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风云之韩国再起》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战国风云之韩国再起- 第37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秦国已经攻入云中郡,齐国已经解散了大军。”唐雎的这一句话,直接让赵国君臣的心沉到了极点。

最有希望援救自己的燕国已经兵败,向韩国求和。楚国、齐国作壁上观,不打算插手此事。秦国则是趁火打劫。赵国只能孤军奋战,别再将希望寄托到别人身上。

“先生有何见教”赵王的镇定已经假装不下去,极其落寞地说道。虽然神情落寞,但赵王的脸上依然写着不甘、倔强。

唐雎接连道出这几个晴天霹雳一般的事实,不过是想打压赵国继续抵抗的军心和士气,然后从中为韩国牟利。赵王倒是想知道,仅仅凭借这些手段,韩国要给赵国指出一个什么样的道来。

“王上稍安勿躁,容臣介绍完形势。”唐雎却是微微一笑,成竹在胸道。

赵王一愣,随即意识到,唐雎接下来说的事情对赵国而言绝对是雪上加霜。赵国的形势越糟糕,韩国越能提出苛刻的条件。

“我们韩国已经攻克了南行唐、苦陉、肥县。邯郸、巨鹿两郡,唯有邯郸、武安、房子、中人、阳城、顾县、宋子、郜县八座城邑还属赵国!”唐雎不疾不徐地继续折磨着赵国君臣的心。

“这怎么可能?!”平原君哑然失色。

唐雎笑着反问道:“这怎么不可能?!大厦将倾,有多少臣子如平原君这般忠义呢?!”

平原君默然不语,自己身居高位,又是赵国公子,自然不可能投降。但各地的县令顾虑就没有那么多。投降对他们而言,不过是换一个主子而已,依然可以保全富贵。

赵王很清楚。如果唐雎所言属实的话,那赵国在巨鹿、邯郸两郡已经没有了立足之地。房子、中人、阳城、顾县、宋子、郜县方圆不到两百里,又被韩国完全包围。赵国哪里还有转圜的余地?!

“先生千里迢迢而来,应该不是想要在我们面前炫耀吧?有什么想法。尽管说出来就是!”平阳君赵豹沉声说道。

唐雎微微向赵王作揖,极其郑重地说道:“讨伐赵国,诚非韩国本意。如果赵不伐秦,韩国怎会伐赵?!如今,韩国占据优势,赵国的存亡掌控在韩王的一念之间,但韩王怜悯两国百姓,愿意罢兵休战。不知王上意下如何?”

赵王并没有急着高兴,甚至表现出一种凝重和戒备,极其平静地说道:“寡人愿闻其详!”

这个时候再和唐雎争论韩国出兵是为了正义还是为了自己的私利已经不重要了,即使赵国说赢了又如何?!重要的是韩国提出的议和条件是什么!所以,赵王自动忽略了唐雎给韩王戴高帽,直截了当地说道。

“赵国放弃邯郸、武安、房子、郜县,作为回报,我们愿意将武垣、饶县、安平三座城池交还给赵国。”唐雎道出了韩国的条件。

这个条件显然出乎了赵国君臣的预料,在唐雎抵达邯郸前,赵国君臣也不是没有商议过议和的可能。但得出的一致结论是邯郸、巨鹿两郡基本上保全不住。没想到,韩王的条件还真称得上是仁慈。武垣、饶县、安平加上中人、阳城、顾县、宋子,这七座城邑位于巨鹿郡东侧。人口、面积都占据巨鹿郡的一半。如果赵国答应下来,至少摆脱了现在在赵国手上的八座城邑各自为战的风险,以八座互相分离的城邑换取七座连成一片的城邑,进可攻退可守,赵国的形势要大为好转。唯一不确定的就是在邯郸、武安的赵军精锐能带走多少。毕竟,这些人大都是邯郸、巨鹿两郡的兵马,让他们抛家舍业,也不现实!

“各地的兵马?”平原君沉声问道。

唐雎当然清楚,平原君最关心的是邯郸、武安两地的赵军主力。这几乎是赵国手头上最后一支大军了。对赵国最为重要。如果韩国议和是假,真正目的是引诱赵军出城。又或者不愿意赵国带走这支大军,那赵国宁愿死守邯郸、武安。韩国必须拿出诚意。

“去留由士卒自行决定。愿意继续跟随赵国的,我们绝不阻拦。愿意解甲归田的,我们也大力欢迎。关于退兵,我们只留下少数士卒守城,大军后退九十里,贵国可以完全放心通过。等贵国到达宋子,再交出邯郸、武关即可。”唐雎信誓旦旦地保证道。

赵王求助似地望向平原君赵胜、平阳君赵豹、信平君廉颇。赵王当然想要早日摆脱这种折磨,摆脱提心吊胆、朝不保夕的日子,但如果三人不支持自己,自己绝对无法和韩国议和。还有一点就是赵国这样服软,有损赵国的形象,这基本称得上是赵国立国以来的奇耻大辱。庞涓率领魏国大军攻克邯郸,邯郸好在还坚持了三年,可自己呢,坚持的两个月就要将邯郸拱手相让。一个处理不好,赵王讲再无威信可言。

后世的史学家是不会理会赵国如今的形势要远比魏武卒包围邯郸的时候更加危险,他们只会看到一点,那就是赵国不战而降,将都城邯郸视若敝履,随意割让给了韩国。赵王自己以后不管立下多大的功绩,也会带着这个污点,无法洗刷。

平原君知道话难开口,还是坚持了自己的一贯观点,议和,保全实力,以图卷土重来。再坚持下去,雁门云中就会落入秦国手中,到时候,凭借代郡和邯郸、武安、房子、中人、阳城、顾县、宋子、郜县八座城邑,赵国又能坚持多久呢?!韩国是比赵国损失更大,但韩国有这个底气和实力撑过去,赵国则不能。

“臣以为,合当罢兵休战。韩、赵两国同出于晋,理应交好。王上何不效仿燕国,与韩国永结秦晋之好?!韩不伐我,我不伐韩。传出去,也是一段佳话。”平原君轻声说道。

燕国割让了三百多里的土地,得到了韩国的承诺——燕不伐韩,韩不伐燕,两国世代交好。赵国这次割让的土地更多,送出的百姓更多,怎么看,赵国都该得到韩国的一个保证。

赵王微微点了点头,望向唐雎,唐雎笑着回应道:“此事大善,想必韩王不会拒绝。”

赵王又看向平阳君赵豹、信平君廉颇,想要看他们二人的意见。赵豹之前反对和韩国仓促议和,廉颇则是一直忙于镇守邯郸,不知道朝堂之上对议和的争议之大,现在却是第一次听闻。

“王上!臣以为韩国乃仁义之邦,漳水以南,可尽数送给韩国,权且算是我们赵国对韩国的补偿。但邯郸乃我们赵国的都城,韩国就想凭借一面之词夺得邯郸,传扬出去对韩国、赵国皆是不利。世人会以为韩国以强凛弱,有灭绝各国社稷的野望,也会认为王上怯懦,赵国怯懦。”平阳君赵豹沉声说道。

唐雎微微冷笑,反驳道:“如果赵国有能力夺回漳水北岸的城邑,不如索性夺回来吧!至于漳水南岸,我们韩国也欢迎贵国派遣大军来讨论归属。”

赵王、平原君皆是神色复杂地看向赵豹,唐雎已然动怒,很显然,唐雎觉得平阳君赵豹的条件是对韩国的羞辱。不止唐雎这么认为,赵王、赵胜也是这么认为。漳水南岸的这些土地已经满足不了韩国的胃口。毕竟,韩国在漳水北岸都夺取了大半个邯郸郡、近乎一半的巨鹿郡,想让韩国将漳水北岸的城邑拱手相让,完全是不可能嘛。(未完待续)

第五十四章太尉人选(上)

赵国最终还是屈服了,虽然平阳君据理力争,但面对这样的困局,想要保全赵国实力的赵王还是选择了向韩国妥协。

八月十日,韩国为表诚意,从邯郸退兵,撤往漳水南岸。邯郸、武安两地共计二十一万赵国大军分批北上,经刑县、柏人、房子、郜县抵达宋子城。

赵军抵达宋子城后,也信守承诺,让韩军兵不血刃地拿下了邯郸、武安、刑县、房子、郜县。两国以目前所占城邑为分界线,休兵罢战。

失去了都城邯郸,赵国必须另外选择一座城邑作为都城。对赵国治下的城邑而言,论人口,论富庶,自然以中人、阳城、顾县、苦陉、肥县、宋子、安平、饶县、武垣这九座城邑为最。尤其是中人城,曾为中山国的都城,还保留着宫殿。如果作为都城,再合适不过。

但有鉴于韩国占据了易水以南的大片土地,这九座城邑东、西、南三个方向已经皆为韩土,容易遭受韩国的夹攻。因此,几番思量,赵国决意迁都代郡,以避韩国锋芒。

和韩国议和后,进入云中郡肆虐的秦军就成为了赵国的心腹大患。憋了一肚子气的赵王以廉颇为将,统兵十万,前去云中郡平乱。廉颇也不负众望,仅仅花费了两个月的时间,就将秦军赶出了云中郡。随后,赵军更是携大胜之威,对秦军一路穷追不舍,直到兵临狼孟城下,攻城受挫,廉颇又忌惮太原郡的秦军渡河切断自己的退路,才不情不愿地退兵北上。

至此,持续了半年的诸国混战才宣告结束。秦国浑水摸鱼,先败后胜。夺取了太行山以西的大片土地。楚国则是趁机灭掉越国,雄霸南方。齐国损兵九万,退守济水南岸。又被韩国团团围困,不得不依附韩国。

韩国则是从燕、赵、楚三国身上夺取了大片土地。为了巩固统治。韩国在河水以东、济水以北设置济北郡,在易水以南、河水以北设置河间郡,在漳水南岸设置山阳郡,在河水南岸设置平原君,巨鹿、邯郸两郡得以保留,只是所辖地区各有增减,再置冀州管辖之。

在南方,韩国有感得到的楚地地广人稀。不易管辖,增设了巫郡、南郡、洞庭郡、苍梧郡、黔中郡,加上原本的九江郡,共六郡之地,设荆州管辖之。

至此,韩国已经拥有了冀州、青州、徐州、凉州、益州、荆州、豫州、并州、司隶州总共九州之地,郡的数目也从原来的二十个增加到三十二个郡,天下之地,韩国已经占据三分之二。

论人口,韩国有民两百万户。齐国有民十八万户,赵国有民二十万户,燕国有民十七万户。秦国有民二十万户,楚国有民二十五户。齐、赵、燕、秦、楚五国合起来的人口也不过是一百万户,堪堪是韩国人口的一半。

天下能人志士已经看出来,如今的韩国远胜当初的秦国,一统天下之势,再难阻挡。当初,山东各国领土互相接壤,往来便宜,尚且不能同心协力。如今。齐国、楚国完全被韩国包围,燕、赵、秦三国有所龃龉。又怎么可能多么齐心协力?!

韩国,洛阳。

为了震慑宵小。维持冀州的稳定,韩腾率领六万韩军坐镇冀州,李牧、蒙骜、白起、王翦则是率领二十万大军返回洛阳。

韩王亲自出城十里,迎接凯旋的大军,并在城外犒赏三军。白起击败燕军主力,迫使燕国献出河间、济北;李牧击败赵军主力,夺取山阳、邯郸两郡,并为功劳第一。白起封为伯爵,食邑八百户,李牧赏赐千金,食邑增加八百户。韩腾夺取巨鹿郡,蒙骜、王翦夺取平原郡,功劳并为第二,增加食邑五百户,赏赐千金。其余将士,各有封赏。

无论是不是真心,天下列国都知晓,韩国已经不是自己可以得罪的。因此,九月份韩王生辰的时候,齐、赵、燕、秦、楚、周六国纷纷派遣使者前往洛阳朝贺韩王。一时之间,洛阳热闹非凡。

不过,除了向韩王送上寿礼,各国使者还在张望着一件大事。那就是有关韩国太尉的人选。

暴鸢年事已高,前些日子酒后染上风寒,病体愈发沉重。趁着清醒,暴鸢已经向韩王上表请辞,韩王三不许,暴鸢坚持己见,韩王最终才勉强答应暴鸢的请辞,但依然让暴鸢享受俸禄,至于空出来的太尉一职,却不任命。

三日前,暴鸢卒,韩王怜其忠义,谥曰“忠”,以其长子暴奉承袭爵位。按照新法,后代无功者,爵位递减。因此,暴鸢虽然生前是勇武侯,但他的嫡长子暴奉只能受封为勇武伯。如果暴奉不能立功提高自己的爵位,他的嫡长子以后承袭的爵位只能是子爵。甚至于,暴家子子孙孙无功于韩国,爵位会一直降低下去,直到成为最低的一等爵位,也就是十二等云骑尉。

原先将太尉一职虚位以待,还能解释成期待暴鸢发生奇迹,病体康复。但随着暴鸢一死,新太尉的人选就成了一个颇为棘手的问题。

论能力,暴鸢不如卫尉李牧、郎中令蒙骜;论勇力,暴鸢不如执金吾卫云、征东将军韩腾。暴鸢之所以可以成为太尉,其实还是仰仗这些年在军队中树立的威望。身为两朝老臣,暴鸢门生故吏极多,又最早追随韩王然,韩王然也因此乐得将暴鸢放到三公这样的高位。

正是由于这样的经历,李牧、蒙骜这些后来投奔韩王然的人尊重暴鸢;白起、王翦这些身份显得尴尬的人礼遇暴鸢;韩腾、卫云这样的后起之秀敬服暴鸢。他们心甘情愿地屈居暴鸢之下,而无怨言。

但暴鸢这样的老臣一死,韩国就再无一个威望远胜其他人的大臣可以众望所归地继任太尉一职。

李牧也好,蒙骜也好都会生出更上一层楼的心思。毕竟,三公九卿,三公是秩三千石。九卿是两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