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庄公心里将棠无咎骂了一万声,又低声下气的请棠无咎把崔杼叫来说话。
棠无咎说想过有病,不能来此。
就算没病,来了也得气病了。
齐庄公明白自己落入了圈套,不得已说明自己愿意到太庙自尽,向相国谢罪。
齐庄公到底是不是要真的自尽谢罪不好说,但是这已经是他最低的要求了。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既然知道自己有罪,为何非要行此有罪之事?
棠无咎果然铁面无私,声称自己根本不知道什么主公,有罪没罪的您自己看着办,有罪也不用费事到太庙了,直接自裁得了。
要是真心谢罪自裁就不会请求要到太庙了。
齐庄公眼看没有一点通融的余地,居然在危机中焕发了求生的本能,从楼中跳出准备跃墙逃跑。
太可笑了,崔杼从来不打没准备之仗。
跳窗的齐庄公被棠无咎射中左股,甲士们蜂拥而上,齐庄公就此毙命。
事情成功之后,嘹亮空寂的钟声忽然在夜里响了起来。
贾举在门外默默注视崔府,好像有什么地方不对啊!
贾竖开门,说是崔府进贼了!贾举马上就要进去查看,贾竖慌乱中却将烛火遗失,一片黑暗。
黑夜中贾举摸索着进门,却被绊了一跤。
这就是贾举人生最后的意识。
崔杼亲手砍杀贾举。
而东郭偃此时正在宴请州绰,忽然钟声响起,东郭偃说这是主公开始饮酒了吧!东郭偃告辞。
州绰也觉得不对了,难道主公就这么高调吗?
州绰准备去看看,却发现自己和手下的武器不见了。
毫无疑问!
州绰怒气冲冲奔了出去,外面已经被包围了。
愤怒的州绰举起升车石砸向人群。
要说州绰这准头可是不怎么地,正好砸中路过偻堙的脚,偻堙惊惧中逃走。
公孙傲力大无穷,更是拔下拴马柱挥舞,一时之间造成甲士多名受伤。不过崔杼的手下采取了火攻,烧掉了公孙傲的头发胡子,也算没让他占到便宜。
崔成、崔疆率领甲士从崔府冲了出来,公孙傲伸手拉了崔成,当然用了很大的力气,崔成手臂折断。不过崔疆趁机袭击公孙傲得手,公孙傲当即死亡。
可是州绰夺得武器还不依不饶的上前,东郭偃大叫道,“为了无道昏君将军还准备杀多少人?”偻堙也在混乱中被杀。
这句话雷一样劈中州绰,是的,自己的领导是光明正大吗?他是来和人家媳妇搞婚外恋来了!自己还为他杀人?
州绰的手垂了下来,但是他忽然撞向石阶,头破身亡。
自己的领导是昏君,但又是对自己有恩的人,自己又不是忘恩负义之人,恐怕州绰也只有如此选择。
齐庄公虽然是名符其实的昏君,但是在当时还是有很多人把君侯看做不可侵犯的领导。在他遇刺之后,先后有邴师、铎父、襄尹自尽。当然也有选择别路的臣子。
王何本来约卢蒲癸一同自尽,但是卢蒲癸很有远见,自尽尽忠有一个人就行了,怎么也应该留一个人保存实力意图复国啊!
王何非常钦佩卢蒲癸的见解,两个人盟誓,王何出奔莒国。
卢蒲癸智商很高,在出奔之前对弟弟说明,自己位列“勇爵”,本来就是为了保卫齐庄公。现在齐庄公虽然被害,但是都死了有什么用呢?他马上要出奔,但是请弟弟卢蒲嬖一定要请求崔杼和庆封召唤自己回国,那时候才能名正言顺的实行计划。
卢蒲癸出奔晋国,他的弟弟卢蒲嬖为了完成哥哥交给的任务,自愿成为庆封的家臣。
申鲜虞出奔楚国,后来成为楚国令尹。
齐庄公的忽然遇刺在齐国造成了空前的恐慌,除了大臣纷纷自尽或者出奔以外,剩下的都闭门不出,街市冷落。
谁知道崔杼和庆封下一个目标是谁呢?
只有晏子赶到出事地点,在崔杼的府里,晏子见到了齐庄公的尸体,恸哭不已。而且后来据说晏子还跳了三次,然后才出去。
棠无咎觉得晏子实在是最大的威胁,一定要杀了晏子,才能避免流言。
但是崔杼却认为晏子在齐国素有贤名,杀了晏子容易,但是一定会失去人心。
事实上崔杼对这次事变很有信心,而且他也认为自己能够把持齐国国事。不然崔杼不会在齐庄公去世之后还坦然自若让晏子拜祭齐庄公,甚至没有清理现场,找什么理由。
弑君谋逆在崔杼这是光明正大的。
晏子回去以后找到了陈须无,这时候该商议立国君的事情了吧!
晏子并没有提到为齐庄公报仇,看来他也承认了这个事实。
可是陈须无觉得这事根本插不上筷子,国家重臣有高止、国夏,权臣有崔杼、庆封,有我们说话的余地吗?
陈须无出奔宋国。
乱臣贼子当道,陈须无不屑和他们共事。
但是晏子继续寻找高止、国夏,他不是没有高洁的品质,而是为了齐国,他必须忍耐。可惜高止和国夏纷纷表明,这事儿有崔杼呢,不用操心!
晏子叹息不已。
齐国啊齐国,你将往何处去?
在沉默和恐惧之中,庆封行动了。庆封派儿子庆舍,搜捕杀戮齐庄公的坚定支持者,在完成这一血腥任务之后,庆封派人用车接崔杼入宫,又派人接高止、国夏,共同商议扶立国君之事。
三个人见面假惺惺的谦让一番,最后当然还是崔杼提出,齐庄公的长子杵臼,他母亲是鲁国公孙侨如之女,要是立杵臼为齐侯,可以和鲁国搞好对外关系。
三个人表示热烈欢迎与同意,于是齐景公即位。
这时候齐景公还很年幼,崔杼和庆封带领群臣在太庙进行了盟誓。说起来这盟誓的内容可真是秀逗,居然群臣务必和崔杼、庆封一心一意,不然就如何如何!
您这江湖结拜搞到国家太庙来了,阵势不小啊!
齐国太庙的列祖列宗有灵,非得跳着脚的骂死你们这些乱臣贼子不可!
可是轮到晏子说的时候,出现了意外。
晏子并没有按照约定的那么说,而是说如果诸君忠君利于社稷,晏子不能和你们同心同德会如何如何。
这明显是砸场子来的。
崔杼和庆封脸色顿时变了,这不是咒我们不得好死吗?高止和国夏急忙劝说,说您二位今日的举动不就是忠君利于社稷吗?
我呸!
这句话有效的缓解了场面的紧张气氛,崔杼和庆封的脸色慢慢正常了。
此时莒国的黎比公也在齐国,崔杼和庆封还和黎比公盟誓之后,黎比公才回国。
俨然是齐国之主。
崔杼此时才命令棠无咎收敛贾举等人的尸体,和齐庄公共同在临淄北郭下葬,甚至命令减少应有的礼仪,不用兵甲,说是恐怕他们在地下作乱。
真是岂有此理,活着你欺负,死了还欺负?
可见崔杼恨齐庄公之深。
齐庄公的确糊涂,自己犯了这么大的过错,人家都这么痛恨自己了,居然一无所知,还让崔杼担任右卿之位,纯属自找。
第七十二章 一念之差
人心不足蛇吞象,掌握了齐国政权之后,崔杼开始发愁,自己的所作所为目前看是没人敢说一个“不”字,但是多年以后呢?
您想的挺周到,除了眼前的还能想到多少年以后的。
这事儿说难也难,悠悠众口谁能管住谁呢?老百姓表面上什么话不说,谁知道会不会把这事儿父传子、子传孙的这么传下去呢?
您真是做了亏心事,老百姓谁有闲心思把这事儿传下去呢?
崔杼觉得要消灭证据,必须找太史。
太史的笔,那是记录春秋流传万代的。
如果有万代的话。
崔杼找到太史伯,说齐庄公得疟疾去世这事儿你记录一下子。
太史伯居然拒绝了崔杼,并且还写明是崔杼弑君。
崔杼大怒,杀掉了太史伯。接下来就是太史伯的弟弟继任,要说太史伯兄弟几个真是好样的,崔杼先后杀掉了太史伯的弟弟仲和叔,到了季的时候崔杼还亲自劝告他一下,难道等着灭门吗?
太史季说秉笔直书是太史的职责,如果失职就为了活着,那和活死人有什么区别?晋国的桃园事件,太史不也是按照事实记录了吗?赵盾有办法吗?
崔杼真没办法了,看来太史这个行业出的都是硬汉子。
崔杼感叹说那我也是为了江山社稷不得已而为之,就算你写我弑君,老百姓也会宽恕我的。
自己给自己找个台阶下。
太史季捧着竹简出来,正好遇到南史,原来南史是害怕太史季也被害,这段历史真的没人记录才过来的。
职业精神的确是太史最应该秉承的精神,但是这何尝不是一个社会能够继续发展所拥有的精神呢?
崔杼没办法扭转太史季的心意,到底还是命令贾竖找了个借口杀掉了太史季。
崔杼之后扭转了齐国的对外政策,为了避免再度和晋国发生生死之战,崔杼派庆封亲自告诉晋平公,说我们齐国老百姓啊,其实早就知道那个领导齐庄公不对了!我们要是跟着他以后没好果子吃,这不是已经代替贵国声讨了吗?现在我们的领导,那可是鲁姬的儿子,以后我们齐国一定会改善和晋国的关系,所有侵占的土地全数奉还。
当然崔杼也没空口说白话,还让庆封带去了很多礼品,真金白银的,所有跟着晋国准备讨伐齐国的国家都有份。
这一下子晋平公乐开了花,敢情齐庄公是因为和我们晋国作对才被收拾的?
太爽了!
好,晋平公发令,从此晋国和齐国友好往来。
表面上看崔杼是在按照自己的想法行事,事实上齐国对晋国投降这却是历史必然。
首先,从实力上说,齐国远非晋国对手。之所以和晋国交恶,那主要是齐庄公的个人原因。
其次,经历了弑君事件,齐国大臣死的死,跑的跑,虽然权力重新集中,宫廷重新洗牌,但是人心涣散无可避免。在这种情况下齐国和晋国挑衅,无异于自取灭亡。
最后,崔杼明白,说出大天去自己弑君终究不为世人所容。如今拉上晋平公,不管怎么说也能打马虎眼,迷惑一段人心了。
内心深处,崔杼还是非常害怕有人伸张正义振臂高呼打倒自己的。要不然崔杼也不会和太史作对,非要太史瞪眼说瞎话了。
过于蛮横,其实是出于内心的胆怯。
真正的勇者不需要用蛮横无礼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齐国逐渐安定,那些说不清楚的事实,暂时被搁置一边。
可是吴国却发生了惊人的事件。
吴王诸樊再度讨伐楚国,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这一次在路过巢地的时候,诸樊居然命令讨伐巢地。不料巢国的武将牛臣居然一箭射中吴王诸樊,诸樊因此去世。
而吴国大臣们坚持诸樊父亲寿梦的遗言,请诸樊的弟弟余祭即位。不过这余祭却坚持认为,自己的哥哥不是战死的,是为了将王位让给自己故意牺牲的。
巨大的愧疚感日夜笼罩着余祭,于是他日夜祷告,希望自己能够早点离开这个世界。
这道德美好的太不真实了,真要不想做吴王可以辞职啊,干嘛非得咒自己早逝呢?
人总是自私的,不过太自私了恐怕也良心难安。
卫国的孙林父和宁殖联手将卫侯驱逐出境,立公子剽为君。可是宁殖在去世之前终于良心发现,他告诉儿子宁喜,当日的事件主要是孙林父主犯,自己是被胁迫的,希望儿子日后能够将故君迎立回卫国,不然自己对不起宁家的列祖列宗啊!
您快过去了想起来列祖列宗了,难道迎立故君就能洗清自己的罪名吗?
是不是晚了点?
但是宁喜作为儿子自然悲戚中继承了父亲的遗愿。
既然这件事情让父亲在临去世之前还耿耿于怀,那一定是真的。
宁喜成为卫国的左相,可是他的目标是复国。
国家左相为别人复国?
听起来滑稽又刺激。
不过卫殇公多次和诸侯会盟,孙林父又很尽责,所以宁喜居然找不到下手的机会。
被逼出奔的卫献公也很着急,时光不等人啊,就这么岁月蹉跎下去,不找机会谁能帮助自己?
卫献公明白,要想复国必须找一个内应,此人必须忠心,还必须有实力。晋国栾盈的例子就摆在眼前,如果栾盈在绛城有更得力的内应,绝对不会落下那么惨的下场。
卫国目前最有实力的人,孙林父肯定不行,不是他寡人沦落不到这一步。
终于,卫献公决定,只能找宁喜了。
卫献公派公孙丁潜入卫国,说服宁喜帮助自己复国,为了让宁喜同意,卫献公也算下了血本,只要事成,将来卫国就是听宁喜的。自己主持个祭祀就行!
宁喜闻言大喜,这不是和父亲宁殖的嘱托暗合了吗?
难道这真是老天爷安排好的?
可是卫献公给出的承诺实在太诱人了,诱人的宁喜不敢相信。
这世界上如果有一样东西美好的让人不相信,那一定是有阴谋。
宁喜说同意可以,但是必须鱄作证明,这公子鱄为人素有贤名,他做证人,那才能相信呢!
卫献公紧急召见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