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说,朱影龙所知道的历史中,大玉儿,也是就历史上的孝
后是极端仇视汉人的,而在大玉儿身上虽然并没有看 象,但是大玉儿又一项“善于隐忍”的性格,这两者一联系起来,那会得出什么结论来呢?在自己面前表现出来的并不是真的大玉儿,一切都是她装出来给自己看的,因为她需要活命,或者达到什么目的,这些林林种种,谁也没有给对方解释或者了解的机会,而且在这种心态下也是不可能的,以至于现在误会和城建愈来愈深,已经到了不可能调和的地步。
而大玉儿根本就不知道这里面究竟发生了什么?也不可能清楚的知道朱影龙内心的这种复杂,好在那一近乎发泄式的强吻敲开了朱影龙心防上一条缝隙,让他开始了深刻的反思。
当然如果大玉儿不清楚自己的感情,或者一直就这么迷茫下去,那也许就没有修成正果地一天。
海兰珠已经算是过来人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当一个女人在另一个女人面前不停的说另一个男人的坏话,这意味着什么,心理学上 讲,这是一种无意识的自我保护,怎么算是自我保护呢,要不是这个女人极端憎恨这个男人,那就是这个女人对这个男人产生了极深的情感,为了保护他不必别人夺走,她自然的就在别的女子面前说他的坏话。甚至把他说的是一文不值,经验丰富的女人一眼就能看出这个女人对那个那人是爱还是恨,因为眼神是没有办法地伪装的,而且说的激动起来的时候,就算是有意识的掩饰,也不可能露不出一丝破绽来。
“玉儿,以后他不在的时候,咱们姐妹一起睡,好不好?”海兰珠柔声的在大玉儿耳边问道。
“真的?”大玉儿从海兰珠怀中爬了起来,诧异的道。
海兰珠微微一笑。道:“当然是真的了,你还记不记得小时候你偷喝马奶酒,小小年纪,把一整袋马奶酒都喝下去了。醉了三天三夜,吓地阿玛和全家人为你担心了三天三夜。”
“若不是姐姐三天三夜没合眼的照顾玉儿,玉儿可能就被烧坏脑子了。”大玉儿有些激动道。
“自那时候起,我们姐妹吃喝都在一定帐篷里。睡也是一个被窝,真是怀念童年的那段日子呀!”海兰珠无限缅怀道。
“只是后来……”大玉儿面带愧色道,因为多尔衮的出现。一对好姐妹差点吵了起来。最后海兰珠黯然地退出了。一直到大玉儿被寨桑贝勒许配给皇太极,两人的关系才稍稍好了些。
“事情都已经过去了。还提它干什么呢,我们始终都是好姐 妹。”海兰珠勉强一笑,初恋都是最刻骨铭心,也是最难忘的,更何况这还只是海兰珠的一段单相思。
“姐姐,玉儿当时太无知了,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爱情,你不会怪我吧。”大玉儿神情幽幽道。
“傻丫头,姐姐怎么会怪你呢,再说姐姐现在已经有了归宿,与那个人根本不可能再有任何交集了,甚至连见一面地机会都没有了。”海兰珠一笑道,眼神有一丝淡淡的黯然。
“其实……”大玉儿冲动刚一出口就被理智给拉了回来,低下了 头,不说话了。
海兰珠并没有追问,其实她就认命,就算能嫁给多尔衮又怎样,他喜欢的是妹妹大玉儿,三妹乌云珊丹嫁给了多尔衮,备受冷落,换了是自己,也或许是一样,得不到一丝幸福,反倒是现在,虽然只是一只关在笼子里地金丝雀,但他给了她得不到地宠爱,尤其是那令人战栗地快乐,锦衣玉食,无忧无虑,还不满足吗?
她不止一遍的在心里告诉自己,海兰珠,你还想怎么样,你该满足了!
海兰珠知道那个男人,那个至高无上地男人内心的独占的欲望是非常强烈的,所以她必须学会忘记,忘记那个曾经占据自己整个身心的男人,为了自己,也为了大玉儿,她必须要这么做!
同样的,朱影龙也在为怎么处置大玉儿十分的烦恼,至少在计划 中,自己还不能动她,她还有利用价值,他不能让自己陷入被动,但是将来呢,把她送到多尔衮的身边,这显然不可能,这不是让多尔衮如虎添翼吗?说实在话,多尔衮虽然跪在他面前宣誓效忠自己,做了自己的臣子,但他并没有完全信任他,他都能跪在他亲爱的八哥面前说同样的话,而对于自己这样一个外人,他的话究竟会有多少忠诚呢?
而且他对多尔衮是否真的放弃了大玉儿也表示极大的怀疑,太后下嫁之事,虽然野史是传的沸沸扬扬,但大多认为是假的,就连下嫁的诏书都是伪造的,不足凭信,而今事实的真相根本不可能知道了,究竟多尔 与大玉儿的感情如何,也变得模糊起来。
忽然想起,大玉儿对自己的评价,一条是“喜怒无常”,一条就是“性多疑”,喜怒无常是针对大玉儿的,别人却没有这种感觉,到是性多疑却成了朱影龙一块心病,自己就正的是性多疑吗?也许也只有大玉儿敢这么说自己吧!
第二十四卷:周边攻略之
第一章:废除八股(二)
睡了两个时辰,天也差不多亮了,朱影龙便起身,今 朝,他得上朝去。
坐北朝南,朱影龙坐上龙椅,头戴金冠接受百官朝拜,三呼万岁之后,进入了朝议的实质阶段。
先政后军,政务院也就是内阁十部的负责人相继出列奏本,大多是关于朝廷不断推行改革的事情,还有“整风运动”阶段性成果的汇报,为防止运动的扩大化给地方上带来巨大危害,这一次整风运动建立了严格的审查核实制度,凡是查出来的案子,不论大小,一律都要经过三司论证之后,呈报内阁及朱影龙本人才可最终定案,他可不想搞什么大清洗,这不是什么党派斗阵,清除贪官污吏、改变官场风气才是他的目 的。
军机阁裁军的工作已经接近尾声,这一次全国上下共计裁军多达百万,这百万中有大半是老弱还有空额,裁军之后,军队风气有所好转,战斗力也是大大增强,只不过要达到朱影龙心中想要的目的恐怕还要走很长一段时间,慢慢来,有些事情是不能操之过急的。
军机阁再一次提出组建南海舰队的请求,朱影龙思考了一下,决定同意此事,与西方各国的远洋贸易已经取得了大的成果,尤其是荷兰服软之后,大明国的出口增长很快,丝绸、茶叶、瓷器等物品在欧洲是强手的不得了,通常都是好几倍的利润,就算扣除海上运输等一系列的费用,利润还是相当的惊人,海上贸易暴利行业也带来了一些列的负面影响,比如海盗猖獗,暴利让许多人铤而走险。不论大明还是荷兰等西方国家都造成了很大的损失。
荷兰的海军虽然强大,但海洋实在太大了,而且不是什么人都能请地起荷兰的军舰护航的,而且荷兰人在东方的海上力量并不是无所不能的,而大明的海上事业迟早是要到西方的,为了在海上贸易中获得更大以及更多的利润,那么成立一支舰队,护卫大明自己的海上贸易安全是极其必要的,大明迟早是要走海上扩张这一条路地,朱影龙给大明可是定了一个野心勃勃的计划。将东太平洋变成大明的内海,南到澳大利 亚,北到北冰洋,大明的船只在这一片巨大的海域里就是主宰!
不管是荷兰也好,还是葡萄牙也好,他们迟早都要从这里滚回去!
当然,现在这还只是一个想法,如果没有足够强大的力量是不可能做到的,而且以大明现在的国力也很难完成,但是先要将近海和属于自己的领海变成大明自己的天下。要让那些红头发蓝眼睛地西方人知道,亚洲是大明的天下,要进来可以,必须遵循大明的规则。否则免谈!
南海舰队的成立被提上了日程,军机阁接下来将要对南海舰队地规模及舰队司令官的人选展开全面的论证和讨论,要按照洪承畴的想法,那是韩信点兵。多多益善,但是朝廷有朝廷地困难,虽然说眼下炒家发了一笔横财。国库也充裕了不少。但也不能敝开大脚的花钱。再说大明在这个时候也没有必要建立一支庞大的南海舰队,这回刺激到荷兰人地。海军可不是比谁地军舰多谁就能赢地,所以南海舰队还是走精兵的道路,这样也不会过早地刺激荷兰人,而且荷兰人现在打败了葡萄牙人占据了马六甲,这是进入印度洋咽喉要道,为了发展大明的海上贸易,赚取更对欧洲人的钱发展大明的经济民生,所以没有必要在这个时候彻底的跟荷兰这个海上马车夫翻脸。
大明这几年虽然国内政局有所好转,内乱也日渐结束,但地域辽 阔,天灾不断可是耗去不少国力,旱、唠、地震、蝗虫、瘟疫等等大灾小情的不断,朝廷以及地方上用于救灾的银两每年都不少于千万银龙 元,极大的拖住了大明发展以及经济民生的修养复苏,这一方面朱影龙也没有更好的办法,只能防以及灾后更快更好的恢复生活以及生产,而且死人都死到麻木了。
没有设备、没有技术加上没有能力,医疗水平更是低下,这些客观因素下,也只能眼睁睁的看着百姓在天灾下苦苦的熬着了,当死亡已经变成家常便饭,那死亡也就没有什么了。
不过这天灾并非没有好处,起码有一点,朱影龙可以借助天灾将一批有一批无能的贪官送上了断头台,换上了一批有一批有能力,朝气蓬勃,接受了新儒学和新思想的年轻官员,净化了官僚体系,也增强了地方上官府的执行力!
国家要发展,人才犹为重要,科举是国家选拔并储备人才的一种极其有效的手段,虽然并非是唯一的,但自从科举制度确立后,历朝历 代,无论是地方上,还是庙堂中央,科道官可都是一支举足轻重的力 量,他们是天下读书人中的典范,大才比比皆是,虽然一朝天子一朝 臣,科举出身的官员不一定能在权力中枢占据多大的地位,但也没曾听说过哪一个皇帝有过废除科举的想法,就连蒙元入主中原之后也接受了科举这一选才之法,科举在读书人中的地位可想而知,多少人皓首穷 经,还不是为了一朝金榜题名天下知。
所以科举是不能废除的,这一点朱影龙非常清楚,而且他也找不到一条更好的选才办法来代替科举,在他看来,科举跟后世的高考和公务员考试并没有什么不同,只是考试的方式和内容不同罢了。
只要考试存在,那选拔人才的方法基本都大同小异,叫什么名字都一样,当然也是有些差异的,比如说国家选才与明间选才自然会有所不同,还有读书人的出路的唯一性也发上了巨大的变化,人的思想也会随着社会的进步不断地变化着。
废除科举那可是冒天下之大不韪的事情,会被天下所有读书人群起而攻之,现在的大明可不是处在那个新旧思想碰撞动荡的清末,根本就没有废除科举的气候条件,朱影龙可不想去触那个霉头。可大明也只有少数一部分人感觉到了时间的紧迫以及解放思想
性,要唤醒更多的人明白这个道理,不是建几所大学 论能够解决的,新旧儒学虽然还是在你争我夺的斗地不亦乐乎,但是带着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的新儒学的力量太浅了,要不是有朱影龙这颗大树在背后撑着,估计早就被那些夫子大师们掐死在摇篮之中了。
所以必须要改革科举,只有改变国家选才的内容,才能改变读书人的读书的方向。国家需要什么,读书人就应该去学什么,以此来引导读书人从儒家经典中走出来,推行“学以致用、实事求是”的治学理念。
“朕打算改革科举!”朱影龙在朝会上抛出了一个重磅炸弹。
科举不科举的对武官们的影响不大,文官可不一样了,大殿之中地文官起码有九成是科举上来的,剩下的一成是靠祖荫,当然学问差一 点,但能力却不必那些科道官差。
这下子文官集团如同炸了窝,科举虽然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些许小小改动也是常有地事情,但高举儒家学说的大方向可是一点都不动摇 的。
朱影龙的治国理念与法家靠得非常近,这已经让天下地儒林学子们很是不满,不过千余年儒学的演化。儒家的学说已经变成了皇帝统治天下地工具,首先第一条,就是愚民,然后将百姓都教化成奴才。这一点满清比历朝历代做地都好,而朱影龙这个连《三字经》都背不齐地皇帝虽然扭转了大明的乾坤,取得了令人瞩目地成就。其实在许多儒学大师眼里。根本还就是看不上眼的竖子。当年朱影龙刚刚登基之时,可是有不少人拒绝了朝廷的征召。当时大批官员难逃,搞得北京朝廷差点维持不下去正常的运转,朱影龙当时可是对这些不识抬举的老东西们恨的咬牙切齿,恨不得派兵杀了这些人。
明代乡试、会试均分三场,初场试《四书》义三道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