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他本身是武官出身,偏偏对官兵后代没有同情,每年都派兵围剿,每次都好几百人,开始的时候打不过,只有流窜,后来就好了,三寨主“劫富济贫”来了。
三寨主不是这里的人,是他自己摸过来要求加盟的,会使背弩。不过由于年头久远,官兵后代保存的背弩大多不堪使用,三首领就到附近抓工匠反复调试修整,之后背弩就装备到每个山贼了,三寨主训练他们如何使用背弩,如何在对抗官兵围剿时打游记,如何劫夺官府物资,如何袭扰附近富户,山贼势力越来越大,发展到现在的近千人(五百多悍匪,五百多家眷)。
前几天,三寨主打听到县官的独子到附近上香,就让二斋主去将一干人等绑了来,不想这次闹得太大,引来了朝廷高手(俘虏以为我们是县官找来帮忙的朝廷高手)。
山贼们每天早晨都训练背弩弓箭,今天更举行了全体演习,却正好被一网打尽,三位寨主同时被打死,全山寨只剩下他这个新来的伙夫,他刚来不到一个月,没杀过人,没抢过东西,就给山贼做了几天饭,他时刻盼望回家去当个好人呵!求我们给他个机会。
周围侍卫们用有些同情与期望的眼神看着我,有人吁气感叹,有人准备给他松绑,甚至有人抹眼泪,看意思都想放了他,说不定还想收编他。
上前两步,好象要亲自给他松绑,却突然点了他的穴道。我得意地笑了:“这就上当了?伙夫?还是上个月刚被抓来的?怎么会知道如此清楚,连密室都知道?不是跟咱们胡说山贼的内幕,就是隐瞒他的身份。被抓来的伙夫?你们仔细看看,他里面还穿着金锦内衣呢,好家伙,金锦呀!是寻常人穿的吗?这脑子也太笨了吧,以后怎么当将官呀?”挥手示意:“杀!”
第三卷。 金国 第六十三章。 梅花袖箭
(更新时间:2006…11…15 8:56:00 本章字数:3027)
我叫唐庆三兄弟率十名侍卫带着小妾等获救人质去交接赎金。
唐庆建议将马匹装备全换成山贼的:“俺们的装备是哪里都没有的,难保不被人看见记住,那以后就谁也别想出山了,肯定嚷嚷得到处都知道”。
很对,那就赶紧换,赶紧走,时间不早,估计交赎金的人快到山脚下的独院了。
剩下的人都在挖掘整理山寨,弄得人人身上都是土,许多人的身上有血迹。我叫普能领二十名侍卫收拾残局,清洗众人的盔甲兵器。
这里只有一眼井,虽然附近有些泉水,可流量太小,清洗盔甲可能需要很长时间,埋葬死者及搜罗钱财更需要时间,慢慢干,别着急。
在附近仔细转了转,没发现有隐秘的山洞。我回到营地之后把事情简单说了说。
小刀他们对我们的举动没有任何不良看法,觉得很正常。
老僧就不是了,总说当时不应该杀掉山贼的家眷,应该将那些人交给官府。幸亏我没跟他们说自己还派人去冒充山贼取赎金。
按照金国的法律,剿灭土匪山贼之后,愿意归降或没有严重杀孽的应该交由官府处置,如果是匪首,要监视居住,虽然允许匪首家眷参与科考,但要降一级。其他人属于罪民身份。在签订再也不为盗匪的保证书之后,实行赎买政策。
能付出钱财的罪民由官府分给他们一定的分散田产,打乱他们的居住地,让他们与良民混居,以后就是良民了。不能付出钱财的罪民则由官府卖掉,成为奴隶。赎买所得钱财由当地官府分成三份,一部分弥补剿灭罪民的军费,一部分归当地官府,一部分上缴国库。
谁说古代不讲法律的,连老和尚都知道。不过也可能只有他们还讲法律吧,反正我是不讲的。谁让我不知道呢,不知者不怪罪嘛。千万别跟我说法律的事,那样的话,我就是知法犯法了,嘿嘿。我点着头走出他们的说教劝告范围。
虽然已经在这个时代生活了几年,我却依然没有完全深入到这个社会中去,尤其从那个世界出来之后更是如此,总认为这些人跟我没什么关系,总感到有隔阂,仿佛自己总是在旁观。
发觉远处有人骑马过来,我跳到空中看了一下,原来是唐庆他们回来了。
送赎金的人早就到了,是连夜赶来的。
他们到了之后就交接,送赎金的人都是官兵,赶了辆大车,只有二十多个,没有其他官兵跟随或埋伏,于是他们就直接回来了。
把那些送赎金的官兵唬得一愣一愣的,没发现他们的破绽,都认为他们真的是“难找到”一伙山贼,还威胁说不日将发兵讨伐。唐庆就势把他们骑来的马全扣了,只给他们一辆马车,叫他们走回去。
又得了二十多匹好马,干得不错。那些官兵怎么也要一天时间才能走回县城,官府派兵围剿最快也还要用一天,两天时间,足够我们撤离这里,可是普能那边肯定还没收拾好,如果官兵来一个紧急出动,三天时间足够把他们围在山里。
我离开的时候,他们已经找到不少钱财和粮草物资,再说我们的马车不够多,太多的物资无法装下,想了想,招手让人把现存车辆上的物资重新整理装载,把空余出的车给普能送过去,让他们将战利品全部装车,不搜索零星钱财了,所有侍卫都去帮忙,争取今天傍晚赶回来。
转头见小刀很兴奋,也想去帮忙,就笑着叫他提前煮茶造饭,让侍卫们回来的时候能吃喝到现成的,这样侍卫们就可以好好休息了,今天够他们累的。
根据地形和方向,如果我们按原定计划朝梁山所在的东北方向走,很可能会碰到县城来的官兵,那就朝西北的大名府方向走。
小刀和燕眉,虎痕和古聪,两男两女正好两对。小刀和燕眉的年纪大了,错过了练功的最好时机,只能习练一些招式。虎痕和古聪的年纪还可以,这几天普能教了他们一些基本功,他们也还知道上进,即便行路的时候,也在马车上修习马步什么的。
小刀总在笑,不是以前那种敷衍公式的笑,是从心底散发出的笑,干什么都很有劲头的样子,对我特忠心,没事就练器械,什么都练,以前的飞刀和鞭子也没放下,普能还教他了龙爪手及点按之术(也就是点穴)。
燕眉喜欢读书,不认识的字很多,总是问,很好学。据说小刀的文化就是她教的,俩人的关系很不一般,总在一起,仿佛以前的铁雄和小红,估计已私定终身了吧。
燕眉挖灶坑,小刀砍柴,虎痕切肉,古聪洗菜,都很能干的样子,我走上前去想帮忙,却被小刀和燕眉当即劝止:有他们就够了,哪里可以让主人亲自动手,这不是嫌他们没用嘛!
山里的泉水虽然流量少,可数量多,只是不知道这里的水是否可以喝,但愿没毒。趁他们不注意,我拿了一个大铁锅去装水,这次出来没带专门装水的桶,只好用做饭的大锅。
泉水从石壁上留出,在下面形成一个方圆只有半米左右的小洼,随后形成一条沿沟壑缓慢流动的小溪,石头上没有古怪颜色,有青苔,应该没有重金属什么的,虽然水里没鱼,但应该是流量太小的缘故。尝了一口,有些甜,应该可以喝。先用皮囊接水,然后放进大锅,装满一锅就举回来。
小刀看见之后急忙跑来要换手,“你继续砍柴,我也不能白看着呀,没事的。”这点分量不算什么,还没我的龙枪重呢。
这个时代没有泡茶,是煮茶,水煮茶叶末。往沸腾的大锅里放一些磨碎的茶叶之后,想到应该给侍卫们补充一下体内失去的盐分和糖,就再放一把盐,嗯,再来一口袋牛奶糖,没想到还不错,咸甜口味的,入口滑润。做三锅,放凉了之后装到水囊里。
叫花鸡是这几天几乎每天都吃的,做法简单嘛。弄八十只叫花鸡给侍卫们当主食,青菜先炒一小部分,再来一大盘炒肉片就行了,我们先吃。四个老僧虽然来自少林,却不吃荤食,只是他们每天只吃中午饭,不吃晚饭和早饭,最多在子时的时候吃些零食点心。我可以不吃饭,但最好也来一点蔬菜和水果,尽量保持寻常人的吃饭习惯。天色已晚,侍卫们还没回来,开始做饭。
虎痕和古聪都是小孩子,需要维生素,不过他们不懂这些,总想吃肉,可能是小孩子的天性吧。不知道以后的维生素是怎么做的,是提炼的吗?只知道好象金鸡纳霜是从树上刮下来的,治疗痢疾,既然药名的最后是霜字,应该是白的吧。
老僧不赞成吃饭的时候说话:千人无声。一千个人在殿堂里用饭,外面听不到声音。
开始的时候,他们没将火铳当火器:发机飞火却没见有火,也没用火去点燃什么药捻引信,自然是绷簧类的机发暗器了。
吃完饭我演示了一下,还让他们看了装填的弹药,结果被要走两把研究,判定为最好的防身火器。
天完全黑的时候,侍卫们回来了。
带回来七辆大车钱财与物资,具体多少不知道,没有清数。
还有两把完好的背弩。
回到湖山,我们也做背弩。
不,我们不做背弩,我们做袖箭。
刚才老僧给我说了少林最厉害的暗器:梅花袖箭。
梅花状分布五孔的绷簧类无毒暗器。
唐朝的时候,有一种枪,叫梨花枪。在枪杆上绑着火药纸筒,对战的时候出奇不意发出夹杂铁屑的火焰。
五代十国的时候,由于火药不方便迅速点燃,点燃后需要准确掐算时间,对使用者的素质要求太高,不方便应用,梨花枪从火药类逐渐演化成绷簧类,也就是传说中的暴雨梨花针:铁匣侧面有许多小孔,里面压上钢针,钢针后面是底座,底座后面是绷簧。
北宋的时候,暴雨梨花针被少林得到,为体现佛家慈悲,众多小钢针变成袖箭,由一次性全部发射改为可间断的五发,名为梅花袖箭。
我的理解是绷簧类左轮手枪。
第三卷。 金国 第六十四章。 回到湖山
(更新时间:2006…11…16 9:18:00 本章字数:3754)
没什么事就快走。
不一日,平安回到湖山。
一大群人跑出山口迎接,连女人孩子们都出来了,这个时代的女人完全不想以前所想那么封建,不过也可能是因为以前的底子是社会最低层的铁匠群落吧,大家都不讲究什么男女授受不亲。受到十分热烈的欢迎,居然有许多人激动得哭了。
幸亏这次出去没有伤亡。我含笑打着招呼,忽然发现湖山有了显著的新变化。
刚进山口,就看到各种亮光疯狂闪烁,好象城里堆积着无数宝藏!
眼角余光发现跟着出去的人也都张着嘴朝城里看,周围瞬间安静了不少,显然他们也发现了这个现象,不是自己的错觉,心里砰砰跳了好几下,哪里得来这么多金银珠宝?如何能发这么大的财!
星星点点的耀眼亮光,整个城堡似乎镶嵌着无数钻石,遍布山坡的碉堡岗楼上也有,仿佛是用宝石做成的,城墙后面竟瑞气千条般浮起淡薄的白云,哇靠!这还是我的湖山吗?分明是梦中的仙境,龙穴放大版!
走近之后才发现,原来是无数的不规则玻璃,褐色的,绿色的,蓝色的,黄色的,透明的,甚至还有镜子。喧嚷中,孙老伯说:
自从大家知道了望远镜的制造方法之后,透明玻璃再也不是什么高级东西,许多人没事就烧沙子做玻璃,不久便发现在烧制过程中填加原料可以改变玻璃的颜色。什么都试着来了几次,得到了许多经验。
先是玻璃珠和玻璃杯等器皿,当史老伯偶然发觉望远镜的镜面可以让他的老花眼十分舒服之后,各种弧度的凸凹镜出现了,放大镜也成了老年人的最爱,每个人都怀揣好几个,还有用凸透镜点火的。
没想到,只一个玻璃,就让大家的生活质量得到如此显著的提高。我在心中感慨着进了城,发现先前看到的薄云原来是烧制玻璃时冒出的热气,每个炼炉都在烧玻璃,还没人看守。哦,他们都来迎接我了嘛。
用平滑的陶瓷水池制造出玻璃板之后,家家用上了透明窗户,虽然现在还不能将玻璃的表面弄得十分光滑,可在发现水中可以用剪子将薄脆的玻璃铰成特定形状之后,各种古怪样式的装饰品成了各家的点缀,给住宅弄上巨大的标志成为时尚,张宅王宅之类的半透明招牌统统竖在屋顶,动物与图画样式的玻璃片出现了,用水泥灰浆及鱼鳔胶粘贴镶嵌在墙壁,最后就连地堡通道都弄上了。
最杰出的发现是覆上银箔之后玻璃能反光,镜子出现了。人人有镜子,小镜子容易平整,大镜子成了取乐用的哈哈镜,这些大镜子被放到岗楼上,准备在对战的时候晃耀人眼。
遍地都是玻璃,城墙,民居,山坡,城堡,到处粘贴镶嵌,甚至有人将玻璃弄成各种动物的形状以及树木的形状,到处珠光宝气,一片光华耀眼,相互反射。各种颜色的光芒把蒸汽烘衬得变幻莫测,即使离得很近,也看明白是怎么回事了,却依然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