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王之王楚庄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万王之王楚庄王- 第57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齐一笑道:“但愿你二人真是为大王着想。”

    昭元见他们几人言语不善,便摇手止住道:“三位爱卿不要吵了,寡人自有主张。今日已晚,明日再议。”昭元这一晚,自然是始终有些疑念:那孔宁和仪行父惊惧之意似乎不是假装的,况且自己的使者也已先回来报告,情况无异。如此看来,陈君被杀是肯定的了,只是可能其中还有蹊跷。但公子婴齐却何以似对公子侧和屈巫有讽刺之意呢?

    昭元想来想去,一时不得究竟,但想这陈实在是小国,实在也犯不上费这么大神,于是也就不再费神,安然睡去。次日再朝,他正要提孔宁和仪行父问话,却听公子侧道:“二位大夫见大王似乎有不愿兴兵之意,已马不停蹄又往别国借兵去了。”公子婴齐微笑不言。屈巫道:“此事实是有百利无一害之事,大王若是不做,别人做了,那便可能坐失良机。”

    昭元沉吟道:“婴齐,你有何话说?”公子婴齐道:“臣也以为当出兵平乱。”昭元奇道:“你昨天不是似有不赞成之意么?”公子婴齐笑道:“臣昨夜想了一夜,知自己心眼太小了些,竟疑起二人是只为私心才如此。其实此行确实对楚有利,只是大王得大利,我们所有从人都跟着得小利,那也无可厚非。臣既然想通了,今天便并不反对。”

    昭元忽然道:“这孔宁二人,是不是你们叫他们走的?”屈巫等吃了一惊,忙道:“他二人走的确是出于本意,臣等绝无怂恿。”昭元忽然面色一沉,冷冷道:“还是弄清楚些的好。你们马上派人去追回他们来,寡人有话要问。”三人不敢违拗,只好垂头丧气地呆立朝堂。伍参道:“其实臣以为,原委固然要明白,但时机却也不能失却。不妨一面追孔宁,一面兴师。”潘党亦道:“臣也以为如此。其实不管怎么样,这事都对我们有利,又何乐而不为?”

    昭元自知也确是如此,但心头还是想先明白些,才好决定分寸。他迟疑难决,便道:“先等三日。三日内能追回,便问清楚;否则一样兴师。”他见群臣似有异议,又道:“诸将都修养几天,也是磨刀不误砍柴功。今天就不再说这事了,你们还有别的事么?”众臣见他甚是坚持,想起三日也不长,便也不再说什么话,只各将别的大事小事都呈奏了上来。忽然昭元看见一道奏章,心头忽然一震,整个人都似乎呆住了。公子侧道:“大王……怎么了?”

    昭元一惊,忙将那奏章慢慢卷起,道:“没甚么,是宋文昌请求给假迎亲。”公子婴齐道:“这还真是想起来了。大王兴观兵之师前,就曾说要为宋文昌亲自订期。不知定下来了没有?”昭元慢慢道:“定了。当时商定,选日不如撞日,宋文昌派人迎娶之期就是佳期。”乐伯笑道:“这婚事迟迟不成,都搅得有人以为是周人看不起我楚国了。结果大王一兵行周疆,他们居然立刻答应,实在是……”昭元忽然冷冷道:“不用说了。叫宋文昌来见寡人。”

    乐伯听昭元语气似乎不善,吃了一惊,不明白自己究竟哪里犯了他忌。群臣也觉似有些不对,大都面看昭元,要揣度他心意。昭元勉强笑道:“你们都看寡人做什么?宋文昌是我楚国有名的才子,寡人亲自为他订的婚期,自然要亲自叮嘱他一番。总不能寡人从头到尾连他一面都不亲见罢?”众臣窃窃私语,似乎并不太相信他之所言。

    昭元自己也知自己说的太过勉强,听到群臣私下议论,忽然间极想发作,叫他们统统闭嘴。但他却居然又没有半点气力和脸面这样做,只好想道:“我自做我该做的事,他们想有何用?清者自清,浊者自浊。”他自己也不知自己为什么忽然想让宋文昌来见自己,更加不知道自己到底要怎么样对他。自己本来不是信誓言旦旦,要一回楚后就告诉宋文昌,让他备办一下、前往迎亲么?可为什么今天一见表,才想起己已经回楚许多天了?

    不错,先有斗越椒之乱,自己不能回都;接着又有复认祖宗夫人,以及太后殡天,自己要守灵。这些难道不是理由么?国有大悲之下,岂能随便言此喜事?这不是很好地忘掉这个、逃避这个的理由么?自己为什么不干脆下令,让国人都戴上二十年的丧,都二十年不让嫁娶?二十年若还不够,那何不三十年?四十年?这样一来,自己不就可以永远逃避了么?

    昭元想着想着,情不自禁地对自己冷笑着,苦笑着,鄙视着,心头无限悲凉。宋文昌开始不敢上表,自然是因为有国丧之故。但自己都已经绝缨欢宴了,丝毫也无所忌讳,他才敢上表以请此事。于情于理,他哪有半点错的地方?难道就只允许自己恣行无忌,别人就都是只配倒霉?

    宋文昌官职不大,想来也没以为大王会为此事而召见自己,并未来朝等候,因此久久才来。行礼已毕,昭元默默看着他,只觉他虽然也和自己有些相似,但的确比自己要英俊潇洒不少,更多带不少书卷气和文雅之气,完全可以和魏颉和田振梁一比。这不正是千千万万女孩子梦寐以求的好归宿么?他和宫云兮,正是天做地合的一对,自己有什么资格要硬插其中,搅人好事?自己有什么资格来愤愤不平?

    昭元的心,竟然又感受到了那久已感受不到的熟悉刺痛。难道它又复活了?不,它已经死了,而且它应该永远死去,永远也不能再活过来的。昭元忽然恨不得一刀砍了眼前这人,砍了这个逼得自己不得不自杀己心的刽子手,可是却又情不自禁地更加恨起自己来。自己不行,难道就看不得别人好么?他究竟有哪一点对不起自己?他和自己之间,要说对不起,那绝对是自己对不起他的事才是多得几乎数不清。自己居然还厚颜无耻地愤慨起来了?

    宋文昌见大王只是呆呆地望着自己,神情变化剧烈,也不敢答话。昭元忽然似是惊醒了,那所有古怪的神情一扫而空,变得跟以前一模一样,温言道:“寡人已为你定下了迎亲之事,乃是你派人迎亲之期便是佳期。寡人还一并许以国婚之礼相迎。你可满意?”宋文昌大喜,拜道:“臣谢大王隆恩。”

    昭元慢慢道:“寡人曾亲眼见过你那未婚妻,的确是人间绝色。你能娶之回来,也是我楚国的光荣。只是她脾气似乎怪异了些,曾经得罪过大王我,你要先有心理准备。不过你不要担心,寡人绝对不会跟她计较什么的。只是你自己要小心些,可能要多顺着她些。”

    宋文昌道:“大王度量宽洪,又亲自关照,臣自当尽心竭力。”昭元极力点了点头,慢慢道:“当然,你也不用太迁就,以免堕我楚国威风。但平常夫妻和乐,还当多多包容一些。你与她乃是天生绝配,好好做一对神仙伴侣,当能让世人慕我荆楚才俊风流。”

    宋文昌道:“谢大王期以厚望。臣自知武功低微,又不懂军阵国政,唯好文学,可说时时自愧无用于楚。现在小臣居然蒙大王如此关照,实是感铭于心。臣自当小心爱护,力求传世以佳话,为我大楚出一分微力。”

    昭元叹了口气,道:“不要以为这是小事,其实能对人的心理有很大的影响,也有助于世人对楚人的态度改观。因此说起来,此事不光是你一人之事。寡人也因此而亲自面许她母亲,赐以国礼相迎,比同王子成婚。寡人或许还会亲自来喝你喜酒。你还有什么要求?”

    宋文昌大觉荣宠,道:“如此恩遇,臣实在受宠若惊,不敢再有任何所欲。”昭元极力一笑,温言道:“寡人知你有言不敢说,但说出无妨。只要能增世人羡慕,那便是有功之议。不过你专攻文学,于国政未熟,寡人却不能因此而升你之职。”宋文昌听他所说甚是坦诚,终于道:“谢大王体谅。臣有一议,不知是否太过……”说着看了看周围群臣。

    昭元扫了一眼四周诸臣,笑道:“他们也不是不解风情之人,你也莫要太小看他们了。”群臣都知他是在指自己等看见许姬时的那幅贼样,人人都甚是尴尬。宋文昌道:“臣以为,既要隆重美满,以求流传当世后世,则不能太过急速,一切需当精益求精。从现在开始,到隆重迎接回来,大约需数月时间。那时候当已是仲夏之时,西江水起,若是水势平缓,则虽三峡亦可行大船。不如那时臣便与陈家小姐于巫峡花船之中完婚。仲夏之夜,凉热宜人;星辰荧火,美不胜收。花船之上,更是沉浮有致,定能令世人皆羡我楚人之风雅情怀……”

    昭元忽道:“不错不错。那么就这样办。你下去罢。”宋文昌本来越说越是沉醉,几乎就象是把朝堂当成了梦中的花船一样,但既忽然被昭元打断,只好怏怏退下。昭元扫了众臣一眼,见他们全都目光灼灼望着自己,忙道:“你们放心,寡人既然公开说了,不会因为陈家小姐得罪过寡人就耿耿于怀,那便绝不会这样做。寡人若连这点胸怀都没有,又如何争雄天下?”群臣见他所言甚是坚决,也大半放下了疑心,但依然有人在窃窃私语。

    昭元深吸一口气,忽然笑道:“寡人思考良久,觉得入陈平乱之事,反正也是有利无害,宜早不宜迟。寡人欲明天就兴兵出征,你们觉得如何?”诸臣见他居然转眼之间,就从一再推逶,忽然转为极力赞同,甚至都有些迫不及待,都是吃惊不已。一时间,竟无一人回答。

    昭元平静地道:“你们不是都赞成么?怎么现在都哑巴了?陈国篡位的原因,只怕也不是那么容易能说清的。但时机若是被别人抢了去,那便太过可惜了。你们说是也不是?”诸臣见他还是和颜悦色,也就渐渐答道:“正是。”忽听一人道:“这是天上掉下来的,实在是不吃白不吃。”群臣都是大笑。

    昭元也是哈哈大笑,便如完全忘掉了烦恼一般。当下他命诸将中伤已大好的,都可随行,拟发兵车数百乘,务必要震慑住敌人。那样的话,或许便能不战而建功。诸臣散去,昭元急忙先趋樊舜华之宫见她和冰灵,说及自己又需出征之事,要她们好自保重。

    冰灵见昭元又要出征,而且听他话中之意,知他不肯带上自己,不免又哭又闹。二人合力哄了许久、许下无数补偿,才终于哄好了她。昭元叹了口气,道:“我还要去晋见祖太后、宗太后,向二老拜别。至于琴儿她们,就烦你们代为转告了。”樊舜华点了点头,却意味深长地望了他一眼,轻轻道:“你……要保重。”

    昭元点了点头,生怕被她深究,急忙就抽身离开,直扑章华宫拜别。祖太后宗太后似乎看出他有心事,但问他时,他却又只说国事繁忙。二人知他不愿多说,也就只好叹了口气,嘱他早些回来。昭元回宫蒙头大睡,一觉天亮,起来之时却是说不出的疲倦,全然没有以前那种一觉醒来神清气爽的感觉。他咬牙抑制住,一丝一毫也不耽搁,便批甲直趋军中。

    果然,他才一到军中,见车马纵横,刀箭如林,脑中立刻便清醒了许多。昭元一刻也不愿多耽,即刻点齐兵车步战勇士,直发陈国。行至路上,听得夏徵舒把持国政,还强逼新立陈君前往晋国献媚结援,楚军更是义愤填膺。因此,未至陈境,楚军便已先发檄文给陈国人,说明“只惩徵舒,余人无妨”。

    这陈国乃楚之边国,乃是舜之子孙所建,姓女旁之为。由于舜之二妃娥皇、女英都是流传千古的大美人,后来的桃花夫人本来也是陈国公主,自然其姓氏便与姬、姜、嬴一起,并称天下四大美女世系。其国土本来就不大,此时国人也怨夏徵舒杀君,国内都在担心引来大国之兵。这一下楚大兵果来,国人既怨徵舒,都盼能假手于楚,遂无人肯抵御楚军。昭元严厉约束楚军,令秋毫无犯。陈人果然大悦,反而竞相帮助楚军查探夏徵舒藏身之处。

    http://

第九卷 问鼎中原 第八十七回 乾坤只在方壶内(五)

    昭元这时兵已至陈都,见居然也是开门迎接,心下颇为奇怪:何以夏徵舒未发一令抵御?忽听外面一阵喧哗,众军拥一人至前,却是自称陈国大夫辕颇。细问之后才知,原来夏徵舒知道国人怨恨他为国惹祸,已潜往株林;而陈君又已被逼往晋,导致无人作主。百姓闻楚军并未扰民,遂不肯抵御,准备自开城门迎接。

    辕颇却是先曾与诸大夫商议,说是“楚王来征吾国,乃是讨徵舒之罪。我们不如自己擒了徵舒,或许可以免于楚王用兵来擒,杀伐结怨。”于是他便要与其子侨如一起,统兵擒拿徵舒。不料才一至城门,楚军已至,众百姓开门,局势一片混乱。结果混乱之下,遂被带至军前。昭元听他说完,皱了皱眉,道:“当初他弑君之时,你为何不肯加以诛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