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后锋- 第23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矗值5绷艘桓鲅彩颖背堑闹拔瘛!笨吹匠幽嫌行┏僖桑婕泵λ档馈�

  “哦?他投过井?”楚钟南疑道。

  “属下不敢欺瞒大人,确实如此。不。信您可以派人调查!”钱谦益正色答道,一双老眼却一眨不眨的盯着楚钟南的脸色瞧个不停。楚钟南这个人很奇怪。别人向他投降,他可以善待,甚至还能重用。就像洪承畴,更是直接提拔成了军委总参谋长。那可是集全军作战指挥、战备建设规划以及军事训练、组织编制、兵役动员和行政管理各项大权于一身,并且还兼负陆军总司令一职的超品大员。简直就是天下兵马大元帅。由此可见楚钟南的心胸。而向其他势力投降的人,楚钟南也一向都表示可以理解,哪怕是李自成的人,他也可以授予高位。就像李信。但是,唯有一点,那就是在北京城向李自成投降的大明官员,他怎么看也看不顺眼。当然,人们都不知道这些投降李自成的京官在某一个时空又大多投降了清军,所以对楚钟南的做法都觉得奇怪。后来,人们才找出了一个理由,觉得这可能是因为这些人都是京官,而祟祯一朝,京城的官员对天下的乱局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而除此之外,这些投降的官员又投降闯逆,气节沦丧,故而才会让楚钟南看不顺眼。可惜,龚鼎孳偏偏就中了这么一条。不过,钱谦益同样清楚,那就是楚钟南并不是那种要求人愚忠的人物,只要有一个适当的理由,就一切好说。而楚钟南对性命的关注与重视,也是人尽皆知的。而龚鼎孳既然已经为大明死过一回,他还能说什么?所以,他才会替龚鼎孳讲情。否则,就算龚鼎孳的小妾顾横波跟他的小妾柳如是是好朋友,他也不会拿自己的仕途冒险的。要知道,楚钟南还极为讨厌那些公私不分的家伙。

  “投过井……又被救了上来?呵呵,这。个龚鼎孳倒还真是好运气。”果然,一如钱谦益所料,听到龚鼎孳曾经投过井,殉过国,楚钟南的脸色稍稍变好了一些,“罢了,让他跟吴伟业一起去宣传部吧。告诉他,以后好好干,别丢了‘江左三大家’的名声。”

  “多谢大人。……”钱谦益心底松了一口气,答应柳如是的。事情总算完成了一半儿,勉强可以交差了,不过,另一半也不能不顾啊,要不然还是不好跟自己亲亲爱爱的小妾交待:“那冒襄呢?大人,这也是个年青才子啊。复社四公子之一,名声不在黄宗羲等人之下,甚至还有高出。”

  “我知道这个人。可听说这人太过冲动,恐怕不适合。做具体的工作。还是让他去六部那边儿先消磨消磨吧。你给他找个位子就成了。”楚钟南随意地答道。

  “冒襄性格激烈,又与方以智、王夫之等人交好,若。是就这样安顿了……”钱谦益也没有多说。冒襄敢在马士英、阮大铖等人掌权的时候抨击对方,后来又被下狱,这个脾气确实让人难受。可他也同样清楚,这个家伙从南京脱身之后,来北京可不是求什么官职出身的,而是另有目的。当然,这帮年青人的性子不够沉稳,根本用不着调查局等部门出马,光是统战部的耳目就打听到。说真的,钱谦益极为佩服冒襄的胆量。因为,这家伙居然是想到北京救出祟祯!天可怜见,你救谁都不要紧,可别把老子这个统战部长给牵累了呀。可话说回来,钱谦益又极想保护冒襄。因为这个年头像这样的人实在是不多了,这个年青人确实难得。所以,他想找些真正的活计给冒襄干,让这小子没功夫去想别的事儿。而且,钱谦益更加希望冒襄能在一连串的事务之中发现楚钟南的优点,发现谁更加适合效忠,进而放弃原先的目的。这样,他也好对自己的小妾柳如是交待。……想到这里,钱谦益又一次郁闷起来。这叫什么事儿?不就是因为自己娶了一个柳如是么?结果,因为龚鼎孳娶了顾媚顾横波,自己看在柳如是的面子上得帮忙,当然了,自己跟龚鼎孳也关系不浅,帮也就帮了;可冒襄这个臭小子又算老几?就因为他把董小宛给收了,自己也要想着柳如是跟董小宛的关系,得照应着……这简直就是玩人嘛!老天爷到底是怎么安排的这野毛的关系?

  钱谦益正想着。自己这边的一堆麻烦,却冷不防旁边的楚钟南突然又冒出了一句,结果,一句话就把他吓得脸色惨白:

  “冒襄不是打算来救祟祯的吗?安排他到六部去,跟祟祯接触的机会就多了,行事也方便!干嘛还想别的?”

  “这,这,……”果然,情报部门不是吃素的,他们早知道了。钱谦益感觉自己一时僵了起来,满脑子反反复复的就只有一句话:“他全都知道了!”

  “这什么?有什么好理由说说?”楚钟南依然看着钱谦益微笑,只是这微笑的背后,实在让钱谦益有些不寒而栗。没错,楚钟南待人不错,可对叛徒,就算再心胸广阔,也不会有什么香甜的手段吧?虽然他自认并不是想叛变,可刚才的心态,恐怕也不是什么忠心的表现。

  “别急。慢慢想……我今天事儿不多,有的是时间。”楚钟南依然微笑,甚至还给钱谦益倒了一杯酒,“不过,你可别告诉我你只是为了家中的小妾!那样的话,我可真的不高兴了。”

  “属下岂敢因私废公?只是……大人,冒襄是个人才,若是因为某些无聊之事废了,实在是太可惜了。所以,……”算了算了,实话实说吧。自己又不是真的不忠心,只不过是想两全其美罢了。既然事情已经败露,自己当然也要为自己考虑,反正这样也算对得起柳如是,对得起那个董小宛了。紧张了许久,钱谦益终于慢慢地说出了心中的“理由”。

  “嗯。这话说的倒也不错。不过,想让他没时间去干别的……”楚钟南咂了咂嘴,突然笑了起来:“就让他跟黄宗羲一帮人去混吧。”

  “黄宗羲?”钱谦益一怔,他看得出来楚钟南是原谅了自己,并且正在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想辙,这让他松了一口气,可话说回来……“黄宗羲和顾绛他们也正闲着呀!没有官职在身,能干什么事情?而且,黄宗羲等人其实也颇为忠心于大明,若是他们被冒襄说服,岂不又是一堆麻烦?”

  “你错了。该麻烦的是黄宗羲那些人。”楚钟南笑道。

  “哦?那不知道大人您又想到了什么?”钱谦益好奇道。楚钟南的办法多,点子也多,这同样也是人所共知的。

  “我打算成立一个中国国家社会科学研究院!”楚钟南答道。

  “中国国家社会科学研究院?”钱谦益迷糊了。中国他懂,国家他也懂,可“社会”……对了,这个词语好像是出自《旧唐书》,具体的意思倒是记不太清了,但跟社稷应该有些关系,可那“科学”……大人干嘛要研究这个“科举之学”?而且,科举之学与社会又有什么好研究的?

  “是啊。历朝历代,为什么总是不能逃过兴兴衰衰的定律呢?周朝还好些,八百年;汉朝也有四百年,可之后的朝代顶多也就是三百多年。而且,之间还不断的发生各种战乱。……所以,我要成立这么一个研究院。他黄宗羲不是正在研究君主与国家、与百姓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么?那就让他好好地去给老子研究去。不仅要研究这个,我还要他研究这个国家的经济、民俗、文化的变迁。要他最终能够达到随时向上反映各种情况,甚至是提前预警,乃至是提出解决方法的水平。……总之,这个社会科学研究院,就是让他在学术方面为国家的稳定和政府的正常运行提供方法与依据。不仅如此,他们还要承担有关部门提出或委托的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中具有全局意义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的研究任务……如此种种!”

  “这……这篇文章未免太大了吧?他,他们能行吗?”钱谦益觉得自己明白了。他发现,楚钟南可能已经被黄宗羲等人消磨尽了耐心,想方设法的开始报复了。社会科学研究院?什么“研究”?他倒觉得这是楚钟南在折磨黄宗羲一帮人。而且,这个折磨还有可能是一辈子。光听听楚钟南刚才大致说的那些,他就觉得头皮发麻。古往今来,有哪些读书人能做到这些?

  “不行也得行。而且,我相信,黄宗羲这些家伙肯定是非常乐意担当这一重任。别忘了,他们可是有志之士!”楚钟南笑得很狡猾,同时也让钱谦益觉得很残忍。

  “还有志之士?这个‘志’也太值钱了吧?你只提出了一个社会科学研究院的名字,可那帮年青才子的一辈子恐怕都要垫上了。”钱谦益摇头苦笑,心中忍不住暗暗叹息了一声。不过,他只是为楚钟南的“狡诈”与“急智”而叹息,却并不是真的为黄宗羲等人担心。没错,加入了这个社会科学研究院,恐怕一辈子都难得轻闲,可黄宗羲等人不就是喜欢这些学术研究么?社会变迁,就是社稷的变迁,这么大的一篇文章,人家愿意交给你做,那是看得起你。而且,谁叫你们不愿意出任官职来着?楚钟南再怎么说也是一代枭雄,民间都快有“圣人”的称呼了,面子那是响当当的值钱。被你们晾了那么久,不要付帐啊?

  “你觉得我这主意怎么样?”楚钟南突然又向钱谦益问道。

  “大人您的这个想法——高,实在是高!”钱谦益竖起了大拇指。

  “……”楚钟南愕然!

  第二卷 东北三国志 第二百四十六章 婚礼进行时

  第二百四十六章 婚礼进行时

  其实楚钟南很清楚,黄宗羲、顾绛、王夫之等人其实早就对他心有所向了,要不然,以这些人的脾气,别说来北京,就是南京失陷了,恐怕也一直会在地方上跟他闹腾。就像对付原本应该出现的清朝一样,不是反抗到底,最终郁郁而终,就是一生一世不出山,做他们的大明遗民。而这些人之所以一直这样晾着,怎么也不乐意明打明的投靠过来,恐怕还是感觉丢不起那个面子。前面说过,大明王朝得国之正,是历朝历代最拿得出手的。老朱家是靠着驱逐勒虏起的家,这对那些传统的读书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而且,现在北京虽然还有一个祟祯,但南方也还有一个小朝廷,黄宗羲等人虽然算得上是忧国忧民的那种人,但身在文坛,尤其是各种思想充斥的文坛,难免受到掣肘。楚钟南可以理解这些人的想法:反正你卫国军势大,平定天下也是早晚的事儿,咱们也才都三十来岁,等得起!

  可是,楚钟南真的看不惯这些家伙的表现。他之所以看重黄宗羲等人,一方面是因为这些人都是他曾经心存景仰的存在,另一方面,也是爱其才学,喜其名声,希望这几个家伙能够为他竖立一面旗帜,招揽一些真正有用的人才。毕竟,读书人里也不全都是那些只会空口白话,瞎说蛮干的人。可这些人却非要闲在一边儿,他当然不乐意了。在疆域方面,他希望能够稳步的平定天下,但在人心方面,他是希望越早越好。

  所以,社会科学研究院这个机构就由此而生了。

  而楚钟南之所以会有这种想法,则是因为黄宗羲前不久提出了一个论点:“或问井田可复,既得闻命矣。若夫定税则如何而後可?曰:斯民之苦暴税久矣,有积累莫返之害,有所税非所出之害,有田土无等第之害。……”意思是说,历代税赋改革,每改革一次,税就加重一次,而且一次比一次重;农民种粮食却要等生产的产品卖了之后用货币交税,中间受商人的一层剥削;不分土地好坏都统一征税。……这一番论调指出了一个赋税制度的怪圈。而由此,也显示出了黄宗羲对对封建王朝赋税制度研究的深入与系统。而他的这番研究,也恰恰是楚钟南希望读书人能够去做的。

  所以,楚钟南要把黄宗羲这些“闲人”给拉出去,扔到社会科学研究院,好生的研究这些有关社会的问题。一来,希望这些人能够真正的学习研究一些有用的学问,并带动一批人;二来,则是希望自己的这个社会科学研究院在这些人的努力下,能像后世的那个社科院一样,成为国家政策制订的重要辅助。而第三,则是楚钟南想到了当初在法国的时候,路易十三和黎塞留成立的法兰西皇家学院,那里不就是聚集了众多在各个学科里的重量级人物么?既然法国有,中国自然也不能落后。而社科院只是一个开始。

  不过,楚钟南并没有想到,自己这一时的想法居然会引起那样大的轰动。

  祟祯十九年五月,钱谦益按。照楚钟南的吩咐把黄宗羲等人召集了起来,并且将社会科学研究院的事务吩咐了下去,同时,颁布总理令,任命黄宗羲为新成立的社科院院长,并将楚钟南琢磨了好久,又交由他润色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