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腾年代--向南向北》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奔腾年代--向南向北- 第69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没想到你鬼点子还挺多,想得还蛮好。”小安说。
  刘立杆嘿嘿笑道:“你今天才知道啊?”
  这个事,也这么定下来了,张晨负责设计广告,刘立杆负责联系这些杂志,刘立杆和瞿天琳说,天琳姐你放心,他们就是排版排好了,我也要挤进去,这个广告,一定要在最新的这期出现,不然,我们的试机就要往后推一个月了。
  是啊,杂志可不是报纸,它是一个月才有一期,最新这期,应该稿子都已经编好了,但在座的人都相信,刘立杆说的不是大话,他拐头拐脑,还就是有这个本事。
  第二天,刘立杆就谈妥了这两家杂志的广告,他不仅把广告插进去了,还附带让这两家杂志同意,在瞿天琳他们曼罗兰900试机的时候,派记者来采访,发一篇不少于三千字的报道。
  姚芬去了浙江人美,浙江人美一听说这个事,就很感兴趣,特别是当他们知道,杭城就有这样的印刷厂时,果然如张晨说的,很意外也很惊喜,他们的主编和编辑部主任,一定要姚芬马上带他们去看,姚芬带他们去了。
  瞿天琳和小安,接到姚芬的电话,也从公司赶去了拱宸桥。
  主编和主任,见到了这台海德堡速霸s52,看了看它印出来的产点清晰度高,用墨控制精准,颜色的还原程度高,这些都是印刷美术作品需要的,这里的印刷质量,和他们见过的那些国外的画册,不相上下。
  两个人当即拍板,和瞿天琳他们公司建立长期的合作,他们把手上在编的两本画册,插到了张晨他们的河畔油画馆藏画1之前印刷。
  瞿天琳这才明白,原来国内这块自己以前,没有接触过的出版市场,需求真的很大,而印画册,瞿天琳算算,比给单位印宣传册的利润还要可观。
  瞿天琳在心里已经敲定,那台曼罗兰900到了之后,她应该马上再上一台四开的海德堡机器,不然,这台速霸s52,肯定是来不及的。
  而按刘立杆的说法,瞿天琳自己也预感得到,大幅面的印刷业务不会差,那台曼罗兰900,一定也会很忙。
  而用全开机来印小幅面,从哪个角度来说,都是很不划算的。
  这台速霸s52,只要满负荷运转两个月,瞿天琳算算,她自己应该也有钱去进一台四开机了,做印刷,顺风顺水的时候,来钱就是这么快。
  姚芬和浙江人美,敲定了他们河畔油画馆藏画1的出版事宜,出版社派来一位有经验的编辑,协助这本画册的编辑,姚芬他们河畔美术馆需要做的就是,提供馆藏的作品,包销五千册画册。
  这对他们来说,没有压力,这画册,美术馆里可以卖,还有和其他馆的交流,向画家赠送画册,五千册,姚芬和赵欣估计,很快就会没有了,他们还需要向出版社再进。
  趁着曼罗兰900还在海上,汉高祖刘邦回了一趟台北,待了一个星期,处理了一些夜总会的事情,又回到了杭城,这一次,他不是一个人回来的,而是带来了一个小伙子。
  小伙子长得白白净净的,看到人都还有些害羞,汉高祖刘邦说他原来是他夜总会的少爷,张晨他们怎么看也不相信,都觉得他这样子,不像是在夜总会里干过的,在那种地方磨练过的人,哪里看到人还会害羞。
  小伙子叫王敏生,和汉高祖刘邦还有点亲戚关系,他叫刘邦舅舅。
  汉高祖刘邦说,敏生还真是在我夜总会做过,不过时间不长,做了半年,汉高祖刘邦看他,也实在不是个适合混社会的人,就送他去朋友那里,台北圆山大饭店学做西点,当个西点师。
  没想到敏生还真是这个料,很快就成为了一个很出色的西点师,去年他做的蛋糕,还在日本得了奖。
  敏生一直想到大陆,和汉高祖刘邦合伙开个蛋糕店,汉高祖刘邦也觉得,在大陆这还真的是一个缺口,大陆那些蛋糕店做的蛋糕,他去吃过,没有一家店蛋糕好吃的,不要说和敏生做的蛋糕比,就是和台北一般蛋糕店的蛋糕相比,都相差很远。
  本来春节过完,敏生就要跟汉高祖刘邦来大陆,无奈刘邦走得实在太急,这次回去再来,敏生无论如何,也要跟来大陆看看。
  汉高祖刘邦让敏生露一手,敏生说好,张晨楼下动感地带的食堂,有烤箱,他们决定就在这里做,敏生看了看食堂里的库存,又跟着二货,去食品市场跑了一圈,回来很抱歉地和大家说,很多东西都买不到,今天还做不了最好吃的蛋糕,大家只能将就。
  谭淑珍特意跑回去,把向南向北也带过来了,瞿天琳和小安,也从对面跑了过来。
  敏生做了三只蛋糕,赵晶晶和二货他们帮助从下面拿上来,张晨招呼财务中心和设计中心的人都过来尝尝,大家提提意见。
  开始的时候大家还捏捏扭扭的,不太好意思多拿,只有向南和向北,两个人抢在最前面,一人拿了一大块,向南咬了一口就叫道,啊啊啊,这蛋糕也太好吃了吧?!
  大家起先还觉得这是小孩子的夸大之词,但一尝之后,脸上的表情都开始丰富起来,手也开始快起来,等到向南向北吃完,想再来一块的时候,三个蛋糕都被抢完了,大家嘻嘻哈哈地笑着,都有一种偷着吃的快感。
  葛玲叫道,我说实话啊,我从来没有吃过这么好吃的蛋糕。
  很多的人跟着叫,我也是我也是。
  “快开快开,皇上,你这个蛋糕店不开起来,天理不容。”刘立杆和汉高祖刘邦说。
  王敏生看到大家都在夸奖他的蛋糕好吃,他站在那里腼腆地笑着,和他们说:
  “还不算好吃,如果材料齐的话,还可以更好吃的。”


第1004章 相约九八
  汉高祖刘邦的蛋糕店很快就开了起来,蛋糕店的名字叫“黑森林”,这是王敏生在日本得奖的那款蛋糕的名字。
  蛋糕店开在天目山路的“锦绣家园”的一楼,这个店面,还是刘立杆想到的,这里原来是一鸣食品厂的门市部,刘立杆“锦绣家园”造好之后,按照协议,把一百平米的店面房给了一鸣食品厂。
  结果,一鸣食品厂的产品,在商场里卖得还可以,这门市部,却开得不温不火的。
  一百个平方用来卖食品,面积已经不小了,是要很动一番脑筋的,没想到范启顺,还是派了原来延安路,张晨他们买下的半亩田专卖店之前的,一鸣食品厂门市部的毛经理,去那里当经理。
  这个人,听话是听话的,老实也是老实的,范启顺说一,他绝对不敢说二,但实在不是一个懂什么经营的人,还是延续老一鸣食品厂门市部的做派,店铺里摆了两排十几个柜台,也不买其他的东西,全部卖一鸣食品厂自己的产品。
  一鸣食品厂哪里有这么多的产品,可以撑得起一百个平方的店面?
  店里面的商品摆得稀稀拉拉的,那样子就是一副衰败样,那几个营业员,对人也是爱理不理的,让进去的顾客,马上就后悔自己进错店,逃都来不及。
  刘立杆每次经过这里都摇头,觉得这个笨蛋,哪怕整个杭城只有他一家店,他照样会把你开关门,也不知道那老范,为什么一定要重用这么一个笨蛋。
  汉高祖刘邦想开蛋糕店,刘立杆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这个地方,早死早超生,这门市部关了,还能给一鸣食品厂节约点钱。
  而这地方,用来开蛋糕店,却是再好不过,店面的大小正合适,从地理位置来说,也是再适合不过。
  刘立杆一说起这个地方,其他的人都说好,小昭和张晨就住在那里,当然熟悉不过,她说,那个地方,周围都是居民区,晚上人很多。
  而汉高祖刘邦,晚上经常去老谭那里鏖战,他对“锦绣家园”那一带,当然也很熟。
  刘立杆马上就打电话,把租店面的任务,交给了范建国。
  范建国自从当上了浙江锦绣大地房地产有限公司的副总之后,在家里的地位如日中天,工资是范启顺的好几倍,单位里还给他配了车和大哥大,这个当年的鼻涕虫,摇身一变,就变成了他们那一块地方的红人,这让老范觉得大有面子。
  这范建国,在家里有了和范启顺平起平坐说话的份。
  范建国把租店面的事情和范启顺说了,范启顺一听,马上就说不行不行,那门市部,就是一分钱不赚,我养也要养在那里,市区的门市部没有了,我们就变成了下沙的乡下企业了,不是老杭城的企业了。
  范建国骂,你是租房子,又不是卖房子,这房子租了,你收到的是租金,房子不还是你们的。
  范启顺就是说不行不行,其实心里想的是,门市部没有了,这老毛的位子也没有了。
  但当范建国说,这房子是刘立杆的台湾朋友要租,是刘立杆要他回来说的时候,范启顺的口气软了下来。
  他心里对刘立杆是很佩服,也是有点感激的,是刘立杆,让他们父子,如今的日子过得这么滋润,这一点,范启顺始终没有忘记。
  第二天上午,范启顺没有坐厂车去下沙厂里,而是骑着自行车去了天目山路的一鸣食品厂门市部,把毛经理叫了出来,两个人蹲在人行道的沿口上抽烟。
  范启顺和毛经理说:“你回厂里去上班。”
  “不去。”毛经理说。
  范启顺看了看他,和他说:“这地方我朋友要租。”
  毛经理明白了,这不去也得去了,他说:“好。”
  “这事情,我提出来不好,你找我来提,就说,没有效益,还不如租租掉。”范启顺说。
  毛经理点点头,还是说:“好。”
  两个人抽了一会烟,范启顺问:“知道怎么说吗?”
  毛经理说知道。
  两个人继续抽了一会烟,毛经理问:“我什么时候去找你?”
  “下午。”
  “好。”
  下午,范启顺和书记,还有其他的几个人在办公室里谈事,毛经理进来了,和范启顺说:
  “范厂长,这门市部,我是实在不好意思待了,一分钱效益也没有给厂里创造,赚来的钱,还不够发发店里人工资的。”
  范启顺瞪了他一眼,骂道:“你现在才知道?”
  毛经理说:“要么,把门市部租掉好了,还能赚点租金,我们几个人回到厂里,也能做点事,不然在那里真是养老了。”
  范启顺挠着头,想了一下说:“你也总算说了句人话,但你别想我去给你擦屁股,你去给我找到租的人,再滚回厂里来。”
  书记走了,其他人走了,毛经理也走了,范启顺的办公室,只剩下范启顺一个人的时候,他打了范建国的电话,和他说:
  “你让刘总的台湾朋友,去店里找毛经理。”
  这地方租下来以后,张晨帮汉高祖刘邦做了设计,不过,其实也没有什么好设计的,主要是设计了门头,里面一分为二,三分之一是操作间,三分之二,是蛋糕店的卖场,蛋糕店的布置,王敏生直接参照了台湾蛋糕店的样子,放到大陆,看上去都是新鲜的。
  那种矮矮的玻璃柜台买不到,王敏生画了样子,老谭让工地上的木工和玻璃工,帮助做了。
  老万派人过来把地面重新铺了地砖,又按照王敏生的要求做了隔断,墙上重新刮了涂料。
  老万里面的活做完,张晨外面请人做的不锈钢加有机玻璃的门头,也做好了,不锈钢的框,黑色的有机玻璃底,上面是墨绿色的宋体字,其他人觉得,是不是不够显眼,应该用红底白字,汉高祖刘邦叫道,不要不要,小老弟是最了解我的,就要这个。
  王敏生抓紧时间跑到广州,进了一批货,他要的东西,在广州基本都能找到,这让他松了口气。
  前后不过一个星期的时间,汉高祖刘邦和王敏生的“黑森林”蛋糕店,就开张了。
  这个时候,瞿天琳的曼罗兰900,还在海上漂,还没有到上海呢,不过也快了,“已经沿着祖国的海岸线走了”。
  “黑森林”蛋糕店的生意,出人意料的火爆,张晨他们预计生意会好,但也没想过会这么好,他们也没料到,原来杭城人民,是这么饥渴地在等待着好蛋糕的光临。
  每天店门口都排着长队买蛋糕,很多人本来只是路过天目山路,看到这么长的队伍,也跳下了公交车,排到了队伍的后面,惹得隔壁京义集团门市部的营业员,每天出来骂,哎呀,你们把我们店门口都堵住了,我们怎么做生意?
  排队的人白了她一眼,心想,你这个破店,本来就没有生意,什么堵不堵的。
  这一个小小的店,一下子就在杭城出了名,这里不仅卖生日蛋糕和其他各种的蛋糕,也卖花色繁多的面包,和造型很可爱的起司和奶油小糕点,甚至还有台湾花生牛轧糖和酸奶。
  汉高祖刘邦,趁热打铁,马上在杭城又开出了四家“黑森林”蛋糕店,接着,他把店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