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在黄家渡一战虽然算不上是全军覆没,但是全军的士气被磨灭的一干二净,现在就是你给出多少钱也很难把士气鼓动起来了。因为军士们虽然贪财者居多,但基本的常识是有的:如果连命都没了,那还要钱何用?
但是宁王仍然固执着不肯认输,因为他还有最后的筹码————炮船!
虽然他的军需官买起装备来比较抠门,但是宁王有时候会自己拿主意直接购买看中的武器。
江南多河多湖且纵横相连千里延绵不绝。他认为舰船水军大有用武之地,于是很早就斥巨资组建水军,购买巨船火炮。但那时的火炮还不是近代的那种类型的,还是属于火器的属性多一些。
他近些年来一共购买了一百四十多艘巨船,每只船都装备有火炮,此外他的几千水军都是训练有素的专业人员,远远比他的步兵要精悍的多。
他的将领们见了这些刚刚从从远处赶来增援的船只战舰都大吃一惊:原来宁王还留着一手啊!
毕竟是朱元璋的子孙,就是再不济会个狡兔三窟也是必需的。宁王站在庞大的旗舰上号令所有的船只向陆地上的敌人开炮,顿时芦苇丛内火光冲天,一片狼藉。宁王得意洋洋的向手下诸将展示自己的秘密武器,使得军中绝望的情绪得到了一时的缓解。
幸亏那个时候火炮的威力不是很大。王明阳军并没有遭受到太多的损失便稳下了阵脚向后退去。离开了宁王火炮的射击范围。
王明阳吃了亏后也调来了几十艘舰船。但是无论是质量还是数量还是人员素质都比宁王的差了一大节;战争似乎又回到了起点。
王明阳盘算着怎么用手中有限的兵力和弹药去对抗船坚炮利的宁王舰队,但是想了半天还是无解。因为打水战不比在陆地上,有很多招数都使不上劲。
王明阳苦思冥想了一夜,总算想出了一个狠招,他准备玩点悬的。
第二百一十一章 决战鄱阳湖(2)
宁王的舰队正在浩浩荡荡的在鄱阳湖里巡视,突然发现王明阳的数只舰艇在前方不远的地方游弋,宁王觉得在水上王重阳难耍什么花样,他立刻下令上前攻击。
经过一个较为狭窄的水域,宁王的一大队战船必须排成一排通过,这时他发现侧面隐隐约约好像有十几艘敌舰在意图伏击,刚开始吓得他一哆嗦意欲退军,但是再仔细一看那些敌舰好像并没有火炮,只是向刚刚驶过的他的先锋战舰射着火箭和火统。
宁王立刻放下心来,他明白在水战中没有火炮的战舰只要不靠近进行接舷战就不会有太大作用的,而依照他优势兵力即使敌人真的冲过来打白刃战那也是不吃亏的,因为敌人虽然人数众多但是舰船实在是太少了,所搭乘的人数实在有限,大部分只能在岸边当啦啦队。
于是他放心的继续指挥舰船一一通过狭窄的水域。当他的旗舰经过的时候,突然侧面的那些敌舰不再稀稀拉拉的射箭了,突然开始用密集的火炮连续打击命中他的旗舰!
立刻宁王的旗舰和副舰就被打中多处火势熊熊!他本人也受了点轻伤慌忙的坐小艇逃走。
他这一逃不要紧,他的庞大的舰队一下子失去了指挥,像被掐掉头的蜈蚣一般有一百只脚却不知往哪里走。
就在这时王明阳这边的几十艘战舰气势汹汹的集群冲锋起来!还有无数的小舢板搭载着军士伺机登上敌舰偷袭。
庞大的宁王舰队一见势头不对,在另一艘副舰的指挥下开始向后紧急后退,但是碍于水道狭窄很大一部分被卡在了后面,就在这时令人瞠目结舌的一幕又出现了:众多的宁王船舰见一时退不过去,后面王明阳的舰队逼得又过分不依不挠;于是一下子被惹恼了!他们开始自发的进行反击,由于训练有素加上战船庞大装备又好,他们反倒是将追击的王重阳的杂牌舰只和水军打的落荒而逃。看来将熊未必连带兵一起熊。
这帮子水军竟然在主帅落荒而逃的情况下奋勇反抗,还取得了胜利,这让宁王情何以堪啊。此次取得的胜利似乎又跟他的指挥无关,但是他并没有痛定思痛检讨自己,他反而认为自己的舰队只要聚拢起来没有人逃跑就可以战无不胜。他反而意气风发的又做了一个前有古人后无来者的决定————将自己的舰船都用铁索连了起来。
大家看着这招很熟悉吧?明朝时“三国演义”那本书已经出版并广泛传播,看过这本书的都明白,这样做是作死的行为。然而宁王很显然是就被忽视了文化课的教育培养。真正的印证了那句话:无知真可怕。
当浩浩荡荡的连环战船横空出世在王明阳的视野中时,王明阳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开玩笑嘛?他的第一个反应是敌人在设圈套,因为这样脑残的设置实在是太挑战人的接受能力了,直到再三探询后他真正的相信,宁王真的犯了昔日曹孟德所犯的错误。但是人家曹操那是首次尝试新鲜事物,所以受到失败也是有原因的。而宁王却是在前人已经用如此惨痛的教训来诠释后仍然一往直前马不停蹄的去送死。
于是,三国时代那经典的一幕又一次上演,只不过场景换在了鄱阳湖,领衔主演由曹操和周瑜换成了王明阳和宁王朱宸濠。
火烧铁索连舟的时候依旧是那么壮观,火光映红了远处舰船上王明阳的脸。此时他的脸上却是面色凝重。
记得还是一个多月以前,他还是只身从南昌城中逃亡出来,除了自己的一双肉拳什么都没有。而如今他已经拥有了八万大军,并且将一个多月前还拥兵十万的宁王打的一败涂地,再也没有翻身的可能了,这一幕如果孙燧能够看到那该多好。王明阳望着远处冲天的火光感喟万千。
此战叛军几乎全军覆没,他本人见大势已去也投降了。宁王在成为俘虏已后仍然保持着自己的派头,只见他骑着马缓缓的走进王明阳的大营,竟然面色如常的跟王明阳打招呼,还恬不知耻的说:“这是我们朱家的家务事,你又何必来多管闲事那?”
王重阳见了怒发冲冠,立刻命令手下将宁王赶下马,并当场将他的马杀掉!
宁王见到这个阵势也怂了:“我自愿削去护兵,成为平民百姓,你放我一条生路吧。”
但是迎接他的是王明阳冰冷的目光:你可否给过孙燧一条生路那?因为你个人的私欲而使得黎民百姓跟着受苦受难,死了将近十万人,现在你以为一具轻飘飘的话就能得到谅解?晚了!
“哼!别以为你赢定了!”宁王见王重阳来能看都不看他一眼恼羞成怒:“别忘了!镣马川和涿城还在我手里!”
不知为什么这样凑巧,也许是老天都看不惯他了,他话音刚落便有一名小卒匆匆赶来报告:“大人!镣马川和涿城听到宁王战败的消息后已经打开城门投降!”
“什么!”宁王一下子瘫坐在了地上。
“来人!”王明阳鄙夷的看了他一眼:“把他压下去!跟一般的俘虏一样的待遇!不准多给他一粒米!”
王明阳因在此次平叛中建下奇功,被朝廷封为南京兵部尚书一职,跟柳无垠做起了同事。远处镇守的南昌的杜飞听到这个消息后也赶来庆贺,当得知王明阳的升迁令后也由衷的为他高兴。这一下子南京所有的部门基本上又都是他的熟人,以后办事就更方便了。
此时此刻杜飞的第一个心愿已经完成,就剩下去见韩影一事了
但是,这件事却让他觉得比帮助王明阳只身平叛还要有难度。面对已为人妻的暗恋对象,他真的不知道该任何开口。
但是他知道,这个女人已经在自己的心中留下一道抹不去的痕迹。他已经打定主意,不管结局如何,都要将自己的心里话说出来!
第二百一十二章 最后的心愿
面对身在南京的王明阳盛情邀请,他推辞了,他还是不知道该怎么堂而皇之的面对柳无垠。
尽管南京的诸将已经从费蛮那里得知了杜飞还活着的消息,平定宁王叛乱后一直在寻找他的踪迹,他却完全的消失在了众人的视野之中。
杜飞此时正栖身于一处偏僻的小客栈,此时已入隆冬。窗外萧瑟的寒风卷走深秋的最后一丝温存,本来就人烟稀少的偏僻小路上此时更是人烟凋零,地上厚厚的积雪上连行人的脚印都见不到。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杜飞在感喟中又将满满的一杯烈酒一饮而尽!
杜飞在犹豫不决着,不去见她,有生之年心境尤不会平复。去见她,又怕给她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恨只恨造物弄人,柳无垠是自己的兄弟,自己身为大哥和领袖,此时对着他的妻子诉说衷肠~~想想就让人觉得难堪和诡异。柳无垠会怎么看自己哪?自己的那边那帮将领又会怎么看自己哪?自己定会为天下人所不齿!
这些其实还不是最重要的。最关键的是韩影会有什么样的反应。如果她根本就不喜欢自己那还好说,就当是自己空相思一场!说出自己的心里话然后走掉,对谁都不会有太大影响。但她若是喜欢自己~~杜飞不敢再往下想了,他大汗淋漓的又将自己面前的那坛酒喝了个精光。醉醺醺的趴在了桌子上。
客栈的老板是一个上了岁数的老男人。他看着这个借酒浇愁的年轻人潦倒的样子忍不住的摇头,他明白只有为情所困才会如此这般迷茫和无奈。他依稀从杜飞身上看到了自己年少时的影子。
那时自己是一个富家公子哥,整日的寻花问柳风流快活~~突然有一日他遇上了一个女人,一个平凡的,朴素的,她是自己家一个佃户的女儿。但是姿色平平的她却使自己神魂颠倒一见倾心。自己不顾一切的跟她相爱了,然后向父亲提出要娶她为妻。
然而一向对自己的风流韵事听之任之的父亲却断然拒绝!父亲可以容忍自己的儿子寻欢作乐,但对儿子要结婚的对象还是非常挑剔的,非门当户对不可!
但自己仍然一意孤行的跟她来往,直到父亲说出那句冷冰冰的话:再去找她就别进这个家门!我不认你这个儿子!
于是自己退缩了,那个姑娘在失望后也嫁给了别人远走他方。
自己在那个夜晚曾踌躇着去不去见她最后一面。他也曾如此这般的进退两难受尽煎熬~~
但自己最终没有去~
在那之后自己就从没在涉足风月之地,也没有取妻,因为她在自己心中始终是挥之不去。
再往后父亲暴病而亡家道中落,自己只好外出做小工养活自己,最后忙活了大半辈子才用积蓄又开起了这家小客栈。
每天看着客栈里人来人往,自己仍然希望有朝一日奇迹出现,没准她回来这里住店?这已经成了自己忙活下去的唯一动力。
客栈老板见这个失魂落魄的年轻人已经在这里喝了几天的闷酒了心里不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开始尝试着与之攀谈,但是这个年轻人除了长吁短叹一句整话都没说过。他只能跟着一起叹息,然后定时把喝得烂醉的年轻人架回房间去。
他听到这个年轻人喝醉后嘴里总是叨叨念着一个名子“韩影”。看来真的是为情所困。他仿佛看到了几十年前的自己,忍不住轻轻地为之盖上棉被。
这天杜飞仍然按部就班的摆开一长溜的酒壶,他现在觉得自己喝的酒越来越多,也越来越难喝醉。总有些人为自己酒量太小而烦恼,殊不知他们其实是最幸福的人。买醉买醉。就是为了一个醉字。能用最少的酒就能喝醉,不用一壶壶的给自己灌下这些穿肠毒药,为何还要发愁?
哪知他还没有喝上一半,就被一只手夺过了手中的酒杯。
杜飞抬起头醉眼朦胧的向那人看去,竟是自己的老相识王明阳。见了他之后杜飞有些不好意思,自己不辞而别又屡屡拒绝他的邀请。着实有些不成礼数。
但是王明阳丝毫没有为这些芝麻绿豆的事而伤神。他只是叫老板又拿来一只酒杯,跟杜飞对饮起来。
两个人仿佛又回到了几十年前那个清风细雨之夜,一块畅谈若干年来自己的种种坎坷,种种得意,种种不甘和遗憾。
原来王明阳在上次与杜飞相遇后就参加了科举,考取进士之后曾担任铜川知府,只是因为看不惯当时跋扈的汪直,在汪直驾临铜川时没有殷勤接待,献上贿赂而被找了个借口革职罢官,贬为庶人。
之后他就开始漫长的悟到之路。官场的失利反而使他摆脱了束缚,将全身心的投入到对“理”的潜心钻研之中。那次跟杜飞的相遇使得他对自己的理念研究有了更高的要求。几十年间他游遍名山大川,观晓世间万物人间百态,对“理”的认知又提升了一个层次。他认为不仅仅要“知行合一”还要“知行并进”,知行合一大家都知道是怎么回事了,那就讲讲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