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宫有无上阵法加持,内外自成乾坤,比那天罗地网可厉害多了,唯天门开时,方能沟通仙凡两界,有神仙潜匿行迹下凡,虽是守备松懈,更赖于神仙出入,趁机而出罢了。
以二将身份,只能走旁侧里的小门,叩开了门,千里眼急道:“有一仙剑正急掠飞来,威势颇为不凡,快关天门!”
说着上去助力,守门天兵天将又哪知机窍,见千里眼帮忙,一个个分外努力,更不知这千里眼佯做推门关门状,竟暗中使力,拼命拉着门。
眼见仙剑近前,就算自家不出力,仙剑也能夺门而入,千里眼也不拉了,只是佯做样子,口号喊得响亮。
“大伙快!快啊!”
“唰!”的一声响,却是那斩妖剑竟不走这虚掩的侧门,自正门破门而入。
天兵天将与千里眼顺风耳关上侧门齐齐去看,就见正门上有一两指来宽,三寸来长的孔洞。
堂堂南天门正门竟被一下洞穿而过,果如千里眼所说,威势不凡!
这下也不用通报了,齐齐看向剑去方向。
后有传言,一剑飞天,连破南天门与通明殿两重阵法,重伤玉帝。
————————————
却说凡间,大唐长安城,此刻饭时,世民与几位当朝重官议过赈灾抗灾之事,正设宴犒劳。
想及此时正是行刑之时,尚无准信不免心中烦闷,正要举起茶杯闷饮,猛然心头一痛,如同刀绞,那茶杯也把持不住,一下落在地上连茶带水摔个粉碎四溅。
这下可慌了几位大臣与随侍的太监宫女,呼啦一下跪了一地,侍卫们也虎视眈眈的目视四周,内外一片警惕。
世民苦道:“寡人正想魏征斩龙王之事,竟心中绞痛,怕是龙王难保,与尔等无关,更不干爱卿之事,都起来吧!来人!速去钦天监问过!”
自有侍卫急出宫,飞马去问询,世民也排驾太极殿。
不待侍卫回来呢,就有左监门卫将军来报,在千步廊南,十字街头,自天上落下一颗龙头来。
证实心中所想,世民身子一晃,起身自语道:“必是泾河龙王!我大唐恩主就此殒命了。。。。”
说着踉跄着向外走,众官与太监侍卫不敢怠慢,左右护持随行。
一行人步行出宫,出朱雀门后,就见不远处围了好多百姓,哭哭啼啼与悲呼之声不绝于耳。
侍卫们急分开人群引世民去看。
就见人群正中,一颗头颅鲜血淋淋躺在地上,相貌奇特,嘴角左右各有一根龙须,头上有龙角,必是龙王无疑。
只一眼,世民气血上涌,两眼一黑,险些栽倒,幸被侍卫们扶住,还不待恢复清明,世民挣脱出去,几步上前扑通跪倒,抱定龙头痛哭。
百姓们见皇上驾到,怕冲撞了御驾,强忍这禁声,此时见当今皇帝当街哭丧,却是再也忍不住,一时哭声震天。
不知何时,李淳风双手平托一条龙身自云头落下,将泾河龙王现了原形的残身合做一处。
百姓中有出众的女红,不怕尸身恐怖污秽,要为龙王全身,针线又哪能刺破龙鳞,也被李淳风在针上施法后,使侍卫急从宫中拿来的金丝银线细细缝制。
那民间女子神情专注,百姓怕惊扰了她,尽皆禁声,就连世民,也流着眼泪为这女子打下手,小心扶着尸身,好方便她穿针引线。
长孙皇后已仙逝,为求合葬,世民也早为自己打造了一口御用棺材,这棺材也着人请来,让与龙王。
全身之后,将身上血迹擦拭干净,世民与百姓齐上,将泾河龙王成殓,抬往皇宫太极殿。
………………………………
第二百六十一章 天子诏令
天才壹秒記住『愛♂去÷小?說→』,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这一路,全城百姓闻风而动,哭声感天动地,更有无数僧人道士,在玄奘大师带头下,各自诵经颂咒,为龙王祈福。【愛↑去△小↓說△網 Qu 】
太极殿早已布置成灵堂,将棺材摆放正中,李淳风与袁守诚分立香案两边,主持拜祭诸般礼仪。
世民引着百官带着百姓大礼拜祭,数十近百万人一同行礼,礼拜队伍自太极殿内一直绵延到朱雀大街上,直至明德门下。
礼毕,城中德高望重的宿老与弘文馆共礼部,先自官员百姓中选出戴孝跪棚的,皆披麻衣戴重孝,又选出数百儿女双全的青壮,个个白巾抹额,以备为龙王爷守夜。
李淳风去往泾河龙宫报丧,袁守诚也来到世民近前。
泾河龙王新死,世民尚在悲伤,见先生后问道:“寡人书信已至魏征手中,为示郑重之意,更是到他坟前烧去,先生告我,魏卿怎还要下刀?”
袁守诚叹道:“魏公忠肝义胆,此时已和龙王爷一般。”
世民听后愣在当场,先生将魏征斩龙那午时三刻之事细说了,又道:“被人如此算计,魏公悲愤,神魂附斩妖剑上,飞上天宫意欲反杀施术之人,为龙王爷报仇,守诚一直在监天台候讯,并无仙星陨落,此去怕是失手了,推算魏公命运,却是魂飞魄散了。”
“魂飞魄散?魂飞魄散。。。。。”世民状若失魂反复念叨,如此多次之后,终受不住,两眼一黑,竟昏死过去。【愛↑去△小↓說△網 Qu 】
待到世民醒来,已是三日之后,泾河龙王也已安葬在泾河不远的一土坡上,墓陵规格之高,不下于先皇,被奉为龙陵,更有无数百姓自发出力修建。
世民服了碗米粥,出城拜祭过龙王,又见过数位工匠头目,嘉奖一番,却又不顾天晚,去了九嵕山魏征墓。
御驾到魏征墓前已是亥时,世民屏退左右,竟独坐魏征墓前说了一夜话。
次日回城,午后,禁卫飞骑四出,传唤长安城内的官将,这一场大朝会,直议到日暮时分。
再次日,早朝议过抗灾之事,相关官员回官衙处理,其余将官尽随世民出宫,去往监天台。
至钦天监,百官分班侍立监天台下,世民一手持一卷圣旨,一手持玉玺,步上监天台。
监天台上,早有李淳风袁天罡袁天奇三人候着,李淳风接过圣旨,袁家两兄弟分左右做个羽翼阵脚,世民站在不远处单手高举传国玉玺,就听李淳风颂道: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东土唐王朝之官员魏征,生前为万民请命,为江山社稷,抛生赴死不惧皇权,忠言直谏无数,实为百官之楷模,李唐世民帝肱骨之臣,死后涉斩泾河龙王一事,更不惧天命,意欲为龙王谋求生机,拖延时辰,以致身死,魂飞魄散。”
“泾河龙王有大恩与大唐江山社稷共万千黎民百姓,魏征此举,与龙王无异。”
“然!因侯君集等反叛之事,唐帝世民,以活人之错怪罪已死故老忠耿之臣,又凿去碑文推倒墓碑,更悔婚与忠义之门!”
“唐帝世民已知自身失德失信魏卿,无奈卿已魂飞魄散,悔之晚矣!”
“特以此罪己诏昭告三界六道神魔与世间生灵共知!”
“留残碑鞭策己心,嫁爱女抚慰忠魂!”
“呜呼哀哉!天地共鉴!”
待李淳风宣毕,世民抬头看天,满心无奈闭目良久,眼角更有泪滴涌出。
许久,世民睁眼,收了圣旨步下监天台,将圣旨交在萧瑀手上,自上御驾回宫,却是去往衡山公主处。
唐典有录:凡名山,大川,及畿内之县皆不得以封。
诸公主皆以城池名为号,唯这与长孙皇后所生的最幼女,被册封为衡山公主,更是在魏征临死前问其遗愿,将衡山公主许配他家,足见世民对其之喜爱。
自雨祸长安以来,诸事纠缠,甚至昏死三日,却是无暇见爱女的,如今昭告天下,嫁女在即,世民虽是帝王,终究也是父亲,刚十一岁的宝贝女儿就要出嫁,心中难免不舍,回宫急促,也不过是想要多享一刻天伦。
却说百官,昨日午后大朝会已议过半日,于这公主出嫁之事,萧瑀与刘洎两位宰相去魏府宣旨,尚书省众官去张罗人手将这罪己诏在各州县共邻邦张贴,余下官员,早分作数波保媒的蓄势待发。
也是这大朝会所议之事终究是罪己诏与公主出嫁两件大事,事关重大,散朝后百官禁言慎声,更无半点风声传出。
当萧瑀在魏府宣了这罪己诏,更言明陛下已在监天台上,借钦天监之力,昭告三界众生知之,为魏征平反。
原本皇上赐婚下嫁公主,何等荣耀,却被叛逆牵连,以致皇上悔婚,几个月来,魏家直如暗无天日一般,魏家上下听后,真个重见天日,悲喜交加之下,个个抱头痛哭。
魏家上下欣然,原本备做保媒的官员摇身一变化作道喜的,也不分批列次了,一窝蜂的上门恭贺,魏家之光耀,一时无两。
虽是大灾当前办喜事,黎民百姓尽知因果,更无半点抵触,反是无数人称赞皇上知错能改,魏家该当此殊荣!
十二日,良辰,衡山公主大婚,长安城又见万民空巷,此后金吾不禁三日,全城喜庆。
在此期间各衙门更是莫名其妙的收到无数金银,尽是百姓自发捐了,助朝廷赈灾之用。
话多的称赞朝廷开明,絮絮叨叨说个没完没了,话少的扔下金银扭头就跑,差役追都追不上,哪怕师爷都搬了桌案在官府大门外记录,所录之名姓真是十不足一。
待公主大婚后,世民与钦天监袁天罡李淳风密议过,下旨重建玄甲军,大唐将士皆可应招,经层层选拔,最后会由世民亲自与钦天监共选出一万人入玄甲军。
————————————
PS:第十八卷到此结束,说几句题外话。
在原著里,魏征斩龙之时,是贞观十三年,然而宫门镇鬼的二位将军之一的秦琼,卒于贞观十二年。
其实在开书之初,作者的本意还是延续原著,是太宗地府还魂,然后刘全献瓜最后娶公主(唐御妹)这么个情节的,不要惊讶,关于刘全的诗,作者两年前就写好了。
上架之后,也是作者搜集资料的时候,看到魏征的资料多次,试想能不能多一个皇帝嫁女的情节。
魏征死后被侯君集牵连,以致世民悔婚,直到贞观十九年,世民御驾亲征高句丽回来,损失极重,感叹‘魏征若在,不使我有是行也。’这才平反,然而衡山公主的婚事却不了了之。
后来衡山公主改嫁两次,年仅三十就死了,应该算是红颜薄命的典范了,挺坎坷的,在书里只是一个名字,权做圆梦,各位脑补吧。
写十七卷的时候,当时作者还满脑子两位公主一起出嫁呢,后来随着情节的推进,太宗地府还魂的情节再写出来就很牵强了,只能忍痛删了。
下一章就是十九卷了,没错,猴哥消失两卷终于要出五指山了,第十九卷:大闹天宫。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
第十九卷 大闹天宫
………………………………
第二百六十二章 事起铜台
佛祖不在,自文殊菩萨与两位金刚长生灯齐灭,灵山上众神僧人心惶惶,更无人敢去五指山一探究竟,又有普贤约束,一年多来,灵山山门只入不出,众佛与菩萨罗汉之数,竟比佛祖大开法坛讲经的大佛会时更见齐整。
天竺国乃是灵山根基,大雷音寺的影响力比之天竺皇室更胜,某日,有下界虔诚信徒飞骑来报,说‘铜台府地灵县寇家庄上,有自称地藏王菩萨的,在那庄上宣扬一个叫孙悟空的猴妖的善行。’
守门的二金刚听了,哪敢怠慢,留下胜至金刚细问,大力金刚急驾云上灵山通报。
孙悟空被佛祖镇压,文殊菩萨前去监守尚且身死,如若再被人将妖猴放出,灵山焉有宁日?是以,闻报后大雷音寺法坛的众佛菩萨无不大惊,普贤菩萨命亲去山门验明来人不是妖精变化,若不是,速速带到法坛。
兹事体大,清净佛不敢怠慢,不待胜至金刚引路,竟不顾身份驾莲台直奔山脚。
佛法无边,清净佛贵为如来至尊之下的第一佛祖,自然是佛法精深,只一眼就辨明,这报信的乃是一凡僧,即便如此,又用法器照过,验明无误,方才让大力金刚放进金光大阵。
一招手将僧人勾上莲台,清净佛驾莲台急回雷音法坛。
这凡僧正是当年在寇家庄,被悟空使猴毛抓了,被官府打过板子的那四十二位僧人之一。
当年不但被断了吃食,更因此挨了顿重打,竟个怀恨在心,暗暗记下孙悟空这名字。
偶然听说寇家庄来了位活菩萨,被他稍一打听,竟听到孙悟空的名号,这还了得,一听之下就恨得咬牙切齿,他本是佛门中人,灵山与孙悟空的宿怨传说他也有过耳闻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