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策》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国策- 第93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多玩不转,而当非洲国家发展起来了,也就不需要西方世界的援助了。但是从根本上讲,所谓的“安全优先”是西方国家的安全,而不是非洲国家的安全。进入21世纪以来,当美国率先发起“反恐战争”后,这种政策愈发明显。用美国前任国务卿布鲁德林的话来说,在非洲的价值没有大到需要美国大举出兵的情况下,实现美国利益的最佳办法就是在非洲制造战乱,让美国没有理由出兵。虽然这番话说起来有点拗口,但是意思很明确,那就是非洲越乱,西方国家越有利可图,所谓的“安全优先”,正是建立在战乱之上。

由此可见,西方世界提出的政策实际上“无解”。

2015年后,共和国进入印度洋地区,开始在非洲大陆上展开积极外交。从一开始,共和国当局就提出了与西方世界截然不同的政策,即“发展优先”。

按照纪佑国在2016年访问阿布贾,在尼日利亚国立大学做演讲时的话来说,非洲战乱不断的根源就是发展滞后,如果不能解决根源问题,谁也无法消除战乱,只有发展能够遏制战乱,也只有发展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安全问题。正是这次演讲,奠定了共和国在非洲国家的影响力,至少让尼日利亚当局坚定了与共和国合作的决心(在现场听纪佑国演讲的500多名尼日利亚大学生中,有七成到共和国留学,学成回到尼日利亚的近300人中,近200人从政,包括在2034年与2038年当选的伊莱林总统在内,总共有47人成为部长以上级高官)。这番演讲也明确无误的指出了非洲的问题,为“发展优先”提供了最坚实的理论依据。

显然,西方世界不是不明白非洲的问题,只是不愿意帮助非洲解决问题。

遇到竞争对手之后,西方国家别无选择,只能在发展上做文章。问题是,共和国已经捷足先登,抢占了理论与道义的制高点,如果西方国家也大吹发展优先论,无疑会给人照葫芦画瓢的感觉。毋庸置疑,在没有任何新意与特色的情况下,西方世界的论调不可能在非洲获得市场认可。

在此情况下,西方国家的唯一选择就是在安全上做文章。

正是如此,20多年来,非洲大陆上的战乱基本由先搞安全、还是先搞发展引发的。根据联合国在2039年底做的统计,从2020年到2039年的20年间,非洲大陆总共爆发了81场战乱、平均每年4次,其中军事政变72次、国家间军事冲突9次,除了7次国家间军事冲突由资源引发、2次国家间军事冲突由领土争端引发之外,72次军事政变均由国内政治矛盾引发,其中由发展方式引发的就有64起。也就是说,在非洲的战乱中,近八成与东西方世界提出的发展方式有关。

用政治术语来说,这就是意识形态。

长达20多年的斗争,足以使非洲大陆分裂成几个“板块”。

大会开始前,网络上出现了一幅非常有意思的漫画:背景为非洲大陆,象征美国的白头鹰在西非上空振翅待飞,却把一只鹰爪伸到了东非高原上;象征共和国的巨龙盘踞在东非大地上,却把尾巴伸到了几内亚湾;北面摆出冲刺样子的铠甲武士象征刚刚崛起,想在非洲分上一羹的欧盟;南面张牙舞爪,却骨瘦如柴的一只黑豹代表的自然是守成有余、进取不足的南非;而在画的右上角,还有一团白色的云雾,大概是象征远在万里之外、暂时无法插手非洲事务的俄罗斯吧。

可以说,这幅漫画非常形象的反映了非洲大陆的局势。

如果看得更深入一点,就能发现一些非常有趣的事情。

从势力范围来看,共和国与美国的影响力是无与伦比的,别说欧盟与俄罗斯,就连地头蛇南非也差远了。

与美国关系密切的,基本上都是西非地区的小国。当然,这种现象既有现实因素、又有历史因素。从地理位置上看,这些大西洋东岸国家均面向美国与欧洲,与西方世界的经贸往来非常密切。从现实情况来看,在美国加快西约集团的扩张步伐的大背景下,西非国家无疑是首批吸纳的对象。从历史来看,西非国家是西方世界的第一批殖民地,也是基督教向全球蔓延的第一站,大部分西非国家都是基督教国家,在文化、信仰、价值观念上与西方世界比较接近。综合这些因素,美国首先控制西非国家也就不足为奇了。

当然,还有一个隐藏得更深的原因,这些国家的面积最多10来万平方千米出头、大都只有几万平方千米,人口最多不会超过3000万、大都只有几百万。也就是说,这些国家很好控制,按照美国提出的发展方式,即首先解决安全问题,也不会因为发展不足,导致严重的社会动乱。更何况,因为这些国家都足够小,在必要的时候,美国可以通过援助化解其国内矛盾。

与共和国关系密切的,基本上都是东非地区的大国,至少与西非那些小国相比,不管在人口还是在国土面积上,都算得上是大国。其中的原因也很复杂,除了前面提到的,那些西非小国倒向美国的因素之外,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西方国家提出的“安全优先”政策在这些国家都失败了。

由此可见,“安全优先”政策只能在国土面积狭小人口较少的国家推行,只要国家大了,不管是由幅员导致的管理问题、还是由人口导致的统治问题,只要发展出了问题,就算“安全问题”搞得再好,也不可能杜绝社会动荡。也就是说,非洲的“大国”只能施行“发展优先”政策。与之相反,因为所谓的“安全优先”政策无非就是借助目标国的买办阶级进行掠夺,买办阶级也能从中获益,所以在贿赂几个官员就能控制一个国家的情况下,美国提出的发展方式更有市场,共和国提出的发展方式反而不受当权者欢迎。正是如此,地处西非的尼日利亚在被美国的盟国合围的情况下,都没有倒向美国,而地处东非的厄立特里亚与吉布提至,仍然在美国的怀抱之中。

当然,非洲大陆上也一些例外,即面向地中海的北非国家。

严格说来,北非国家不应该算在非洲国家的行列之中,因为受到南面撒哈拉沙漠与东非高原的隔绝,从数千年前开始,北非地区就受到了古希腊与古罗马文明的影响,不管是在习俗上还是在传统上,都与欧洲国家接近。因为中间横着地中海,所以北非国家又与欧洲国家不完全一样,特别是在东罗马帝国灭亡之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迅速兴起,使北非地区深受伊斯兰文明影响。

总体而言,北非国家与欧洲关系密切,是欧盟的天然盟友。

正是如此,美国与共和国在撒哈拉以南非洲争得不可开交的时候,均没有打北非的主意,没有去北非地区招兵买马。美国与共和国当局心里都有数,经过数十年发展交往,欧盟与北非的几个主要国家,比如摩洛哥、突尼斯与阿尔及利亚早就联系在了一起,只要欧盟愿意,随时可以让这些北非国家入盟,从而把地中海变成欧盟的内海。欧盟没有急着渡过地中海,不是没有这个能力,而是没有这个迫切意识。换句话说,共和国与美国在北非地区的任何行动都等于催促欧盟采取行动,而欧盟登陆非洲大陆之后,自然不会甘心困守地中海沿岸地区,肯定会从摩洛哥向西南挺进、以及从埃及向东南挺进,从而使美国与共和国在非洪地区的利益受到威胁,使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局势变得更加复杂。

事实上,欧盟在自己的问题都没有搞清楚的情况下,也不想招惹共和国与美国。

虽然在共和国与美国纷纷加大控制非洲的力度之后,欧盟也开始有所作为,与北非国家建立了紧密关系,甚至与突尼斯进行了入盟谈判,如果突尼斯入盟成功,等于为北非国家打开了加入欧盟的大门。但是从欧盟采取的政策上,即在对待北约国家时,既不强调共和国的发展优先政策,也不强调美国的安全优先政策,就能看出,欧盟并没有进一步向南扩张的意图,也没有真心诚意邀请北非国家入盟。

欧盟的这一态度不难理解,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欧盟的首要任务是实现统一。

因为欧盟不是统一国家,所以在向北非扩张的时候,为了拉拢北非国家,唯一能用的就是邀请加盟。问题是,欧盟本来就够复杂的了,将几十个欧洲国家统一到一起就是件非常麻烦的事情,再加上几个北非国家,等于是自找麻烦。正是如此,欧盟只向北非地区国土面积最小人口最少、也就是问题最少的突尼斯发出了入盟邀请,并且通过此举给其他北非国家一个盼头。

按照欧盟的计划,完成统一之前,肯定不会吸收其他北非国家,甚至不会让突尼斯正式加入欧盟。如果有必要,比如拖延政策让北非国家灰心丧气,欧盟肯定会用区别对待的方式来稳住北非国家,比如以非正式加盟的方式邀请北非国家成为欧盟的观察国,享受部分成员国待遇。只有在完成统一之后,即可以用国家的身份与他国交往的情况下,欧盟才会向南扩张,用类似美国、或者共和国的政策拉拢其他非洲国家。

由此可见,欧盟是非洲大陆上不可忽视的第三股势力。只是与共和国、美国相比,欧盟的影响力非常有限,而且没有提出值得北非以外的非洲国家感兴趣的政策,暂时还不具备会猎非洲的能力。

搞明白这个问斯,就能发现,不改变现状,非洲的问题就没办法解决。

说简单一点,落后导致非洲分裂,而分裂又导致落后。

从某种意义上讲,不管是哪个非洲国家,要想跳出这个恶性循环,唯一的办法就是认准一条道路,坚定不移的走下去。

事实上,几乎所有非洲国家都认识到了这个问题,或者说都采取了行动。

短短20多年,60个非洲国家与地区中的绝大多数就选好了阵营、摆明了立场,实际上就是非洲国家针对当前局势与未来发展采取的行动。

如此看来,非盟组织的这次大会,实际上就是划清中美欧三家的势力范围。

大会开幕的当天晚上,当各国领导人合影留念照出现在网络上的时候,就有不少网民直言不讳的指出,接下来几天,聚集在开普敦的国家领导人将决定非洲的命运,一份份国家间条约与协议将把非洲大陆分割成泾渭分明的几大板块,这不是解决非洲地区贫困与落后问题、促进非洲发展的大会,而是60个非洲国家与地区分道扬镳的分家大会,是为今后在非洲地区上演兄弟阋墙闹剧做准备的大会。

虽然网民的评价直观刻薄了一些,但是充分揭露了真相。

当然,看到真相的不仅仅有几个敢说敢言的网民,还有参加大会的各国官员。

    卷十二 大战前奏

第20章 谋面

因为早就看穿了真相,所以裴承毅从一开始就不是很热心。

4月7日,除了参加开幕仪式之外,裴承毅一直呆在宾馆的房间里,连当天晚上由非盟主席为各国要员举行的宴会都没有参加。

事实上,裴承毅从来就不喜欢热闹,也很讨厌交际应酬。

更重要的是,他必须利用一切时间熟悉他的对手,看完李存勋为他准备的那些与杜奇威与关的文件。

严格说来,直到数年前,裴承毅才把杜奇威当成对手。

虽然很多人都不相信,但是事实上,直到第二次英阿马岛战争之前,裴承毅都没有把杜奇威当成对手。在那之前,裴承毅想得很简单,他是共和国军人、杜奇威是美国军人,两人各为其主,在战场上拼得你死我活是理所当然的事情。指挥印度战争时,裴承毅就对袁晨皓说过,如果杜奇威没有千方百计的给共和国制造麻烦,他就不是杜奇威。由此可见,裴承毅一直想得很开。改变裴承毅看法的不是杜奇威在马岛冲突中为英国当局出谋划策,而是杜奇威第一次用政治家的方式来对待战争。非常重要的是,裴承毅也是在这个时候第一次用政治家的方式来看待战争。正是这种身份上的变化,让裴承毅改变了对杜奇威的看法。如果说军人可以在战场外一笑泯恩仇的话,那么政治家就永远不可能笑看红尘。

既然把杜奇威当作对手,那就得重视对手。

非常可惜的是,裴承毅不是杜奇威,不能象杜奇威那么潇洒的决定自己的未来,也就不可能花上几年的时间来研究对手。

别说几年,几天都没有。

用李存勋的话来说,他只有一天的时间。准确的说,是一个晚上。

4月8日清晨,当专门负责会议日程的秘书打电话通知裴承毅,将在上午与美国总统特别顾问进行第一次会晤时,他还在看最后一份资料。

时间不等人,裴承毅只能硬着头皮上。

开普敦时间8点30分,裴承毅在一名元首府秘书的陪同下去了会晤地点:位于福尔斯湾北岸的曼德拉大酒店。会场设在顶楼,整幅落地窗正好面向福尔斯湾,加上正好是南非的金秋季节,所以裴承毅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