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龙环顾四周,唯有李清照和包绶等人,面露真切的关心之态。心想,你们其它人这些垃圾货色,今天不把你们说服,估计还真就传出去,让人一世小看了。
就算是化妆易容了,不是真面目,但是朱子龙三个字可是自己在现代21世纪的真名。还有美人在边上看着,这脸今天真不能让人小看了。
当下冷笑着回答道:“柳兄此言差之,君子言利,不但不耻,却还正是受孔圣之道所传,应当发扬光大也。”
“哦,那倒要请教了?”柳涚也是冷笑。
…………………………
本站重要通知:请使用本站的免费app;无广告、破防盗版、更新快;会员同步书架;请关注微信公众号 appxsyd (按住三秒复制) 下载免费阅读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第188章 智辨,强辨,胜辨的开始!
面对对面中二宋代青年柳涚的冷笑,朱子龙还以不宵的轻视,先看向众人,然后张嘴就道:“我等读书人深受孔圣仁教,圣人一生以仁和礼立身,这一点大家可有异议?”
朱子龙刷的一下,就先给自己来一个道德至高点的立场,这话谁敢说个不字。
立时,四下皆是点头称是者,就连柳涚也只能点头。
开场拉气势,接下来就是提高嘴炮能量的时候了,朱子龙心中冷笑又道:“孔圣临终之时,尽说有三千弟子,门徒72人,然而唤到跟前交代后事的,却只有子贡和曾参二人也!”
“天之立君,本以为民。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子贡曰贫而无谄,连孔圣都对做为商人的弟子如此推荐,我想不出来。柳兄为何会视商道如此不宵?”
此话一出,四周的众学子们,全都一阵沉默不语,柳涚心有不服,却也一时半会不知道如何答辩为好。
而那个刚才和朱子龙交谈的南方商人之学子,却是脸上立刻全是欢喜的表情。
他名为上官金,人如其名,一生的理想就是成为像子贡一样的人。
因为子贡他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之一,他的嘴特别能说,而且办事的效率很高,他有着聪明的才能和高智商,而且因为出于经商的家庭,所以在经商上也是一把好手,也经常到各个国去做生意,他曾经担任两国的相,经常出使到异国。
孔子对他的评价也很高,在论语中,对子贡的评价很多,也很好。在司马迁的史记当中,对于子贡的言行举止,为人经商方面有着特别高的评价。
可以说,子贡是所有天下商人们拉高自己地位的一种精神依托。
不过柳涚,也不是无名之辈,想了一会感觉自己终于找到突破口,说道:“朱兄刚才所言甚是,但是其中也有一点弊漏。孔圣虽然有三千多的弟子,但是真正得到真传的只有短短的七十二人,子贡只是这七十二人中的其中一个,也是比较特殊的一个。他只是这几十人其中之一,商人只占此一人,只是个案。这不就是证明了,在下刚才所言吗?”
这番言论简直就是赤条条的打脸,意思是说这么多真传圣人弟子,却只有一个商人,还是特殊原因混进去的。这能说明什么?
“哈哈哈,柳兄此言才是真正的差以。”朱子龙却是放声大笑,搞歪理辨说,网虫在世怎么可能还辨不过你个古人?
“朱兄放声而笑,那倒要请教了,兄莫非是想要发千古之覆?”
“然也!孔圣以仁礼行走列国,其门下弟子多为子贡所济路费供给。颜回虽然在学业上第一,品德也第一,但是思想太过保守。另一师兄闵子骞,虽然很有才华,但是他认为外出为别人做事太丢人了,只在家里做事,所以穷的连糟糠都吃不起了。
“他们虽然很有才华,但是不懂得谋生,有再多的学识都没用,子贡却学习和经商一起努力,子贡好学,而且学识越渊博。同时在经商上,也讲究诚实和仗义,赚来的钱都用到有用之处。所以,才能以一类比十,行那亚圣之事。”
“子贡被孔圣比喻为瑚琏,须知此物可不是一般平民百姓可以用到的,这种玉器是用来供奉在寺庙与佛堂上面的。就算此物放在宫中,也是摆在最上方,显得十分的庄严神圣,干净利落,因为这种东西是高贵与清白的象征。孔圣对子贡评价如此,还能仅以数量来类比质量吗?”
“什么是仁?仁者爱人。所以爱人者为仁。如果有一个人,他行事能给百姓带来福祉,并且让百姓安居乐业,这就是最大的仁道。我大宋官家历年来都是希望百姓得此长康,欺不是正和子贡之意道也?所以,商道和农道,亦同样是治国之本!”
看着对面的柳中二青年,似乎想反驳什么,朱子龙却根本不给他说话的机会:“没错,民以食为天。但食只能让百姓得到生存的最基本保障也,若要行教化之礼,则必须商道相帮。一为食,一为衣,衣食住行缺一不可,温饱足方可言礼义!”
“现在,柳兄还认为这仁道和言利,没有什么关系吗?”
朱子龙的嘴炮,直把众人说的无人可对,更让另一些商贩和学子无比佩服。
而眼下这文会,其实暗中的赞助商亦是大宋巨富。柳涚刚才只是意气之争,哪能真得罪了大金主,立时感觉自己再分辨下去的话,多半下场会很惨。于是,满头大汗的认错。
而周遭众人,见此情况,特别是李清照和包绶,苏迈等人更越发的钦佩朱子龙。
那上官金更是当场成为朱子龙的脑残粉,他第一次发现经商挣钱居然可以如此上的了大雅之堂。腰杆立时感觉硬郎了许多!
柳涚心里越发叫苦,心想这哪冒出来的朱公子?
比自己还要狡猾,这样的人,绝对不能轻易得罪了,太腹黑了。能用大道理来掩饰自己真正意图,而且比他还更上一层楼的人,端是要小心了!
…
而朱子龙此时得众人捧场,显得很是意犹未尽,又朗声说道:“在下虽然不才,但是却时刻牢记忘孔圣之教。一生的信念,就是希望我大宋治下,就算是周遭蛮夷,也可以受到孔孟之道的教化。臣服于我大宋!从此万国来朝,真正的行实孔圣之道!”
这话三分装比,五分借壳上市,还有两分其实朱子龙也是真心佩服孔子这个人的。
其实真正的孔子,和后世人们传出来的孔子之道,有许多的区别。可以说,后世传的孔子儒家思想,其实都是有扭曲再加工的嫌疑。
孔子的出生有些巧合,他的姓氏源自某个君王后裔,但那个王国已经灭亡许久,以至于王家血统成了耻辱。他父亲是在六十岁时生下了他,那时候他母亲不到二十岁,自己带着他回到老家,独力把他抚养长大。
她母亲的老家叫做曲阜,很多年后,人们把那个地方当做他的家乡。实际上,他出生的地方距离那里很遥远,要越过许多的大山和大河。
他没受过什么正规教育,因为母亲的身份并不高贵,不足以支持他进入贵族子弟的学校。他游历了许多地方,结交了许多朋友和老师,也做过许多的事,包括他一直鄙夷的体力劳动。
二十岁时结婚生子,他很开心,给儿子取了一个鱼类的名字。他现在有家庭要供养了,所以就去大贵族家当侍从。
你看,其实圣人也是从一个最基层的下人开始做起的。真应了那句话,这才是真正的吊丝逆袭!
…………………………
………………………………
第189章 史上最强逆袭之人和精神!
其实认真思考一下,孔圣人才是历史上最大的逆袭吊丝。
出生和刘备差不多,挂了个所谓的王室血统,其实是山寨的。从小穷到大,后来二十岁晚婚,这在当时平均寿命吓死人的时代,绝对算的是上大年龄青年了。
有家庭要供养了,所以就去大贵族家当侍从。收入比较微薄,为了养家他开始从事副业,毕竟,又要供房,又要分期付款的,太苦比了。
有时候帮人做红白丧事,有时候给人做家庭教师,最后发现,文盲太多,嗯,他这半吊子学问也算是教授级别,好像稳定的做法是收学生更化算。
毕竟是半道出家的老师,他教课的费用并不算高,只要一年送他十束肉干就够了,而且销后服务很贴心。
传说他有三千多个弟子,但这并不准确,大多数人只是听听课就跑路罢了,或许连肉干都没送。坑爹啊!
当然,也有不少成功给洗脑的,把他当专家看。
这些人里,有贵族、有农夫、有工匠、有艺人、有盗贼、有无产者。。。。。。但他丝毫不因身份而区别对待,只要弟子们想学,他就教,弟子们想学什么,他就教什么。只要记得按时交学费,哦不,肉干就行!
渐渐的家里的肉干越来越多了,有人也开始不仅仅是送肉干了,生活水平也提高了。
家里全面奔小康了,嗯,时间也大把的空出来,不用给老板干活了。于是就开始思考人生了!
这人脉都有了,不做点什么,感觉心里空当当的呀。
于是,他把自己的讲过的课,那些内容整理一下。感觉应该出一本书,或者把自己的弟子群扩大到更远的地方,让肉干堆成山。
不久,在一些弟子的帮忙下,他开始周游列国。这个时候他三十岁了,他抱着理想走走停停,经过一个又一个国家,拜访一个又一个君王,一次又一次地兜售他的理念,又一次一次地受到拒绝。
回忆到这里,朱子龙感觉自己看到了一个金牌推销员创业的艰苦奋斗。
脑补了一下画面,不由的感叹良多。想当年自己毕业就失业,也当过一年多推销员呀,而且还是卫生棉的推销员,那画面,一个男人真是回忆起来就不忍直视呀。
…
孔子推销的过程很艰苦,半路被强盗抢走过财物和车辆,被困在一个小地方,三天三夜没有饭吃,但他却没有回头。
无它,走的时候各种弟子送行,回来的时候如此模样,那样太没面子了。
他就像唐三藏一样,开始不喜不怒,不偏不倚,用一种理性的方式待人待物。这种精神被后世总结为两个字——“中庸”!
在四十岁的时候,他的思想越发地成熟了。(让人拒绝了十年,无数次上门推销,谁都嘴皮子练的更6了!)
他总结了游历所得,形成了一套自己的政治理论,鼓励君王与人民和谐共处,相互保障对方的利益,然后人人平等,实现大同世界。他将其命名为“仁”!
然而,实施“仁政”的前提是,要么特别有钱,要么特别有权。
十年推销,家底并不丰厚,要不是有个子贡学生是个大财主,多半撑不下去。于是,他把目标放在了上层人物身上,开始了专攻。
几次下来,终于有了成果,他开始当上了小官。
在这个职位上做得很好,所以很快他就提升到更重要的职位上。他后来又当了工程部长、司法部长,虽然他的才能的确可以胜任这个岗位,但却与当时君王受宠的某位权臣赏识不无关系。(朝中有人好当官!)
他做官期间杀了很多坏人,也杀了一些好人,但他认为这是必须付出的代价。他开始受到君王的重视,他一步一步地升职,直至被任命为首相。
从此,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出任CEO,迎娶白富美,走上了人生巅峰。
若干年后,他觉得时机到了,他开始推行自己的理念,把自己的学生安排进政府,把国家分成四份来治理。
然而,功高盖主的下场,不管是以前还是以后,除非你造反,自己当老大,或者放权走人,否则都没有好下场。
他是个念旧的人,不想造反,最后只能辞职走人。
…
在知天命的年纪里,他重新开始周游列国。
他已经没有以前的精力了,他头发花白,双目混浊,驼着背,奔走在一个个国家间。人到老年,他不再留恋权势,只想传播他的思想。
但是,他身边的弟子却越来越少,很多人都选择了自主创业。有的人成为大律师,有的人成为大富豪,有的人成为外交家,等等等等。。。。。。他的弟子们各自都取得了各自的成功,但他却依旧没有见到理想的曙光。
最终,他不愿背叛自己的理念,以迎合君王们的喜好。所以他一次又一次碰壁,一次又一次失败,直到他老得动不了身,再也无法继续旅行了。
夫人去世时,他还在国外不及回来。他最喜欢的弟子、儿子也先他而去,这些他所珍重的人,让他哭干了眼泪。
临终前,只有子贡和少数几位忠诚的弟子在侧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