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从战舰吨位来看,美目海军放在西南太平洋上战舰的总吨位不比共和国海军派来的舰队差,甚至还要高一些。问题是,美国海军只有8艘主力舰,更要命的是,以这8艘主力舰为核心的第34舰队还在新西兰,没有冒险前往澳大利亚。也就是说,在战斗力严重不如对手的情况下,美国海军还存在兵力分散的致命问题。
事实上,在2月1日之前,第34舰队有足够的时间赶往澳大利亚。
也就是说,美军第三舰队兵分两路,要么是战术部署,要么就是由内部分歧导致的人为过失。
显然,后者的可能性大得多。
以当时的情况来看,有理由相信,在1月底之前,准确的说是在1月23日之后,即南非让共和国的船队进入伊丽莎白港之后,美国海军就在要不要跟共和国海军在西南太平洋上决战的问题上产生了分歧,而且是非常严重的分歧。
从战略上看,虽然共和国在几个战场上都夺得了优势,还在大陆战场上取胜,但是在某些方面,美国仍然有优势。别的不说,在南半球美国的优势就非常明显。更重要的是,通过澳大利亚、南非、南美,美国仍然维持着对共和国的战略包围态势。说得直接一点,在占领澳大利亚、或者控制南非、或者进军南美州之前,共和国所做的一切,都是在政变大战爆发前的极端不利格局,消除美国独霸世界上百年所产生的影响。
在这些战略环节中,南非与澳大利亚的地位基本上一样。
也就是说,如果共和国控制了南非,除了获得进入南大西洋的通道、以及启动阿根廷这枚定时炸弹的基础条件之外,最大的影响就是让美国在南半球的战略包围圈瓦解,而美国继续控制澳大利亚的意义也就不那么重要了。
不从战略出发,从战术出发,美军在澳大利亚的行动都没有多少意义。
原因前面提到过,共和国海军很有可能放弃澳大利亚,转而进军新西兰。因为美国在南太平洋上,除了新西兰之外,就没有像样的大型战略根据地,甚至没有像样的大型战略海军基地,所以在共和国决心夺取新西兰的情况下,美国完全应该以新西兰为核心,争取在保卫新西兰的战斗中消耗共和国海军的战斗力。从战术上讲,就是放弃澳大利亚,全面退守新西兰,并且以新西兰为根据地,在附近与共和国海军决战。如此一来,美国海军就应该主动撤离澳大利亚,到塔斯曼海东部海域集结,而不是呆在以豪勋爵岛为核心的西部海域,等着共和国舰队找上门来。
显然,对美国来说,放弃澳大利亚,绝对是一件非常艰难与痛苦的事情。
仅从情感上讲,上到总统、下到平民,几乎所有美国人都将澳大利亚当成了美国的第五十一个州(拥有同样殊荣的还有加拿大,新西兰因为过于弱小还不为美国民众熟悉,墨西哥则因为贫穷与动乱,让很多美国人反感,英国受历史影响,也很难被美国人认同),要在需要同舟共济渡过难关的时候抛弃澳大利亚,在美国人看来,这绝对是连上帝都不会宽恕的背信弃义的行为。
问题是,不放弃澳大利亚的话,就得让第三舰队陪葬。
不管美国当局与美国海军是否承认,以2060年初的战场态势,就算第三舰队背靠澳大利亚,能够得到4000架战斗机的支持与掩护,在共和国海军大举南下,同样投入了4000架战斗机的情况下,第三舰队击败共和国海军西太平洋战区舰队群的机会几乎为零,没有半点胜算可言。
受此影响,在到底应该怎么打这场海战的问题上,美国海军产生了明显的分歧。
关键就在第34舰队的行动上,即第34舰队有没有必要前往澳大利亚,与另外3支舰队会合,并且在另外3支舰队的支持下与共和国海军决战。
如果在以往,肯定会为此争论,甚至会对作战计划做出调整。
在先进技术,特别是计算机模拟技术的帮助下,美军很快就得出了结论,即把第34舰队派往澳大利亚,第三舰队获胜的概率也不会增加多少,反而会让美国海军仅有的一支主力舰队受到致命威胁。
正是如此,第34舰队留在了新西兰。
问题是,这一部署,并没给美国海军带来多少好处。
这里就涉及到了美国海军面临的第三个问题,即战术上没有任何主动权可言。
虽然美国海军在塔斯曼海集中部署了9艘航母(其中7艘属于第三舰队,2艘由第五舰队派来),24艘巡洋舰、36艘多用途驱逐舰、40艘反潜驱逐舰与20多艘攻击潜艇(其中至少一半是大型攻击潜艇,而不是专门用来执行破交任务的小型攻击潜艇),还投入了4座大型海上基地(其中3座是由40艘模块船组成的超级巨无霸)、以及相当于美国在战争爆发前拥有的航空兵总量的4000架作战飞机,但是比起汹涌而来的共和国海军,美军的优势并不明显,甚至没有优势可言。
就拿至关重要的制空力量来说,在4000架作战飞机中,能够与J…22对抗的F…1(美国在战争爆发后重新为作战飞机命名,所有在大战期间服役的战机都采用新的命名体系)不到400架,而共和国海军派来的4000架作战飞机中,J…22不会少于1200架,而且其中300架部署在第三舰队的航母上。事实上,F…1制空作战能力只比共和国海军的J…20强一些(受此影响,在2059年底,也就是F…1批量服役的时候,共和国海军开始淘汰J…20,一部分转交给了陆军航空兵,拿去执行对地支援任务,另外一部分转交给了盟国,还有一部分则交给二线部队),比J…22差了许多。只不过与美国海军之前的战斗机比起来,F…1则至少能够在空战中与J…22过招,而不是连招架的力气也没有。
由此可见,美国海军除了在兵力兵器上数量惊人之外,实际战斗力并不怎么样。
现代战争中,决定主动权的不是兵力,而是战斗力。
从双方的作战行动就看得出来,美国海军不但没有掌握主动权的能力,甚至连夺取主动权的信心都没有。别的不说,如果美国海军有信心取得主动权,就不应该等到2月1日,即让共和国海军首先采取行动,而应该在1月下旬,即共和国海军还在忙着调集兵力的时候就发起反击,就算受陆战队影响无法攻占新喀里多尼亚,也能赶在共和国海军发起进攻之前摧毁努美阿港,延迟共和国海军的进攻行动。
没有主动权,就只能被动挨打。
问题是,掌握了主动权的共和国海军也不是没有烦恼。
严格说来,共和国海军面临的问题不比美国海军少,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选择进攻方向。 虽然在高层会议上,裴承毅基本上否决了袁晨皓的提议,没有让陆军去占领澳大利亚的打算,但是在是否直接攻打新西兰的问题上,即要不要首先消除来自澳大利亚的威胁的问题上,裴承毅并没有明确表态。他给海军下达的命令也是夺取西南太平洋的制海权,而不是为进军新西兰做准备。
如此一来,在怎么打这场海战的问题上,共和国海军内部也有分歧。
作为代替裴承毅指挥海军作战的军事顾问,华剑锋并不主张直接进军新西兰,而是坚持首先歼灭盘踞在塔斯曼海的第三舰队,并且摧毁豪勋爵岛上的军事设施,在消除了侧翼威胁之后,再进军新西兰。华剑锋的这一想法显然考虑到了裴承毅的战略部署,即设法在这场海战结束之后,创造出进军新西兰的最佳环境,从而让裴承毅做出攻打新西兰的决定,而不是让几十万陆战队官兵继续在热带岛屿的沙滩上晒太阳。由此可见,华剑锋也认为应该适当增大战略进攻的强度,而不是完全在海上作战。不管怎么说,在夺取了制海权之后,要想保住制海权,就得建立起基地网络。
与华剑锋不同,张雪峰主张把重点放在第34舰队身上,并且在海战结束之后,进军斐济群岛,而不是新西兰。他的这一观点也很好理解,作为共和国海军在雅浦海战中的前线指挥官,张雪峰已经深复体会到了主力舰的强大作战能力,也就非常清楚,在歼灭第34舰队之前,共和国海军都没有真正掌握制海权。说得直接一点,只要一次机会,第34舰队就能歼灭共和国海军在西南太平洋上的任何一支舰队。如此巨大的威胁,别说身在前线的战场指挥官,就连远在大后方的司令部参谋都不会忽视。在要不要攻打新西兰的问题上,张雪峰明显更加豁达,在他看来,天军的战略轰炸机能够把澳大利亚炸回石器时代,为什么不能把新西兰变成无人荒岛呢?既然可以用战略轰炸使新西兰丧失军事价值,共和国海军就没有必要为了一座基地而去攻打一座面积接近30万平方千米、还有1000多万人口的群岛,完全应该把目标锁定在面积小些,但是足以容纳几支舰队的岛屿上,比如斐济群岛,或者更远一些的萨摩亚。
如果从权力,特别是指挥权上讲,华剑锋肯定占优势。
万幸的是,华剑锋不是那种听不进意见的领导,在与张雪峰见过面之后,华剑锋就基本上采纳了这位海军中将的建议,只是提出了三个要求,即在以歼灭第34舰队为主要目的的情况下,仍然得把打击第三舰队的其他作战舰队、以及攻打豪勋爵岛作为任务目标,确保海军在西南太平洋上的绝对制海权。
当然,张雪峰也不是那种听不进劝的人。
华剑锋强调的绝对制海权可以说是最关键的部分。在1月20日的那次会议上,天军就提出了一个非常尖锐的问题,那就是如何确保战略轰炸机的飞行员在跳伞逃生之后,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援?
虽然有战争就有伤亡,大战打到这个时候,共和国在各个战场上的伤亡官兵总数已经超过了100万,其中飞行员就有近万名。在战场上,共和国军人也表现出了足够的、甚至可以说是视死如归的勇气,但是从军心士气上讲,如果让轰炸机的飞行员意识到,如果他们在西南太平洋上被击落,结果不是当场阵亡,就是在跳伞后喂鲨鱼,或者被美军俘虏,那么肯定会对飞行员的心理产生影响,也就会对作战行动产生影响。从一支军队、一个政府的角度出发,对那些为国作战的军人见死不救,或者说没有做好营救准备,不但是失职、还是莫大的耻辱。
对于这个问题,海军给出了3个答案。一是让在战区活动的潜艇执行拨救任务,二是向前线部署专门执行海上搜救任务的远程巡逻机,三是在战略轰炸开始后尽快夺取战场的绝对制海权。可以说,只要做到这3点,跳伞飞行员的安全就有了保障。关键就是能不能尽快夺取绝对制海权,要知道,天军在1月27日就执行了第一次战略轰炸任务,虽然没有损失轰炸机,而且到2月1日的时候,几次轰炸行动都没有损失轰炸机(主要是所有轰炸机都是在距离澳大利亚2000多千米外的海域上空发射导弹,根本没有进入美军与澳大利亚皇家空军战斗机的拦截范围),但是随着轰炸规模扩大,特别是在远程弹药耗尽之后,不得不使用近程弹药的情况下,轰炸机的损失率肯定不会低到哪里去(从经济性来看,在轰炸规模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算轰炸机的损失率会增高不少,也要比消耗大量价格昂贵的远程导弹划算得多,到时候搜救跳伞飞行员就变得格外重要了。
当然,在张雪峰看来,这也是非常关键的。说白了,要想不打新西兰,就得确保战略轰炸迅速生效,也就得让天军放手作战,而不是顾这顾那,也就得满足天军提出的要求,在轰炸大规模展开之前夺取绝对制海权。
综合这些因素,共和国海军把矛头对准新西兰,也就不难理解了。
当然,从战术层面上讲,这也是最佳选择。
美国海军第三舰队的主力一直盘踞在以豪勋爵岛为中心的塔斯曼海西部海域,只有第34舰队留在新西兰,即便不考虑美军在澳大利亚的军事基地,特别是部署在澳大利亚的各类作战飞机,共和国海军也没有理由去美国海军选择的战场上决战。要知道,掌握主动权的是共和国海军,而不是美国海军。说得简单点,只要美国海军不北上攻打新喀里多尼亚,不管在塔斯曼海做什么,共和国海军都可以无视。
而共和国海军就算不去攻打新西兰,比如在主力舰队后面没有两栖舰队,陆战队更是留在大后方,只要进入塔斯曼海,美国海军就不能等闲视之。
必须承认,在海洋战场上,主动权既是实力的直接体现,又是胜利的来源。
可以说,就算实力处于劣势的一方能够在海战中取胜,比如在100多年前的中途岛海战中,美国海军能够在兵力严重不如日本海军的情况下,一举歼灭联合舰队的主力,取得了改变战场局势的伟大胜利,就是因为美国海军采取了非常积极主动的战术,而不是在中途岛附近等死。
问题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