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全傻了,齐襄公和自己的亲妹妹公然私通?而且还因为我们主公知道这件事居然就公开杀人灭口?
这个世界太疯狂!
屈辱感在鲁国诸位大臣的心头盘旋,这件事太突然,也太出乎人意料了。除了愤怒,好像还处于眩晕状态,应该如何应对?
大夫申溃У幕按蚱屏丝膳碌募啪玻肮豢梢蝗瘴蘧O衷谖颐怯Ω梅龀质雷油鞒止拢紫劝煜染ナ隆5鹊较染殍岩蝗胛夜驮诹殍阎熬傩屑次灰鞘健!�
一个愤怒的声音在大殿响起,“难道我们主公就这么白白被人害死吗?齐襄公猪狗不如,请派给我兵车三百乘,我去宰了这畜牲,为主公报仇!”说话的是公子庆父,鲁桓公的庶长子。
一时间大殿内议论纷纷,各位大臣纷纷各抒己见,但是支持庆父的反而是少数。
为什么自己的国君遭受奇耻大辱被暗害,反而没有大臣主张去报仇呢?
原因很简单:齐强鲁弱。
在实力面前,道德的约束力的微不足道的。谁的拳头硬,谁就是真理。霸权主义,自古使然。
然而这世间毕竟还有人心道德存在,一味的用实力支持自己的胡作非为,惊世骇俗之举,总有一天会付出惨痛的代价。这规律屡试不爽。道德在实力面前看似不堪一击,却更深层次的最终决定世界发展的走向。
但是鲁国的尴尬现在等不到道德的深远支援。
自己的国君被羞辱,被暗害,如果鲁国真的不作任何反应,将来其它各国会如何看待,如何对待鲁国?答案不提自明。
可是如果愤而一击,失败又是绝对的。那时候国破身亡,可算代价惨重。
弱者面对强者的欺凌,反应可谓艰难。
大夫申溃д业侥笔渴┎实溃拔颐悄芄挥肫牍徽铰穑俊�
其实这样的问话已经偷露了鲁国的尴尬,如此境遇,不问如何战胜,只问能否一战,可见心里没底。
施伯坦然答道,“这种暧昧的事情,怎么能让邻国知道呢?如果我们与齐国一战,齐强我弱,到时候不能报仇雪恨,反而昭告天下。”
申溃Р唤龀ぬ疽簧庋慕峁缇驮は牍耍皇遣蝗ビ肫牍徽剑训懒诠筒恢勒庾虑榱寺穑堪パ轿业闹鞴ⅲ阏业檬歉鍪裁窗芗蚁备景。�
施伯对于此事提出了可行性建议,他提议,鲁国派出使者,追究鲁桓公车中中恶的真实情况,务必要求齐国交出杀人凶手彭生,告慰鲁国众多人民百姓,也是给列国一个说法,齐国毕竟理屈词穷,肯定会照办。
申溃Р挥傻门宸┎募猓靡徽斜苤鼐颓幔雀似牍孀樱帜芊凇V劣谠┧赖穆郴腹鞴ⅲ憔驮缛瞻蚕桑惚ǔ鹧┖薜氖虑椋峙碌靡院笳一崃恕�
申溃Ы飧鼋ㄒ楦嫠咔旄福谑桥墒┎鸩莨椤J雷佑捎谠谏ブ校灰追⒈硪饧纱蠓虺雒扇顺鍪蛊牍兜莨椤�
齐襄公接到国书,展开仔细一看,只见上面写道:
鲁国大臣申溃柿炻彻写蟪及菹拢何颐侵鞴郴腹四幕槭绿氐乩雌牍涣暇尤徊荒芊祷亍O衷谒械娜硕荚谒党抵性倒剩颐鞘翟诔苡诙云渌詈钛运荡耸隆G肽门砩ㄊ曜铩�
齐襄公不由得面红耳赤。这封国书虽然丝毫没有提到自己与文姜的事情,但是含沙射影,居然在暗示所有的人都已经知道了此事。看来还是详情。不过看鲁国的意思,只要彭生一个人认罪伏法。
齐襄公想,那也只能这样了。
不然不足以平民愤。
齐襄公即刻命令召见彭生。
彭生听说齐襄公要召见自己,心情大好,这肯定是因为自己偷偷害死鲁桓公,要赏赐自己呢。彭生一路小跑,三步并作两步,拜见齐襄公。
不料齐襄公一见彭生破口大骂,“你个废物点心!寡人名你好好照顾鲁桓公,为什么你不小心,让他在车中暴毙?你的罪过还想推辞吗?”齐襄公命令左右拿下彭生,立刻斩首。
彭生呆立无语,这是怎么了?自己明明是奉命行事,如何现在主公这样对待自己?等到左右来人将彭生牢牢捆住,他才恍然大悟,这是要杀人灭口!不由得破口大骂,“好你个齐襄公,你自己和亲妹妹乱来,还杀害妹夫,现在让我顶罪,我死了变成厉鬼也不会放过你的!我一定要取你的性命!”
齐襄公立刻捂住自己的耳朵,不听彭生的诅咒。可是彭生的声音依然在大殿之内久久回荡。
左右随从见此情景,不由得掩口而笑。
这桩事情一了,齐襄公立刻派人去洛邑与周王议定婚期,另外将鲁桓公的灵柩送回鲁国。或许是齐襄公害怕文姜回到鲁国被处死,或许只是想留下文姜陪伴左右。总之,文姜居然留在齐国,并没有跟随鲁桓公的灵柩回国。
鲁国大夫申溃в芈郴腹殍眩驮诹殍阎胺隽⑹雷油次唬俏匙�
回首鲁桓公的一生,他确实是一个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好人。为了调和郑厉公和宋庄公的矛盾,不辞辛苦,往返奔波多次。特别是遇到宋庄公这样卑鄙小人的极品,也极力忍耐,只为郑国与宋国能够和好如初。甚至为了帮助纪国这样的小国,也不惜与齐国一战。而最为人称道的是,鲁桓公做这一切,完全不掺杂私人利益,不为鲁国牟利。这就在诸侯之中难得一见了。但是鲁桓公的缺点是缺乏权谋,缺乏保护自己的能力。所以当仁义道德的鲁桓公遇到了没有人伦的齐襄公,那结果也是可想而知的了。人都说好人不长命,那是因为善良的人从来不想着去害别人,同时将别人想得和自己一样为人处事。倘若善良的人能够多一些保护自己的能力,多一些警惕,将为整个世界带来更多的阳光。
鲁桓公的时代过去了。
鲁庄公率领申溃АⅡ锷⒐幽纭⒐淤取⒉苣话辔奈浯蟪贾卣佟B匙氖止忧旄浮⑹芄友馈㈡返芗居丫斡牍�
申溃蚵匙萍鍪┎匙菔┎鲜俊5诙旮募湍晡辏馐焙蚴侵茏跛哪辍�
鲁庄公登基之后第一件事,召集诸位大臣,不是为了鲁国,而是为了那个麻烦的邻国——齐国。
鲁桓公是齐襄公迎娶王姬的主婚人,现在王姬还没过门,鲁桓公先死在了齐国。
可是这主婚之事,是周庄王专门安排给鲁桓公的。要想直接推掉,恐怕还不是那么容易。鲁庄公提出了这个事情,一时之间,众位大臣居然都沉默寡言,冷场了。
还是施伯首先问鲁庄公,说我们国家有三大耻辱,您知道吗?鲁庄公心里模模糊糊知道施伯想说什么,但是也不完全明白,于是沉默着听施伯说下去。
施伯严肃的说,“先君虽然已经下葬,但是恶名在外,这是第一耻;君夫人留齐不归,因人议论,这是第二耻;齐国是我们的仇国,可是您居然在丧中为齐国主婚,如果您这么做了,那就是贻笑大方,如果您拒绝,便是忤逆周王,这是第三耻。”
鲁庄王的脸色凝重起来。
父亲就这么突然去世,而且还是被人害死,母亲又是一副那样的作风,而这一切都是拜该死的舅舅齐襄公所赐!自己能怎么样?自己的家庭,自己的国家,根本就是个笑话!
鲁庄公相信能提出问题的人,就是有想法的人。起码这一团乱麻之中,自己看不明白,可是施伯看明白了。于是鲁庄公请教施伯,应该如何处理。
施伯认为,挑战与机遇并存。这几件事情处理好了,也会令鲁国在诸侯之中有一个好的风范。首先,先君鲁桓公的即位没有得到周天子的承认。那我们可以借主婚之机,请求为鲁桓公正名,这一个耻辱可以避免了。其次,君夫人滞留齐国,主公可以以礼仪迎接君夫人,一方面避免耻辱,另外也成就了主公的孝名。第三,可以将王姬的馆舍建立在郊外,命令大夫迎来送往,主公可以用正在守孝推辞。这样齐襄公与周庄王,我们两边都不得罪,主公也没有失去守孝的礼仪。
鲁庄公不由得感慨,怪不得申溃的闶侵悄惫梗蝗绱恕S谑锹匙邮┎慕ㄒ椋兰菩惺隆�
第五十三章 鲁庄公在行动
鲁庄公听从施伯的计谋,准备解决这一团乱麻的尴尬事情。他派大夫颛孙生出使周朝,迎接王姬,同时请求周王赐下黻冕圭璧,也就是古代大夫以上地位诸侯一级的祭服,作为鲁国先君鲁桓公的荣耀。这当然不是说鲁国艰苦朴素到一定的程度,鲁庄公连老爸的祭服都得请求周王赐给,而是向周王要一种身份,一种父亲鲁桓公被体制内正式承认的身份。好比现在的公务员,有编制内正式的,也有编制外临时的。有了周王赐给的祭服,那鲁桓公就正式转正,成为编制内的诸侯。虽然这转正来的晚了点,鲁桓公是看不到了,但是也可以告慰他九泉之下的英灵。
周庄王同意了鲁庄公的请求。毕竟还得指望鲁庄公继承他父亲鲁桓公的遗志,将主婚周王姬与齐襄公这件事情完成。而且,鲁庄公还是表达了对周王的尊敬,交好一方诸侯,也是即位不久的周庄王急需要做的。至于鲁桓公本人是否能力出众、品德过人,在实际利益面前反而不是那么重要了。周庄王准备派大臣出使鲁国,完成这次赐给鲁国黻冕圭璧的使命。
周公黑肩请命出使鲁国,周庄王偏偏不许,另外派遣大夫荣叔前往鲁国。
这周公黑肩在周朝历来很有地位,为什么这样一件出使鲁国的小事儿,周庄王非要不许他前往呢?
不是因为怀疑周公黑肩的能力,也不是担心他旅途疲惫,水土不服,而是周庄王此刻已经怀疑了周公黑肩的忠诚,当然不能给他结交诸侯的机会。
这一切当然得回溯到周庄王的父亲周桓王。周桓王病危之时,曾经召见周公黑肩,命他照顾次子克,并嘱咐周公黑肩将来主持兄终弟及的继承仪式。
是商没有不透风的墙。
周庄王知道父亲临终遗嘱,不由得对天长叹,爹啊,您是我亲爹吗?要不您就是真傻了?怎么能留下这样的遗诏呢?这不是将周朝推到分裂的边缘了吗?
倘若周桓王没有遗诏命令周公黑肩辅佐次子克将来继承王位,周朝将会有如下几种发展可能:一、次子克成为周朝世子,周庄王照顾弟弟,兄弟友爱,可能性百分之八十;二、次子克丧心病狂,反抗谋逆,可能性百分之三十。
出现这种可能性的原因是,周庄王嫡子即位,天下归心。公子克仰仗的只有周桓王的宠爱,而随着周桓王的去世,这份宠爱只能变成让他更加谨慎的原因。
但是周桓王已经命令周公黑肩插手此事,并且命令他将来辅佐公子克即位,这件事情将演变成以下结果:一、公子克成为周庄王的继任者,周庄王心甘情愿的将王位传给弟弟而不是自己的儿子,而公子克也心甘情愿的为了王位等待下去,顺其自然,可能性百分之一;二、公子克成为周庄王的心腹大患,周庄王忌讳公子克,而公子克得到周公黑肩的援助,与周庄王争斗不休,兄弟二人必有一死,可能性百分之九十九。
周桓王的宠爱,反而成了为自己儿子制造矛盾的基础。
爱他,就应该保护他,而不是将他置之于险地。
所以在这样一道遗诏面前,周庄王无论真实情况如何,都会怀疑公子克与周公黑肩。当周公黑肩要求出使鲁国,更是遭到周庄王的坚决拒绝。
周公黑肩明白,自己已经被周庄王怀疑了。
是困兽犹斗,还是束手就擒?
前者虽然惊险,但尚有一线生机;后者虽然憋屈,但或许能够忍辱偷生。
周公黑肩选择了前者。他连夜造访公子克府邸,商议趁王姬出嫁之日聚众作乱,弑君谋逆,迎立公子克。
在已经被怀疑的时候做出谋逆的选择,又没有出奇制胜之招,当然胜利的可能性有限。
但是周公黑肩和公子克败的太惨了。
大夫辛伯知道了周公黑肩与公子克的密谋,向周庄王告密。周庄王命令杀死周公黑肩,驱逐公子克,公子克逃奔燕国。
看来周公黑肩与公子克都不具备弑君谋逆的优秀素质。
而这一切的根源,当属周桓王当日立下的遗诏。
再说鲁国大夫颛孙生,将王姬送到齐国之后,紧接着就按照鲁庄公的命令,请求接回夫人文姜。
这当然是合情合理的,鲁国已经完成了主婚的使命,将王姬送到你们齐国的,那接回夫人文姜齐国又能有什么说法?就算没给你们齐国主婚,接回我们鲁国的夫人,也是合情合理的。
可是齐襄公就是舍不得,舍不得!
但是也不能告诉鲁国使者,我们齐国就留下你们鲁国的夫人了,别看是我们齐襄公的亲妹妹,哎,我们齐襄公就是喜欢,就留下来了,怎么地吧?!
就算事实如此,这么说齐襄公也说不出口。何况还有舆论。舆论的力量是强大的。谁知道各国诸侯、大臣、百姓,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