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话断章》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神话断章- 第12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尼佛!”

  世尊曰:“玄奘,汝当证知:世间万法,既有其始,必有其终。我已于娑婆
世界,五浊恶世,三转无上梵轮,我已击大法鼓、吹大法蠡、建大法幢、置大法
船、作大法桥、降大法雨,我已光照三千大千世界灭除大暗,开示众生,解脱正
道,充益天人。我已降伏一切外道及诸异论,动魔宫殿,摧魔势力,大狮子吼,
作诸佛事,建丈夫业,满本誓愿,护持法眼,教大声闻,诸大菩萨。我所应度者,
皆悉已度,我已作佛事竟,乃取究竟涅磐,断除一切有为言说。自斯以来,于今
千二百岁,我于世间,因缘都尽,我身不复再下阎浮。

  “玄奘,我灭度后,正法住世,当五百年,于今已过;像法住世,当一千岁,
于今将尽,末法当来。末法之后,我法当灭,我法灭时,譬如油灯临欲灭时光明
更盛,于是便灭;我法灭时,亦如灯灭,自此之后,难可数说。

  “法将殄没,当尔之时,诸天泣泪,水旱不调,五谷不熟,疫气流行,死亡
者众,人民勤苦,县官计克,不顺道理,皆思乐乱,恶人转多,如海中沙,善者
甚少,若一若二。

  “大水忽起,卒至无期,世人不信,故为有常,众生杂类,不问豪贱,没溺
浮漂,鱼鳖食啖。……十二部经,渐次覆灭,尽不复现,不见文字,沙门袈裟自
然变白。”

  “玄奘,汝今明了本际,当知过去宿命,无数劫前,我与汝本为凡夫,同时
发心,初行菩提萨埵之道,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自昔以来,精神受形,周遍
五道,一身死坏,复受一身,生死无量,譬喻尽天下草木,斩以为筹,计尔我故
身,互为师友弟子,不能数矣!我以勇猛精进力故,超越九劫,于此贤劫,先汝
而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成就无上正等正觉。我作佛时,汝为我弟子,名阿逸
多,随我说法。汝绵历多劫,得大自在,智慧无碍,将超十地,为有情故,一念
微动,十世轮回,历数重身,于今方归。

  “阿逸,汝今当知,末法来时,五浊恶世,魔道兴盛,魔作沙门,坏乱我道,
著俗衣裳、乐好袈裟五色之服,饮酒啖肉、杀生贪味、无有慈心,更相憎嫉。长
春灭佛,亦是代我清整佛门,亦是了当年万仙阵上因果之意,亦是截教独尊于北
地之意,此前数所定耳,虽我何能相违?”

  尔时玄奘悲泣顶礼,而白佛言:“世尊深心,一切本末,弟子于今尽知耳。”

  而作偈颂云:

  “如来妙色相,世间无等伦。

  远胜日摩尼,火月清净水。

  威神无有极,名声震十方。

  皆由三昧力精进成智慧。

  持觉若溟海,深广无涯底。

  无明与贪恚,冰释已无余。

  从是超世间,叹仰不能已。

  处处人民见,一切皆欢喜。

  一切诸恐惧,普为获大安。

  过度诸生死,无不解脱者。

  我至作佛时,种种如法王。

  凡欲求生者,清净安以乐。

  度脱永无穷,幸佛作明证。

  发愿既如是,力行无懈怠。

  虽居苦毒中,忍之终不悔。“

  尔时世尊,垂慈悲眼,从足、心、膝、肩、背、喉头及脐、胁、两手心、八
万四千毛孔间,放出六百亿无量俱胝光明,遍照三涂及人、天、非天十方诸处世
界,眉际白毫,宛转须弥,绕阎浮提世界十匝,还从眉心而入。

  尔时世尊,现神变已,舒光明拳,屈五轮指,而摩玄奘之顶,亲持金贤瓶,
以四大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海水自玄奘顶门灌下,遍涤身心,一一毛孔,无不遍
彻,于是佛告玄奘言:“阿逸,汝今超于十地,位臻等觉,决定上生兜率天中,
证一生补处

  正文第217章

    ………………………………………………………………

  第六二章长安三月雨,天山一丈雪贞观十五年,三月。

  长安。

  春雨潇潇,经月不息。

  渭水自萦秦塞曲黄山旧绕汉宫斜。

  云里帝京,雨中春树,凤阙高耸,万家攒聚,雾濛濛,柳如烟。

  料峭春寒,长街寥落,绝少行人,偶有几顶油纸伞在濛濛的雨雾中寂寞的飘
过。

  玄奘抬起头来,只见白茫茫的雨珠连缀而成,自不可知的苍穹深处直垂而下,
仿佛全部都要向自己的眼中落来。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
我何求。悠悠苍天,彼何人哉?

  年余光景,物是人非。

  玄奘低低叹息,斗笠芒鞋,在淅沥的春雨中徐徐前行。

  坊间传来咿呀的胡琴声,布衣的衰弱老人坐在雨中的屋檐下,枯瘦的手拉动
着琴弦,声音低哑而苍老:“……以诸色珍宝建造的纯朴优美的长安帝京,先皇
帝们纳凉之所,我的东都洛阳,凉爽宜人的洛阳东都,温暖美丽的我的长安,大
雪中失陷的我可爱的长安,清晨登高眺望,烟云黯淡,我哭也枉然。

  ……“

  栗发碧眼的胡姬身穿鲜艳的红裳,在路边的酒肆中殷勤地温酒劝客,偶然一
转眼间,惊异地看见一名白衣的僧人,赤足登着芒鞋,青竹的斗笠遮住了面容,
像一朵白云,在春雨中的长街飘然走过。

  青石板的路面上溅起细小的水花,白衣僧人袍角和芒鞋却不曾沾上一丝污泥。

  “……以各种技巧建立的双凤帝阙,宣扬大国威仪以九宝装饰的我的长安城,
宣扬四百州汉家声威的四方四隅的长安城,为四面八方的汉家之众显耀、矜夸的
我可爱的长安城,把神明所建的竹宫,把圣人莫缘可汗避暑的洛阳东都,统通失
陷于胡狄之众,贪婪的恶名,加诸于天可汗之身了。

  ……“

  苍老哀伤的歌声远远地徘徊在湿润的雨气中,而白袍斗笠的僧人在茫茫的雨
雾中自西向东,穿过重重坊里,向东城行来。

  “……把众民所建的玉宝长安,把临幸过冬的可爱的长安,

  一齐失陷于胡狄之众;

  凶暴的恶名,加诸于天可汗之身了。

  把巧营妙建的宝玉长安,把巡幸过夏的洛阳东都,

  遗误而失陷于胡狄之众;

  囚禁之恶名,加诸于天可汗之身了。

  ……“

  大慈恩寺塔高高耸立,在氤氲叆叇的雨云中分外迷离,不见真容。

  窦太后驾崩之后,李承乾即将无漏寺翻建,廓其规模,尽一坊之地而为大慈
恩寺,供奉窦太后与长孙皇后真容,以示祈福之意,又在寺中立起浮屠,高三千
尺,将李世民囚于高之顶,以长索竹篮供其每日饮食而已。

  “……把神尧光孝皇帝经营的大国威仪,把圣人莫缘可汗所造的可爱的长安,
把普天之下供奉的锅撑宝藏之城,尽皆攻陷于胡狄之众。

  把可爱的帝京长安,把可汗上天之子神尧光孝皇帝的血裔,把一切菩萨的化
身圣人莫缘可汗的殿堂,由一切真人的化身文皇天可汗以上天之命而失掉了。

  ……“

  自古何时有万岁天子。玄奘立在雨中,仰首看大慈恩寺塔,仿佛高不可及,
塔刹之上,无穷血雾魔云翻滚,龙光紫气,丝丝缕缕,若断若续,微微叹息,缓
缓迈开足步,在迷蒙的烟雨中,一步一步,冉冉而行,滚滚魔云自然分开,向塔
顶走去。

  “……世法如幻如梦,如响如光,如影如化,如水中泡,如镜中像,如热时
炎,如水中月,是以诸法无常,一念在我。”

  喃喃的诵经声自塔顶传来,李世民一袭缁衣,鬓边如有星霜,倚在石阑干上,
水晶的念珠在手指间一颗颗地拨动。

  他本雄心勃勃,志在万世,敢作敢为,好道教之长存,恶佛家之空无,此刻
却与当年玄武之变后的李渊一般,念诵起了佛经。

  凭栏远眺,只见无边丝雨,细如愁梦,连接天地,入目尽是白茫茫的一片,
李世民仰天长吁,续念经文:“……故知世间一切,内空、外空、大空、最空、
空空、有为空、无为空、至竟空、无限空、所有空、自性空、一切诸法空、无所
倚空、无所有空……”

  轻柔的叹息声响起,有人在雨中接道:“三千大千国土,其中火起,譬如劫
尽烧时,欲一时吹灭大火者,当学摩诃般若波罗蜜;三千大千国土,其中大风起,
吹须弥大山令如糠秕,能以一指障其风力,令不起者,当学摩诃般若波罗蜜;三
千大千国土,其中大水起,直至星辰之间,欲令消息者,当学摩诃般若波罗蜜;
三千大千国土,其中刀兵起,亿万人民,共相斗杀,欲令平和者,当学摩诃般若
波罗蜜……”

  李世民愕然抬眼,见茫茫雨雾中,玄奘步虚履空,白袍斗笠,风雨无著,一
步步向自己走来。

  “呃……”李世民惊道,“法师何来?世民向不知法师有此神通也。”

  玄奘叹息道:“陛下,你有大愿,愿将四维之内,万邦九州,娑婆浊世,变
为理想之国,开万世太平。陛下有此大愿,可叹可赞,奈何时运未至,奋力何为?
且随我去罢。”

  李世民道:“我今无国无家,孑然一身,四海虽大,法师却教我往哪里去?”

  玄奘:“后未来世,过悠长岁,我于尔时,当于此阎浮提世界,成就正觉,
为人天师,号曰慈氏;陛下于尔时,亦当随我下降,为转轮圣王,号曰商佉,以
大志愿,共摄此娑婆忍土,四大部洲,而立彼理想之国。

  “彼理想之国,琉璃凝聚,常雨天华,是曼陀罗,妙香馥郁,从天而下。四
方自然风起,风吹散花,花生异香。随风四散,缤纷坠地,积厚四寸,极目明丽,
芳香无比,及至小萎,自然乱风吹去,复从天而降,周而复始。

  “彼理想之国,人身悉长一十六丈,五欲众具快乐安隐,亦无寒热风火等病,
寿命具足八万四千岁,无有中夭。

  “彼理想之国,七宝行树,间树渠泉,流异色水更相映发,交横徐逝不相妨
碍;其岸两边,纯布金沙,街巷道陌,广十二里,悉皆清净,犹如天园。

  “彼理想之国,巷陌处处有明珠柱,光逾于日,四方各照八十由旬,纯黄金
色其光照耀昼夜无异,香风时来,吹明珠柱,雨宝璎珞。

  “彼理想之国,其土安隐,无有怨贼劫窃之患,城邑聚落无闭门者,亦无衰
恼水火刀兵,及诸饥馑毒害之难。人常慈心,恭敬和顺,如子爱父,如母爱子,
语言谦逊。

  “彼理想之国,流水美好,味甘除患,雨泽随时,天园成熟,香美稻种,一
种七获,用功甚少,所收甚多。谷稼滋茂,无有草秽,众生福德,本事果报,入
口消化,百味具足,香美无比,气力充实。……”

  李世民躬身合掌曰:“世民愿随法师去止。”涌身往塔下一跳,玄奘颂曰:
“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身心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向
前携李世民之手,飞飞而起,穿过幂幂雨云,向西而去。

  大慈恩寺四周忽有条条黑气如龙蛇巨蟒,搅动雨雾,夭矫飞腾,纠缠而来,
原波旬、魔罗、共一十三名紧那罗王,奉蚩尤之命,化为千牛卫之形,监守李世
民,不使自尽,亦不使逃逸,玄奘前番来时,他们却不曾察觉。此刻方见一名白
衣僧人携李世民冉冉飞空而去,忙现了原形,咆哮怒吼,当空拦截。

  玄奘轻轻喧一声佛号,将斗笠抛下,那斗笠霎时化为漫天白莲华,散于雨中。

  荷叶有风生色相,莲花无雨立津梁。众魔头为白莲华所阻,便如堕入重重气
墙之中,柔软之极,却又坚韧之极,动止艰难,手中诸般兵器,都化为条条花枝,
枝头繁花生发,姹紫嫣红,带雨颤袅,众魔头面面相觑,却被繁花白莲缠身,动
弹不得,眼看两条人影,凌虚御风,似风前燕子,穿入绵绵雨幕,须臾去得远了。

  春雨,点点滴滴,飘飘洒洒,无尽无休,雄伟的长安城笼罩在密密的烟云深
处,仿佛梦境。

  玄奘携李世民在霏霏的细密雨露中飘飘而西,自长安西门开远门弘福寺上空
翩然掠过。

  天元皇帝李承乾登基之后,即以贞观十五年乃天元元年,布告南北,只是长
安百姓,心恋前朝,暗地里多仍称贞观年号,天元皇帝却也不以为意,只将各处
道观佛寺周围尽行封禁,再不许俗人烧香、散华、祈愿、供奉,各处寺观僧道无
奈,只得自家在寺内院外拓地耕种,以免遭饥馁之苦。

  今日大雨,稍得休息,辩机执了一本妙法莲华经,正在廊檐下研读,偶然抬
头,见院中松枝,郁郁青翠,在细密的春雨中尽皆掉头东向。

  辩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