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宝大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淘宝大唐- 第3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在附近的侍女和太监们都吓得远远离开了。

  等他回来坐下,杨妃好奇地问道:“愔儿,你这是做什么?”

  李愔正经地说道:“母妃,儿臣要和您好好谈谈。”

  杨妃说道:“你说吧。”

  李愔说道:“母妃,儿臣明白您的心思,在这个皇宫里,咱们一家人是最亲近的,这个儿臣很明白。不是儿臣在和李恪作对,而是在帮助他。”

  杨妃不满地说道:“有你这样帮他的吗?”

  李愔说道:“您听儿臣慢慢说。李恪虽然聪明,却心胸狭窄,不是能够成大事的人。他想做的事,只能把咱们一家拖进深渊。”

  杨妃惊异地问道:“他要做什么事,你别胡说?”

  李愔说道:“他要做的事情,就差写在脸上了。全大唐人都看出来了,您说,他能够成事吗?

  不是我说他,从小,您都不知道,他在外面和别人打架,都是我帮助他。我要是受了欺负,他可是一次都没有帮助我。这就是我和李旦、杜荷结伙的原因。我们三个互相扶持,比起李恪来说,要亲近的多。”

  杨妃听到这里,忽然觉得自己的小儿子很可怜,他经历了那么多事儿,都是靠着他自己和他的小伙伴应付的。她一阵心疼,说道:“愔儿,委屈你了。”

  李愔心里一阵委屈,一阵感动,他哭了。

  杨妃看到儿子这个样子,勾起了她很多往事,她想起了宠爱她的父皇(隋炀帝杨广),想起了慈爱的母后,想起了她在宫中所受的种种委屈。不禁悲从中来,失声痛哭起来。

  母子俩抱头痛哭,哭了个稀里哗啦。

  躲在里间的岑文本从小就暗恋杨妃,听到心目中的女神这样伤心,也是一阵难过。

  良久,母子二人才止住了哭泣。

  李愔说道:“母妃,您是我最亲近的人,为了您,我什么都愿意去做,哪怕是去死,儿臣也心甘情愿。

  可是,李恪心胸狭窄,不适合争位。他要是上去了,恐怕连儿臣也容不下。朝堂上必定血流成河。

  而且,他的个性,现在就有很多人反对,随着年龄的增长,会有越来越多的人与他为敌。

  儿臣反对他的最重要的原因还不是这个。”

  说到这里,他停下来,望着杨妃。接下来的话,有些伤人,他考虑是否继续往下说。


第七十章 岑文本的主意


  杨妃说道:“你接着说。”

  李愔说道:“母妃,儿臣没有冒犯您的意思。李恪最大的障碍,就是您高贵的血统。我外公是前隋朝的皇帝,大唐是在推翻前隋朝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李恪要想上位,必然会遭到大部分大臣们的反对,尤其是那些武将们,他们都是踩着前隋朝官员、将士的尸骸爬上来的,他们会让李恪上位吗?”

  杨妃有些惊呆了,她想不到,自己的整天胡闹的儿子,竟然有如此的眼光。

  躲在里间的中书侍郎岑文本也很吃惊,他开始专注地听下去。

  李愔接着说道:“父皇是次子,他夺得了天下,死了多少人?李恪要是能够上位,李泰、李治、李佑、还有众多皇子,他们怎么想?他们也会认为,老三能够上位,那么他们也能。

  即使他们没有想法,他们身边的人也会推着他们往前走,大唐又会死多少人?

  就算是儿臣不是圣人,不在乎百姓和百官的死活,可是这么争斗下去,什么时候是个头啊?

  谁又敢保证,李恪就一定能够上位,上位后又一定能够站住脚?到时候,您的安全谁来保障?”

  李愔的每一句问话,都令杨妃和在里间偷听的岑文本心惊肉跳!

  李愔继续说道:“母妃,太子李承乾和李恪比起来,他的才干、气魄、智谋都不如,但是,他是长子,他有法定的继承权。他要是顺利即位,其他皇子也就没有了争斗的理由,也没有了不平衡的心理,就会减少很多纷争。

  父皇是千古一帝,他在位期间,一定会创造一个安定繁荣的大唐,他的继位者不需要太多的才智,只要能够守成就行了。

  李承乾虽然才智不足,然而他有一个最大的优点,就是他仁孝,心地善良,从安宁皇姐的事情,儿臣就看出来了。李承乾要是能够顺利上位,对于其他所有皇子,他都能够包容,大唐权利的交替,就可以顺利平稳的进行,您和儿臣都能够有个安稳的日子。”

  李愔一口气说了这么多,有点口渴,就端起茶杯喝了一大口,“咕咚”一声咽了下去。

  杨妃望着眼前这个14岁的儿子,越发地感到惊异。这番话,要是岑文本说出来,她还能够接受,可是,如此透彻的分析,竟然是一个毛孩子说出来的。

  她脸色变幻不定,心中在寻思着什么,半天不说话。

  岑文本听到这里,心中的惊骇不下于杨妃。他在想,究竟李愔的师父是谁?竟然能够教出这样的弟子。看来,李恪的争夺皇储的道路上,又多了一块坚硬的绊脚石。

  杨妃想了半天,问道:“你哥哥争夺储君的位置,李承乾一定知道,他要是最后上去了,你哥哥怎么办?”

  李愔自信地说道:“母妃,哥哥只要是不公开谋反,儿臣定会保全哥哥的。请您放心。”

  杨妃说道:“好吧,愔儿,你先回去吧,容母妃想想。”

  李愔告辞走后,岑文本走了出来。杨妃问道:“岑大人,你怎么看?”

  岑文本说道:“梁王的话,有一定的道理,要是按照他的说法,太子李承乾顺利上位,的确可以减少不少的朝廷纷争。

  不过,蜀王即使不再争位,魏王和其他的皇子也会争位的,太子未必就能够顺利即位。

  臣的意见,蜀王继续争取,梁王愿意去保太子,就让他去,这样,无论是蜀王获胜,还是太子获胜,他们都会保全您的地位。这也不失为一个双保险的办法。”

  杨妃点头说道:“还是你考虑得对,不过,你要设法不让他们兄弟争斗得太过了,一定要保证他们兄弟的安全。”

  “娘娘放心,臣一定会尽力的。”岑文本说道。

  李愔从母妃那里出来,因为吐露了心事,觉得很畅快。他觉得母妃一定会采纳他的意见,阻止李恪继续冒险。

  他还是太年轻了,他不曾想到,事情的发展,完全出乎了他的预料。

  回到了研究所里,李愔一面继续给学生们讲课。一面布置李旦,在工业城的东面,修建新的学校,为扩大招生规模做准备。

  从六月上旬开始,由吏部牵头,各道、州、县,都派出了大批的主管农业的官员,到粮食种植基地学习新的种植经验,领取粮食种子。

  研究所农业上的事情,现在主要是黄琪来负责的,杜荷配合他的工作。李愔偶尔也会前去指导一下。

  六月下旬,关中地区的雨水也多了起来。这天,李愔从种植基地回来,天上下着中雨,马车时走时停。他探出头去,向外望望。这才发现,发现官道泥泞不堪。

  他坐在马车里还好,杨康等人骑着马,在雨中深一脚浅一脚地走着,别提多狼狈了。

  马车进了长安城,李愔特地从马车上下来,发现长安城里的路面也是肮脏不堪,到处积水。他早就有改善道路的想法,只是一直没有腾出时间来。这回,他下决心研制出水泥来。

  李愔跟太子李承乾请了假,准备到骊山去看看,找一处建造水泥厂的地方。

  听说李愔要出门了,李凝儿也要跟着去,李旦和杜荷也想去,可惜,他们一个管工业城,一个管种植基地,身负重任,走不开。

  最后,李愔决定带着程处默、李凝儿、采纱和杨康等人,工部将作监也派出了一位少卿(从四品下)王挺,和工部的几位八、九品的小官,一起前往骊山。

  这天早上8点半,天气晴朗。

  梁王府大门口,停着一溜马车。

  最前面的是李愔的马车,这辆马车十分宽大,里面完全是按照现代房车的布局设计的,真皮沙发、茶几、折叠床,储物柜子,还有自制的冰箱等等,舒服,奢华。

  这辆马车由三匹马拉着,车轮是大唐独一无二的橡胶轮胎。这副轮胎的外皮是李愔淘宝来的,轮毂是让工部的工匠做的。就连李世民听说了都很羡慕。

  原本李愔想多淘宝来一些轮胎,后来他发现,这事儿容易得罪人。给皇上弄了吧,皇后有意见,给了皇后,嫔妃和太子有意见,给了谁,都会有人有意见,干脆他就只给自己弄了一副,那叫一个舒服。

  李凝儿坐过他的马车,这次出门,她就不坐自己的马车,钻进了李愔的车厢,赖着不下来。好在里面足够宽敞,有个小丫头做个伴,也不寂寞,李愔也就由着他。

  典军杨康在前面开路,车队出发了。

  就在这时,传来了一阵马蹄声,有人高声喊道:“梁王殿下,皇上有旨,宣你进宫。”


第七十一章 燃眉之急


  李愔平时不用上朝,这是他用功劳换来的恩典。他听到喊声,就知道朝廷上发生了紧急事件,不然,不会叫他这个未成年的王爷的。他钻出了马车。

  来人是中书省(办公厅)的一位给事中(5品文官),他说道:“殿下,皇上宣您马上参加朝会。”

  李愔问道:“发生了什么事情?”

  给事中说道:“朝廷没有粮食了。”

  李愔不解地问道:“夏粮不是刚刚下来吗?怎么就没有了粮食?”

  给事中说道:“去年粮食欠收,关中一带粮食紧缺,今年的粮食下来了,要补充当地各县的基本储备,收上来的粮食很少,户部库房里存粮基本上要从河东和扬州调运。

  十六卫军、禁军等京城驻军的粮食已经发放下去了。户部的仓库空了。

  陇右道、关内道驻军已经派人来到了长安,等着运粮。偏偏这个时候,永通渠大面积崩塌,水位上不来,粮食运不过来。陆路运输至少15天运不过来。

  皇上召集五品以上官员商量对策,特地提到要您参加。”

  李愔问道:“一共缺多少粮食?”

  给事中说道:“50万石(担)。”

  李愔问道:“好吧,你先回去,我一会儿就到。”

  李愔叫上杨康,回到府里,从他卧室里面取出了一些东西,装在一共箱子里,让杨康抱着,来到了马车旁边。他说道:“你们先散了吧,什么时候出发,本王再通知你们。”

  说完,上了马车离开了。

  李凝儿十分扫兴,撅着小嘴也回家去了。

  太仓(户部粮仓)门口,一群顶盔掼甲的边防军运粮官兵,围着太仓的仓曹吵吵嚷嚷的,闻讯赶来的户部侍郎方斌一辆无奈,低声下气地陪着笑脸。

  一个将军说道:“他娘的,你们在后方吃香的喝辣的,老子们在前线拼死拼活的,饭都不让吃饱。知不知道,大通军已经饿死了上百人了。告诉你,今天再不给我们粮食,老子就砸了你们这狗窝!”

  “对,砸了它!”一群官兵们鼓噪着。

  户部侍郎方斌一面继续陪着笑脸应付,一面示意手下赶紧去报信。

  太极殿朝堂上。

  军方将领们吵吵嚷嚷的,文官们议论纷纷,乱作一团。李世民皱着眉头在想办法。

  李世民很头疼,他是将军出身,能够体谅军方的苦处。尤其是北方边境不稳,军心稳定是第一位的。尽管今年粮食丰收了,新品种粮食也开始推广了,可是,这些都是远水,解不了眼前的近渴!

  其实,长安附近并不是没有粮食,商人巨贾手里有,长安附近有封地的勋贵们手里有。问题是,那是人家的,你不能硬抢吧?

  李世民已经下令户部,高价购买粮食,然而,这些家伙大部分都是为富不仁的货色,看到市面上粮食紧缺,就更不向外抛售了,等着卖个更高的价钱。

  户部目前资金倒是不紧张,可是购买粮食的价格,也不能提得很高,那样的话,长安城百万百姓也得按照这个价格购买,那就天下大乱了。

  李世民已经私下里做了工作,希望勋贵们带头低价售粮,可是没有人愿意响应。

  这是件得罪人的事情,谁先带头捐粮,或者低价售粮,都会得罪其他的大户。没有人傻到了去做既赔钱,又得罪人的事情。

  李世民望着太子李承乾、蜀王李恪、魏王李泰,希望他们能够为他分忧,结果,这三个家伙,眼观鼻鼻观心,没人出头。

  魏征是个不怕死的,他说道:“朝廷面临危局,豪强、商贾手中有粮,他们平时受到朝廷庇护,现在朝廷有难,他们却不思报效国家。臣建议,强行摊派。”

  李世民不能这么干,这些豪强商贾,和大殿上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