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临东周》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亲临东周- 第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郑庄公听说此事详情,唏嘘不已。毕竟鲁隐公当日风采,依稀在目。郑国面对鲁国的变化,应该如何应对呢?是战是和?

要按照和鲁隐公的情谊,当然应该讨逆。但是讨逆有什么好处呢?人一走茶就凉,何况是已经去世的人?

大夫祭足启奏,郑国与鲁国还是交好为上,臣料鲁国使臣也将近郑国了。

果然不日鲁国使臣抵达新郑,约郑国君侯当面会盟。

郑庄公听从了祭足的建议,厚待使者,约定夏天四月中,在越地相见,歃血为盟,永不反悔。

第三十一章     美丽无罪

郑庄公认同了公子翚的谋逆,违背了与鲁隐公的同袍之谊,默许了这次鲁国政变。从长远看是为了郑国同鲁国的和平,但是作为一个政治家,显然格局太小,毕竟这是一种对于罪恶的认同。从公子翚弑君开始,臣下谋逆,对秩序的破坏和杀伤力显现出来。为了利益,不择手段,不问道义,之后这样的事情就越来越多了。

这一日忽然又风闻宋国要接公子冯回国即位,郑庄公召见上卿祭足商议,是不是宋国为了抓住公子冯故意设计这样做呢?

祭足不假思索的回答,主公不必担忧,宋国真要这样做,必然有使臣到此,等使臣来新郑,一问便知。

要说公子冯,确实是郑国与宋国屡次交战的根源。自从郑庄公庇护了公子冯,郑国就成了宋殇公与夷的心腹大患。毕竟,无论是多么强大的君侯,都不希望有一个王世子弟在外国拥有强援。即使流落在外是一种避难,寄人篱下,但是给王位、权力,带来不安定因素,带来变化的可能。

公子冯自从到了郑国,宋殇公真是日思夜想。

不是喜欢想念,是恨得牙根痒痒,简直是眼中钉,肉中刺,所以日夜惦记。

所以才会有在州吁召集的五国伐郑战争中,宋国一听说公子冯被迁往长葛,就如蝇闻血,追逐赶打。也就有了后来的郑庄公伐宋,孔父嘉偷袭郑国,沿途偏又和戴国借路,反被郑庄公借机占领了戴国。

这来来往往的郑宋之战,宋殇公着急。什么时候能把公子冯抓住或者打死,去了这个心腹大患呢?

由此也可以看出,宋殇公的思维就和笔直的马路一样,纯属直线,没有迂回。既然公子冯是自己权力的威胁,那就抓住他,杀了他。既然郑国保护公子冯,那就和郑国打。至于打不打得赢,还真没想过。打赢了当然好,那打输了结果如何呢?看来也没思考过。

其实既然知道郑国是除去公子冯的障碍,为何不能从和郑国的关系下手,让郑国支持自己,来一记釜底抽薪呢?

宋殇公越是着急除去公子冯,越是和郑国打仗,郑庄公越要保护公子冯,反而激化了这个矛盾。

随着战争的进行,国内形势发生了变化。宋殇公急着除去公子冯,不惜付出无数宋国士兵的生命代价,有一个人为此心生不满。

他就是太宰华督。

这就很危险了,不满意的这个人,位高权重。

而华督不满意的原因,是他和公子冯私交很好。

这就更加可怕,因为从大局出发的反对意见,总能因为大局意识被统一同化。而从个人角度出发的这种不满要化解往往无计可施,更说明不满意的此人,实在是自私的可以。

华督位高权重,虽然心生不满,但是他却从来没有表示,从来没有劝阻过宋殇公此举不可再行。或许他知道,宋殇公对公子冯的忌讳只有生死能够了解。但是一言不发,实在也是一种态度。

这就简直是可怕之极。

这样一个人,这样的不满,一旦爆发就是倾国之怒。

只是还不知道何时爆发。

宋国现在坐在了火药桶上,就等着点药捻子了。

华督虽然没有明确反对宋殇公与郑国的战争,但是他心里因此恨上了一个人,那就是这次战争宋国主将孔父嘉。

为什么恨孔父嘉?

因为他是攻打郑国的主将。

那是宋殇公封的。

那不管,反正是恨上了孔父嘉,还恨得很扎实。

一旦这仇恨落实到了具体的人,此人还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内,行动起来就迅速多了。

别管这仇恨是否合情合理合法。

华督不是傻子,不至于像宋殇公一样恨谁就去杀谁。孔父嘉手握兵权,刺杀宋军主将?简直就是个笑话。

华督懂得迂回,说明他大脑里的沟回比宋殇公深的多。

他在等待合适的时机。等到孔父嘉在戴国全军覆没,国人怨声载道,华督立刻派人散布流言,说攻打郑国全都是孔父嘉一人的主意。果然事半功倍,孔父嘉马上成了全民公敌,国人都开始埋怨司马孔父嘉,既没有取胜的本事,反招惹祸端。

这一日华督闲来无事,去郊外游玩。正是踏青时节,杨柳依依,遍地苍翠,游人惹得鸟儿叫。华督信马由缰,正巧一顶小轿,掀起轿帘,一位佳人,眼含秋水,肤若春花,抬眼望像外面,华督见了如同电击。

世上竟有如此佳人……

左右打听来报,这位不是别人,正是孔司马的继室,魏氏,宋国出名的美人。

华督觉得自己应该下决心了。

为了自己下辈子的幸福。

第三十二章   枉费心机

美丽能为人带来自信,也带来旁人的关照。但有时美丽也带来无妄之灾,比如嫉妒。

自从踏青见了孔父嘉的妻子魏氏,华督觉得自己的生命也展开了新的一面,魏氏美丽的面庞总是在脑海中浮现,让他不能自己,不能忘怀。

可恨只仓促见得一小面,未曾看的真切。

倘若没看见,也不会那么惦记。

这般魂牵梦绕,只有一个模糊的面庞,如何是好?华督想到此,一会儿伤心,一会儿高兴,基本上和恋爱精神病患者相差无几。

必须想办法得到她。

这功夫孔父嘉正在检阅兵马,华督派人一探究竟。

据说司马孔父嘉这次检阅特别严格。也是,毕竟被郑国打了个全军覆没,就算有再多的理由,也不是理由。

华督思量许久,计上心来。

次日一个消息在军中流传,据说司马孔父嘉之所以这次检阅如此严格,那是司马准备再度伐郑,和太宰华督商议已毕。

说起和郑国打仗,宋国士兵的确是怕了。郑庄公有勇有谋,手下几员大将也不是盖的。

上一次宋国偷袭新郑,结果全军覆没。

那可是全军覆没啊!

这消息一传出来,立马有三三两两的军士前往求见太宰,希望能请太宰进言宋殇公,别打这一仗。

今日太宰府可是奇怪,虽然有人求见,但是大门紧闭,只有守门人劝说来者回去。

这些求见的军士一等就是一天。看看天晚,依旧没有见到太宰的希望,这些人在太宰府门前大声吵闹起来。

说也奇怪,这一闹,太宰府的门,居然开了。

太宰华督全副盔甲,出门先一抱拳,“宋国的将士们,你们辛苦了!”

这些前来求见的军士,见太宰如此说,顿时安静下来。

华督开门见山,直截了当的说,“我知道大家来找我的原因。宋国连年征战,已经有太多人失去了生命,我知道各位都曾经为国征战沙场,绝对不是偷生怕死的小人。但是我们的国家已经再也经受不起新的战争了!”

下面的军士又开始闹起来,一个大个子在人群中大声说,请太宰跟主公说明事实!

华督无奈的笑了,“诸位,这只是我的个人想法,我虽然贵为太宰,但是你们也知道,军权,一直都在司马手里。而司马,显然有他的想法。”

这话说的很艺术,但是太阴险。

华督并没有说孔父嘉作为司马准备怎么办,只是说孔父嘉有他自己的想法,和他自己不一样的想法。

但是在当时的场景听起来,就是在暗示,孔父嘉想打仗。而且孔父嘉说了算。

这句话就是火上浇油,场面大乱,众人都吵嚷着杀了孔父嘉!华督却换了一副面孔,劝诫众人,主公宠信孔父嘉,不可造次。小心主公知道,尔等性命不保。

这无疑是在告诉众人,孔父嘉后台硬,想让主公改变他的想法不可能。

众人纷纷说,既然打仗得死,杀了孔父嘉也是死,左右都是个死,那不如我们杀了孔父嘉,还给自己的亲人朋友留一条生路。

华督此时更是劝阻不休,孔父嘉毕竟是司马,前往不能造次!何况还有主公呢!

众人打定了主意,关键是逼到了死路,无所顾忌,扯住华督,驾车前往司马宅子,要跟随太宰诛杀此贼。

到了司马府,华督却说道千万不能声张。

于是众人散落四周,华督亲自敲门,求见孔父嘉。

孔父嘉整顿衣冠,亲自迎接,大门刚刚打开,只看见一双双冒火的眼睛,听到喊声大作:莫走了害民贼!

害民贼?

孔父嘉惊愕之余,感觉无数身影向自己袭来,转身要走,可怜一言未发,已经人头落地。

华督顺着人流也冲了进去。

孔父嘉已经被杀,但是这已经不是重点。

华督带着手下,一不夺印信,二不夺金银,径直取了夫人魏氏,抢入车中,亲自跟车而去。

可惜魏氏却是个刚烈性格,自己知道丈夫被人暗害,抢自己的人也心怀不轨,在轿中上吊,等到了华督府,已经气绝身亡。

华督空茫一场,眼下这场乱局,还不知如何收场。

这一帮强徒,将孔父嘉家私洗劫一空。

只剩下孔父嘉的一个儿子,名叫木金父,年纪还小,幸亏家臣保护,奔往鲁国。后来以字为姓,改为孔氏。

这个孩子长大成人,倒没有什么显著功绩。只是他的六世孙却影响了整个中国古代甚至现代精神发展,那便是孔子。

宋殇公听说兵变孔父嘉被杀,先是手足无措,又听说华督跟随乱兵,又气愤填膺,命人召见华督,想要治罪。

对于华督这样的阴狠小人,既然抓住把柄,又不能派兵去抓,想要召见,那纯属白扯。华督当然知道,去了就得收拾他,托病不见。

宋殇公这时候又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他准备亲自去参加孔父嘉的葬礼。

华督知道了这个消息,紧急召见作乱兵士的头目,说这下子你们可有麻烦了,既然主公准备参加孔父嘉的葬礼,那接下来就是要收拾你们了。

军士一听,那还得太宰做主出主意。

华督说此事倒也好办,不如一不做二不休,我们做一件大事,之后迎立先君之子公子冯。

因为美丽引发的事件,再次升级。

第三十三章   演技派

宋殇公前往拜祭孔父嘉,反而死于乱军之中。

当然,说是乱军,其实乱的很有章法,并没有对周围造成什么冲击,他们的目标明确,就是宋殇公。

这当然是由于太宰华督的指点。

得知宋殇公被害的消息,华督大放悲声,“哎呦我的主公啊,你怎么就这么撇下我们去了呢……”身着丧服,恸哭流涕。

原来不只是心机过人,还是演技派。

收拾了宋殇公,下一步华督准备就为宋殇公报仇。

这话听起来有些矛盾,其实不然。只有为宋殇公报仇,才能让自己站在正义的一方,真正把持国政。

要真报仇华督肯定不干,自己就是始作俑者啊!随便找几个军中替死鬼了事,然后在群臣中倡议迎立先君之子公子冯为国君,群臣也不是傻子,虽然说是兵乱,但是谁都看得出来,这件事一是针对孔父嘉,二是针对宋殇公,那最大的受益者自然是太宰华督。眼下华督既然已经是事实上的一把手了,谁都没必要非跟他拧着来。

国内看来在掌握之中了,华督接下来就大开府库,尽取宋国重宝,贿赂各国,并且派人前往郑国报丧,迎立公子冯。

郑庄公打听得清楚,公子冯的机遇来了。立马准备车驾扈从,亲自送公子冯出城。

城还是那座城,路还是那条路,当日逃难者今日回国做国君。公子冯百感交集,临行前在郑庄公面前长跪不起,哽咽道,宋国自此当与郑国世为陪臣,绝无二心!

即便在郑国没有遭受鄙薄与白眼,但是毕竟是寄人篱下,那滋味相当不好受了。特别是宋殇公与州吁五国联兵攻打郑国,公子冯被送去长葛,面对宋国进攻,实在绝望无助。幸亏郑庄公巧计退敌,但那惊吓也够公子冯喝一壶的了。

但是公子冯并不恨郑庄公。

他知道郑庄公将自己送去长葛是为了分兵宋国,吸引宋国的注意力,自己无疑是诱饵。但是他也知道,郑庄公大可直接将自己交出去,那样宋国会直接撤兵,压力将小的多。

说明在郑庄公的心里,自己还属于他的同盟,或者追随者。

虽然当时收留公子冯有政治投机的意味,但是郑庄公也的确很欣赏他。眼看公子冯在自己面前长跪不起,郑庄公也无限感慨,连连点头,双手搀扶公子冯起身上马。

公子冯顺利回到宋国,太宰华督大张旗鼓热烈欢迎新领导到来。不日公子冯在华督帮助下即位,是为宋庄公。

华督仍然是太宰,继续贿赂各国,为自己打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