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出我人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跑出我人生- 第23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体制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落到细微处,其实都是一个个人,在具体的位置上的想法,做法。
  嗯,我现在已经成为了一张名片。但我并不需要以此来胁迫什么,可以争取一些适当的空间。
  经济上到现在已经不会成为问题,下一步,我应该面对的是更多的挑战。
  我现在已经进入的职业生涯的巅峰,我也没想到有了系统的辅助我能够走到今天这个地步。
  我成为了一个举世闻名的短跑巨星,不再是那个需要赤手打拼的上班族,不再是默默无闻芸芸众生的一员。
  我成为了很多人的偶像,这在以前简直不敢想象,也许现在公众人物这个名词还没有普及应用,但无疑,我现在就是其中的一员。
  所以,我得对得起自己的名声。
  人总会有更多的追求,我得明白一点,今天的一切都是在赛场得到的。
  就像我现在每次见到记者或者粉丝,他们总会:“这一场苏祖会跑多少秒?”“苏祖什么时候能够再次打破世界纪录?”
  无论走到哪里,人们都会对我充满期待。
  我享受这个。
  给人以期待感,并且实现它,这是一种很奇妙的感觉。
  ……
  启程到多哈参加亚运会之前,我之前在欧洲密集的赛程累积的异常状态还没有完全消除,但大部分的【高度】疲劳都已经降低到了【轻度】,在比赛上不太会影响状态。
  这个事情其实之前在参加完国际田联总决赛之后,我就发现了。
  那场比赛和鲍威尔的比拼其实非常悬,我当时看到了肌腱的疲劳状态挺高的,担心可能无法发挥最好的状态。
  但结果很不错,出乎我的意料。9秒72,这个成绩让我想到自己竟然真的跑出来,还有点不敢置信。
  可能之前五个多月的亚高原训练效果比我想得还要好,我要考虑在08年奥运会之前,应该再进行一段时间的训练。
  牙买加闪电的身高步幅,还有后半程保持速度的能力,和现阶段的我比起来毫无疑问要远远胜出。
  如果我不想在200米上输得太难看,肯定要进一步加强。
  他巅峰时期的200米是多少来着,19秒11还是19秒12?有点记不清了,总之是一个恐怖的数字。
  回头望月的标志性动作,我可不想成为背景板。
  多哈亚运会其实我并没有太上心,教练和田管中心也是事先就锁定了这两枚金牌,以我现在的水平在男子100米和200米项目上,亚洲应该没有选手能够对我有威胁。
  这一点其实和刘阳宇在男子110米栏差不多,他在大邱又赢了阿兰·约翰逊,亚洲能够对他构成威胁的选手基本没有。
  从12月10日开始的亚运会男子100米和200米比赛,现场的观众都在为我疯狂。我想我现在做的其实应该是2008年之后牙买加闪电在干的活,成为国际田联推广跑步项目的重要一员。
  尤其是在亚洲地区,以前男子短跑都没有取得过这样的成绩,整个亚洲的人们都在想看我在赛场的表现。
  所有赛场几乎都成为了我的主场,只要有我名字出现在运动员名单上,不论是预赛还是复赛,那场比赛的门票就会一售而空。
  这很让人骄傲,但我得谨守本心,不要洋洋得意。
  还是再想想牙买加闪电吧,那个黑哥们跑出的成绩我现在还做不到,而时间已经越来越少了。
  之前在欧洲的几场比赛见到他在跑200米,成绩已经很不错,经常能够进20秒大关,看来距离他进入巅峰时期不远了。
  这次的多哈亚运会参加男子100米的决赛,除了我外,章裴孟和文勇易也都顺利晋级了。
  文勇易的起跑反应和前半程步频加速都不错,不过和之前沈运保一样,后半程速度保持能力远远不够,这一点他还要加强。
  章裴孟这一年来训练很努力,据老李和我说,章裴孟100米已经有好几次跑进10秒30以内,200米也基本能进21秒。
  这是件好事,希望这一次他能够早一点达到巅峰吧。不然以后的接力赛和牙买加的那群变态根本没法跑。
  说起这个我又想到了另外的苏丙天,也不知道他现在进入省队没有,看来回头要去了解一下。如果有他们俩和我搭档,再来一个能够跑到10秒30以内的选手,或许08年或者12年的伦敦奥运会能够争一争铜牌。
  100米决赛除了我们三个中国运动员外,还有两名日本选手,两名沙特阿拉伯选手,一名泰国选手,一名卡塔尔选手。
  日本选手是老熟人末续慎吾和朝原宣治,另外几个选手我有些面熟的,不过那个名字真的太拗口了,我也记不住。
  100米决赛我跑了9秒80整,我这场觉得自己没怎么放水,但可能没有足够强的对手,兴奋得不够,也许还没有恢复过来的一场状态也有影响?我也没想那么多。
  不过我刷新了1998年伊东浩司在泰国曼谷创造的10秒整的赛会纪录,算是把我的名字留在了亚运会的纪录上,不知道什么时候会被人打破。
  记忆没出错的话,后来卡塔尔归化了一个尼日利亚的短跑选手,也不知道他打破了这个赛会纪录没有。
  男子200米的比赛我发挥得要比100米好,跑了19秒60,比起伦敦大奖赛的19秒55也就差了一点。
  我在终点线前五十米,也就是跑了一百五十米足有的位置时,因为没有人跟上来,我试了一下牙买加闪电的回头望月,松了一口气。也不知道当时摄像师拍摄的镜头是怎么样的,或许“回头望月”会先用在我身上。那就有意思了。
  不过跑完以后,老李对我有些不满,说我明明有机会再把成绩往上提一提,刷新一下自己的最好成绩。
  我后面想想也是有些后悔,毕竟我现在别说牙买加闪电的200米成绩,就是迈克尔·约翰逊的200米纪录我都没跑到。
  不管怎么样,我第一次的亚运会之旅就这么过去了。对了,我没有参加接力赛,老李和袁教练沟通过,还是锻炼下新人,让我缓缓。结果,我就不说了。
  总之,2006年到了尾声,马上就是冬训,我还是得继续训练训练再训练,牙买加闪电太可怕了,我还要更好的成绩,更多的信心。这可能也是先知先觉者的困扰之一。
  写完这些时候,突然发现,重生对我的意义在我踏上跑道的那一天已然实现了。
  我放下了那些过去,去跑出一个新的未来!
  加油!


第三百三十二章 冬训新曲目
  坐在电脑前,苏祖看着刚刚敲完的这篇日记,脸上掠过一丝追忆之色,接着又按下了删除键。
  海根训练基地的夜晚颇为冷情,远离了城市的喧嚣,这个时候已然是万籁俱寂,苏祖删干净了刚写完的回忆,起身站在窗边透了口气。
  左右活动了一下因为坐得时间长而有些僵硬的肌肉,平复着心情,看着窗外不远处训练基地已经平整完的道路,霓虹色的灯光照亮了路面和旁边围着铁丝网的几个田径场和足球场,清冷,阒静。
  时间已经进入2007年,亚运会结束之后,苏祖重新回到滇南省海根训练基地冬训,这算是近段时间以来难得安静的一个夜晚。
  尤其是这样一个人独处的凉夜,抛开了喧嚣、荣誉,难得能够沉下心来自我剖析,自我反思,回顾一些以往不曾去细想的事情。
  尽管不过是短短五六年的时间,尤其是只有训练和比赛两个主题,时间更是过得飞快。但,对他来说,其实这已经是穿插了两个截然不同的人生。
  “庄周梦蝶,孰蝶是我,我是孰蝶,今日梦醒,蝶我依难分!”
  站在窗前,苏祖嘴角挂着笑意,想起曾经看过的一句话,印证此时的心境,却是颇为贴切。
  只是不论如何,过去便宛然如梦,无论冗长还是短暂,他在这里,一直努力着,本就不必有太多的感怀!
  明天开始新赛季的冬训,他现在的身份是就是一个运动员,如此而已。
  ……
  一夜无话。
  再次醒来,天色已经蒙蒙亮。长期训练形成的早起生物钟比什么闹钟都准确。
  海根训练基地经过一年的时间,条件比起去年已不可同日而语。
  而且似乎因为苏祖去年在这里的亚高原训练成果显著,除了短跑的运动员外,中长跑的田径运动员,以及一些足球队也在这里展开了训练。
  苏祖简单地洗漱了一番后,穿好衣服鞋子,拉开门直接朝田径场跑去。
  田径场上,在苏祖出现时,已经有了不少跑动的人影。
  章裴孟、文勇易、陈宇航等等短跑队年轻的运动员此时已经开始了早上的慢跑晨练,运动员训练不一定都特别刻苦,但在能出成绩的那几年,肯定都需要特别肯花功夫。
  “苏祖!”
  “祖哥!”
  几人经过跑道打招呼的声音响起,但都没有停下脚步,依旧自顾自地保持着慢跑的节奏。
  苏祖招手笑了笑,这就是他喜欢的田径场,简单而纯粹。
  看着一个个奔跑而过的身影,他有种很奇特的感觉。在以前禾岛或者刚进入国家队的时候,田径场最早出现晨跑训练的一直是他,而现在他晨起的时间未曾变过,但其他人已然有所改变。
  在场边稍微活动了一下筋骨,苏祖很快也加入到了晨跑的队伍当中。
  ……
  “师父,这就是我的冬训计划?”
  上午,海根训练基地的集训室内。苏祖此时看着手里的几张训练计划表格,略有些不解地看着李志忠。现在已经进入冬训的正式节奏,但今年的冬训计划里有了出乎苏祖预料的安排。
  “怎么,觉得有问题?”李志忠将手里其他的训练计划安排扔了一旁的张平秋,让他发放给其他运动员。每个短跑运动员的训练计划都有所区别,这是根据个人的水平特点进行设置的。
  “大的问题倒没有,水中训练这个什么?”
  苏祖指了指训练安排,大部分和去年类似,主要加强的还是速度耐力,还有力量训练等等,但其中的一项水中训练让他有些觉得奇怪。
  “一周五次的水中跑训练,每次30…60分钟?”
  “你说这个啊。”李志忠瞟了一眼苏祖指出来水中训练一项,笑道,“我们的课题小组花了不少时间借鉴其他项目训练方式,总结得出来的,不会占很多,主要是穿插在你的日常训练之中。嗯,等会我们就试一试,你先感受一样。”
  说着,似乎看苏祖还有些不太理解,李志忠又接着解释道:“这叫做交叉训练,你之前其实也接触过,像你的力量训练有穿插了一些举重运动员训练爆发力的方式,还有核心力量我也给你借鉴了不少体操选手的训练方式,提高平衡感和协调性。”
  这样一解释,苏祖到有些明白过来。
  在体育训练中以训练成果为目标经常会进行交叉训练,交叉训练主要是为了提高某项运动能力,而进行其他的体育运动。
  比如滑冰选手在夏季,经常会进行自行车竞速训练。因为自行车训练,能够有效提高滑冰运动能力。
  其中铁人三项运动,可以说是交叉训练最多的一项。很多铁三训练,并不是频繁地去到各种环境好的地方集训,而是根据季节来安排训练,比如:在寒冷的冬天,以室内游泳池里游泳和让身体变得暖和的跑步运动为主要训练。在炎热的夏天,骑着自行车感受风在耳边呼啸而过,或是在海上游泳,也能提高自己的速度与体能。
  这种训练方式的好处也是显而易见,一个是保持新鲜感和趣味性。再专注自律的运动员,长期训练一个项目,时间久了,多少也会变得乏味而无力。
  毕竟竞技体育的训练,并非是普通的健身运动,在训练当中的强度和要求都非常高,极易造成运动员的疲劳。
  穿插换一些新的训练模式,在心理上也能够得到休息,更能享受运动的乐趣,保持持续运动能力。
  另外一个效果就是,在单一项目中不能得到锻炼,或者充分锻炼的部位,可以通过交叉训练其他项目得到刺激。
  而且,如果有伤病在身的话,随着训练项目的分散,身体的负担也得到了分散,能够降低受伤的风险。
  从集训室出来,苏祖和李志忠来到的了海根训练基地的一处室内游泳馆。
  “去热下身,换好泳衣,等下下水吧。”李志忠看了看游泳池的水位,转身朝苏祖说道。
  苏祖看了看李志忠郑重的模样,也没有再多问,转身在游泳池边快速的进行了一番热身,活动关节肌肉,接着又换好了泳裤。
  “下水吧。”老李淡淡地瞟了眼苏祖,也没多说什么,直接喊道。
  “师父,你这是要把我往游泳运动员上培养啊,你是不是还记着我亚运会我这个最佳MVP差点输给了朴太恒呢。”
  “去去去,谁跟棒子一般见识,你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