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卫鞅只是稍作思索,便果断地说道:“这种盛会怎么会错过?与孔丘、老子、墨翟等人坐而论道的机会可不是常有的事情,更何况她们虽然是一派宗师,但我卫鞅也不会输给他们,毕竟他们也是普通人,和我卫鞅没什么不同。”
言语间透露出一种无言的风采,不愧是法家代表人物之一,无愧于他历史上的成就,尽管此刻这一切都还是未知数。
这便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精英人物吗?单单就表现出来的这些,就足够吊打二十一世纪99。99999%的叫兽砖家了。
看着卫鞅所表现出来的神采,邹平心里不禁生出了一种向往之情,但很快就邹平打消了。
和郭靖等武侠人物不同,卫鞅的实力可以说完全是个弱鸡,只是有些粗略的防身能力而已,放在无限世界根本不起眼。
但先秦诸子,最重要的不是自己有多强?也不是他们的一生所学,而是他们那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以及方式、方法,这才是他们立足的根基。
卫鞅等人也是知道这一点,才没有勉强自己提高实力。
毕竟实力这玩意除了勤劳之外,还要看天赋,诸子并不一定有这个天赋,尽管诸子都是各自时期的精英。
而郭靖他们注重的方向不同,给邹平的感触也就没卫鞅那么深。
“卫兄是一言惊醒梦中人!”听到卫鞅如此自信的声音,众人事恍然大悟,如同刚刚睡醒一般:“是我们想得太多了,先贤们虽然成就惊人,但毕竟和我们没什么不同,虽然他们是我们的前辈,但我们也没那个必要怯场,毕竟他们能做的,我们未必做不到。”
听到吴起等人这么说,邹平心里已经大概知道了这是怎么回事,但为了以防万一还是问了一下。
“所谓盛会,是不是先秦诸子齐聚一堂的盛会?”
吴起闻言点头表示确实如此,旋即开口说道:“亏了这里神奇,沟通了虚空无数世界,这才使得这场盛会有了开始的可能,也让我们能够与那些先贤见面,甚至是在一次交流,这可是千古未有的盛世。”
确实如此。
邹平心中说道,得到肯定的答案后心中更是升起了一抹莫名的激动。
先秦诸子那是什么存在?
尽管先秦之后已经过了两千多年,先秦诸子很多的思想已经被时光所埋葬,但诸子的光辉却是依然熠熠生辉,他们代表的是那个辉煌璀璨的时代,对于天朝人来说,他们更是一种代表。
能够看到不同时代的诸子在一起交谈、交流着彼此的想法学说,不仅是邹平,只要是个有心的天朝人,都会热血沸腾,邹平自然也不能避免。
更何况,虽说邹平走的和诸子不是同一条路,但所谓“三千大道殊途同归”,总归还是能够触类旁通的,对于邹平来说只会有好处,不会有坏处。
想到这里,邹平连忙开口问道:“请问这场盛会在什么地方?什么时间举行?”
“就在三天后,地点在这附近的一个广场上!”
话说在这地方真的好吗?难道不会给别人带来麻烦吗?
当然,邹平只是心中吐槽几句,并没有什么其他的意思。
“这次倒是意外的收获,古人言:一人智短两人智长,这次去听听说不定就有什么收获。”
很快,邹平便决定了自己该怎么做,到底去不去。
而卫鞅他们,依旧是在有说有笑的交谈着,似乎刚才的话语都是梦话一般。
······
光阴如水,很快就到了三天后,诺大的广场人,密密麻麻的挤满了人。
除了诸子之外,更多的则是来这里参观的人。
毕竟在现在的主神之中,先秦诸子的名气不可谓不小,完全可以说得上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单论名声不比二十一世纪的那些天王巨星要差,甚至是犹有过之。
而知道此时,邹平才明白为什么要在广场上举办,因为人实在太多了。
邹平自己也忽略了一件事,那就是虚空何其广阔,并不是诸子只有一个。
就拿孔子来说,来了起码有几百位,历史的、武侠的、玄幻的神马都有,可以说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这里没有的。
尽管孔子是特例,但其他诸子也不是只有一位。
如此众多的人数,寻常地方根本不够,只能在外面找个地方了。
“孔丘见过诸位!”一位长得孔武有力、身配宝剑的高大壮汉对着其他人躬身一拜,介绍起了自己。
“孔子不是个手无缚鸡之力的文人吗?怎么会长得这么壮?”
“话说这位真的是儒家的祖师爷孔子?”
看到这个壮汉自称孔子,有人疑惑了,毕竟他们熟知的孔子都是经过后世改造,在他们心中一副标准的弱鸡文人模样。
看到有人质疑自己,孔子站出来表示自己的存在。
“儒家六艺,也有射和御,孔丘长成这样有什么奇怪的?再说列国之间征战不休,如果没有一定的实力,怎么敢游历列国?”
“墨翟见过诸位!”
不止是孔丘,墨翟、老子、孙武等诸子百家也都一一道来,有名的无名的不知有多少,粗略数来怕是不下于一千,甚至犹有过之。
当然,其中有很多重复的,也有很多只有一个的。
重复的有孔子,密密麻麻几百位,长得也是千奇百怪,有孔武有力的壮汉,也有长袖翩翩的儒生,总之什么都有。
只有一个的有杂家、小说家等不起眼的流派,在人头攒动的孔子群中显得是如此的不起眼、如此的孤独。
这也不能怪他们,毕竟他们都是被历史给遗忘的,很多连自己的说法都没了,只剩下了一个孤单的名字,会这样也不奇怪。
实际上,哪怕是儒家,也是与孔子心中的儒家是面目全非,可以说压根是两个学派。
“这要是放在二十一世纪,估计这地方早就被挤爆了!”看着广场中的诸子百家,邹平心中暗道,“虽说实际情况也差不了多少就是了。”
第103章 诸子的较量
春秋战国以来数百年诞生出的诸子,因为无限世界的缘故,汇集在了一起,开始着本不可能的辩论。
而由于无限世界的特殊性以及虚空的缘故,更是让诸子的数量大为增加,多到了一个难以想象的地步。尽管来这里参加辩论的只有千余人,但饶是如此,也是让人叹为观止,毕竟这场盛会本身,就是一个本“不可能”发生的奇迹。
“先秦诸子齐聚一堂,这要是放在二十一世纪,还不知道会引发什么轰动性的话题?”
静静的在边上看着孔子等人,邹平心中蓦然想到了这么一件事,但很快就被邹平抛下,将注意力转移到了诸子百家身上。
等到诸子全部到齐之后,诸子纷纷朝着各自的位置座下,依着春秋战国时期的古礼开始辩论,看着他们的举动,让人有一种穿越到古代的感觉。
尽管邹平去过秦朝,但那秦朝时期诸子早已没有春秋战国之时的盛况,也不敢在大庭广众之下坐而论道。
依着古礼,孔子等人坐在一起交谈着各自的学说、彼此之间是针锋相对、不甘示弱。
也让在旁边观看的众人是获益良多,特别是那些国家陷入危难之中,或者是一些志向远大的文人士子更是如此。
也许对他们来说,诸子的具体思想可能早已过时,但根本原理还是通用的,也不怕没有收获。
“孔老头,没想到这么多世界的你想的还是那么一套,依旧是宗周的那些老古董,也难怪你这一辈子都没什么成就,只能够教教弟子。”
先秦时期儒家的头号敌人,同为先秦显学的墨家巨子墨翟对于孔子是毫不掩饰自己的嘲讽。
被墨翟讥讽为老头的苍苍老者正待回答,旁边一个长袖飘飘的青年儒生回话了:“但自秦朝以后,都是我儒家治理天下,你们墨家却是早已消亡。”
“也亏你讲的出来!”有面色肃然的青年马上出言反对,“那个儒家和你的那些说法完全不一样,只是为了附和君王,而不是为了天下苍生。”
“你们法家不也一样?又比我们好的了多少?起码我们儒家还存在,可你们法家呢?”
又有一个孔子出言道:“始皇帝之时,你们法家盛极一时,诸子百家难以企及,但秦朝却在如此短的时间之内就崩溃,这还不能说明问题吗?”
“哈哈哈哈!”一个年轻、玩世不恭的公子哥模样的人开口了,“但纵观历朝历代,真正治理国家的无一不是我法家的观点。而你们儒家不过是忽悠普通人,只是面子工程、名存实亡,我们是明亡实存,比你们可好多了,所谓外儒内法就是如此。”
······
不知何时,辩论的方向突然偏了,由交流变成了彼此之间互相扯皮完全没有了先前一副高人的模样。
“纵然是名垂千古的诸子,归根结底还是一般人吗?”
看着诸子的言行,邹平心里一动,隐约有一种轻松的感觉。
“诸位有这时间在这里扯皮,不如去下面试一试,看一看谁的学说更胜一筹,也好过在这里扯皮?”
旁边围观的众人,不知道有谁说了这么一句,也让诸子心里一动。
“孔老头,你的想法怎么样?”墨翟闻言抬头对对面老者孔丘说道。
“你们愿意的话,孔丘自然奉陪,看看到底是谁胜谁负?”
“你们的看法如何?”孔丘等人纷纷开口说道,显然是对这个突然的提议很是上心。
毕竟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就知道,比在这里扯皮可是好多了,而且扯皮还浪费时间。
稍作商谈之后,诸子中的多数都达成了共识,决定就按照这个意见比试比试,看看谁的学说更厉害。
除了极少一些例如老子等人以外,大多数人都表示很感兴趣。
“这个提议虽然好,但有些太过耗费时间,我们可没那么多的时间浪费在这上面。”有人出言反对。
“这有何难?”儒生孔丘面带笑容,表情如同春风拂面一般,那叫一个轻松惬意,心里是要多得意有多得意,“就让我们派出自己的弟子就行了,你们不会对自己的弟子没信心吧?”
叫你们说我?叫你们说我?这下老子那一万多名弟子派上用场了吧?我看你们的弟子谁有我多?
儒生孔丘也不知道来自哪个世界,弟子大大小小有几万个,虽然大多数都很一般,但架不住人家的数量多、种类全。
“虽说这个提议不错,但我们必须从长计议!”
“对对,我们应该按照各自的学派比试,而不是按照人来划分类别,不然的话不公平。”
“不如我们儒家、墨家、法家等百家各自组成结合,看看到底是谁的学说更适合?”
此言一出顿时引起了诸子的共鸣,毕竟很大一部分的诸子成员现在还年轻,不要说是弟子,就连自己都还在别人那里学习,哪里有弟子一说?
这要这么做的话,这不是为难他们吗?
难道别人是派弟子上场,自己却要亲自出马?
······
经过了好长一段时间的讨论,诸子百家终于是形成了共识,打算以百家作为单位,彼此之间联合或者是敌对。在同一个世界将自家的学说付诸实施,看看谁能够笑到最后?
虽说历史早已有过这一幕,但诸子之间可不是这样看。
他们死后,诸子之间的学说经过数百年的流传、演变,早已和他们所想的发生了变化,有些甚至超出了他们的初衷,和他们的目的是背道而驰,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儒家,开始朝着迎合统治者的方向前进。
这也让他们心生不甘:不是我x家学说不行,而是后人实在不争气,才会让你走运的获得了胜利。
儒家则是心想:我大儒家历史上能够打败你们,现在一样能行。
诸子都是不甘认输之辈,怎么会承认自己的学说不如别人?
亲自承认对于他们来说,是不可想象的事情,正因为诸子之间彼此不服谁,才有了那一个提议的存在空间。
“那我们就回去准备了,到时候再一份胜负,看看到底是谁更厉害?”
第104章 最初的主神战
“那我们稍作准备后就向道尊申请,如何?”
“正有此意!”
“看看到底是谁更胜一筹?”
对于这个提议,诸子大部分都是答应了,除了极少数的一些流派之外。
这倒不是他们不想答应,而是他们没那个能力答应?
毕竟这些人多是诸子百家中不出名的一些,虽说在当时名气很大,但放在后世可就不怎么样、甚至是默默无名,相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