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弟子又回到了卫州,准备再细细查看现场,可没想到,就在弟子向四派打听这短短几天,又接连发生五起同样的案件,分别是卫州扈家,瀛州田家,藏州韩家,还有梓州黄家与秦家,事情紧急,弟子只能请当地宗派一同调查,一连多日,弟子走访各地,毫无收获,看来凶手行事颇为谨慎,一点破绽都没有留下。”
“弟子收到师父书信之后,意识到事情紧急,弟子只能向器宗求助,尔后想到,既然六家均为同一凶手所杀,不论是仇杀还是为财,那这六家必定有什么特殊之处,弟子立马去了当地调查,结果竟然发现……”及此,云齐顿了一下并没有往下说。
殿上之人一直闭目静思,听得此语抬起头来,问道,“发现什么?”
“这六家竟然全部都是十六年前才落户当地的家族,而且他们的来历当地人也不知晓,只知道是一种怪异的南方口音,看来都是来自同一地方,此时弟子才意识到事情恐怕并不像弟子想得那样简单,将一切调查工作交予器宗师兄,这才回山与师父商量。”
“好了,此事我已知晓,你且先下去好好休息,过些日子是我们隐宗的大事,你可要好好准备。”
云齐略显犹豫,问道,“不知那事师父要做何打算?”
“此事为师心中已有决断,你不必记挂,做好自己的事便可。”带着毋庸置疑的语气,让云齐心中一惊,仍是面不改色,低头应了一句,“是,师父,弟子这就告退。”
云齐走后,隐灵子说道,“杀人剔骨,焚尸灭迹,那可是魔教妖人,赤邪的一贯作风啊,可如今魔教式微,偏安一隅,想来他并不会如此嚣张,故意留下把柄,看来此事另有蹊跷。转身看向角落人影,接着说道,“如今大典已近,我实在脱不开身,此事还是要麻烦你了。”说完不及他答应,便闭目沉思去了,角落淡淡人影也消失不见。
空荡荡的主殿只剩他一人。
须弥山,清晨的钟声回荡在整个寺院之中,寮房之中的香客逐渐走出房门,向着净土殿的方向走去,秋心也下意识跟了上去,原来是僧人们的早课时间,香客前来观礼,寺院早就给香客准备好蒲团,殿外众人也盘坐于蒲团上,随着僧人诵经声,竟有飞鸟旋于顶,宏大的钟声伴着阵阵梵音从须弥山越散越远。
秋心并没有和香客坐在一起,只是站着目光看向他们,只觉佛法无边,教化世人,今日才得一见,实乃难得一见的和谐胜景。
此时门口传来脚步声,转身望去,却是昨天的两位女子,年轻的妹妹今天褪下僧衣,却是一身素裙,细眉大眼,秋波宛转,再施以淡淡腮红,比起身边绿衣女子更加出尘,昨日刁蛮野性早已消失不见,在清晨阳光沐浴之下,动人心魄,秋心一时也看的呆了。
那女子转身望向净土殿,在秋心身上稍作停留,看见秋心凄迷之态,心道一句浪荡子,便转身搀着身旁女子出门而去,脚步婀娜,三千青丝迎风而起。
不知什么时候,小白爬上秋心肩头,抓耳挠腮,一起看向院门外,看来早已忘了在费城中与它**一度的费家女子,一人一狈,在佛家圣地,心中想起了这龌龊勾当。
秋心猛然惊醒,笑骂道,书中所写,果真如此,世间女子,红颜祸水,枉我平日自诩心智坚定,却也心迷此景,又想到,这两名女子究竟是何身份,那凌家又是什么势力,竟然能在三宗之一的密宗大吵大闹,一时脑中也无答案,索性不想,与我又有何关系。
便要招呼小白与他去房中取行李,下山赶路。
“施主,老衲看你身有慧根。”
秋心闻言看去,却是方丈,又转观四周,并无他人,便问道,“大师可是与我说话?”
“正是,老衲慧冲,见昨日晚霞遍天开,猜到定有贵人来,却不知是施主到得院中,老衲有失远迎。”说完,便笑眯眯地看向秋心,秋心此时一头雾水,便问道,“大师谬赞了,小子不过路过此地,见佛门圣地,上山礼佛罢了,哪里是什么贵人。”
“施主此言差矣,老衲见你耳聪目明,六根清净,天庭饱满,正是我佛有缘人,不知施主可有心在我院中修行,来日必定修成正果,以证大道。”
老僧说的轻松,可是句句惊人,吓坏了秋心,其心中暗自思索该如何拒绝,此时方丈又说道,“施主既是路过此地,上山定有所求,不知所谓何事?”一边说着眼睛看向秋心,那沧桑的眼眸放佛亘古明灯,直透人心。
“在下并无所求,只是须弥山难得来一趟,不上山岂不可惜,在佛地耽搁多时,又觉天色已晚,便在寺中住了下来,小子这便下山赶路去了。”说完便头也不回向院外走去,低头边走边想,方丈乃是世外高人,拉着我做什么,难不成真想让我当和尚,想到此处,心中仍是一阵阵后怕,昨天那女子千般哀求,方丈仍是无动于衷,果真佛门中人,行事难猜。
“施主,你真的身有慧根。”
只顾着低头走路,不知何时方丈早已站在门外挡住了去路,秋心心中暗暗叫苦,没想到这老和尚如此难缠,便要发怒,不及他开口,老僧接着说道,“既从青桑灵山一路到此,施主便是与我佛门有缘,未曾入世,心境澈净,只适修佛。”
秋心闻言心中大骇,他并未说过自身来历,却被方丈一眼看透,脸上稍显怒色,说道,“都说出家之人,心性淡泊,今日一见,并非如此,今日方丈拦住在下去路,可是何意。”
那老僧仍是不急不躁,淡然说道,“事到如今,老衲也就开口直言,得知你来自青桑山,只因你腰间配着九龙玉佩,乃是故人之子,而施主走路举重若轻,说话谈吐气息悠长,必是习武之人,相必已习得那害人剑诀,如今只怕是难已回头,老衲只好说此无礼要求,万望施主莫怪。”
语不惊人死不休,老和尚说的轻巧,但早已在秋心心中激起惊涛骇浪,无论是洛城神秘道士,还是如今密宗方丈,都只因自己腰间玉佩而断定自己身世,道士所说之语若是耸人听闻,让他心烦意乱,但是而今方丈硬要留自己在这须弥山,恐怕事情不是那么简单,便说道,“玉佩乃是他人所赠,仅凭此要秋心留在此地,恐怕在下无论如何也不能答应,在下还有要事,不便在此地叨扰,这便告辞。”
说完运起轻功,便要飞身而去,但是老和尚每次不偏不倚正好挡在秋心去路,不退不让,秋心心中大怒,喝道,“在下已经说得很明白了,方丈还要如此相逼,休怪小子出手无情。”语罢,抽剑而起,运气集力,向着方丈咽喉刺去。
但是方丈却不加躲闪,眼看木剑就要刺到身上,秋心此时欲要收剑却已来不及了,木剑顺势而去,稳稳次在和尚咽喉,但是并没有血溅当场的景象,木剑停在方丈身前半寸便再也不能挺进分毫。
秋心见此,连忙收剑,道,“方丈赎罪,小子一时心急,险些酿成大祸,只是要我遁入空门,从此常伴青灯,我是怎么也做不到。”
方丈见秋心心意如此坚决,不惜刀剑相向,如此相逼,恐怕只会适得其反,叹声说道,““此事倒是老衲做的不对,只是那《神剑诀》实乃是大凶之物,非人力所能驾驭,施主所练之剑恰是此书,恐会迷失心智,酿成大祸,所以老衲才会出此下策,强留施主于此,以山上佛性压制施主魔性。”
“大师此言多虑了,在下修炼此剑诀多时,并未有任何不适,若是他日真如方丈所言,秋心定当上山,剃度出家。”秋心此语,语气坚定,不由分说。
方丈闻此言,道,“施主,你可知这山上菩提树,从何而来?”
说完看向山中菩提树,只见上下香客络绎不绝,上山朝圣。
第十三章 一切由心
第十三章一切由心
秋心顺着方丈目光看去,入眼尽是金色佛光,人影在菩提海中沉浮。
菩提树叶显金黄之色,主干粗大,迎风岿然不动,只有树叶发出“哗哗”声音,树丛间佛家小庙与其相辅相成,巨大的山道直通山顶,平整光滑的岩石反射出刺目光芒,一直延伸到山下远方,使得整座须弥山威严壮观,似能包纳世间一切罪恶因果。
“菩提非菩提,只因佛陀在白杉树下悟道正果,白杉树才感受佛陀恩惠,成为佛家圣树,世间之人才称之为菩提树,这满山菩提树也非菩提树,是我密宗代代高僧坐化之前从凌家所种白杉林中移来,白杉多刺,树高而易折,每代高僧年老之时都要下山,赤身以僧衣缚其与背,一步一步背上山,以血染之,以念浸之,最后坐化在树下,才将菩提树种成。”
秋心无言,山上菩提树少说也有几千棵,要将其种成林,将要要耗费多么大的精力,忍受多么大的痛苦,真是令人敬佩。
此时方丈又接着说道,“世人常说我佛慈悲,因而来此参拜,但是世间之痛皆为我之痛,世间之恶皆为我之恶,佛门弟子甘愿万恶加身,也要净化世间之恶,但是世间之人何止千千万,世间之恶何止千千万,仅凭佛门子弟哪里能化解,直到坐化也甘愿流血染土,搬来这一棵棵菩提树,将须弥山化作佛门净土。”
秋心心中默念,世间之痛皆为我之痛,世间之恶皆为我之恶,后又说道,“世代高僧之举令人敬佩,佛门净土之地让人向往,但秋心凡尘俗世未了,亲生父母还未见过,孝道还未尽过,实在没有佛家的大慈悲,大追求,能够一心向佛。”
方丈并未理会秋心所说,接着说道,“佛说,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舍去皮囊,投身苦海,度化世人,但是度人者自度,尘世万千凡人自度,才能消除世间的一切恶由,这才是佛家真正目的,施主你可明白?”
秋心说道,“大师所说句句戳心,虽然小子做不到感化他人,但是习武之人自当坦坦荡荡,一切由心,方是正道。”
方丈听闻此语,连道三个“好”字,接着说道,“施主所悟恰是如此,老衲之言正是此意,施主确有慧根,与佛相近,你既无意修佛道,还希望施主记住今天所言,来日莫要忘了,最后再赠施主一句话,世间万般恶相为虚像,恶由生恶果,今日之因必成他日之果,若是施主心胸坦荡,修得那凶物又有何惧,老衲话已至此,何去何从,全凭施主一人定夺。”
“今日听大师此语,秋心感怀备至,以后一定一心向善,不会辜负方丈教诲,这便下山去了。”说完便带着小白下上去了,一主一仆心有灵犀,早在秋心和方丈动手之时,小白就跑到房中拿来行李,准备随时跑路,秋心见了,直夸它懂事,一路嬉闹着下了山。
秋心走后,方丈望着他们下山的背影,暗自感叹,不谈因果,他真的心灵至诚,身具慧根,又像是一个佛门弟子,可不要重蹈那人复辙才好,如此想着,抬眼看向东方,轻转佛珠,不知在想些什么。
“师父,那人你可认识?”
“只是像一个故人罢了。”恩施从来没有见过师父露出如此神情,心中也对那个年轻人充满了好奇,短暂对话之后,师徒二人回到院中,只剩下山道上来往的香客和满山遍野迎风而立的菩提树。
从山上下来之后,秋心又认真想了想方丈所说的话,似乎话中有话的样子,不过他也没有细问,生怕那和尚又要留自己在山上,话语中还显出对自己的修炼的《神剑诀》颇为担心样子,只不过自己学会一百零八剑招,又能使出三十六剑,此时看来并无大碍,只怕他是多虑了。
今日在山上与方丈动手,虽说自己并未尽全力,但是方丈仅凭真气外放就轻松挡下自己一剑,可见一宗之主功力确实深不可测,也让他收起自得之意,安心修习,早日用出一百零八剑。
顺着官道,一路上各式各色的人来往不绝,比起人烟稀少的青州,晖州更加繁华热闹,每隔一段距离便能看到村庄集市,走得累了渴了,秋心也会坐下来在路边茶馆休息,倒是比刚下山时安稳闲适了许多,再看看赶路之人风尘仆仆,心中也颇为感慨,对自己这趟旅途终点也多了份期待。
虽说路上多茶馆酒肆,秋心也没有担心晚上住在何地,可随着越来越接近瓮城,村庄越来越少,天上云团也越聚越多,只怕是要下雪了秋心暗道不妙,脚下不觉加快了步伐,向着瓮城赶去,哪怕赶到城外驿站,晚上也好有个落脚之地,可是天不遂人愿,哪怕秋心运起轻工,足下生风,连驿站的影子都没看到,心中暗骂,都怪方丈缠着不让自己下山,这才误了时辰,可是此时也没有办法,再走走要是没有村庄人家,恐怕只能找个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