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可真的不是长孙无忌矫情。作为吏部尚书,这些天可是除了兵部以外,最为繁忙的一个部门了。考核各地官员功绩,负责官员升迁黜置,因为涉及到李世民的手下好多人,所以各方面的势力都要好好考虑,绝对是一件非常费脑子的事情。
“萧规曹随就好了,长孙尚书何必每天都纠结这个,太上皇时期的制度已经非常完备,现在只不过是过渡,何必那么累,弄得所有人都整天人心惶惶。”罗彦这是另有所指,李世民上台以后,大肆封赏自己的手下,这样以来就得有人让位,随意好些人莫名其妙被换掉,有些人莫名其妙升官,这件事情民间也开始有了怨言。
听到罗彦这一贯懒散的办法,长孙无忌想想,还真是那么一回事,也就点头称赞:“进之这是深得黄老精髓。只是,你这样,陆夫子就不会收拾你么?”接纳了罗彦的建议,长孙无忌也不介意和罗彦开玩笑,就拿罗彦儒生的身份和黄老的治政思路说事。
“不论黄老还是儒家,只要是对国家和百姓有利的,拿来用就是了。我等儒家子弟,就是不能抱着门户之见,不然迟早会有新的流派替代我等。不说别的,如今法家就大行其道,难道我等就要阻止不成。于国有利,便是仁德。”说出了最近的感悟,罗彦也是一阵畅快,自从董仲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随着魏晋南北朝的低潮期,儒家子弟迫切的希望能够重新回到权利的中枢。这确实是一件好事,但是随着心思迫切,就产生了不少激进的言论,对于更好发展儒家的学说,可不是一件好事情。
听到罗彦这样的认知,同是作为儒生的长孙无忌,这个时候也被罗彦的一些思想给震撼到了。这都是走进权利中枢才会明白的道理,罗彦作为一个七品,就有这等见识,着实难得。
所以不仅感叹了一句:“我不如进之啊。”
由不得长孙无忌多说话,此时李世民已经进来了。
坐在主座上,李世民说道:“今日集会,乃是讨论后日渭水河畔之议和,诸君有何想法,不妨说来,我等商议一番。”
作为李世民的幕僚之首,杜如晦率先开口:“而今议和已成定局,今日商议,无非就是何人前去,如何布置,条件如何。既然颉利亲来,陛下数年前又与之结为兄弟,自然是陛下要亲自前往。只是”杜如晦这个时候说话也是有些犹豫,毕竟颉利此来带着十数万人马,李世民前去的危险性太大。
这个时候李世民倒是显露出几分霸气:“无妨,我去最好。杜卿继续说。”
“陛下前去,自无不可。只是若无大军镇压,怕是颉利真要出尔反尔,到时候我等万死莫辞。”
这倒是难到好些人。要知道这个时候长安可就剩下几万人的军队,真要是干起来,绝对败多胜少。
沉默良久,罗彦张口:“微臣倒是有个办法,只是不知道陛下敢不敢试一试。”
罗彦发声引起众人一阵注目,李世民自然是高兴有人想出办法,不论是不是冒险,先听听再说。
得到李世民的允许之后,罗彦就讲了起来:“突厥此来,人数虽未有百万之众,但是二十万还是有的。渭水两侧,地势虽然平坦,但是也有起伏之处。当日,陛下选一二武艺高超的将领,陪伴左右,前往渭水桥畔与颉利议和。我等尽起长安兵马,以玄甲精兵为首,千牛卫次之,其他各部兵马最后,抖擞精神,陈兵渭水。随后着人在地势起伏之处,安排人马,遍插军旗。如此一来,造成敌我兵力相当,甚至我方兵力更甚的假象,可以震慑颉利。至于陛下身畔,可火速召尉迟将军回京,以大胜之势,慑敌军心,如此以来,可以最大程度做到保护陛下和议和顺利。”
罗彦的这个办法不可谓不冒险。为何,把长安城所有的兵力都拉出去,一旦突厥背信弃义,直接开始攻击,那么到时候连后路都没了,据守长安的可能性都大降。
罗彦此言一出,居然惹得好些人出言反对,就是长孙无忌,都在一脸抱歉中表明自己反对罗彦的建议。
不过,正主是李世民,所以罗彦这个时候只是看着李世民怎么想。
还没等李世民开口,杜如晦就先说道:“此计可行。”得到了以决断著称的杜如晦的支持,其他人自然就不再反对,就连李世民,仔细思考了罗彦的的办法,听到杜如晦赞同,也跟着说道:“如今的局势,不涉险是不行了,那就这样吧。”
既然大致的方案确立,那么接下来就是讨论该什么人陪着李世民去了。一个人已经定了,那就是尉迟恭,这货刚把突厥给打败一次,上去之后绝对能震慑不少人。但是另一个就不好说了。难道,还要派个武将跟着过去?
这不行啊,人家一看,你这明显就是在害怕,身边带两个武将,既然这么怕死,那就来干一场。所以这样一个人还真的不好找。
有人说了,我难道就不能找个武将,穿一身文臣的一副,然后跟着过去。但是这也实在太小看人家颉利的智商了,上过战场的人,对于同类的嗅觉绝对很灵敏。
看已经吵成了一锅粥,罗彦忍不住,站起来对李世民说了一句:“陛下要是信得过我,那就让我去好了。”
顿时鸦雀无声。
第一百一十章盐铁赔偿的争议
不能不惊讶,要知道这次去的两个人,那是要护卫李世民安全的。罗彦这货能行么?
这是去见颉利可汗,不是闹着玩的,必要的时候可是要挺着胸膛挡在李世民前面挨刀子。
看着众人投来怀疑的目光,罗彦说道:“朝中能派出去的将军,大多和突厥都打过仗,彼此之间都很面熟。要是能选出一位来陪着陛下去,说真的难度确实不小。我的本事诸位也见过,多少还是能派上点用场,而且我这一副文弱的样子,也不会引起突厥的注意。”
这话倒是罗彦真的没有说错。虽然之前在人前显露武艺,但是要是没有亲眼见过,真的很怀疑罗彦是不是像传闻所说,能力敌秦王府的亲卫。
这些人仔细一想,也没错,罗彦这货看着年轻文弱,但是关键时刻还是很靠谱的。
李世民答应的很是干脆:“既然如此,就由进之和敬德两人陪着我过去好了。接下来说说议和的问题,如何赏赐突厥,用什么物资,这些事情大家先议一议。明日早朝的时候,我也心里有数。”
裴矩是民部尚书,但是民部的好些事情,作为中书令的房玄龄在短短的几日就摸透了,所以这个时候也不用再去等到把裴矩叫来问个清楚。
“陛下,今年没有发生过大战,各地灾害也比较轻,但是国库压力还是很大,继位大典过后,耗去国库钱粮的十之一二。要是给突厥赏赐太多,恐怕来年日子就不好过了。”中书令已经相当与后世的宰相,所以统筹全局,这个时候自然是也有些作难。
虽说大家为了照顾李世民的面子,把给突厥的钱财都叫做是赏赐,但是心里都非常清楚,这个其实就是让突厥安生几天花的买平安的钱。你要是给少了,突厥那些饿狼们也不会答应。而且今日不同往日,人家都已经打到了家门口,要是一言不合,直接开战,这长安能不能保得住,还是两说。
房玄龄这会儿这么说,其实就是为了告诉大家,你们要适可而止,不能因为买平安,就把家底败光,明年还得过日子呢。
摆摆手,示意房玄龄先不要说困难,李世民就开始问到底该赔偿多少比较合适。
“金银财帛,必然是一个都不能少,只是,这个数目,必然是要比以往多一点,否则颉利久久不退,反倒是会出乱子。实在不行,依照以往的例子,金银各加五万两,锦帛之类,也加上几万匹,粮食多加十万石。这等条件,已经能够保证颉利退兵了。”这是陈叔达说的。作为一个老臣,见惯了这些年和突厥的种种交易,所以陈叔达考虑了当前的情况,比较谨慎的给出了这样一个数目。
确实这样的条件完全能够打动颉利的心了,但是房玄龄这个时候反对说:“金银一类,均有定数,国库虽然能够拿出这么多来,但是数目过大,反而会引起颉利的疑惑。到时候只怕会识破我等虚张声势的计策。”
杜如晦这个时候也点点头:“不错,我等也不能小看了突厥的智慧。即便是商议,也不能给的太多。”
房杜二人的话让所有人都很是赞同。
“依我看,不如把以上的种种物资数额全都减数万,以盐与铁补上这个缺口,这样以来,一应物资都可以省下不少。”罗彦说道。
这话一出来,一些老臣当即站起来骂道:“竖子误国。”
为何?历来突厥这类游牧民族,生活最缺乏的就是粮食和食盐,打仗最缺的就是铁。因为这几样东西不是这些不事生产的人能搞出来的。所以这些物资的来源,大都是依靠购买或者劫掠。
食盐对于人体的重要性,可不是现代人才知道的。古代人民就知道一个人如果长期食盐摄入不足,身体就会虚弱。所以历来对于北边的游牧民族,食盐的控制都是相当严格的。至于铁器,就更不用说了,如此重要的战争物资,就这样给了突厥,那不就是资敌么。
而且这里头还有不少人是世家的代表啊。世家难道仅仅靠着霸占的土地就能豪富一方了?非也,其实暗地里与突厥进行盐铁交易的,恰巧就是这些世家的人最多。
罗彦这个建议,不论是从道义还是从国策,乃至是世家的利益,都是违背了的,怎么不会惹起一些人的抨击。等这些人骂的差不多的时候,李世民也开始了劝阻,这才把场面给稳定住。
见识过了罗彦以前说的很多事情,李世民就算是冒着再有人跳起来反对的风险,还是询问罗彦的想法。
“诸位想必都知道,我等现在不缺食盐。”不管周围投来如何异样的目光,罗彦还是自顾自说道:“朝廷禁止私盐这么多年,难道突厥这日子就不过了?官方禁止,就导致私盐泛滥,到头来还不是把银钱流到了一些人的口袋里。禁止向突厥出售盐铁,这些年突厥的人马也不见有一丝消瘦,突厥的兵刃也不见有丝毫减少,为何?”
罗彦可不管这会儿会不会得罪某些既得利益者,很是尖锐地把这个事情挑明了。
“我等如今不拿盐铁作为赔偿的东西,无非就是拿着更多的金银财帛,让突厥人自己去买罢了。诸位要是能够把这私盐私铁禁绝了,就当我没说好了。”有李世民撑腰,怕个什么,罗彦当下就把挑子撂过去。
“只是,这天下悠悠之口……”还有一些老先生想出来说几句,但是很快就被李世民给拦住了。
其实民间盐铁私贩,统治者不是不知道,每年因为贩私盐抓起来的,也不在少数,甚至有些人还因此掉脑袋。而这铁器就更不用说了,突厥这几年抢掠的铁,还不够他打这么多次仗的,肯定有人私底下贩卖过去了很多。
罗彦这番话就把很多人的嘴给堵上了。
李世民仔细想想,还真的就是这么一回事,也不多商量,就这么定下来:“近年在江浙一代,尤其是淮泗之地叛乱平息以后,海盐产量逐年上升,府库里确实存储了不少的食盐。只是就算是以盐铁替代金银,也有个数量才行,不能就这么白白便宜了突厥。”
“如果可能,只以海盐替代金银和粮食,一斤食盐可以抵得上好些粮食和金银,尤其是对突厥来说,这个东西实在是太过重要。不怕他们不就犯。”房玄龄建议道。
接下来的事情,也只能在明日的早朝上解决了。临走的时候,李世民叫住罗彦,说道:“这个决定究竟能不能行得通,还要看明天进之在早朝的时候如何表现,今夜回去,好好想想。”很明显,李世民这是把说服朝臣的任务交给了罗彦。
虽说现在罗彦已经成了七品官,但是到现在为止,李世民也没有赏给他一处宅邸,所以现在还是寄居在陆德明家里。
找到陆德明,罗彦开始和他商量这件事情。
“进之,这件事情你做的实在是太过冒险。盐铁之事,动摇国本也就罢了,连那些世家也给得罪了。往后你这道路,怕是走的有些艰难了。”陆德明有些担心地说道。
“老师,弟子要是说,正因为害怕动摇国本,弟子才这么干,你会相信么。”罗彦有些苦涩地回答。
沉吟了少许,陆德明轻叹:“或许就是因为看上你的品格,老师也才会这么担心。你太年轻,从前我担心你踽踽独行,在官场难有作为。如今你被陛下看重,我却担心你得罪太多人。”自己这个弟子,怎么越来越让自己担心了呢,陆德明怎么也想不明白。
罗彦听到自家老师有这样的回答,心里有些开心,说道:“国家禁售盐铁,一来为了充盈国库,二来为了削弱突厥实力。只是有着私盐私铁的存在,这两件事情都遭受了严重的损害。江淮一地如今产出的食盐,已经太多了,要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