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策》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国策- 第135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要对付整个战场上的美军舰队,最多只要500枚战术核弹头。毫无疑问,共和国的军火库里肯定不缺少500枚战术核弹头,而共和国海军拥有的长航时无人潜航器的数量也不会在500具以下。

虽然没有找到直接证据,但是有理由相信,美国也有类似的计划。

从理论上讲,只要任何一方用上战术核武器,这场海战就将失去意义。虽然在海面下引爆的核弹头不会造成太犬的污染,而且佛得角群岛海域远离文明世界,在方圆数千千米的范围内也没有几座大城市,更没有几座大的滨海城市,所以由大规模使用核弹头造成的附带影响可以降到最低限度,但是对于交战双方来说,这却是一场灾难。说得准确一点,在双方都想取胜的情况下,哪怕没有输给对手,也会遭受重大损失。相对而言,美国当局对胜利的渴望更大一些,所以在战斗期间,美国当局反而更能忍耐。

不管怎么说,这种“添油加醋”的做法,让这场原本应该是舰队做主的海战变成了一场货真价实的“海上消耗战”。

受此影响,双方海军在战术行动上都非常小心谨慎。

还未到2月下旬,也就是双方海军还在调兵遣将的时候,已经部署到位的航空兵就率先干上了。在2月21日到26日的6天内,双方航空兵打了大大小小数十次空战,其中投入战机数量超过500架的大规模空战就超过了20次,平均1天接近4次。也许有人会认为这种大规模空战的强度不会这么大,要知道,在J…22与F…4主导的空战中,格斗是唯一致胜的办法,而在格斗空战中,即便以双机编队活动,一次性投入数百架制空战斗机也是很正常的事情,如果算上执行打击任务的战机,一次空战的参战飞机数量超过2000架都不是什么稀奇事,更别说投入500架战斗机了。

事实上,这种大规模空战也是第三次世界大战的一大特点。

虽然在2062年之前,共和国与美国都开发出了货真价实的空天战斗机,而且都进行了量产,但是在作战使用中,受对方战略防御系统威胁,空天战斗机很少到外层空间活动,而在大气层内,空天战斗机的作战效能不见得比J…22这类战斗机高多少。正是如此,在2062年的时候,空天战斗机的主要任务不是夺取制空权,而是去轰炸某些特别重要的目标,顶替空天轰炸机产量不足所带来的问题。比如在2062年10月初,共和国天军出动100多架空天战斗机摧毁了位于美国西部荒漠中的“爱德华空军基地”,也就是非常著名的“51区”,严重削弱了美国的战争潜力(仅仅3天之后,美国天军就以牙还牙,轰炸了共和国的“国家物理实验中心”,万幸的是,美国天军掌握的情报是共和国情报机构故意泄露的,被炸毁的只是物理实验中心的一个分部,实验中心的主体没有受到破坏)。受此影响,在争夺制空权的战斗中,普通战斗机仍然是绝对主力。

受空战效率降低影响,空战的规模自然是越来越大。

当然,空战的损耗也大到吓人的地步。

在这6天的战斗中,美军损失了4000多架作战飞机,其中战斗机就有3700余架,而共和国航空兵的损失也小不到哪里去,海军丢掉了1800架作战飞机,陆军则丢掉了2000作战飞机,其中J…22等制空战斗机多达1700架,多用途战斗机则不到1400架。与巨大的战斗机损失率相对的,则是飞行员的巨大伤亡率。按照共和国海军的统计,在这6天中阵亡的海航战斗机飞行员就超过了2061年最后1个季度阵亡飞行员的总和。

事实上,这么巨大的损失,也与双方的战术企图有很大的关系。

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是共和国海军的战术企图,而不是美国海军的战术企图。

说得直接一点,在双方投入的舰队中,共和国海军的主力舰队占有绝对优势,而美国海军在航空舰队上占优。为了打一场由主力舰队绝胜负,也就是歼灭性海战,共和国海军就得想办法削弱美军的优势,而在海战开打之前,唯一的办法就是通过大规模空战,削弱美军的航空兵。可以说,就算美国能够为前线部队补充损失的战斗机,也无法迅速补充损失的飞行员,特别是那些实战经验丰富的飞行员。

美国海军不是不明白这一点,只是没有更好的应对办法。

因为共和国海军掌握着主动权,所以在空战打响的时候,共和国海军的主力舰队一直在战场南面徘徊,等待美军犯错。说得简单一点,如果美军避免损失过多的航空兵,就得主动后撤,就会暴露出战线上的缺陷,就会给对手可趁之机。更要命的是,在狭窄的海域内集中了太多的兵力,调整部署的难度非常大,甚至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以当时的情况,如果美军贸然调整部署,结果很有可能会遭到惨败。在没有选择余地的情况下,除了做出部分无碍大局的战术调整,比如将舰载航空兵放到后面去,尽量减少参战行动之外,美军只能针锋相对的顶住压力,希望在正面冲突中削弱共和国航空兵的打击能力。事实上,美军确实做好了,为了创造一个良好的决战环境,在主力舰队进入战场、发起决定性的进攻之前,共和国海军航空兵与陆军航空兵付出了非常惨重的代价,在战场附近活动的舰船、以及西非大陆战场上的地面部队也有所损失。

这种意义不大的消耗战在2月27日天亮前就结束了。

随着美国海军的4支主力舰队在加拿利群岛西南大约500千米处集结完毕,以45节的巡航速度南下开赴战场,已经在战场附近徘徊了10多天的共和国海军舰队也挥师北上,把矛头对准了迎面而来的美军舰队。

从理论上讲,在未来24小时之内,大西洋上规模最大的海战就将打响。

也许,这还是整个大战中规模最大的一场海战,甚至有可能成为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场海战!

    卷十四 硝烟漫天

第111章 一击即溃

2062年2月27日夜间,已经持续了7天的空中战斗讲入高潮。

仿佛连老天爷都不想破坏晚上的好戏,在这个月圆之夜,佛得角群岛万里无云,明亮的月光能够最大限度的增大飞行员的视野范围。事实上,在各种先进设备的帮助下,气象条件对空战的影响微乎其微,除非遇到雷暴、超强风暴等极端恶劣天气,不然基本上不用考虑气象因素。

从规模上讲的话,从这个晚上22点30分到2月28日凌晨3点30分,持续了整整5个小时的空战,不管是从投入、损失、持续时间来看,很有可能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空战。

在这5个小时内,交战双方先后投入了4000余架作战飞机!

这是个什么概念?祖当于在这块面积不到200万平方千米的战场上,平均每500平方千米就有1架作战飞机,而这就相当于作战飞机的间隔距离只有20多千米。

如此高密度的投入,与空战战术的变化有很大关系。

不管是共和国海军的J…22,还是美军的制空战斗机,基本上都放弃了视距外空战,全部以格斗为主要制胜手段。即便主要空战武器已经不是格斗导弹与机关炮,而是激光炮、粒子束炮、电磁机关炮等能量武器,格斗空战的交战距离也在视觉范围之内,最多不超过光电传感器的探测范围。一般情况下,格斗空战的交战距离在20千米以内,而大部分战斗集中在10千米以内,很多时候甚至在5千米以内决胜负。

因为在格斗空战中,单打独斗的胜算微乎其微,所以绝大部分时候需要由几架战斗机能合作战,而较为理想的战术是2架僚机掩护架长机,以增强编队的生存能力,并且以轮换充当长机的方式来延长编队的持续作战能力。受此影响,格斗空战的兵力密度非常大,某些时候,为了取得绝对制空权,在方圆数十千米的空域内就能投入上百架战斗机,而且持续投入新的战斗机补充作战损失。

除了空战战术本身,对空战影响最大的还有惊人的战争生产力。与一百多年前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相比,第三次世界大战的战争本质并没太大变化,夺取战场制高点仍然是制胜的关键,而战争本身就围绕着这一关键展开,最大的不同,就体现在战争生产力上。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爆发出了惊人的战争潜力,到参战的第三年,也就是1943年的时候,美国的战争生产能力就占到了同盟国集团的一半以上,生产出了5万架飞机,1万辆坦克与数千万吨的舰船。与一百多年后的第三次世界大战相比,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爆发出的战争潜力就算不了什么了。

前面提到过,共和国在2060年就达到了战前制订的军事生产标准,美国也在1年之后达到了战前制订的标准。也就是说,到2062年的时候,共和国与美国都不缺乏潜力,更不缺少武器装备。因为在2060年下半年到2061年底之间,特别是在2061年全年,双方均没有发起大规模的战略行动,所以到2062年初,双方不是缺乏武器装备与弹药物资,而是拥有用不完的武器装备与弹药物资。

根据战后公布的数据,到2062年初,共和国“富余”的战斗机就多达18000架,其中仅J…22就有5000架之多。因为战争还远没到结束的时候,共和国当局也没有大规模调整军事生产计划,所以富余军事物资不会逐渐减少,还会继续增多。与军事物资大规模富余相对应的则是武装人员严重超标,以战斗机飞行员为例,到2062年初,共和国海军的现役战斗机飞行员的数量就是现役战斗机数量的140%,即飞行员比战斗机多。

与共和国的情况类似,美国也有大量富余军事物资,以及大批军事人员。

这些,为双方提供了打一场大规模消耗战的坚实基础。

27日夜间的空战,正是这种大量聚集的战争力量集中爆发的直接体现。

据一些参加了这场空战的飞行员回忆,这不是一场有目的的空战,而是一场为了空战而空战的空战。从一开始,双方就把力量集中在夺取制空权,而不是主动出击,仿佛只有通过空战取得的制空权才是制空权,而通过打击对方的海上基地、航空舰队、地面机场获得的制空权就不是制空权。

极端战术,带来的自然是极端后果。

在这场仅仅持续了5个小时的空中战斗中,双方总共损失了3000余架作战飞机,占到了参战飞机的75%。

因为支援性作战飞机的损失低的多,所以双方投入的制空战斗机的损失比例都在80%以上。

可以说,这也是人类历史上最残酷的一场空战。

用一些老兵的话来说,能够活下来,已经算是幸运的了。

当然,这绝对不是一场为了空战而空战的空战。

大规模的恐战,带来的最直接影响就是让双方的大容量战术通信系统与战场数据交换系统被潮水般的空战信息堵塞,从而使交战双方都难以照顾到更重要的作战方向,即海面上的战斗。

因为双方都有非常先进的战术通信系统与战场数据交换系统,而且都针对严重的电磁干扰与普遍使用的强制电碰干扰进行了针对性设计,很难通过干扰使其瘫疾,所以打击对方信息系统的唯一办法就是用足够多的战术信息来压垮整个系统,最直接的办法就是打一场规模足够大的空战。

可以说,这从一个侧面反应出了战术通信系统的弊端。

在新的战术指挥体系下,即利用先进的通信系统,高级将领可以越过数个中间指挥环节,直接向前线官兵下达作战命令,而在前线作战的官兵也能通过先进的通信系统,将战场信息直接反应给后方的决策者。这种“扁平”的指挥体系有好处,也有坏处,而最大的的坏处就是需要足够大的数据交换能力,才能建立起足够多的通信频道,也才能将所有前线部队的掌握的信息反应给更高级别的指挥人员。

从理论上讲,只要通信频道足够宽,问题就能得到解决。

问题是,在动辄投入数万、数十万官兵的大规模战争中,再先进的通信系统也无法满足实战要求。

更重要的是,只有在极端情况下,才会出现所有终端向上反馈信息的情况,而在绝大部分情况下,只需要将少数终端的信息反馈给上层决策者。也就是说,即便按照最高标准来搭建通信系统,通常情况下的利用效率低得让人无法接受,而搭建高标准的通信系统需要耗费巨额资金,在那些掌管预算的国防部官员与军事委员会的成员眼里,花费巨额资金搭建在平时根本用不上的强大通信系统,简直就是不可想象的事情。因为在前几年的战争中,很少出现战术通信系统受频道不够宽限制,最终影响到作战行动,甚至导致作战行动彻底失败的事情,所以在战争期间,这一问题也没有引起双方高度重视。事实上,即便到2062年初,共和国与美国的战术通信系统都有问题。

按照共和国海军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