是跑出了6秒43的惊人成绩。
  “哎,苏祖,这位是苏丙天。”易桢在旁边看着苏祖有些愣神,开口介绍道。
  此时站在苏祖面前的苏丙天比他激动得多,有些结结巴巴地喊道:“苏……苏祖,你好,我是苏丙天。”
  一时间,苏祖倒是笑了起来。
  正在这时,方才跟着苏祖已经做超速跑的两人章裴孟和文勇易也跑了过来。几人又相互认识了一下,苏丙天在这里面无疑是年龄最小的,但大家都是年轻人,文勇易又同样来自粤省,不大会功夫也就熟络了起来。
  站在人群中间,苏祖看着章裴孟和苏丙天,突然无声地笑了起来。
  上辈子,你们两人相爱相杀,这一次,可是提前了很多。
  谈笑间,苏祖也发现了现在的苏丙天还不是后世的那个苏丙天,不过一时间他心头却踏实了许多。
  后世的短跑双雄提前汇合,具体成绩先不说,但面对即将来临的牙买将军团,08、12、16三届奥运会在短跑项目上的绝对统治力。现在,苏祖多少对后面的接力项目无疑多了几分把握。
  苏丙天站在几人中间看着苏祖和其他短跑选手,只觉胸口盈溢着难以言喻的兴奋和激动。
  在几个月前,他还是香山市体校的一名体校生,而在和港岛的对抗赛跑出了10秒59的成绩之后,又在省田径公开赛跑出了10秒66的成绩,一切好像就变了个样。
  先是被省队看中,结果到省队还没有几天,就被看中他的袁郭华教练带到了滇南省的海根训练基地。
  而在这个基地里,他看到的都是国家队的选手,苏祖,章裴孟,文勇易,苏祖的名字自不必说,章裴孟文勇易参加过05年世锦赛,他也了解过。
  而现在,他置身期间,那种感觉即便不是在赛场,但仍旧让他对前路充满了无穷无尽的信心。
  “好了,你们要聊天,等回头中午还是晚上,现在得继续,不然你们今天训练计划完不成了。”
  在田径场边,张平秋看着几人闲聊了一阵,出声提醒道。
  苏祖和章裴孟文勇易两人都点了点头,在海根训练基地白天的训练计划安排都比较满,要按着正常的时间周期去完成训练任务,还是挺紧的。
  当下再次回到了跑道上,哨音响起,人影飞掠。
  “那个……张助教,我可以一起训练吗?”
  站在田径场边,苏丙天看着苏祖章裴等人再次开始训练,一时间只感觉身体有些不自在。
  “嗯?!”张平秋稍稍愣了下神,“你这今天刚来,要不休息调整一下?”
  “不用了,小张,让丙天一起加入训练吧。”
  正在这时,一个声音从场外传了过来。
  李志忠和袁郭华两人踱着步子也跟着到了田径场,袁郭华笑着朝苏丙天招了招手,“去换衣服吧。”
  “嗯。”苏丙天点点头,一脸喜色。
  几人看着苏丙天匆匆跑出田径场去找行李换衣服,眼神里都有了几分异样。
  “这小子,态度很不错啊!”李志忠看了眼对方小跑着离开田径场的背影,称赞了一句。
  对于运动员来说,天赋的重要性自不必提,但是很多时候训练态度才是决定一个运动员能够最终走到什么高度的。
  在李志忠看来,大家都在谈苏祖天赋如何,但从他接手开始带苏祖以来,这些年毫无疑问苏祖的训练态度超过了绝大多数人。
  而新入队的这位粤省少年,毫无疑问一个小细节,就赢得了在场众人的好感。


第三百三十四章 运动员要学会思考
  “苏祖在干嘛呢?”
  “不知道。”
  “好像在调整跑动的技术吧。”
  海根训练基地跑道上,一个上午的时间,章裴孟、苏丙天,文勇易几人就看到苏祖一直在跑道上晃来晃去。不时俯身起跑,然后又调整了一下,然后又俯身起跑。
  其中有一段时间李志忠和袁郭华两人都出现在赛场边上,小声讨论着什么,又和苏祖一直在聊着。
  偶尔还有一个拿着DV机的年轻人在跑道旁一直在摄录苏祖的动作。
  因为训练进度的原因,平常除了热身之外,苏祖的很多常规训练大家虽然在一块,但进度以及训练的项目都有所差别。
  “张哥,苏祖这是在干嘛呢?”
  章裴孟凑到了张平秋身边低声问道,几人里面他来国家队最早,和张平秋也算熟悉。
  “苏祖昨天和李指导讨论了一下,在想着优化一下跑动的技术。”
  张平秋看了眼,开口和几人解释道。作为助理教练,他对于内情倒是比较了解。去年冬训苏祖其实就有提出过这方面的想法,但是当时刚刚到了海根训练基地进行亚高原训练,侧重点有所不同,所以这项暂时搁置了。而今年的冬训,明显苏祖想要做一些改变。
  “苏祖还要优化技术?”
  章裴孟和文勇易两人听得有些发愣,一旁的苏丙天也是一脸茫然。在他们看来,苏祖现在已经是当前男子百米世界纪录的保持者,全世界最顶尖的短跑运动员,注定要载入田径历史的人物,技术已经是堪称完美的,哪里还需要继续优化技术?
  但此刻,事实就摆在几人眼前,由不得人不奇怪。
  张平秋看着几人的神色,接着说道:“运动员要学会思考,达到了一定水平之后,光靠教练可能已经给不出太多的建议,这个时候大家都需要根据自身的情况,进行一些细节的优化。
  你们现在还处于比较初级的阶段,就是只能按照教练给出的训练计划和建议来进行训练。但这样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身体毕竟是你们自己的,很多时候训练的强度上来了,可能超出了身体的负荷或者锻炼的效果不佳。比如说章裴孟你,你对于力量训练,尤其是上了重量以后,在这方面经常会显得很吃力。这并非说你不行,而是个人的体质不同。其实减轻重量,增加组数也会有很好的效果。或者改变一种训练的形态,比如坐蹲你承受不了,可以换另外一种方式来强化肌肉与核心力量。这些细节上的调整,运动员自身的主动挖掘调整,有时候比教练来指导效果还要显著。”
  “训练就是一个挖掘人体潜能和极限的过程,一点一滴的最细微改变,累积起来,到了最后就会量变形成质变。
  李指导和苏祖的训练一直以来都是这样,李指导会给苏祖设计很多各种各样的训练方式,但这些训练方式的强度和效果,大多数是苏祖自己掌握。在保证自己不受伤病的前提下,尽可能得到提升。”
  一番话说完,其中文勇易倒并不以为意,他年龄大一些,和张平秋也没差上几岁,对于这种说教听得有些厌烦了。
  章裴孟眉头轻蹙,结合着自己的所见所闻,倒是有些想法。而新来的苏丙天眼睛却是亮闪闪的,显然这些理念都是第一次听说。
  张平秋也不再多说,他这几年跟随着余立伟和李志忠执教,渐渐的也形成了自己执教和观察运动员的风格。
  运动员想要有成就天赋自然是第一位的,然后就是训练态度,也就是努力。而除了这些意外,最顶级的运动员应该还要有一点,那就是对于胜利,对于荣誉,超越自我的强烈追求。
  能够主动的不断思考这自己的训练方式,改善自己的运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