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向高道:“可否与严指挥使单独谈一谈?”他此时对严龙的称谓已经改成了指挥使,显见谈话的目的与严龙的锦衣卫都指挥使职责有关。
严龙心领神会,便笑道:“当然。请叶阁老到我的书房一叙。”
严龙的书房内。
只有叶向高与严龙两个人。
叶向高直接问严龙道:“严指挥使对于朝局有什么看法?”
严龙心知肚明叶向高想问的是什么,不过他不想由自己的嘴说出来,于是他反问道:“朝局纷繁复杂,不知道叶阁老想听哪一方面的?”
叶向高瞟了一眼严龙道:“当然是关于皇上的身体还有朝臣们的反应。”
严龙淡然道:“上有天子在位,下有太子储君,我们做臣子的各安其职,各司其事便是了。”
叶向高轻叹一口气道:“严指挥使果真这样想的?”
“当然。”
叶向高从椅子上站起来,在房中踱了几步,忽地回身,眼神炯炯地望着严龙道:“严大人难道没有嗅到一丝危险的气息吗?”
“危险?!”严龙瞪大双眼,讶然问道:“叶大人指的是玄力者前番在离宫行刺之事吗?”
叶向高摇头道:“这只是其中一部分而已,而且这还是在明处的,另有暗流涌动,其实更凶险。”
“叶阁老您指的是……”
“唉,严指挥使你这是言不由衷啊!莫非对我叶向高还有什么疑虑吗?是否担心我会将你今夜说的话泄露出去?”叶向高逼视着严龙道。
严龙笑道:“叶阁老言重了。严龙来京城的时间不长,有许多事情还看不明白,还请叶阁老明言,我也好遵照着来办。”
叶向高低头想了一会,然后霍地抬起头问道:“严世侄,你莫非还在怪罪我当年没有尽全力去营救你们一家人吗?”
“那已是陈年旧事,严某已经不记得了。”严龙语气转冷。
叶向高叹道:“好吧,那我就跟你直说了。说句大逆不道的话,当今皇上,阳寿已尽,太子继位是板上钉钉的事。但如何才能让太子顺利继位,保住大明江山的安稳,是我们这些做臣子的应该做的事情!严指挥使你执掌锦衣卫,担负着戍卫皇廷之重责,又深得皇上与太子的宠信,更应该力挽干坤,粉碎那些企图妨碍太子继位的阴谋。”
严龙目闪精光,问道:“想阻碍太子继位的人是谁?请叶阁老不要兜圈,直说无妨,严龙发誓绝不外泄今夜您所说之事。”
“魏忠贤,信王朱由检均有可能。”叶向高道。
严龙问道:“魏忠贤?!魏厂公一介阉人,而且太子的生母容妃乃是他的侄外孙女,太子继位对他好处很大,他为何要阻止?”
“因为太子并不喜欢他,即使他找了隋唐大夫为太子治病后依然如此。近几年,他屡次向太子献媚,但是太子生性聪敏而且有主见,对于魏忠贤的弄权与嚣张,极为反感。我听闻魏忠贤的东厂已经在各地了解所有藩王们的情况了,如果我所料不差的话,一旦皇上驾崩,他说不定会从中挑选一个人出来,另立皇帝。”叶向高面色凝重地道。(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m。阅读。)
第331章 朝臣们的打算(二)
严龙道:“叶阁老您的意思是,一旦皇上驾崩,魏忠贤可能就会对太子不利,然后矫诏另立皇帝吗?”
“也许皇上还未驾崩,他们就会对太子下手了。”叶向高喟叹道。
“他们?叶阁老的意思是信王也会对太子下手!”严龙稍有些惊讶地道。
严龙的情报系统现在已经非常庞大而且高效,对于魏忠贤打算在众藩王里挑选皇位继承者的意图,他亦收到了相关消息,所以当叶向高说出来的时候,他并不吃惊。但叶向高说信王亦有谋逆意图时,他就有些意外了。
因为所有情报都显示,信王朱由检为人低调,行事谨慎,可以说是皇亲国戚里面温、良、恭、俭、让的标杆。
叶向高皱眉道:“我也只是猜测,并没有实质的证据。信王朱由检是所有皇族后裔里面,最得皇上喜爱的。而他在群臣面前也是表现得温良有礼,谨守法度,从不介入朝局纷争,受到了颇多赞誉。但我却发觉,近一年以来,内阁次辅韩爌已经不止一次在悄悄笼络朝臣,为他入主东宫造势了。”
“造势?!叶阁老所指莫非就是朝臣劝皇帝另立太子之事?!这件事不是因为一个叫郑云圭的户部郎中递了奏折之后才闹起来的吗?跟韩阁老有什么关系?”严龙有锦衣卫为他搜集情报,这些朝中大事自然逃不过他的耳目。
叶向高冷笑道:“郑云圭什么玩意?如果背后无人指使,就凭他,也敢妄议废立之事?!韩爌数年来,都在言语间有意无意地说起太子身体羸弱,难有人主之风,而且郑云圭一上奏折后,他便发动他的门生故旧,随声附和,只是言语间极其隐晦模糊,让人觉得他只是担心太子的身体而已。”
叶向高所说的这件事,正是曾经引发朝局动荡的“国本之议”,虽然比万历年间的“国本之争”影响要小许多,但本质都是一样的。其实都是皇帝的大位之争。
最后,天启将郑云圭罢官下狱,并下严旨不许再妄议太子废立之事。后来,郑云圭在狱中自尽,此事才做罢。然而,影响已经造成,太子在朝臣们心目中的地位已经不是稳若磐石了。
严龙沉吟一会道:“按照叶阁老您刚才所说的意思,韩阁老是拥立信王朱由检的?!”
“虽然韩爌从未在正面表态,但他是信王的老师,除了拥立信王之外,我想不出他还会拥立什么人!”叶向高笃定地道。
严龙深吸一口气,然后试探着问叶向高道:“叶阁老,有一句话,我不知当讲不当讲?因为这句话一旦传出去,我可能会被杀头的!”
叶向高目现精光,冷沉地道:“今天我们在此密室妄议皇家废立之事,无论哪句话传出去,都是杀头的死罪,我都不怕,严大人,你还怕什么?”
严龙一笑道:“皇上要立谁做太子,我管不着。只不过以我们一个做臣子的眼光来看,信王朱由检难道不比现在的太子更适合做皇帝吗?”
“何以见得?”叶向高问道。
严龙平静地道:“无论从年龄,身体,学识,人望来说,都是如此。”
叶向高喟叹道:“严指挥使,你所说的那些,大家都懂,可惜所有人都忽略了一点。”
“哪一点?”严龙问道。
“德行!”叶向高道。
“信王难道是无德之人?!叶阁老您不是说他为人温良有礼,谨守法度吗?”严龙道。
叶向高道:“那只是表面而已,他现在在群臣面前确实是一个谦谦君子。但我初识信王之时,在十年之前,那时他还小,但狠厉枭桀之心却已昭然若揭,在慈庆宫因为小事当众刺死了一名宫娥而不知悔改,后来遭受重责才有所收敛。一个人小的时候的心性就是如此,难道长大了之后就会转性吗?”
严龙听罢,若有所思地道:“如果信王朱由检也觊觎大位,那太子可就危险了。”在严龙所了解的历史中,朱由检即是以后的崇祯皇帝,他的继位是光明正大的,但他亦知道现在历史的轨迹已经因为他的到来而被改变了,所以朱由检会做出什么事,他也无从预测。
叶向高道:“所以老夫深夜到此,正是想让严指挥使多多留意宫中的异动,以保太子周全!以锦衣卫之能,老夫相信一定可以让一切奸邪辟易。”
严龙拱手道:“叶阁老请放心,保护皇上和太子是我们锦衣卫的职责,我定当尽心竭力。”
在得到严龙的这一句承诺之后,叶向高此次到严龙府中探访的目的也算是达到了。
离开了严府,叶向高回到了自己的府中,一路上他并没有刻意地隐匿自己的行踪。因为他并不介意各方势力知道他来探访严龙。严龙现在是京城内的一股强大势力,一旦能与之结盟,严龙无疑可以成为影响朝局的胜负手。
叶向高进到了自己的书房。
吏部尚书**星早就在书房中等着他了。
**星,字梦白,东林党人,官居吏部尚书,主持京察(京官的政绩考核)之时,曾将其他各党派的在京官员弹劾处理了338名,人数创下大明立国两百多年以来之最。但也因为东林党这种党同伐异的作派,令遭受驱逐的齐、浙两党的人都投向了魏忠贤的阉党,让阉党势力大增。
**星与叶向高是多年的老朋友,见面之后,**星便对叶向高道:“进卿(叶向高字进卿),与严至轩(严龙字至轩)谈得怎么样了?”
叶向高慎重地道:“还算顺利,严龙已经初步答应了我的请求。”
“不会是虚与委蛇的敷衍吧!”**星道。
叶向高道:“察其言,观其色,不象作伪。而且这么久以来,看他的表现,还是维护太子正统的。退一万步来说,既然太子这么信任他,太子如果继位,对他也有好处。我相信他不会做出对太子不利的事情来。”
**星点了点头,道:“嗯,锦衣卫这一方的势力如果站在我们这一边,事情会顺利许多。进卿,那我们下一步的行动,可以正式启动了!”
叶向高叹道:“是啊,信王朱由检不能再留在京城了!”
第332章 魔种
**星道:“明天我就召集我们的人,联名给皇上递奏折,就说信王已经成年,按照祖宗成制,他应该离开京城,前往封地。进卿,也请你在内阁中向其他阁臣们呼吁一下,务必要促成信王朱由检离京一事。”
叶向高坐在书案之后,抚着案上的镇纸,就象一个大将军在摩挲着他的兵符似的。
他对**星道:“前段时间,我已经给远在关外的孙承宗大学士修书一封,阐明我们的立场了。他已经回信,说外事自有他操持,朝堂内之事,就请我们多多留心,他肯定会支持我们的。”
**星道:“稚绳(孙承宗字稚绳)在关外掌兵数十万,对我辈助力极大。有他这句话,我们的计划至少成功了一半。”
叶向高却道:“现在还不知道皇上对于信王离京赴封地之事抱持什么态度,如果皇上不松口,我们可能连一层胜算都没有。到时,我们联名上奏折想要促成此事的官员,可能都要受处罚。”
**星一脸从容地道:“这个我早就想好了,我们都有心理准备,大不了丢官杀头而已。只不过,进卿,你就不要在联名奏折里署名了,你是我们的希望所在,只要你还在内阁,我们就算受罚,也不至于全军尽墨。”
叶向高叹道:“只不过这样真的太委屈你们了。”
**星道:“一点也不委屈。士为气节而活,如果时势使然,也可以为气节而殁。我辈中人,都有荡涤朝局,维护正统的责任,我**星不怕死。”
叶向高面上露出决死一战般的神情,朝**星点了点头。
……
京城隋唐医馆之内。
此时,整间医馆都布满了魏忠贤派来的东厂高手。光是“天堂”和“云堂”里的宗匠级高手,就达七名。
以这样一个阵势,就算前来刺杀隋唐的是大宗师,只怕也要大费周折。
其实现在,魏忠贤对于如何安置隋唐是很矛盾的,他辛辛苦苦找来了这一位名医,医术高超,看上去对太子的心疾很有帮助,他原本以为太子对他的观感会有所改变。但想不到的是,太子对此却似乎并不领情,还是一如既往地疏远他。
既然达不到巴结太子的目的,那隋唐能不能治好太子都无所谓了!
魏忠贤之所以现在还卖力地派人保护着隋唐,其实大部分都是“表演”给天启皇帝看的。而且,他也希望隋唐可以同时治好天启的病,只要有皇帝罩着,他的幸福日子就可以过得再长久一些。
尽管外面兵马杂沓,人声鼎沸,隋唐还是单独一个人安静地在医馆之内的“蚕室”呆着。
“蚕室”是整间医馆之内的唯一静土,是隋唐在成立医馆之时,特别建造出来的,隔音效果以及坚固程度比起锦衣卫的刑讯室还好。
蚕室是他专门用来饲养冰蚕的地方,所以显得特别重要。现在冰蚕玉丝牵涉到太子的性命,关系重大,他说不要让人打扰,自然是无人敢来打扰的。
隋唐在“蚕室”之内站了一会,在他的面前,就是那一盒冰蚕。里面的冰蚕象粗大的黄金蠕虫一样,正大口地吃着在高原上生长的珍贵异常的虫草。随着“嘶嘶沙沙”的嚼咬声传来,这些冰蚕的皮肤越显清透,而身体内的金黄色脉络也越来越明显�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