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征欧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远征欧洲- 第67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芽隙ɑ够峤徊皆黾樱还飧鲈黾拥姆然故强梢哉遄靡幌碌摹
  “黑人和波斯人——如果不是兰芳国籍,那么可以分两步走,第一步是前五年,每个月只拿最低薪水,五年后可以加入兰芳国籍,到时候根据考核确定薪资标准。如果是兰芳国籍,那么就和正常军人一样,别人领多少,他们也领多少。”秦致远斟酌半天,给出这么一个指导意见。
  秦致远为了省钱也算是挖空心思,相对于薪水来说,对于黑人和波斯人而言,兰芳国籍更有诱惑力,随着兰芳的强大,随着兰芳的文化输出,“兰芳人”已经成为“百折不挠、坚贞不屈、奋发向上”等等褒义词的代名词,对于生活在困苦中的黑人和波斯人来说,“兰芳国籍”具有非常大的诱惑力,这不仅仅是代表着只要加入兰芳国籍就有了一个强大祖国可以依靠,更代表了富裕的生活和美好的前景,相对来说后者更能打动人心。
  “这个——和咱们外籍军团的待遇差不多,那如果外籍军团有这个需求,是不是也可以照此办理?”耿新民对于军队的情况比较熟悉,马上提出一个新问题。
  “这个问题我还要考虑一下——”秦致远也有点纠结。
  耿新民指的是加入兰芳国籍。
  要说加入兰芳国籍这个事吧,其实一直以来在外籍军团中都有需求。
  兰芳外籍军团现在有八个师,将近十二万人的规模,其中大部分是德国人。这是秦致远和威廉三世协议中的一部分,兰芳帮助德国培养军队人才,德国则为兰芳提供兵源,帮助兰芳巩固国防。
  人上一百,啥人都有,德国人也是一样,很多德军士兵待在兰芳外籍军团中时间长了,看到兰芳不断发展壮大,看到兰芳军人的待遇越来越好,部队的装备越来越先进,难免会动加入兰芳国籍的心思,偏偏这又是秦致远不久前向威廉三世承诺过的,不会再随便接纳德国人加入兰芳国籍,于是这个问题现在就越来越严重。
  在秦致远给威廉三世承诺之前,兰芳并不拒绝德国人加入兰芳国籍,这导致大批德国军人选择加入兰芳国籍,兰芳是承认双重国籍的嘛,那些德国人就算是加入兰芳国籍,也同样可以选择保留德国国籍,这两者并不冲突。
  所以选择加入兰芳国籍的德国人有点多,最严重的21年至22年,当时在兰芳的德籍士兵超过七成选择加入兰芳国籍,其中有将近一半放弃了德国国籍,选择成为纯粹的兰芳人。
  兰芳针对国籍也是有规定的,比如坦克车长、空军飞行员等军中的关键职位,就只能由纯粹的兰芳军人担任,如果拥有双重国籍,那么纵然是具备相关技能,也不能担任相关职务。
  黑人和波斯人加入兰芳军队,其实本质上和兰芳外籍军团差不多,如果兰芳可以接纳黑人和波斯人加入兰芳国籍,那么兰芳为什么不能接纳德国人加入兰芳国籍?
  但如果接纳的话,秦致远就违背了给威廉三世的承诺,从而破坏了兰芳和德国之间的默契,可是如果不接纳,肯定又会影响到徳裔士兵的士气,进而影响到外籍军团的战斗力。
  不管是出现那种局面,都是秦致远不愿意看到的。
  送走加斯帕德和耿新民,秦致远以加密方式向威廉三世发电报,讨论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其实兰芳和德国之间现在是可以打电话的,电话线通过海底电缆进行连接。
  海底电缆的历史悠久,大约在1850年,北美和欧洲之间就铺设了世界上第一条海底电缆,到20年前的1902年,环球海底通信电缆建成,地球从此进入地球村时代。
  电话虽然方面,但因为中间要经过数次转接,安全上没有保证,秦致远和威廉三世讨论的事有点见不得人,所以还是通过加密电报联系比较好。
  威廉三世对此反应并不怎么激烈,没过多长时间,威廉三世回复了个“可以”。
  也就是说威廉三世又同意德国士兵可以加入兰芳国籍了。
  其实想想这对于德国来说并不是坏事,兰芳国内的徳裔越多,德国和兰芳之间的关系就会越紧密,那么秦致远以后和威廉三世翻脸的可能性就越低。
  对于那些想要放弃德国国籍的人,说实话威廉三世也没有多少不舍,既然他们舍弃了德国,那么德国也可以舍弃他们,德国人不需要向任何人乞求。
  秦致远明白威廉三世的心情,所以秦致远也会通知兰芳军部和移民局,对于想要加入兰芳国籍的德军士兵要严加审核,同时可以让一部分德籍士兵从事关键岗位,以弥补对德国挖墙脚的伤害。
  解决了威廉三世的问题,秦致远心情大好,接下来就要安排道格准备前往马达加斯加,兰芳将在马达加斯加建设一个中转站,所有招募到的非洲裔士兵,都会在马达加斯加接受基本训练,然后才会分配到各单位。
  训练内容包括单兵技能、团队配合、以及语言培训,单兵技能最简单,非洲人都是天生的战士,他们战斗的本能已经渗入到骨子里,只要适当引导,每一个非洲人都是一名好士兵。团队配合稍微麻烦点,不过也没有多少问题,非洲人在狩猎的时候已经习惯了团队配合,个人武力就算是再强横也总会有个限度,在面对凶猛的野生动物的时候,团队合作才能取得最好效果。
  关键是现在的非洲人还没有接触过枪支,没有接受过相关的军事训练,这就好像是一张白纸,可以任凭兰芳泼墨,随心所欲勾勒出想要的图案。
  随同道格一起去马达加斯加的除了一个连队的士兵之外,还有近百名教官。
  这个连队的主要任务是负责中转站的安全防卫工作,教官则是兰芳军队的退役老兵,这些教官大多是在之前的历次战斗中因伤退伍的士兵,他们不愿意退伍之后无所事事,选择继续奉献自己的力量,这是兰芳军队最宝贵的财富。
  一切准备停当之后,秦致远就等待皮埃尔的回复,没想到这一等就等到六月初,一直到兰芳大选开始,皮埃尔那边还是没有动静。


第1043章 有诱惑
  进入六月份,兰芳、法国、英国、澳大利亚几乎同时开始换届选举。
  兰芳首相的候选人是人民党的黄博涵和联盟党的陆徵祥;法国参加总统竞选的是左翼联盟的皮埃尔·福煦、民族同盟的爱德华·郝里欧、以及激进社会党的加斯东·杜梅格;英国参加首相竞选的是保守党的斯坦利·鲍德温和工党的拉姆齐·麦克唐纳;至于澳大利亚,工党的詹姆斯·斯卡林和比利·休斯结成同盟,共同对抗优势越来越小的斯坦利·布鲁斯。
  其他几个国家的大选都有点麻烦,要拖上几个月才能看到结果,兰芳的最迅速,六月一号国民议会召开全体大会,当天上午黄博涵和陆徵祥各自做了竞选发言,下午投票,两个小时后统计出结果,第二天就履新上任。
  当然了,之前的预热肯定也是少不了的,各种拉票行为也有,但都在可控制范围内,高鸿仕亲自带队监控整个竞选过程,没有发现有暗箱操作。
  黄博涵和陆徵祥的发言各有侧重点,黄博涵把重点放在“商业兴国”上,表示如果当选后会重点推动商业发展,以商业发展带动国民生产总值继续稳步增加,争取在任期内把兰芳发展成当世数一数二的大国。
  黄博涵本来就是商人出身,有这样的表态不奇怪,商业领域也是黄博涵最擅长的领域。
  兰芳发展到现在,工业领域的成就已经可以用“奇迹”来形容,接下来这几年肯定还会继续发展,但如果想要保证前几年那样的高速状态并不容易。
  黄博涵的意思是兰芳如果想要保证目前的发展速度,要在商业领域、流通领域、服务领域做文章,相对于工业领域来说,这些算是软实力,但也是市场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如果方法对路,兰芳想要保持高速发展态势并不是不可能。
  服务业确实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来说,服务业的发展程度越高,经济的发达程度也就越高,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想想就可以理解,工业生产终究是有瓶颈的,这年头国际上为什么经常出现经济危机,原因就是因为商品的流通性不够,经济危机的表象是市场购买力不足,生产力过剩,但这个生产力过剩是假的,别说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就算是到了二十一世纪,生产力也从来没有真正过剩过,一方面是企业生产出来的产品卖不出去,另一方面确实真正需要这些产品的人买不到或者是买不起,所以经济才会出现危机。
  黄博涵就是把重点放在解决这个“生产力过剩”的问题上,兰芳去年举办了第一次椰城博览会,效果非常好,客观上解决了一部分“生产力过剩”的问题,但还没有彻底解决,黄博涵把希望寄托在一个长期的“博览会”机制上,也就是说兰芳政府出面设置一个包括兰芳所有企业在内的服务平台,不管是国外客商还是国内客商,都可以在这个平台上找到自己真正需要的产品,政府在这其中起到一个牵线搭桥的作用。
  不得不说,黄博涵在商业上的天份真的是惊人,黄博涵说的这种方式,即使是放到二十一世纪也不能说是落后,特别是对政府的定位,黄博涵拿捏得很准确。
  没错,政府在商业行为中就是起到一个“中介”作用。
  陆徵祥把重点放在发展“民生”上,兰芳的疆域扩展到现在这个程度已经差不多是极致,接下来再进行对外扩张已经不大可能,除非是和英国人开战,但这种事又不能拿出来公开宣扬,所以陆徵祥决定苦炼“内功”,把“发展民生”作为政府工作的头等大事来抓,重点放在增加群众收入,缓解贫富差距上,争取把兰芳建设成一个以中产阶级为主,纺锤形的社会结构。
  陆徵祥的发言中强调了对农民的关注。
  兰芳的农民其实也挺悲催的,兰芳立国的时候就确定下不收农税的基本政策,这让所有的农民都欢欣鼓舞,那些新移民几乎是刚刚踏上兰芳的土地就彻底爱上这个国家。
  不收农税有好处,但同时也有问题。
  问题就在于粮食太多——
  兰芳政府给每个移民兰芳的家庭分配了一百亩土地,这些土地不需要缴纳任何税赋,地里面哪怕种出来黄金,也都是农民自己的。
  兰芳的农民大多都是华人,华人历史上从来没有过这种天上掉馅饼的好事,所以农民们种田的积极性很高,很多农民几乎是没日没夜的在田间劳作,唯恐兰芳政府过几年改变政策。
  政策肯定是不会改的,而且兰芳这几年还风调雨顺,于是地里产出的粮食越来越多,越来越多——
  农民们对这种情况肯定是欣喜若狂,粮仓里没有粮食,睡觉都睡不安生,很多农民打出来的粮食甚至都不敢弄出来翻晒,就恐怕被人惦记上。
  这种情况也就是前两年才有,随后这几年,情况开始发生变化。
  粮食多固然是好事,但如果粮食多到粮仓里放不下,多到翻晒粮食都已经成为一项日常生活中最繁重的劳动内容是,粮食就成了甜蜜的负担。
  这时候如果再存粮那就是死心眼了,谁都知道粮食是当年的好吃,陈粮怎么吃都会有一股腐草的味道,当粮食多到吃不完的时候,如何消化粮仓里的粮食就成了农民的心腹大患。
  兰芳政府是有收购政策的,为了保护农民的利益,兰芳政府每年都会用最低价格购买一定数量的粮食,以平抑粮价,防止谷贱伤农。面对越来越多的粮食,政府购买也是杯水车薪,而且关键是很多农民家里的粮食都已经腐烂发霉无法食用,想卖都卖不掉。
  针对这个问题,陆徵祥提出的意见是发展农副产品加工。
  兰芳现在不缺粮食,但世界范围内缺粮食的地方多了去了,民国现在虽然饿死人的情况虽然已经很少发生,但经济形势仍然不容乐观,张雨亭打仗是好手,发展民生不擅长,民国的经济没多大起色。
  俄罗斯更惨,俄罗斯空有面积广袤的国土,但因为连年征战,国内人们生活困顿不堪,很多人缺衣少穿,只能在饥寒交迫中悲惨死去。
  至于非洲和中东地区,这些地方的人们几乎从来没有吃饱过,很多地方的人们还保留着一日两餐或者是一日一餐的习惯。
  兰芳的粮食吃不完,可以出口到国外,缓解缺粮地区的生存危机,或者是发展畜牧业,既能增加农民收入,又能为市场提供肉、奶、蛋等动物性食品,丰富百姓餐桌。
  选举结果不出人意料,陆徵祥高票当选,成功连任。
  陆徵祥担任首相这几年,兰芳发展速度很快,现在的疆域比起当初已经扩张了一倍有余,经济总量更是翻了两番,平均每年的经济增长率都在百分之三十以上,这让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