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从雍凉大地开始签到》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旅行从雍凉大地开始签到- 第5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原来坐缆车居然也有这么吓人啊。。。。”

    “晓哥好坏啊!!!!!!”

    “是啊,我以前坐过后山的缆车,我也怕的半死,沿着山坡大起大落,路径又长,缆车很缓慢,车厢没有玻璃只有栏杆。。。。”

    “看着远远的山,和脚下遥远的地面,真的害怕!”

    张晓泰然自若的坐着,阿柴趴在他身旁,然后这种高度对小貂它们来说没有丝毫意义。

    “在缆车上如果心惊胆战,不要怕,你会一直吓得半死的,哈哈,虽然缆车的距离较长,但是高度其实还好,只要不往下看,并不可怕,克服心中的臆想真的也是一种超越哈哈”

    很快到了山下,张晓又说道:“提起青城山大家都不陌生,但是游人大多对后山关注较少。确实后山名气较前山稍逊,但景色却毫不逊色。而在后山之中最不可错过的无疑是泰安古镇了。”

    “当然,青城山前山到后山距离其实有点远,还需要一定的车程呢。”

    开了几分钟的车之后,张晓在泰安古镇停下了车辆,然后继续介绍道:“泰安古镇环抱于幽静的四钏省都江堰市的青城后山之中,是青城后山的第一景点,每逢佳节便引来游人无数。”

    “有史以来,泰安古镇便是扼郕都平原西入大小金川的必经驿道上之重镇。古称“花坪老泽路”,唐时为味江寨,清时始依场后的古泰安寺易名为泰安场,是郕都茂汶、金川物质交流的中转重镇,历来商贾云集,市场繁荣。”

    古镇以泰安寺为中心,泰安寺是青城山佛教寺庙最悠久的存在,从唐宋时期开始,泰安四就是佛门弟子心中的圣地。寺庙外有明代高僧鉴随大师的灵塔,寺庙周围还有银杏树和古红豆树等数十株参天古树。

    这里梵音禅唱,环境空灵,最适合游人参禅拜佛,敬香祈福。

    “进入古镇最先迎接游客的是泰安古镇牌坊。牌坊整体是用石头制成的,上面雕刻有一些小小的佛像,在牌坊最上面还有一对小石狮子,支撑的柱子上也都雕刻着精美的花纹与楹联。”

    除此之外,张晓在上山路上也碰到了好多卖腊排骨,腊肉的。

    “不得不说都有点香啊!!”

    “四钏这边的腊肉是树枝的烟熏的,肉里面会带有树脂的香味。。。。我就在这里吃顿午饭,再去逛一下后山吧。”

    这里商业化并不浓,不特别出名和热闹,但它古朴雅洁,安宁祥和。走在洁净的小街上,两旁是潺潺清流,蜿蜒流经每一条街道、每一户人家。小镇的尽头是古泰安寺,山门辉煌,庙宇金碧,钟声隐隐。

    然后,一阵困乏与饥饿袭来,张晓也懒得再继续寻找了,随意选中门口有一棵参天银杏树的面馆吃面。

    面馆叫“银杏面馆”,古色古香的门脸儿在临街一楼。

    看到张晓进了门,头顶上还盘旋着一个无人机,老板娘很殷勤地迎上来问候他,并迅速将菜单递给他。

    紧接着,老板娘如数家珍地报出一串儿自家面馆的特色面并做了简要介绍。

    听完老板娘介绍,张晓毫不犹豫地点了“担担面”,再准备给肚子留点儿空间,待会儿再去吃别的美食。

    “各位,四钏担担面可是郕都市和自贡市的一道传统小吃,属于川菜系,该菜品起源于自贡市,由面粉、红辣椒油、芝麻酱、葱花等材料制作而成,是“华夏十大面条”之一。今天就来好好尝一下”

    很快面便上来了,张晓率先尝了几口,并点评道:“担担面”很地道,但没我预想的麻辣。无独有偶,几年前,当时在长安我家附近也开过一家“银杏面馆”,专卖“担担面”;我当年常去那儿吃“担担面”,感觉很麻够辣。”

    “今天来到“担担面”的原产地,反倒觉得味儿平和了许多。我想,估计是考虑到古镇大都接待外来游客,面味儿平顺一点儿更容易被接受。”

    “哈哈哈,不得不说晓哥的肠胃功能是真的强,太能吃辣了!!”

    “晓哥别提,真的比咱们四钏人更像四钏人啊。。。。”

    “我也以前经常吃担担面,真的够劲道够爽,也够麻辣啊!!”

    张晓吃完面,喝了面汤,原汤化原食,符合帮助消化的传统饮食习惯。他却觉得胃里都欠点儿,去古镇的两条街道上继续寻觅美食。

    临街的一家饭馆半开放式的后厨门外,高高的一摞笼屉热气蒸腾,阵阵五谷独有的香气扑鼻而来。

    张晓走近一看,厨师正揭开笼屉盖儿,将蒸熟的一笼“叶儿耙”放在一旁宽大的案板上。半包裹在鹅黄色包谷叶中的白的、黄的、褐色的“叶儿耙”攫住了他的面目。

    他立即情不自禁地将鼻子凑近这些胖乎乎的冒着热气的尤物,贪婪地闻了又闻,仿佛要抢先把勾人魂儿的香味都吸纳到他的五脏六腑。

    “哈哈哈,看晓哥这模样太夸张了吧!!”

    “晓哥估计真的饿着了。。。。”

    “晓哥,注意点形象啊喂!!”

    外边风雨交加,张晓进到了店铺里,不顾店铺主人向他投来的异样目光,两只手不断倒换着还很烫的“叶儿耙”,边倒换边咬上一口烫嘴的“叶儿耙”,用自诩顽健的舌头快速搅动以便尽快降温后再咀嚼、下咽。

    就这,迫不及待的他还是难以防备咀嚼后仍很烫的“叶儿耙”沿着他的消化道一路烫将过去,烫得他用手从外面沿着食道一直忙乱地捋到肠胃部,企图阻止烫的突袭,但这仅仅是安慰心理的招数,根本不起作用。

    一时间,张晓自嘲道:“哈哈哈,看来我的确太莽撞了,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嘛。。。。”

    他只好等烫劲儿缓解后,再很小心地吃下一口。

    一口气吃了三个“叶儿耙”,口齿留香,张晓呼出的气息都是香甜的。

    “哇,有这么夸张嘛?我都快禁不住诱惑了。。。。。”

    “晓哥这吃的也太香了吧?”

    “看得人垂涎三尺啊。。。。”

    “差不多吃饱了,我一边吃的时候,再一边前往青城山后山吧”

    然后他一边撑着雨伞,一边吃着美食,来到了一处横跨在江面上的索桥,并说道:“从这个索桥跨过去,就要开始爬山了。”

    过的时候,只见一旁有些人显得十分小心,特别是有几位熊孩子,正在那里不断的摇和跳,嬉戏打闹。

    见状,那些熊孩子的家长连忙拍了他们一巴掌,呵斥他们不要闹,安静一些。

    而张晓却始终十分镇静泰然自若的漫步走去,神情始终很平静,引的旁人不断好奇的打量。

    等他来到河对岸,苦笑着说道:“日后你们若是来到这个栈桥,可以走的时候走中间,不要去走边上,走边上会更晃,也不要用手去按那些木头,木头上会有钉子,千万小心。”

    然后,张晓略微沉思了一下道:“下午的登山路线很简单,穿过泰安古镇,走右手边飞泉沟一线,一路溪流相伴,上至白云古寨。再坐白云索道下行,从又一村开始下山。沿途可以欣赏水流更为充沛的五龙沟,充分体验后山流泉飞瀑的特色,全程正好是一个环线。。。。”

    “最后,再去普照寺参观一下。。。。。”

    走了一段路之后,张晓来到了一处遍布着蜂巢的山崖,并笑着介绍道:“大家还记得《芈月传》里芈月赠予芈姝治疗咳嗽的崖蜜吗?后来秦王还特意命人从蜀地移蜂巢回宫中供芈姝享用。没错,这就是崖蜜。”

    “崖蜜营养价值丰富,可治疗风湿等症。”

    “我去,山崖上居然还有这么密集的蜂巢。。。。。”

    “完了呀,我密集恐惧症犯了!!”

    “我浑身起了鸡皮疙瘩。。。。”

    爬阶梯走栈道,弯弯绕绕大概二分之一的路程,张晓才到达了翠映湖。

    “这里要坐渡船过河,两分钟的渡船,就只要两块钱哦!!”

    “之前爬前山的时候没能坐船,这次坐一下倒是不错。”

    此时此刻,雨势渐小,雨声泠泠,在湖面溅起涟漪,舟楫慢悠悠划过水面,晃晃荡荡行船缓缓,撇去旁边忙着自拍的游客,还是别有一番滋味的。

    下了船之后,后半程可能已经有人体力不支了,渐渐地就会跟许多的人拉开距离,绝大部分路程上只有张晓一个人。

    这个时候,张晓就开始瞎起劲了。

    “话说,在去白云古寨的前路有一条小道,绕着小道上去估计会有另一番风景。”

    “我去,主播真大胆呀,你不怕迷路吗??”

    “就是,小心不慎踏足深山遇到危险啊。。。。”

    “主播小心点,这下雨天山路又这么湿滑。。。。”

    张晓微微一笑:“没事,我可是很有冒险精神的,怕啥”

    走了一段路,沿小道上去是一家废弃了的客栈,断壁残垣破旧朽木,被笼罩在茫茫烟雨里,隔几步路,有一家店还开着,店门口是个长阶梯,上去有一亭子。

    “往下望去大概就是白云古褰,不过缥缈在烟雨之中,看不分明。”

    沿着路继续走,张晓就脱离了主路线,绕过白云万佛洞后,了一条未开发的羊肠小道,满脚泥泞,特别不好走。

    小道上有一落魄的古风院子,只剩下一堵写满雨痕与爬山虎的墙,墙壁上是很典型的花纹繁复的古代窗棂,其他的被杂草掩映。


………………………………

第七十七章 神秘的寺庙

    “我去,感觉略有点恐怖,这是不是清代位于深山的一个荒废宅子啊。。。。”

    “感觉是个拍恐怖片的好素材了hhh”

    “会不会是山中精怪施法变出来的??”

    “你们越说我越有点怕了。。。。”

    “晓哥胆子真大啊!”

    一路沿着小路走,像是爱丽丝梦游仙境一般,比走大路要来的刺激。一路上低矮的竹子争先恐后拦着张晓不让他向前。

    然后走到半路,他遇到了一个岔路口,。

    “左边是通往白云寺的,右边我猜是登顶的小路吧,一个人走这种无人小路虽然没什么好怕的,但万一迷路,耽误时间就算了,还是选择了左手那条路,直接去白云寺看看吧。”

    结果游览了一番后,张晓得出结论,白云寺没啥可看。

    “你们知道为什么么??青城山素来以道教文化闻名遐迩,后山的打造却全是佛家泥偶。。。。。”

    有观众非常配合的问道:“那这是怎么回事咧??”

    “可能是宗教融合?”

    “因为佛教自传入天朝后,一直在和道教抢地盘??”

    “没错,这位水友说的还是有点道理的。”

    张晓笑着解释道:“据我猜测吧,佛教四大名山中的五台山(以前叫紫府山),九华山,峨眉山以前都是道教道场,嗯,被佛教挤走了,而青城山上的白云寺便是佛教占山的产物。类似的出名的还有当年国舅爷憨山清德大和尚抢占崂山造成崂山血案,耿真人打了十年官司告到皇帝那才把崂山弄回来。其他的还有像嵩山,鸡足山等等等等,数不胜数。”

    “青城山为道教名山,也是有一个发展过程的,所以并不是只有道教庙观,唐朝时青城山发生过佛道之争,后来经唐玄宗调解,裁定前山为道,后山归佛,故此。今山下也有佛教泰安古寺,两教今皆共享安平。”

    “诶,佛教毕竟是外来宗教嘛。。。。道教才是我们本土宗教。。。。”

    “咳咳,这其实很正常,有些寺庙儒释道都一起供奉了呢hhh”

    “的确,咱们华夏人又没什么宗教信仰可言,俗话说得好,乱世道士下山救世,盛世和尚开门敛财。。。。”

    听到此话,张晓也被逗笑了,当然他没怎么反驳这句话,只是顺着他说的华夏人没有宗教信仰的话,继续说道:“全世界各地都有大洪水的传说,只有在天朝的传说里,洪水被人治了。所以天朝人不信神,天朝人信祖宗,信自己。”

    “晓哥说的太对了!!!是祖先的香火延续使我呱呱落地,是祖先的辛勤劳动让我不虞饥寒。。。。”

    “是祖先的经验教训让我拥有人生观和认识,对我来说,祖先就是我的一切。”

    “楼上的好文采!!的确,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要去崇拜那些,对我们来说虚无缥缈的神?”

    张晓总结道:“没错!!而今走到各地,一地之一姓,这种现象依旧普遍。从古代到现代,华夏社会最重要的血缘关系,依旧是不可替代的情感纽带。”

    “祖先崇拜是华夏自古以来的一部分,不要说迷信啊啥的,咱们华夏人的价值观里什么罪过最大?忘本!!硬是说华夏人没信仰,那也是谬论!”

    “小鹏鹏”打赏了鱼丸*666

    “无奈小子”打赏了火箭*1!!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