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三国之韩信后人》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穿越三国之韩信后人- 第17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韦曜说道:“等过段时日再说吧!现在刚刚得了这几州,待一切稳定下来,再讨论此事不迟!”
  两人又说了一会话,韦曜怕甄宓过于疲劳,就早早离开她的房间,到丁嫣房间去了……
  蔡邕来到晋龙城之后,直接就去了并州学院;
  他也被并州学院浓郁的学术之风吸引住了。
  每日主持学子的辩论赛,回答学子的各种问题,使得蔡邕乐此不彼。蔡邕天天都乐呵呵的,感觉自己又年轻了十几岁。
  不过今晚的蔡邕却有些心情低落;
  只见蔡邕长吁短叹,女儿蔡琰在一旁跟着抹眼泪。
  蔡琰边哭边说道:“爹爹全都怪你,将女儿许配给那什么卫家的二公子;如今可好,女儿尚未过门就成了寡妇;这让女儿如何抬起头来?呜呜……”
  蔡邕也被女儿哭的心如刀割,那卫家二公子也算是风度翩翩,自小熟读四书五经;
  自己就是看上了他的才华,认为能配上自己女儿。
  可谁曾想那卫家二公子竟然如此命短,一场大病使得他一命呜呼;
  可怜自己女儿命薄,尚未过门,就成了寡妇,自己可如何对得起女儿?如何对得起死去的老妻?
  蔡邕只能忍住内心的煎熬,好言劝慰女儿;等女儿哭累了,睡了过去;
  蔡邕才长吁短叹的独自一人坐到天亮。
  又过了五日,征讨西凉的杨林也带着大军返回;
  同时回军的还有韩遂和女婿阎行,张绣则留在凉州镇守。
  原来那日阎行和岳父韩遂二人定计,想重金请来羌人前来对抗杨林大军。
  当时他们都和羌人谈好了报酬,那些羌人也同意派出三万大军,帮着韩遂对抗杨林。那些羌人甚至都将韩遂的粮草和珍宝运走。
  可是不曾想,那些羌人还未曾出兵,就被罗成率领的鲜卑五万狼骑攻打了部落。
  这一战,羌人被打的鬼哭狼嚎;
  那些鲜卑之人如同野兽一般,只要杀进一个部落,男人要么烙上铁印带上铁镣为奴;
  要么全部被杀!女人则是全部掠回鲜卑,成为鲜卑勇士的泄欲工具。
  这一战,羌人差点被打的绝种;
  几个羌人大部落的首领无奈之下,向鲜卑称臣;
  每年的战马向鲜卑进献五成,牛羊进献三成;
  另外还要派出一万到两万的羌人青壮到鲜卑服兵役。羌人凡是和鲜卑通婚的部落可比普通羌人高上一等。
  韩遂翁婿二人可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不但没有请来救兵,反而还搭进去不少粮草珠宝;
  两人无奈之下,只能向杨林乞降,心甘情愿归附武韩王。
  所以杨林才将这翁婿二人带到晋龙城,拨给张绣三万兵马,让张绣镇守西凉;
  杨林返军之时,也顺便将马腾一家老小,给满门抄斩!也算给韦曜出了一口恶气。
  韦曜命人将杨林请了进来;
  杨林、徐庶和林冲、徐晃几人同时向韦曜见礼;
  韦曜开口说道:“杨将军几人一路辛苦,如今也将凉州拿下,可谓是劳苦功高。”
  杨林羞愧的说道:“主公过奖了,末将不过就在城外同马腾打了一仗,若是说劳苦功高,那就非罗成、罗将军莫属;
  罗将军千里奔袭,重创他羌胡之人,才使得这场战争取得完美胜利!若是要说功劳,末将真是汗颜!”
  韦曜点头说道:“这些年却是也苦了罗成了,自己独身一人深处异族。本王取得这些州郡,他可有一半功劳。”
  其实韦曜如此说,也没有夸大;
  当初取幽州的时候,就是罗成牵制了幽州那大部分战力;
  现在取凉州,他罗成又替韦曜灭除了一个心腹大患;
  韦曜之所以坐稳晋龙城,也是因为罗成独自一人控制草原异族。使得自己没有后顾之忧。
  韦曜和杨林聊了几句;杨林说道:“主公,那金城太守韩遂和女婿阎行,愿意心甘情愿投靠主公,主公可否一见?”
  韦曜笑道:“那韩遂可是称为“九曲黄河”的人物,还有他那女婿,听说也是武艺不凡,这两人可以一见。”
  这时候徐庶上前说道:“主公,属下在来的路上,也和那韩遂攀谈一二,此人见多识广,乃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他那女婿也是能和林冲将军过手的人物,他的武艺甚至不在张绣将军之下。”
  几人说着话,韩遂二人被带了进来;
  韩遂二人见到首座的韦曜,急忙行礼道:“罪将韩遂(阎行)见过武韩王!”
  韦曜笑道:“两位将军无需多礼,本王听闻杨将军和徐军师言说,知道两位是受马腾的蛊惑,才借兵于他。不算有罪。”
  韩遂听了韦曜之言,转过身去,向杨林和徐庶深深一礼:“在下谢过两位的美言!在下感激不尽。”
  谢完他二人,韩遂再次对着韦曜一礼:“罪将深感大王的宽宏大量,罪将深知罪孽深重,蒙大王不计前嫌,罪将愿当牛做马报答大王。”
  韦曜劝道:“韩将军言重了!如今两位将凉州献上,也算大功一件;韩将军在凉州土生土长,如今两位归了本王,你可有教我?”
  韩遂赶忙说道:“罪将不敢!罪将以前一直以为并凉两州的情况差不多,直到踏入并州地界,才知道什么叫天壤之别……”


第343章 倾心之谈 收拢臣心
  韩遂接着说道:“如今凉州归了大王,罪将以为,可将并州的种植术传往凉州,改变凉州民生民计;
  还请大王允许凉州的羌胡之人入籍凉州,便于管理。
  最好设置一个类似于护羌中郎将的官职,专门统管凉州之内的羌胡之人,他们一旦入了凉州籍,就必须遵守凉州规矩;
  如今大王势大,最好能扫除凉州附近的各个小部落,使得他们要么归附,要么灭族。
  另外再开通几个边界坊市,同羌胡通商;
  甚至同更远处的大月氏国和吐蕃国等通商。到时候会有更多的商人前来,使得并州赋税提高。
  最好有一些文人学士前去凉州,给那些孩子启蒙开示;使得凉州少些逞凶斗狠之辈。”
  见韩遂一口气说了这么多,杨林等人都听的如痴如醉,就连徐庶也是拍案叫好。
  韦曜心里感叹道:什么是全型人才?这韩遂就算是了;
  此人不仅能统兵打仗,就是这些内政之事也是手到擒来。
  韦曜满意的点点头,开口说道:“凉州情况特殊,民生不兴,本王甚是牵挂;本王欲拜韩将军任凉州刺史?不知韩将军可否答应?”
  韩遂听了,当时就愣住了;
  来的路上他也想过韦曜会怎么处理自己,最好的结局就是去随便去往一郡为太守;
  因为他原本的官职就是太守,而且还是降将,所以任太守是韦曜最大的让步了;
  未曾想到大王竟然让自己任了刺史一职?
  这么多年以来,毫不夸张的说,凉州根本没一个像样的刺史或州牧;
  那董卓曾经短期的做了刺史一职,那时候他也是对羌胡之人,还有一些太守都做出了让步。
  如今自己随意一说,本以为都是非常难办的事情,没想到在韦曜手里都是小问题;并且任自己为刺史……
  韩遂想到这里,扑通一下,再次跪倒:“大王,罪将何德何能……何德何能啊?不如……不如大王另派他人,罪将愿为一从事就可。”饶是口齿伶俐的韩遂也变得语无伦次了。
  韦曜笑道:“文约莫要推辞了,也无需自称罪将了;本王意决,文约为凉州刺史;至于彦明么!可为一州镇守,至于去往何州,待商议之后再做决断。”
  韦曜对韩遂翁婿就是在放心,也不会让二人同在一州,分管文武;他阎行肯定要调往别处。
  几人说话间,门口侍卫来报:“禀大王,李靖李将军请来了荀彧和陈登二人,在外侯见。”
  韦曜摆手说道:“快快有请!”
  片刻功夫,李靖带着两位中年文士走了进来。
  韦曜向前看去,只见其中一个文士目不斜视,一脸正气,行走间不卑不亢,一副气定神闲的样子。
  后面一位文士略显紧张,一双眼睛开阖间露出锋芒;
  眉宇间好像一直在思索的样子,看样子此人乃是谋而后动之人。
  李靖快走几步,抱拳说道:“主公,如今荀先生和陈先生已经到了,请主公示下。”
  那两人也是同时弯腰:“荀彧(陈登)见过武韩王!”
  “两位先生无需多礼!快快请坐!”韦曜含笑说道。
  “今日正好文约再次,你等几人可认识一番!”当下韦曜向几人互相介绍一番。
  荀彧抬头看向韩遂,此人曾经是曹操赞口不绝之人;
  那时候曹操说若是有人能一统凉州,那此人非韩遂莫属;至于马腾,曹操就呵呵了……
  韩遂当先一步,抱拳说道:“某西凉韩遂,韩文约见过两位先生!”
  荀彧二人也赶紧回了一礼:“不敢当!我等二人见过韩将军!”
  见几人互相认识了,韦曜开口说道:“两位先生实不相瞒,将两位先生请来就是为了两州民生大计;如今兖州和徐州归了本王,本王定要为两州百姓谋福祉。
  徐州本王并不担心,本王唯一担心了就是兖州了;如今兖州的空虚是有目共睹;至于兖州的空虚,我等今日不需多言。”
  “荀先生,本王知你是一位真正忧国忧民之人,姑且不论本王和曹操的对错,本王想请荀先生为了兖州的父老乡亲,能再次献出一份力!
  百姓何辜?望先生摒弃前嫌,本王想拜荀先生为兖州百姓之衣食父母!请荀先生思虑一二。”
  听了韦曜之言,荀彧心里也是颇为感动;
  不为其他,韦曜能真心实意为百姓办实事,他是真正忧国忧民;甚至对一些降卒都能礼遇有加;
  这些都是荀彧暗暗观察李靖等人的所作所为。
  常言道:窥一斑可知全豹,就连那不苟言笑的贾军师,他这一段时日在兖州也是忙的寝不安食无味;
  如此可见韦曜的处世为人,也能看出韦曜系列的官员品德。
  这些都是自己梦寐以求的官场,个个一心为公,没有一点自私自利;
  还有武韩王韦曜,为了自己能出山,可谓是苦口婆心;
  若是曹操的话,既然不能为他所用,他曹操定然会将其杀害。我用不到,别人也休想得到。
  荀彧想到此处,长长出了一口浊气;向前一步,向韦曜深深一拜:“在下何德何能,竟让武韩王如此推心置腹?为兖州百姓,为大王信任;在下厚颜任兖州刺史!荀彧拜见主公!”
  “哈哈哈……好……好,兖州有了文若坐镇,本王无忧也!不出几年,兖州定会超过冀州等地,称为富硕之州。”韦曜高兴的说道。
  韦曜可是知道荀彧的能力,就是做一国宰相都是绰绰有余,更莫说是一州之地了;
  兖州由他坐镇,到时候其他各州再援助一些,兖州想不崛起都难。
  韦曜又看向陈登,开口说道:“陈先生深明大义,力拦狂洪;使得徐州百姓免受刀兵之苦;本王替徐州百姓谢过陈先生了!”
  韦曜说着站起身来,向陈登微微一礼;
  陈登见此,那真是受宠若惊;赶紧拜倒说道:“在下何德何能,不敢受大王一礼;只因那陶谦老迈昏庸,徐州上下早就怨声载道,在下不过是举手之劳罢了,当不得大王夸赞。”
  韦曜笑道:“陈先生明事理,识大体,能以不变应万变;可谓是千里大才。本王欲拜陈先生为徐州刺史一职,还望先生莫要推辞。”


第344章 刺史就位 王号称晋
  陈登听了,也没推辞;当下拜倒说道:“在下深感武韩王信任,定为武韩王殚精竭虑,努力治好徐州民生!陈登拜见主公!”
  这时韩遂二人也上前一步,拜见主公;
  至此,三州算是安稳了下来,韦曜也算是放下心来。
  到了第二日朝会,众王公大臣早早来到大殿内;不一刻韦曜也随后赶到。
  “臣等见过武韩王!”众位王公大臣同时弯腰道。
  “众位大人莫要多礼!大家只是共同商议便好,不需如此客气。”韦曜说道。
  董承越众而出,义正言辞的开口说道:“武韩王此言差矣!常言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武韩王既然是监国之位,那就如同一国之主,我等要以君臣论处;礼法万万不可弃;还望武韩王以后莫要如此说了!”
  “呸……马屁精,装的一副忠臣的样子!”
  “唉……老夫晚了一步啊!竟然被董承小儿抢先了!”
  “未曾想到董承小儿有如此能耐,以后老夫要和他多多走动了!”
  下方众王公大臣心里纷纷想到。
  “国舅之言,本王记在心里,本王在此谢过国舅的教诲了。”韦曜客气的回应道。
  那董承听了韦曜之言,竟然抽抽噎噎的跪拜下去:“武韩王,微臣有一不情之请,还望武韩王允诺!请武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