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策》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国策- 第136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当然,早就有人想过用遥控的方式来控制轰炸机。问题是,在只能使用电磁通信设备的情况下,即便不考虑战场上的电磁干扰,也得考虑电离层对无线电波的干扰,因此在没有更加理想的通信设备的情况下,遥控操作的空天轰炸机也不现实。

正是如此,在2063年之前投入实战的空天轰炸机,实际上都算不上是真正意义上的空天轰炸机,至少算不上是全空域作战飞机。这些空天轰炸机往往只能在大气层外作战,进入大气层后,作战性能甚至比不上20年前的轰炸机,更别说与J…22这类“终极”战斗机过招了。受此影响,空天轰炸机在战场上的贡献非常有限,往往依靠几乎无限的续航力,从本土起飞,打击敌国境内的重要目标,而且主要在大气层外投掷动能弹药,很少在目标上空进入大气层内活动。因为作战使用非常有限,所以共和国天军与美国天军都把重点放在了开发新一代控制系统上,而没有大批量制造不太成熟的空天轰炸机,甚至没有对空天轰炸机的性能做太高的要求。受此影响,在2063年之前投入使用的空天轰炸机更像是重量级的空天战斗机,即载弹能力相对有限,只能对重要目标进行精确打击,出动一次所能打击的目标非常有限,远远比不上真正意义上的轰炸机。

从某种意义上讲,量子通信技术能在2062年广泛应用,头号功臣就是共和国天军。

根据战后公布的资料,在开发量子通信技术方面,天军提供了70%的经费,并且承担了80%的基础开发工作,海军只提供了25%的经费、承担了15%的开发工作(另外5%的经费与5%的开发工作由陆军与陆战队共同承担)。因为开发难度非常巨大,特别是在最基础的层面上,连续失败沉重打击了科研团队的士气,甚至一度有人认为,量子技术很难走出实验室,所以对量子技术需求较低的海军一度打算终止开发,将已经取得的科研成功转为技术储备,把宝贵的资源用在其他领域,比如开发威力更大的电磁炮(当时共和国海军已经着手开发2000千克级电磁炮,甚至提出了5000千克级与10000千克级电磁炮的开发设想。为了使这些疯狂的计划得到最高统帅部的支持,海军还在螺旋加速器领域投入巨资,提出了用螺旋电磁加速器取代火箭,用来发射航天器。从理论上讲,用电磁炮发射航天设备,能够将航天发射的效率提高几十倍,并且将航天发射成本降低九成以上)。如果不是天军坚持,甚至一度以终止全部合作开发项目的方式威胁海军,恐怕量子通信技术的开发工作早就结束,也不可能在大战期间开发出具有实用价值的量子通信设备了。

同样的,配套的相关技术也由天军与海军共同开发。

因为量子通信不受空间距离,甚至不受任何自然环境影响,所以量子通信设备用在遥控战斗机上与用在空天轰炸机上没有任何区别。同样的道理,意识遥控系统只是一种代替四肢的操控系统,与被操控的对象没有太大的关系。说得简单一点,将用在遥控战斗机上的意识遥控系统用在空天轰炸机上,只需要调整控制软件,对硬件几乎没有特别要求,也不需要做特别调整。

问题是,谁也没有想到,共和国海军能在2063年初把战线推进到墨西哥湾!

受此影响,在海军的强烈要求下,最高统帅部做出了优先保证海军供应的决定,而直接结果就是遥控战斗机在2062年量产,并且在“圣诞节海战”中取得重大战果,在主力舰一炮未放的情况下,全歼美国海军支主力舰队,取得了自开战以来,战果最为丰硕、也是最后一场海上决战的胜利。当然,另外一个结果就是,共和国天军的第一种具备全空域作战能力的空天轰炸机在2062年的第四季度才正式量产。这还是天军竭力争取的结果,如果按照最初的生产安排,要到2963年的第二季度,才会批量生产空天轰炸机!

正是如此,到2063年初,共和国天军接收的空天轰炸机不到100架,且其中半数还在进行调试,不具备作战能力!

为了展示天军的实力,特别是战略轰炸的实力,天军必须采取行动。

不到50架轰炸机,能够做的,也只有重点轰炸。

因为海军首先打击了美国的航天发射中心,而夺取制天权是天军的任务,而不是海军的任务,所以天军别无选择,只能把目标锁定为美国本土的航天控制中心。

毫无疑问,战略轰炸文明得多。

根据天军的作战记录,参与轰炸行动的46架空天轰炸机有44架顺利到达目标上空(另外2架在飞行途中因为故障而提前返航),投下各类弹药1100余枚,总投弹量不到1000吨,仅为海军炮击弹药消耗量的百分之一。与之相对应的,44架空天轰炸机总共打击了120个战略目标,并且全部摧毁!

从弹药使用效率来看,无疑远远超过了海军的炮击。

当然,并不能完全从投弹量来衡量打击效果。原因很简单,空天轰炸机使用的主要是动能弹药,威力要比同质量的炮弹大得多,而且对付加固目标、特别是深藏地下的目标时有着更加显著的效能。比如在打击位于怀俄明州卡斯珀的地下指挥中心的时候,一架空天轰炸机以1秒钟的间隔,连续投下了5枚1000千克级动能炸弹,将该基地彻底摧毁。即便不考虑射程问题,同样使用900千克级的电磁炮炮弹,在同等命中精度的情况下,也需要数百枚才有可能将目标全部摧毁。因为炮弹的精度远远比不上动能炸弹,而且射程越远,撒布范围越大,所以实际弹药消耗量还要提高几倍,甚至几十倍。

更重要的是,在对付军事目标的时候,轰炸产生的附带损伤低得多。

总而言之,空天轰炸机的作战效率要比海军的炮舰高得多。

问题是,这是世界大战,而不是局部战争,在某些时候,过高的作战效率,以及过于文明的作战手段,反而不见得有好处。要知道,如果能在一夜之间、甚至在几十分钟之内将一座城市移为平地,而且没有使用具有永久性污染效果的核武器,肯定会对受害者,特别是那些亲眼目睹、或者亲身经历了打击的人造成永久性的精神创伤,也会对负隅顽抗的敌人造成巨大的心理打击。

说得简单一点,每一次毁灭性的战略打击,都是发给美国当局的最后通牒。

天军的“文明轰炸”可以用来对付军事目标,特别是那些远离城镇,得到严密保护的战略目标,而不见得能够用来对付城镇。

这个时候,如果不是一件突然发生的事情,恐怕美国本土的所有人口超过100万的大城市会在接下来的半年之内被共和国海军的数支主力舰队群轰成平地。这件突然发生的事情就是美军炸掉了巴拿马运河的船闸,还用一次相当于20万吨TNT的巨大爆炸,制造了一场烈度不低于6级的地震,彻底堵塞了巴拿马运河。

可以说,这个变故,最大的受害者就是共和国海军。

虽然美军的行动解救了成千上万的陆战队官兵,也让海军免去了攻打巴拿马运河,攻占中美洲地区的作战行动,但是巴拿马运河被切断之后,海军的后勤保障都得依靠直布罗陀航线。因为这条航线上的转运点并不多,而且苏伊士运河的通航能力有限,所以肯定有部分物资得走好望角航线,运输压力不但得不到缓解,反而会有所提高。更要命的是,共和国海军必须做出一个重大决定,即要不要在太平洋上保留一支足够强大的舰队,以便对美国本土西海岸地区的目标进行打击。

受此影响,2063年1月底,共和国最高统帅部做出了一个重大决策,即打击美国本土西北地区的重要军事目标与主要城镇的任务由天军负责,海军在摧毁了美国本土西海岸的主要海军基地与造船厂之后,将所有作战舰队派往大西洋。

对于这个安排,天军与海军都没有什么好说的。

2月初,天军率先展开行动,利用部署在北太平洋与东太平洋上的海上基地,集中数千架战略轰炸机,对美国本土西北地区,即华盛顿州、蒙大拿州、俄勒冈州、爱达荷州与怀俄明州的军事目标与主要城镇进行了战略轰炸。

因为空天轰炸机的产量没有跟上,保有数量仍然非常有限,所以共和国天军不得不以战略轰炸机为主要力量,只是在对付一些特别关键的目标、以及特别危险的军事目标时才会出动空天轰炸机。

与此同时,海军也在太平洋上发起了代号为“扫帚”的战略打击行动。集中了4支主力舰队与2支航空舰队,对埃弗里特、布雷默顿、长滩、圣迭戈等海军基地,以及西雅图、旧金山、奥克兰、洛杉矶等主要港口进行了全面打击,以彻底瓦解美军在太平洋地区的作战能力。

这个时候,共和国海军的重点并不在太平洋上。

受海运能力限制,要将全部作战舰队派往大西洋,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增强航线上的运输能力,特别是向前线运送弹药物资的能力。毫无疑问,这是一个比较复杂,而且困扰了共和国海军好几年的问题。

更重耍的是,共和国海军必须调整战略打击计划。

因为最高统帅部只让天军负责打击美国本土西北地区,而没有让天军负责打击美国本土西部地区,即加利福尼亚州等地,所以海军在向大西洋转移兵力之后,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将洛基山以西的地区炸成平地,然后再对付其他地区。如此一来,就得尽快夺取墨西哥湾的制海权,让主力舰队能够深入海湾,充分发挥大口径电磁炮的威力。

如此一来,海军不得不放弃北上的计划,把重点转向墨西哥湾。

不得不说,这一变动对共和国海军的作战行动、甚至对整场战争的发展产生了非常重大的影响。

不管怎么说,要进军墨西哥湾,也得先解决后顾之忧。

2月2日,共和国海军集中了大西洋上的几乎全部力量,即8支主力舰队,4支航空舰队与2座海上基地群上的数千架作战飞机,对切萨皮克湾周边地区,也就是北起费城、经巴尔迪摩与华盛顿、南到弗吉尼亚比奇的美国东部核心地区进行了一次长达20个小时的全面战略打击。

这场打击,用“震撼”都不足以形容。

根据共和国海军的作战记录,在这20个小时内,分成2支舰队群的8支主力舰队里的大约250艘大型战舰各进行了2次炮击,且每次都按照作战守则,消耗了大约六成弹药。也就是说,8支主力舰队投送的弹药就高达25万吨!参战的4000余架作战飞机中,除了1500架制空战斗机与辅助飞机之外,其余2500架多用途战斗机总共执行了14000架次任务,投弹量超过10万吨。

打击结束的时候,费城、巴尔迪摩、华盛顿与弗吉尼亚比奇几乎变成废墟。

事实上,正是这场打击,迫使美国联邦政府迁往丹佛。

当然,受到打击最严重的还不是这些大城市,而是被称为“美国海军摇篮”的诺福克海军基地。投向这座港口的10万多吨弹药,几乎将整个港口从地面抹掉,别说港口里的基础设施与舰船,就连用混凝土浇铸的码头都被炸得粉碎!

消除了后顾之忧,共和国海军才正式进军墨西哥湾。

到这个时候,共和国海军也拥有了深入墨西哥湾的资本,因为就在2月3日,古巴当局接受了共和国开出的条件,以集约集团盟国的身份参战,并且向美国宣战,随即向共和国军队开放领土、领海与领空。

12个小小时之内,共和国海军航空兵与第一批陆战队官兵就进驻了古巴。

    卷十四 硝烟漫天

第122章 一发不可收拾

战后,关于共和国有没有必要对美国实施战略打击存在很大争议。

很多人都认为,到2063年的时候,因为美国已经丧失了战略潜力,且被共和国团团包围,只要共和国当局肯在一些问题上做出让步,就能以和平的方式结束战争,甚至能够占领美国本土,也就没有必要对美国进行全面战略打击。

暂且不管这种论点的对错,首先得承认,战略打击开始后,就很难收手。

对共和国的决策者来说,战略打击无疑是一种解脱压力与推卸责任的有效办法。说得直接一点,做出决策的不是某个人,或者某个小集体,而是最高统帅部,而这个战时最高决策机构实际上是由元首府、全体代表大会、政治协商大会、国务院、总参谋部与各种民间机构组成的。即便在这个机构中,元首具有最高发言权,以及最后决策权,任何重大决策也不是一个人决定的。由此可见,战略决策是集体决策,因此对美国实施全面战略打击也是集体决策,即便这个决策出了问题,也不会由某一个人来承担责任。更重要的是,这种责任关系不可逆推。换句话说,如果因为批准了战略打击而造成重大损失,需要承担责任的不仅仅有裴承毅,还有整个决策机构,结果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